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制动系统的发展方向

2.汽车保险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金融危机下我国汽车行业……毕业论文

4.我国十年来汽车产业市场行为

5.分析我国现阶段的宏观经济政策

6.写一篇关于汽车行业发展的论文

汽车零部件行业宏观经济分析_汽车零部件行业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目前我国 汽车 整车和零部件行业的收入规模比例约1:1,与 汽车 强国1:1.7的比例仍存差距,零部件产业大而不强,产业链上下游存在诸多短板和断点。全球 汽车 业竞争的实质是配套体系之争,也就是产业链、价值链的竞争。因此,优化产业上下游布局,加速供应链的融合创新,构建自主安全可控的产业链,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是实现 汽车 出口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和现实要求。

零部件出口额总体稳定

1. 2020年我国零部件出口降幅高于整车

自2015年以来,我国 汽车 零部件(含 汽车 关键件、零附件、玻璃、轮胎,下同)出口波动幅度不大。除2018年出口额突破600亿美元外,其他年度均在550亿美元上下浮动,与整车年度出口走势相似。2020年,我国 汽车 产品出口总额超710亿美元,零部件占比78.0%。其中,整车出口额157.35亿美元,同比下降3.6%;零部件出口额553.亿美元,同比下降5.9%,降幅高于整车。

与2019年相比,2020年零部件出口月度差异明显。受疫情影响,2月出口跌至谷底,但3月即恢复至上年同期水平;由于海外市场需求疲软,之后4个月持续走低,至8月企稳回升,9~12月出口额持续在高位运行。与整车出口走势相比,零部件比整车提前1个月回升至上年同期水平,可见零部件对市场的敏感度更强。

2. 汽车 零部件出口以关键件和零附件为主

2020年,我国 汽车 关键件出口230.21亿美元,同比下降4.7%,占比41.6%;零附件出口196.54亿美元,同比下降3.9%,占比35.5%; 汽车 玻璃出口10.87亿美元,同比下降5.2%; 汽车 轮胎出口116.35亿美元,同比下降11.2%。 汽车 玻璃主要出口到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传统 汽车 制造国, 汽车 轮胎主要出口市场为美国、墨西哥、沙特、英国等。

具体看,关键件出口的主要类别是车架和制动系统,出口额分别为50.41亿和49.43亿美元,主要出口至美国、日本、墨西哥、德国。零附件方面,2020年车身覆盖件、车轮为主要出口大类,出口额分别为64.35亿和48.65亿美元,其中车轮主要出口至美国、日本、墨西哥、泰国。

3. 出口市场集中在亚洲、北美洲和欧洲

亚洲(本文指不含中国的亚洲其他地区,下同)、北美洲和欧洲是我国零部件主要出口市场。2020年,我国关键件出口第一大市场是亚洲,出口额74.94亿美元,占比32.6%;其次是北美洲,出口额60.76亿美元,占比26.4%;对欧洲出口59.02亿美元,占比25.6%。在零附件方面,对亚洲的出口额占比达42.9%;对北美洲出口50.65亿美元,占比25.8%;对欧洲出口33.71亿美元,占比17.2%。

虽然中美之间有贸易摩擦,2020年我国对美国零部件出口有所下降,但无论是关键件还是零附件,美国仍然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国,这两项对美出口占比都在24%左右,出口总额超过100亿美元。其中,关键件的主要出口产品为制动系统、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零附件的主要出口产品为铝合金车轮、车身和电气照明装置等。关键件和零附件出口较多的其他国家包括日本、韩国、墨西哥。

4.RCEP协定区域 汽车 产业链出口关联度

2020年,在RCEP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区域内,日本、韩国、泰国是我国 汽车 关键件、零附件出口排名前三的国家。对日本出口产品主要为铝合金车轮、车身、点火布线组、制动系统、安全气囊等;对韩国出口产品主要为点火布线组、车身、转向系统、安全气囊等;对泰国主要出口车身、铝合金车轮、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

近年来零部件进口有波动

1. 2020年我国零部件进口额微增

2015~2018年,我国 汽车 零部件进口呈逐年上升趋势;2019年出现较大跌幅,进口额同比下降12.4%;2020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由于国内需求的强劲拉动,进口额321.13亿美元,较上年微增0.4%。

从月度走势看,2020年零部件进口呈前低后高态势。年度最低点在4~5月,主要是海外疫情蔓延导致供给不足。自6月企稳后,国内整车企业为保供应链稳定,有意增加备件库存,下半年零部件进口始终处于高位运行。

2.关键件占进口比重近70%

2020年,我国 汽车 关键件进口216.42亿美元,同比下降2.5%,占比67.4%;零附件进口94.2亿美元,同比增长7.0%,占比29.3%; 汽车 玻璃进口42.32亿美元,同比增长20.3%; 汽车 轮胎进口62.4亿美元,同比下降2.0%。

从关键件看,变速器进口额占半壁江山。2020年,我国进口变速器104.39亿美元,同比微降0.6%,占比达48%,主要进口来源国为日本、德国、美国和韩国。之后是车架、汽油/天然气发动机,车架主要进口国为德国、美国、日本和奥地利,汽油/天然气发动机主要进口自日本、瑞典、美国和德国。

在零附件进口方面,车身覆盖件占比高达55%,进口额为51.57亿美元,同比增长11.4%,主要进口国为德国、葡萄牙、美国和日本。车用照明装置进口额19.29亿美元,同比增长12.5%,占比为20%,主要来自墨西哥、捷克、德国和斯洛伐克等国。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国内智能座舱技术与配套的加快推进,相关零附件的进口呈逐年收窄态势。

3.欧洲是零部件主要进口市场

2020年,欧洲、亚洲为我国 汽车 关键件主要进口市场。其中从欧洲的进口额为.67亿美元,同比微增0.1%,占比45.1%;自亚洲进口91.26亿美元,同比下降10.8%,占比42.2%。同样,零附件的最大进口市场也是欧洲,进口额59.92亿美元,同比增长5.4%,占比63.6%;之后是亚洲,进口额18.60亿美元,同比下降10.0%,占比19.7%。

2020年,我国 汽车 关键件主要进口国为日本、德国和美国。