2019全球汽车零部件100强_世界汽车零部件趋势金融危机
1.根据统计全球汽车行业萎缩,会对中国汽车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
2.谈谈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与发展?
3.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汽车行业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呢?应该怎么应对呢?
4.浅论金融危机下我国汽车产业的出口竞争力
5.全球疫情发酵,汽车市场会像2008年金融危机一样崩掉吗?
6.金融危机对我国汽车业的启示
7.汽车行业的发展为哪些行业带来了机遇
自2002年以来,我国汽车市场超高速增长达6年之久,远远超过我国GDP的增长速度,今年这种超高速增长开始刹车。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统计,今年1~8月,全国乘用车市场总体表现低迷,我国乘用车产销463.24万辆和455.03万辆,同比增长13.67%和13.15%,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8.32个百分点和10.9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国内车市除1月、3月、6月增长外,2月、4月、5月、7月和8月均出现环比下降。主要是受雪灾及春节日、汶川大地震、油价上涨、奥运会的影响,8月甚至出现同比负增长。这也是最近3年多来的首次月度销量下降。据了解,汽车销量最近一次出现月度同比下滑是在2005年2月,当时下降了26.3%,至31.86万辆。 对于今年乘用车市场的表现,来自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的报告认为,国内乘用车严重超前消费,造成市场超高速增长期已结束。该报告认为,从2008年开始,乘用车发展速度将放缓。中国乘用车市将告别20%以上的增长。从2009年~2015年,预计乘用车市场的年增长率约在10%~5%,这在国际汽车市场仍称得上是高速发展。 可以说,美国次贷危机的后续影响,无疑对中国汽车行业的消费和投资带来长远影响,我国汽车业的发展速度也将回落到理性范围。 预计:今年增长或在15%左右 业内人士预计,今年“金九银十”的传统旺季将大打折扣。除了经济大环境不乐观、信贷紧缩、与企业开支收缩等宏观原因外,燃油价格上涨也是重要原因。此外,股市的大幅下跌导致财富效应丧失,对轿车特别是中高级轿车消费影响较大。 业内人士预测,9月乘用车销售同比可能仍是负增长,乘用车行业短期低迷将至少持续约3个月时间。有人认为,今年我国的汽车销量将增长10%~14%,而去年的增速是21.8%,销量为879万辆。按这一预测,今年1000万辆的目标仍有可能实现。2009年中国汽车行业销售增长将继续放缓,增幅会低于10%。 西南证券汽车分析师告诉记者,美国金融危机短期内难以消除,这将对全球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而我国经济也将面临增长放缓的迹象,这对我国汽车产业中长期影响较大,中国汽车消费的拐点将会到来。不仅是出口将受到很大影响,国内的需求也会下降,随着大盘下跌,投资也会受影响。今年全年汽车行业的增长可能会维持在15%左右,明年可能降到10%以下。 对外市场:出口首当其冲 国家信息中心开发部副主任徐长明表示,今年大事不断,国内汽车消费持续低迷,很多车企寄望在出口市场寻求突破,然而金融危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使我国汽车出口市场受重创,所以行业整体都比较艰难。 徐长明告诉记者,美国的这场金融危机对中国市场主要是以间接影响、连锁反应的方式起作用。首先,出口会受到很大阻力。我国整车出口到美国的很少,但零部件很多,美国的汽车购买力下降,势必影响我国零部件出口。如果金融危机再加深、蔓延,对能源价格、型产品的冲击更大,比如俄罗斯、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受到的影响更大,而这些国家是我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由此可见,出口对汽车产业的拉动作用不会那么明显了。 中信证券汽车分析师李春波认为,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汽车产业的直接影响不大,间接影响较多。美国国内汽车需求下滑,中国零部件出口会受影响。金融危机从美国蔓延到全球,波及到俄罗斯、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的经济,影响到当地的汽车需求,那我国整车出口就会受到较大冲击。 欧美市场欧美持续疲软 目前全球车市已经出现“入冬”迹象。一些汽车巨头裁员、减产、调整年度目标的消息频频传来。从最近两个月汽车销量数据看,全球三大汽车市场状况都令人沮丧。美国汽车市场的颓势仍在继续,美国三大汽车巨头的销量同比下滑幅度依然高达两位数;欧洲汽车销量下滑幅度在向美国看齐;“金砖四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中,仅有巴西一枝独秀,增长势头不减。 北美市场:继续“过冬” 北美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现在令几乎所有厂家都大感头疼。连续几个月下滑幅度都达到了两位数,北美车市俨然成为拖累全球汽车市场下滑的罪魁祸首。 8月,美国汽车销量下滑幅度高达两位数。根据各汽车集团最新公布的8月销量数据,美国三大汽车巨头的销量同比下滑幅度仍高达两位数。有分析人士预计,该市场2008年销量将在1400万~1450万辆之间,滑落至10年前的水平。 欧洲市场:销量锐减 8月欧洲车市继续上演着持续下降的局面。欧洲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欧洲乘用车销量下降15.6%,而前8个月销量下滑3.9%。该协会认为,导致汽车销量大减的主要因素除经济不景气和通货膨胀加剧之外,当月比常年少两个工作日也是原因之一。统计数据显示,与7月相比,8月西欧汽车销量下滑16.5%。有人预计,欧洲很多大型汽车市场的低迷将持续到2009年。
根据统计全球汽车行业萎缩,会对中国汽车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
金融危机已导致全球经济大衰退,乐观估计,至少要在2至3年后才可能恢复。我刚从美国回来,美国许多企业由于业务萎缩而冻结招聘,波音公司要进一步裁员。作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美国实体经济疲软,直接造成我国的出口企业面临严峻形势,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是金融、证券投资、国际贸易、房地产、汽车等行业。此时正值大学毕业生求职的重要时期,金融危机会给大学生就业造成多大的影响,还难以预测,但目前可以初步判断,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日益扩散,首先是跨国公司和外包公司业务萎缩,会减少用人数量及其冻结招聘;其次国内为国外产业提供零部件、原材料、半成品的制造业、出口型企业也会受到影响;当然会影响到下游的原材料和能源工业影响较大。救市政策出台,会刺激建筑业的需求,从而带动原材料和能源工业的恢复,但是见效果有一个滞后时间,所以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还不一定能感受到政策的效果。2009届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的高达600多万,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受影响较大的是财经类专业,因为企业业务萎缩,首先减少的是财经类管理人员的需求,其次是技术人员的需求。其次是建筑、能源、机械、 IT类专业会受影响。
谈谈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与发展?
由于现在国家的情况比较难,汽车是拉动内需的支柱产业,而且还指望用汽车市场来拉拢欧盟的几个核心国家来支持中国打MYZ,所以之前盛传国家又要降低增值税来刺激市场也不算是空穴来风。
但在未来的国内汽车市场,低增长将会是常态,就算再降一次购置税刺激效果也不会很大,毕竟离上一次购置税减半才过去了不到两年。
频繁的打强心剂反而可能让市场产生耐药性,很多人将会像喝惯免费的施粥一样,默认增值税率就应该是7.5%或者5%,在10%税率期间干脆就持币观望“反正两年就降一回税,我不如再等一等看看”,所以最近增值税要降的谣言满天飞对新车市场的打击非常大,11月份大概率又将是同比下跌。汽车行业一般被归为消费行业,但作为典型的大额,可选消费品,其具备较强的周期属性。
中长期看,国内车市能否复苏甚至重回高速增长的轨道,有比较多的条件影响,一一讨论可能够写本书的了,这里就不展开了。我个人看法是目前的困境是一时的,从年销量上来讲,还会有上升的空间,但是增速会低于过去10年。 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大幅萎缩,对于汽车制造大国——中国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9月份数据显示,自主汽车销量增速暴跌17%,韩系汽车销量增暴跌11%,美系汽车暴跌22.7%,而德系汽车下跌6.7%,唯独日系汽车保持了正增长达到了3.9%。
汽车,这个中国最大单一非住房的内需产品,是中国吸引欧洲市场的最有力武器,正在触顶。这对于中国平衡国内外进出口来说,也不是一个好消息,特别是在贸易战的当口。
从这个角度讲,行业有起伏是正常的,但是现在是否是处于题主所说的“全球萎缩阶段”还不好说,我个人觉得不能一概而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间跨度都会有不一样的结论。
国内的情况,短期内,目前经济形势对居民可支配造成的实质影响是车市不振的主要因素。
如果四季度仍然保持两位数下滑,对于很多车企来说,都将面临价格和销量的取舍。特别是,对于大众合资和自主品牌而言,选择促销拉动销量的可能性较大。毕竟,冬天才刚刚开始,传统汽车工业大洗牌正在悄然来临。新能源汽车呢?似乎是一枝独秀。今年1-9月累计批发61.3万辆,同比增长98%。但是,随着德国等新能源车在中国投资力度加大,淘汰赛也在悄然展开。
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汽车行业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呢?应该怎么应对呢?
1、汽车行业发展概况
汽车产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其发展水平和实力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汽车产业链较长,因此具有关联度高、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综合性强、零部件数量多、附加值大等特点,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各主要工业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1)国际汽车行业概况
20 世纪后半叶到21 世纪初,新兴国家汽车制造业快速发展,而欧洲、美国、日本等汽车强国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汽车制造中心也从欧美逐渐向亚洲等新兴市场转移,世界汽车制造业格局逐步向多极化发展。
进入 21 世纪,全球汽车产量变化幅度较大。在2003 年-2007 年间保持稳定增长,增长率在2.5%-6.5%之间。但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汽车产业在经历了稳定增长后,2008 年首次出现负增长,2009 年全球汽车产量更是急剧下降,仅为6,176.23 万辆,较2008 年同比减少12.4%,达到6 年内最低值,其中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等发达国家影响最大。2010 年,伴随美国和日本市场的逐步复苏以及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全球汽车总产量达到7,758.35万辆,同比增长25.6%。2011 年,新兴市场迅猛的增长势头降温,欧美发达国家汽车市场有所恢复,全年汽车总产量实现了3.2%的增长。2014 年、2015 年、2016 年全球汽车产量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分别达到8,7.65 万辆、9,078.06 万辆、9,4.66 万辆。从地区分布来看,世界汽车生产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洲和亚太地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咨询整理
自 2005 年起,全球汽车产量呈现“三足鼎立”的局势,亚太、欧洲与北美洲分别占据38.70%、31.18%和24.49%的市场份额。随着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的崛起,全球汽车生产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球汽车生产中心已从欧美转移到亚洲。2016 年亚太地区的汽车产量总和在全球的占比超过了50%,其中中国、日本和韩国的贡献最大。在销售方面,2016 年全球汽车销量最大的国家是中国,总量达2,802.82 万辆,其次是美国和日本,销售总量分别为1,786.58万辆、4.03 万辆。2016 年全球主要汽车市场的销量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咨询整理
(2)中国汽车行业概况
“十一五”以来,中国汽车产销保持高速增长,汽车产量由2005 年的570.77万辆上升到2016 年的2,811.88 万辆,汽车销量由2005 年的575.82 万辆增长到2016 年的2,802.82 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5.60%和15.47%。
受益于国家产业振兴政策,2009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79.10 万辆和1,364.48 万辆,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和消费国。至2016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已分别达到2,811.88 万辆和2,802.82 万辆。我国历年汽车产销量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咨询整理
2016 年,我国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2,442.07 万辆和2,437.69 万辆,分别占全国汽车总产量和总销量的比重为86.85%和86.%,为汽车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在乘用车市场中,合资品牌的乘用车目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咨询整理
2、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1) 国际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①汽车零部件企业走向独立化与规模化
汽车零部件企业依存于单个整车企业、整车与零部件生产一体化的产业组织方式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发展而不断弱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世界各大整车制造商生产经营由传统的纵向一体化,追求大而全的生产模式逐步转向精简机构、以开发整车项目为主的专业化生产模式,其在扩大产能规模的同时,大幅降低零部件自制率,将汽车零部件制造从整车制造中剥离出来,与外部零部件企业形成基于市场的配套供应关系。国际零部件供应商正走向独立化、规模化,在汽车工业中的地位逐步提升。这一行业发展趋势大大推动了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发展并创造出持续稳定的市场需求。
②汽车零部件行业金字塔形供应体系
作为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零部件工业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在专业化分工日趋细致的背景下,行业内形成了整车厂、一级零部件供应商、二级零部件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等多层次分工的金字塔结构。整车厂处于金字塔顶端,一级供应商直接为整车厂供应产品,双方之间形成直接的合作关系;二级供应商通过一级供应商的再加工等方式间接向整车厂商供应产品,以此类推,一般来说,供应层级越低,该层级的供应商数量也就越多。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咨询整理
3、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汽车零部件行业是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起步较晚,但近十年来,国家加大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投资力度,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快国产化步伐,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能面向多种车型配套并开始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产品和骨干企业,国内企业生产汽车零部件的实力大幅增强。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东北、京津、华中、西南、长三角、珠三角六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这主要是由于汽车零部件企业为了更好地与整车企业进行配套,降低运输成本,与临近的整车企业协同发展。随着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化式的发展,也相应提升了产业链纵向延伸和横向合作的效率,产业链协同效应凸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询整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以及汽车零部件出口市场的扩大,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增长速度高于整车行业,在规模、技术、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1-2015 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销售收入复合增长率为25.67%,高于同期汽车工业销售收入18.28%的复合增长率。
浅论金融危机下我国汽车产业的出口竞争力
首先要知道是,
金融危机到来了,但是第一季度数据表明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不过在中国车卖的是多,不过大多是合资企业或者是跨国公司在华投资,钱赚的最多的还是技术先进的外国人,不过通过这中国的市场购买力也变大了啥。。
说说为什么这么多人买车哈,因为金融危机,对中国来说是从外需转向内需的时期,出口下降,为了刺激国内市场,夸大内需,降低汽车的税收和消费税。。所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买车了,中国的汽车市场也就越来越火热。
不过就算金融危机过了,国家也不会突然又把税加上去的,现在买车以后买车斗差不多看你情况,,不过同款车价格只会随着时间越来越便宜你知道,,懂吧,,
全球疫情发酵,汽车市场会像2008年金融危机一样崩掉吗?
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路径
内容摘要:汽车产业虽然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的增长点,但其国际竞争力还很弱小。本文提出开放的市场是提升汽车产业国内容摘要:汽车产业虽然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的增长点,但其国际竞争力还很弱小。本文提出开放的市场是提升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制度创新是提升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先导;信息化是提升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动力;产业集群是提升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培育自主研发能力是提升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关键词: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制度创新产业集群信息化
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现状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的增长点。汽车产业是我国的重点产业,加入WTO后,我国汽车产量快速增长,每年增产100万辆,2004年突破了500万辆大关,跃居世界第三位。与此同时,汽车零部件出口亦快速增长,2004年汽车零部件出口74亿美元,同比增长七成多,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又一驱动力。预计到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将达到600万辆,约占世界市场1/10的份额。汽车产业对相关产业具有很大的带动作用,汽车工业产值与相关产业的直接关联度为1:2,间接关联度则达到1:5,汽车产业的产值可以带动相关产业产值增长2.5倍,汽车工业每增加1元,会给上游产业带来0.65元的增值,给下游产业带来2.63元的增值。汽车产业的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形成了最具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定制的条件。目前我国每7个人中就有1个从事与汽车相关的工作。
由此可见,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的增长点。
但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很弱小。近期,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共同发布了《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告。历时两年的调查研究,告得出结论: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极弱,远远落后于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等汽车产业强国。
中国汽车产业综合竞争力分别是美国的41.7%、日本的42.4%、德国的47.3%和韩国的61.6%。
据2003年《IMD年度国际竞争力告》的统计,2002年GDP总量在1万亿美元以上的7个国家当中,除中国以外的6个国家都是拥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工业”或者在企业工业技术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国家。
提升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途径探讨
开放的市场是提升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基础
2005年1月1日,我国取消了汽车的配额、许可证治理,并进一步大幅降低进口关税,汽车关税降到30%,汽车零部件关税下降到13%。2006年7月1日,汽车关税最终下降到25%,汽车零部件平均关税降到10%,与WTO不相一致的其它贸易保护手段也取消,进口整车及零部件较大规模地进入国内市场,从而对我国汽车工业造成较大的冲击。应对这种冲击的首要措施是放宽汽车产业的准入限制,尽快形成开放的汽车市场。
由于严格的产业进入限制,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是不完全的。汽车产业与家电产业同属组装加工制造类产业,在技术和市场结构性质上相近,如对规模经济有较高要求,经过市场竞争后形成较高的产业集中度等。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家电产业几近于无,其后迅速发展,出现过数百家家电厂家,市场竞争的结果是形成了少数以海尔为代表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家电企业,我国已成为重要的全球家电生产基地。然而,我国汽车产业并没有表现出家电产业那种积极的发展态势和竞争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经历过一个市场开放和充分竞争的过程。家电产业的发展经验表明:只要创造宽松、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国是可以发展成世界汽车产业基地的。刚刚被些许打破的中国汽车行业的垄断结果同样证实开放市场的正确。新车型层出不穷,引起价格下降,形成竞争态势。长期以来,车型和价格变化是以年为单位,但现在则多以月为单位,使得车市出现爆发性的增长。
如进入政策更为合理,让真正负责任的投资者进入这个行业,形成积极有效的竞争,我国的汽车产业优势企业的形成、企业竞争力的培育和市场潜力的发掘等问题都可能得到较好解决。
制度创新是提升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先导
“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治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和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制度。汽车产业必须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体制优势。要建立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法人制度的基础是法人财产权。汽车产业在经济体制下的时间较长、影响较深,产权关系极为复杂和模糊,国有产权“一股独大”的现象较为普遍。
因此,汽车产业应大力收缩国有经济的规模,进一步深化产权改革,非凡是对国有产权进行重组、重构,建立起多元化的投资主体结构,明晰产权边界,尽可能降低公有制在汽车产业中的比重,解决好企业内在的动力和活力机制。要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产权多元化为突破口,大力推进企业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治理创新,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带动作用大的大型企业集团。再次,要实施组织结构创新,实现整合。彻底打破地区、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通过结构调整、兼并重组、招商引资、异地改造等多种途径,实现“产业集约化、产品高新化、资本多元化和经营市场化”。
信息化是提升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动力
“如把工业化水平比作汽车生产企业稳定的汽车后轮,信息化则可以看作企业发展强劲有力的前轮驱动,‘前轮’与‘后轮’的互动作用可使汽车工业的整体发展获得‘四轮驱动’,实现良性循环。”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汽车产业面对的是国外大型跨国公司的竞争。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汽车技术和汽车产品,也是适应汽车产业的全球竞争,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以信息化带动汽车产业工业化的核心内容是,加快信息技术在汽车产业内的转化和运用,提高信息技术在汽车制造和经营诸领域的应用水平,最终推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信息技术在汽车产业治理、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应用能有效地增加汽车生产品种、改进质量、降低能耗、节约、减少污染、提高效益,实现产品升级和结构优化,推动产业增长的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通过信息化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改善企业治理、实现跨越式发展。上海汽车股份公司汽车齿轮总厂是中国第一批实现信息化治理的企业之一。实施信息化治理后,企业编制生产的时间从原来的六天缩短到两个小时,企业的库存则在销售额增长百分之四十的情况下减少了百分之二十五左右。信息化建设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产业集群是提升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结构“散、乱、差”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主要表现为生产集中度较低,汽车企业规模偏小。全国123家汽车整车厂家中,年销量不足1万辆的企业占了绝大多数,并且分布在20多个省市自治区,分别归属于机械、交通、航空、兵器等9个部门和系统。2004年只有一汽集团产量近100万,销量超过100万辆。年销量超过50万辆的有4家,其中上汽集团产销接近85万辆。长安汽车、北汽集团和东风汽车产销超过50万辆。33家轿车厂家中绝大多数年销量只有数万辆,最少的只有几百辆。10大轿车厂家中有3家产销不足10万辆。汽车工业是一个规模效益十分显著的产业,世界汽车工业诞生100多年来,重组浪潮风起云涌,从早期全球成千上万家企业的自由竞争,到今天只剩下“6+3”少数几家企业的寡头竞争。而在这9家企业中,前3家就占了全球汽车产量的近一半。2004年通用汽车达到899万辆,福特790万辆、丰田747万辆。任何一家的产量都超过我国同期的全年产量。
产业集群可以作为绝大多数产业提升竞争优势的战略方式,而对于产业链长、配套环节多、迂回生产方式明显,尤其是用精益生产方式且模块化日益显著的汽车产业来说,其集群效应更为强大,提升汽车产业竞争优势的效果更为明显。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汽车产业都是通过产业集群的方式予以发展,如美国的底特律、日本的丰田城等,都是闻名的产业集群。作为汽车后起的国家,印度目前正在大力实施产业集群战略来提升汽车产业的竞争优势。根据我国汽车产量地理集中的现状,可以选择上海、长春、武汉等一些地区聚集度高的区域作为汽车产业集群区,通过“自上而下”的产业集展方式予以发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培育自主研发能力是提升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自主研发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当前汽车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取决于技术开发力量的强弱。我国汽车企业曾经寄希望于通过与国外汽车巨头的合资来加快技术的引进和提升。1994年我国颁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强调“以市场换技术”,促进了我国汽车企业与外商的合资,使我国企业学习到了先进技术和科学的治理,有它积极的一面。然而,长期地依靠于外资的进入,则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它使我国汽车企业逐渐失去了市场,又没有学到外方的核心技术,还要向对方交付品牌使用费、技术转让费、KD散件购买费等,从而降低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在利润分配方面,也往往是外商占有大部分的利润份额。
2004年6月10日我国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为我国汽车企业指明了新的方向,那就是在技术上要摆脱一味依靠外方束缚的局面,加强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增强与外资企业抗衡的能力。我国汽车企业已经积累了近20年的合资经验,要实现其独立自主发展,就必须像日本和韩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一样,从合资转向自主研发。奇瑞汽车有限公司的发展也说明了自主研究对于提高汽车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该公司自2001年首次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云轿车以来,销售收入增长率每年都在50%以上,2001年更是2000年销售收入的l7倍之多。奇瑞公司从1999年底才开始生产轿车,但其轿车的销售业绩逐年上升,成为汽车行业的一匹“黑马”,销售收入仅用两年多的时间就进入到我国汽车企业的前50名。
参考文献:
1.雷银生.汽车产业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途径探讨.经济论坛,2005
2.朱金生,柳云.自主研发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汽车工业研究,2005
金融危机对我国汽车业的启示
全球疫情蔓延,目前仍未见“拐点”,其波及之广,影响之远,不亚于12年前因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大萧条。之后数年间,全球汽车工业进入一个大衰退时期。如今,全球又来到一个新的十字路口。
12年前的金融危机,美国三大汽车巨头中有两个申请了破产保护。12年后的疫情,欧美日发达地区汽车工厂几乎全部停工。全球汽车产业链遭遇巨大冲击。
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每一次全球性危机的爆发,都是对全球既有秩序的又一次冲击。在后危机时代,新的秩序又将重建。而此次疫情,与12年前那场因次贷危机引爆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于中国汽车影响,是否有可供参考之处?
08年金融危机发生了什么?
金融危机之前,先是有一场次贷危机,由金融系统内部引爆,很快如多米诺骨牌一样,蔓延波及到了其它行业。
美国汽车工业处于金融危机的“震中地带”,受影响也最大。
其中的逻辑是这样的:金融危机冲击了美国的汽车金融服务体系,而金融体系是否健康,是美国汽车金融模式的前提,也是汽车工业发展的保障。
毕竟,汽车金融贯穿于生产、流通、销售和售后等各个环节,主机厂、经销商、消费者都有可能面临“现金流”突然枯竭的风险。
停产、减薪、裁员,行业大衰退,都是在为“汽车消费减少”买单。
在这场金融危机中,美国汽车工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通用汽车破产重组,旗下4个品牌彻底退出美国市场;福特大肆变卖品牌资产,捷豹路虎、沃尔沃另谋新主;克莱斯勒也没有挨过寒冬,最终申请了破产保护,后续与菲亚特完成联姻。
汽车精神图腾底特律自此衰败,以城市之名申请破产之后,也为美国留下了长期存在的“铁锈地带”难题。
2008年美国汽车销量为1350万辆,与2007年相比,同比下滑16.7%,整整减少了270万辆;到了2009年,美国汽车销量下滑到1010万辆,同比跌幅为25.2%。在美国90%家庭购车取方式的背景下,失业率上升与信贷市场持续紧缩,加剧了销量的下滑,并使得厂商难以及时调整根据过去销量稳定时所确定的生产与投资。
从2010年起,美国汽车销量这才逐年回血,直到2014年,达到了2007年的同等体量,总共用了七年时间。
疫情对海内外汽车行业有怎样的冲击?
截至4月13日,海外肺炎确诊病例已经超过183万,并且仍然没有出现“拐点”。
目前的重灾区在美国和欧洲。由于国情不同,这些国家取的措施不如国内“硬核”,尤其在强制隔离、暂停聚集性活动等方面,力度较弱。
同时,防疫、医疗等物资捉襟见肘,乃至于兰博基尼也在转产口罩,福特、通用、特斯拉更是领取了改造呼吸机的任务。
我国牺牲了短期代价,换取了可预见的长期利益。相比之下,海外防疫的过程可能会更漫长,由此付出的长期代价也可能更大。
2008年,经济危机渗透到各行各业,公司破产,员工失业,几乎每个人的收入水平都在降低,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大幅下滑,商业流通停滞。
聚焦到汽车市场,就是消费者收紧口袋不买车了,无论是新车、二手车,销量都在下滑。
疫情蔓延,不同于08年金融危机,银行系统暂时还没崩盘,但后续环节是历史雷同的。
消费者无法自由移动,人与人避免接触,经济会停滞,现金流一旦枯竭,破产、失业现象不可避免,收入减少,消费降低,汽车行业还是会面临衰退的风险。
乐观一点来看,疫情终究会被控制,对于经济的影响或许是短期的。尤其当疫苗量产成功之后,我们终将迎来抗击疫情的伟大胜利,虽然这个时间可能还要18个月。
预测美国经济走势,可以参考失业率这一重要指标。如果将汽车销量、失业率逐年对比,有一个巧合般的结论:当美国失业率超过7%时,美国汽车销量下降到1400万台;当美国失业率超过10%时,美国汽车销量则下降到1000万台。
视疫情发展情况,高盛对2020年美国失业率预测从之前的9%,升高到15%。如果简单推演,2020年美国汽车销量势必会跌落到1000万台以内,与2019年1700万辆相比,同比下滑幅度将超过40%。
3月31日,麦肯锡作出预测,2020年全球汽车销量因疫情影响可能同比下滑29%(之前的预测是下滑17%)。其中,他们预测中国汽车销量同比减少15%,美国和欧洲的下降幅度在18%-36%,且短时间内无法迅速恢复。
在付出了短期代价之后,国内基本控制了疫情,中国市场成为了一处“避风港”。
2020年3月,据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狭义乘用车综合销量为104.5万辆,同比仍在下滑,只是跌幅收窄至40%,正在回暖。但乘联会对于全年销量的预测,却从3月初的-8%调整到-10%。
与海外相比,我们相对乐观;与过去相比,我们保持谨慎。
毕竟,如果2020年中国车市下跌了10%,那么,全年销量将会滑落到1800万辆,这大概是2013年的水平,行业不易。
中国车市的守望与机遇
1.?中国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
在我国,疫情已得到初步控制,经济活力正在缓慢恢复,生活重归正轨的信号是明确的。车市销量虽然没有“止跌转增”,但跌幅收窄,已经令行业欣慰了。
最近,大众集团CEO迪斯的一番讲话颇为耐人寻味。“工厂停工,首先造成了成本浪费,而市场停滞,使收入大幅缩水。目前,除中国市场外,大众在全球其它地区的收入几乎为零。”
可以预测的是,2020年全球汽车销量下滑无疑,中国车市下滑得少一些,相对可期一些。对于跨国车企而言,前几年在中国的本土化经营效果开始拉开差距,对中国市场愈加看重,将会掌握愈多的筹码。
“临时抱佛脚”的战略侧重势必来不及了。有退出中国市场倾向的跨国车企,在今年更加激烈的竞争中,会被更大的“市场离心力”排挤出去。
因为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们的消费选择会更加谨慎,即使买车,也会更加偏爱保有量大的车,将不确定性降到最低。销量低的车型,在这种消费惯性下,会更加艰难。
可能引发的“连带效应”是,某些汽车行业合资项目的节奏和成本会被重新评估。考虑到中国市场地位更加重要,外资重视中国市场的意愿更加明显,而本土资本在谈判中的话语权也更大,并不排除部分本土资本再次收购一部分海外资产,或者争取海外更多注入的可能性。
至于自主品牌的“走出去”战略,今年需要重新调整了,接下来的业务重点,一定是中国本土市场,守好市场份额,打好攻防战,他日再谋出海。
2.?供应链体系可能出现本土企业的崛起
两个月前,国内疫情形势紧急,当时业内担心,国内供应链体系可能面临被转移的风险。
我们需要审视一番,国内供应链是否具备不可替代性,是否处于核心竞争力的高度,甚至于转移的主动权究竟掌握在谁的手中。
将来,世界工业格局继续细化,我们是否有信心不受供应链转移的威胁,以及在转移的过程中是否可以淘汰低价值的,留下高价值的。
如今,国外疫情蔓延,我们也在担心国外核心零部件的断供。那么,这次会不会是一次机会?
之前可能因为技术壁垒和规模劣势,本土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甚至没有适配的机会。这次供应链风险是否会加大对本土核心零部件的重视程度,可以从第二选项上升到第一选项,甚至于在之后完成“本土对海外”供应链的逆袭?
毕竟,之前无法取代,不完全是技术能力的问题,还有利益的成分在其中。而在生死存亡之际,会“逼”出厂商提升效率的一面。
3.?人才大迁徙
汽车行业降薪、裁员,已经是一个破圈的热点话题了。
就如今的行业发展而言,汽车类人才是过剩的,也是奇缺的,几乎是“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一方面,传统偏机械类、动力类的人才输出占大比例,但主机厂或零部件对于这类人才的需求其实是饱和的。
另一方面,软件类、算法类,与智能化相关的人才又存在很大的需求缺口,但汽车行业的普遍收入水平,很难吸引这类人才放弃IT行业的高薪,转投传统制造行业。
市场艰辛,销量不振济,现金流吃紧,而汽车行业上下游很长,吸纳的劳动者很多,在不轻易裁员的前提下,降薪几乎是唯一选择。如果未来几年仍没有好转,裁员也会越来越频繁。
当然,收入大幅减少,正驱使着不少从业者跳槽或转行,应届生选择汽车行业的人数也可能锐减。至于是否会严重到“本土人才断层”,仍得持续关注未来几年的行业走势了。
这次疫情期间,还有两个现象值得关注。首先,传统车企出现了“人才回流”的情况,一部分之前跳槽到造车新势力的从业者,目前选择重新回到传统车企。
其次,海外汽车行业停摆,不少国内车企选择在海外“招兵买马”,或许会吸引海外更多汽车从业者来到中国工作。
4.?新能源的逆袭?
各家车企正在经受“现金流”的考验,降本增效的主线任务不会动摇。
新能源技术的研发成本很高,而且投入的时间漫长。为了控制成本,也为了加快产品落地的效率,行业出现了很多新联盟模式。比如,比亚迪与丰田的技术合资,本田将借助通用电动技术落地产品。
行业至暗时刻,在“现金流”的生死考验下,新能源的研发投入也会缩水,要么技术推迟,要么抱团合作。
但同时,在政策层面扶持汽车行业,优先级最高的仍然是新能源领域。比如,新能源免购置税和延长补贴两年,地方在新能源牌照权益和购车补贴等方面,也将跟进一些政策。
需要注意的是,新能源的销量本来也不算高,政策重视,厂家卖力,反而更容易出成绩。在市场逆境中,新能源可能会迎来一波逆袭。
写在最后
2008年后,尽管美国汽车产业遭受了重大打击,但不可否认,在的协助与厂商的自救下,美国汽车完成了有效的去产能。产能利用率快速上升,美国车企的市场竞争力恢复,盈利能力也逐渐转好。到2014年末,美国基本将持有的汽车厂商股份抛售完毕。
反观当时的中国,参与全球化的程度远没有今天这么深入,绝大多数本土品牌当时不具备同合资品牌抗衡的实力,中国汽车市场强大的内生增长动力也足以抵消外部的危机。
到了2020年,中国已经不可能再成为“孤岛”。因为疫情,我们付出了短期代价,但也换取了长期利益。全球疫情“危中有机”,越是在行业波动之际,越可能隐藏着潜在的机遇。于整体,于个人,保持乐观的心态,和敏锐的判断力都很重要,风雨之后见曙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汽车行业的发展为哪些行业带来了机遇
2007年8月开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最终演变为全球的金融危机-金融风暴-金融海啸…目前在欧美等国,金融危机正往实体经济蔓延,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度和持续时间仍然不能确定。
可以说,人们对于此次危机的认识普遍存在不足,准备不够充分,因而使危机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都在不断的扩大和加深。国内各行业对于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也在逐步得到重视,纷纷作出研判和调查应对。汽车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行业,在此次危机中将遭遇到什么样的影响,得到世界各国及各汽车生产企业或关联产业的极大关注。
一、 金融危机如何影响中国汽车行业?
1、使国民经济由外向型转为内需型------影响汽车产品的出口。
世界能源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何世红认为,“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放缓,其严重波及中国出口制造业。。。而随着这些国家消费需求的大幅放缓,中国出口必然受到影响。
奇瑞、长安、长城、华晨等车企也在9月份遭遇了近几年来的出口最低谷,对出口严重依赖的自主品牌开始进入“严冬”。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供的海关进出口数据显示,2008年前三季度,汽车整车出口增幅较上年同期有所减缓,截至9月底,汽车共出口55.75万辆,同比增长34.71%,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29.30个百分点;出口金额76.01亿美元,同比增长58.39%,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58.45个百分点。其中, 9月,汽车整车出口4.96万辆,环比下降13.77%,同比下降15.70%,与8月相比,同比降幅进一步加大
2、紧缩政策及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生产企业成本增加、资金短缺
受原来经济发展过快的影响,国家取的一系列的紧缩财政政策,加上基础原材料价格的普遍上涨,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重卡和大客一般自重都在3吨以上,因此所需要钢材会比轿车更多一些。钢铁涨价后,每辆进料成本将上升3000元至5000元以上,而这样的造车成本,对一直以售价低廉为主要竞争手段的国内商用车制造业来说,将带来致命的打压。
“原材料涨得太离谱了,我们的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高档汽车还有一定的降价空间,但我们的价格已经无法再降了。" 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曾这样描述今年以来钢价上涨对经济型轿车的影响,他认为,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本来利润就微薄的经济型轿车生产厂家的利润已趋于零,再也无法消化来自汽车业上游的压力。
由于大部分零部件企业都以钢材作为主要生产原料,但钢材用量比重不一,钢价的上涨对成本的影响程度不同。“对于产品技术含量较高,有一定市场定价能力的零部件企业来说,可以转嫁部分成本上升压力,而较多的零部件企业则将承担钢材涨价的负担,无法向下游整车企业转移成本,其经营环境将恶化。” 专业人士如是分析。
3、经济形势恶化消费政策调整------消费需求萎缩结构变化
金融危机来得太突然,发展势头已经超过大多数人的想象,短短半年多的时间,绝大多数经济体都遭受重创,而按照一般经济规律,当人们普遍对未来经济前景感到悲观和不确定的时候,人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减少各种不必要的消费开支,以防范可能的失业和收入减少的风险,以求渡过难关。汽车消费就是其中的大头,这在全球多个经济发达地区尤其表现突出,世界最大汽车市场的美国今年前10个月,汽车销量总计1090万辆,比去年同期减少近200万辆,销量同比降幅达14.6%,而10月份美国本土汽车销量仅为83.8万辆,同比降幅高达32%,为1991年1月以来最低月度销量。
丰田汽车就在11月21日宣布,由于受经济危机拖累,世界主要汽车市场消费需求下滑,丰田将在日本本土裁员3000名。无独有偶,日产也在早先发布将缩减20万辆产量,同时全球范围内裁员3500名,并将本财政年度的盈利预期下调65.9%的报告几乎是同时,丰田、本田、三菱、日野和马自达也都相继发布了严重的业绩下滑预告
出身外贸行业的汽车评论人钟师认为:“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连锁反应,最终也会影响到国内汽车市场的需求量负向变化。”近期来中国车市销量的下滑,已经加剧了全球需求颓势。
为应对这次危机,中国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就汽车行业而言,如小排量消费税改革,燃油税改革、危机对收入预期、消费心理影响等等,也使汽车的消费需求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新华信汽油价格对汽车消费需求的影响调查)
4、中国成为国际汽车行业的“避风港”------竞争进一步加剧
由于国外汽车巨头均认为,中国汽车市场在今年和明年都将是最好的时光,很多跨国汽车公司加快了在华建厂的速度。跨国公司的这一举措的直接结果就是,10万元以下的合资品牌汽车大量上市,这对国内汽车自主品牌的冲击巨大,使过去不少国内自主品牌汽车的价格优势不再明显。
汽车评论人贾新光认为,在遭受金融危机重创之后,国际汽车巨头将加紧对中国市场的争夺。通用汽车公司主管产品研发的副董事长鲍勃·卢茨再次出现在上海。卢茨此次上海之行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约见中国媒体,阐释通用在中国未来的产品战略。这再次凸显在北美市场持续亏空的情况下,通用希望在中国市场获得更展以弥补北美市场损失的愿景。
而在此次金融风暴中,受损较小的大众和丰田,可能将从中国市场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大众已经通过奥运营销整合了旗下在华合资企业,降低成本并提高国产化率,预计今年在华销量将突破100万辆,完成夺金之梦
从前10个月的市场份额变动看,1.0L及其以下和1.0-1.6L的比例有提升。1.0-1.6L轿车是目前的黄金排量车型, 市场上销售的CKD组装车,也集中在1.0-1.6L这个黄金排量上,较上月增长100.0%;与上年同月比,增长高达725.0%;与上年前10个月同比,增长150.17%。国内生产的外资品牌和外资品牌在国内组装,同时争夺A级轿车、普通级轿车市场,使原先具有优势的这个排量区间的自主品牌轿车,遭到空前的狙击。
二、 影响的显现与影响周期
1、影响现在已逐步显现 09年加剧
国际知名的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近日发布报告称,通过对400多家在全球开展业务的汽车生产商的财务和绩效指标(2001年至2007年间)的调研分析,在过去的一年中,全球汽车生产商面临的压力日益加大,许多表现不佳的汽车生产商将因此一蹶不振,公司合并、破产将会频繁出现。当然,发出此项警告的还有权威汽车调研机构J.D.Power。
J.D. Power称,2009年将是全球汽车企业在次贷危机和金融风暴中经历“彻底坍塌”的时期。同时,J.D.Power预计,2009年美国轻型车辆的销量将跌至1320万辆,比预期的1360万辆少40万辆。此外,北美车企恢复期将延长至18个月以后。 “2008年全球汽车行业已经经历了下滑的阵痛,2009年市场将面临‘彻底坍塌’。”J.D. Power预测部门执行董事Jeff Schuster表示,“不过,不论哪个国家和地区都逃不过这场劫难,成熟的市场会比发展中的市场紧缩程度更甚。”
罗兰·贝格称,当前的金融危机将使汽车行业遭受重创,许多表现不佳的汽车生产商将因此一蹶不振,公司合并、破产将会频繁出现。
2、影响周期:2年左右
现在纽约大学的前国家财政部官员Nuriel Rubini,断称之为衰退,并预测衰退将会持续18个月或有可能达24个月之久,包括超过4%的经济输出累积的下降,是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全球化浪潮已经使得每个行业的利益都在各地联为一体,所以无论是汽车行业还是其他行业,都会被这场危机席卷。据悉,预计美国经济会在2011年左右逐步企稳,但是要重新恢复增长估计会在2013年甚至更远的未来。所以,现在很难判断这将对汽车行业影响多深,至少从目前来看,指望在2010年汽车工业重新驶上轨道的愿望略显渺茫。
国内汽车行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危机将持续1-2年。
三、金融危机对中国汽车行业影响有多大?
1、08年的汽车总销量难以突破1000万
中汽协发布的10月产销量数据显示,中国08年产销1,000万辆的目标已无法实现,全国乘用联秘书长饶达表示,车市目前仍无回暖现象,预计汽车市场在第四季度或将继续负增长。
据上海证券报11月12日报道,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10月份产销量数据显示,2008年10月,汽车产销量较上月继续下降,其中商用车降幅较为明显。前10月,产销量同比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增速继续呈现温和回落态势。由于前10个月国内汽车总销量尚未达到800万辆,08年冲刺1,000万辆目标的预期已提前落空。
2、09汽车增长率约为5%
J.D.Power日前调低了对中国市场的预期,对中国今年的乘用车销量预期从先前的595万辆调降至580万辆,较2007年增长6.7%,而中国汽车市场去年的增幅为24%。J.D.Power预计,2009年中国乘用车需求仅会小幅增至588万辆。此外,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预测,全贷危机以及经济低迷将拖慢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脚步,2008年国内车市的增长有可能仅为5%至6%,并且在2009年可能会出现负增长。
来自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报告认为,国内乘用车严重超前消费造成的市场超高速增长期已结束。该报告认为,从2008年开始,中国乘用车市将告别20%以上的增长。预计从2009年至2015年,乘用车市场的年增长率都将徘徊在5%至10%之间。
美林(Merrill Lynch)11月13日发布汽车行业报告,美林目前预计08年中国汽车单位增长将达到9%(低于此前预期的18%)。美林的经济学家还将09年中国GDP增长预期由9.2%下调至8.6%。美林认为中国09年汽车市场将年降4%,其中PV(乘用车)汽车下跌6%,CV(商用车)汽车增长持平。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认为中国汽车市场增幅往往略高于GDP增幅,预计明年汽车市场增幅会在9%。在2009年汽车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多数业内人士认为明年的汽车市场增速会在个位数。
出席12月1至2日在武汉举行的第七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高峰会的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也认为,明年我国汽车产业将呈一个先抑后扬的增长态势,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其全年增速将高于GDP增长。
3、危机逐步扩大或转嫁到配件供应及经销商
徐长明认为,当市场的压力向汽车产业链的上下游挤压时,汽车零配件企业、经销商和整车制造企业将会按先后顺序受到冲击。零配件商将会以竞相压价的形式竞争,一些企业难以维系会率先倒闭;接下来倒闭的是经营不善的经销商;最后是整目前国内的汽车经销商,配套供应商这些处于汽车产业上下游的企业。
四、危机中的中国车企的“危”与“机”
三次金融危机 给汽车业带来的重创与机遇 :第一阶段是上世纪30年代在二战开始之时,世界经济危机重创北美汽车业,大批中小车厂倒闭,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伺机推出一批以V8发动机为主的流线型设计产品,受到市场欢迎,遂成为底特律“三巨头”,雄霸世界车市;第二阶段开始18年底,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时间长,且波及范围广,引发汽车业萧条。而在高油价下,以生产小型车为主的日系品牌开始受到追捧,日本汽车于1980年首次击败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第三阶段于2008年~?今时今日,油价跌宕起伏、美国次贷危机,来势迅猛,谁又会成为本轮的大赢家?这次危机给中国汽车行业带来了什么?中国汽车行业该如何应对这次危机?
1、 危之一车企减产、裁员、利润下降。。。。。。
受危机影响,数据显示,1-10月份,销量排名前十位的厂家都不能完成年初定下的销售目标的可能性。在此情况下,部分厂家明智地选择了调低产销目标的方法。中国最大的汽车企业集团上汽亦在日前发布第三季度财务公告,称其前三季度净利润下滑超过了四成。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43.28亿元,同比下降6.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61亿元,同比下降77.7%,盈利水平下降幅度超出市场预期。该公告还表明:“未来几个季度将是公司比较困难的时期。低迷的市场环境不仅给公司本部和南汽集团的自主品牌乘用车业务的市场表现带来困难,而且给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的盈利持续增长也设置了障碍。” 而一条奇瑞将裁员5000人的传闻,引发了担忧无数———同样的萧条是否将蔓延到中国整个汽车行业。
2、危之二 出口影响最大
徐长明分析,美国的这场金融危机对中国市场主要是以间接影响、连锁反应的方式起作用。首先,出口会受到很大阻力。我国整车出口到美国的数量很少,但零部件很多,美国人的汽车购买力下降,势必影响我国零部件出口。如果金融危机再加深、蔓延,对能源价格、型产品的冲击更大,比如俄罗斯、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受到的影响更大,而这些国家是我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由此可见,出口对汽车产业的拉动作用不会那么明显了。
国内的各个企业的出口业务也确实受到了制约:天津一汽近两年出口的主力车型威志原本今年定的出口是20000辆,但到现在只实现了10000辆;华晨汽车在出口之路上不得不做出新动作,推出第六代海狮,并直接推向今年的出口市场,希望能通过新产品拉动日益放缓的出口市场;以SUV和皮卡出口为主的长城下调年初的出口,从全年7万辆下降到6万辆。
3、危之三 对危机认识不足、准备不足、措施无力。
“与欧美相比,经济相对封闭、全球经济融入程度并不深的中国,对危机反应滞后是必然的。”东风日产销售本部副总部长陈斌波表示,“明年上半年将更加艰难,预计同比仍会下降。”
张小虞认为国内很多企业对危机的认识只是知道,并不了解,准备不足。没有成立专门的危机小组研究可能出现的情况,取措施应对车市寒冬。相比之下美、日、欧一些老牌企业则及早调整企业目标,取应对相应快速如减产、压缩开支、安排富于人员等等应对措施。
4、机之一 产业、产品结构调整良机
徐长明认为,经过这一次的金融风暴,世界汽车工业格局或被改写。美国三大车企若合并成一个集团,那将诞生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巨无霸”,是继续依赖汽车金融,还是转投汽车制造业本身,或许是三大车企接下来需要面对的问题。而以德国为中心的西欧汽车制造商,以及日本汽车制造商已经在新能源发展的道路上开始了拉锯战,日系车倾向于混合动力,而德系车则倾向于生物柴油,还有日益被看好的电动车发展方向,也是各大车企必争之地,谁能够赢得这一轮战争的胜利,就是这个时代最大的赢家。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我们要很好地利用宏观经济周期的变化,利用好波峰、波谷带给我们的调整产业结构的机会,包括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等;全球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中国汽车工业就高速发展、快速发展跟上去。到波谷的时候我们就做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工作,做好展的准备。”危机的爆发即为中国企业留下了追赶的时间,也提供了重新改写规则的机会。
5、机之二 从出口转内需的契机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在日前接受媒体访问时谈到,这次金融风暴中受创最重的是美国和西欧等金融市场发展发达的国家,而以银行为主体金融体系的亚洲国家受创并不太严重。但这并不说明亚洲国家的金融模式好,而是内需发展还不够发达的体现。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于中国而言,或许是刺激内需,转变我国经济模式的一次契机。
6、机之三 人才、技术及企业并购机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董建平 “汽车或零部件企业,在此时更容易获得需要的技术和工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自主开发实力。”
D. POWER亚太公司中国区汽车调研总经理梅松林说。但他认为,在金融危机面前,中国汽车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的挑战仍然大于机遇。
梅松林认为,在经济动荡时期,企业需要“练内功”,比如提升产品品质、推出更具竞争力的车型、招贤纳士。“只有现在练好‘内功’,危机过去后企业实力才可能增强。” 他补充说:“不仅是底特律的专业人士,国外各行各业的人才中,都有愿意来中国工作的人。”
中国汽车业的“危”,主要就在于不能精益,不擅创新。中国汽车业的“机”,也就在于精益和创新(高珩)。最优秀的企业经历危机后,会更加强大,其竞争者将被淘汰出局(罗兰.贝格)。
五、细分市场中的机会
1、微型车在二市场仍是稳定增长
“虽然中国汽车市场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我们认为其前景仍然是非常好的,尤其是二级地区市场发展态势仍然良好。”美国R.L.POLK & Co.总裁波尔卡史提芬在2008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的发言给了很多人启发。就国内车市实际情况而言,目前中心城市等一线市场已趋于饱和。而随着二三线市场内需的启动,这一“蓝海”将成为未来汽车业增长的主要动力。
从9月份商用车各类产品增长结构来看,微型商用车是商用车中唯一保持增长的车型。从累计销售的情况来看,2008年1-9月份,重卡与大客保持了相对较高的增长幅度,累计销量分别47.78万辆、3.23万辆;同比增幅分别为28.52%、17.07%。说明商用车板块中大客、重卡以及微车在推行公共交通系统、新农村建设带动的基础设施建设等背景下较有成长空间。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分析,今年9月份,汽车产销量增幅同比回落了十个百分点,只有12%。但有两种车型的增幅超过了平均水平,一个是微型面包车,增幅为16%;另一个是微型货车,增幅为22%,调查发现这两类车主要销售到县以下的地区。他说:“农村市场潜力很大,将对汽车行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稳定作用。”
2、经济型轿车需求增长,分布趋于集中
2008年9月份国内基本型乘用车销售41.60万辆,环比增长20.71%,同比下降2.32%;MPV销售1.50万辆,环比增长13.72%,同比下降31.30%; SUV销售3.70万辆,环比增长5.53%,同比增长7.35%;交叉型乘用车销售8.48万辆,环比增长45.15%,同比增长7.74%。其中,基本型乘用车销量下滑幅度有所改善,而前期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SUV车型增幅则大幅放缓。
10月份各个轿车排量区间的市场销量及其份额,与上月比较显示,2.0-2.5L和2.5L以上的销量有所增加,2.0-2.5L市场份额上升0.19个百分点,2.5L以上市场份额上升0.3个百分点;其余3个排量区间的销售,都有所减少,但1.0-1.6L的市场份额反而上升了0.49个百分点。 乘用车消费将更加向1.0-1.6L集中,尤其是以多功能车定位的SUV和MPV。是消费结构将有可能向低排量倾斜。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发展新能源汽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首先.从国际经济发展形势看。由美国次贷危机风暴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导致全球投资机构重新定位资金流方向.各国把以往用于投资金融的资金抽出来投资实体高科技产业,而素有朝阳产业之称的新能源产业无疑成为其首选的对象。2008年,“股神”巴菲特将全球金融动荡以来的首笔海外大单投向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商比亚迪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其次,从国内经济发展形势来看。一方面,传统汽车行业利润趋予饱和。而在我国厉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的大背景下,汽车行业的生产技术革新和节能降耗也被提上日程,传统的汽车产业在和环保的双重压力下需要有新的突破。另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以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面临严峻形势.而以内需拉动为主的新的发展方式急需找到足以承担如此熏担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这一点来看。拥有较长产业链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无疑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在美、日汽车巨头正面临困境情况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还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第一,汽车行业面临一场变革.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世界汽车业发展的趋势。由于石油危机和环境污染,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是相当迫切的要求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几年前就预言:“如果在21世纪只依靠内燃机。没有一个汽车公司能兴旺起来”。研发环保车型已经成为关系汽车企业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据日本媒体报道.丰田每年用于环保技术的研发经费已达到55亿欧元。丰田、三菱、日产等日本汽车企业将企业未来发展的希望押在了新能源汽车上。金融危机对全球汽车行业的巨大冲击再一次充分表明:当前.整个汽车业面临危机.汽车行业一次更加深层次的变革即将来临,主导和支持新能源汽车和全球汽车行业一次彻底而深远的重组即将来临。
第二,美、日汽车巨头面临困境,将给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提高竞争力提供了机遇。当前,全球大汽车商都在开发研制新能源汽车。代表着北美车系的通用、福特。代表着日系车的丰田、本田,以及代表着欧版车的宝马、奔驰。已经把新能源汽车作为夺取未来竞争优势的一个新起点.各方通过种种手段不遗余力地确保自己在这一领域的发言权。虽然国内汽车企业希望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缩小与外资品牌和合资品牌的差距,且相对于传统汽车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差距相对较小。但丰田、本田和通用等汽车巨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运作多年,并有量产的车型推出。技术水平已经受市场考验。而且储备车型布局全面。一旦相关政策出台,会马上取相应策略占领市场。但金融危机带来的困境。将会在一定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这些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推进速度.这将给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一个追赶的机会。
第三.中国汽车市场是当前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2008年,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继续以超过百万辆的销量创下新高,达到109.46万辆,同比增长了6%。而丰田在全球市场的销量同比下滑4%的同时.其在中国市场却取得了约17%的增长。2009年1月份。美国“三大”巨头,克莱斯勒、通用、福特汽车销量分别暴跌55%、49%和40%。日本“三大”企业.丰田、日产和本田分别下滑32%、30%和28%。只有中国市场一枝独秀。2009年1月份,汽车销量排名前三位的企业,上汽、一汽、长安增幅明显.分别达到42.86%、46.58%和1 15.55%。
第四。新能源汽车产业得到国家政策支持。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2001年.科技部投入国家财政8.8亿元实施了“十五”期间电动汽车重大专项.该项目还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
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十一五”期间。
科技部启动了更大规模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项目.配合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一直延续到2020年,投资也追加至11亿元。2009年1月14日院通过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提出。今后三年要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发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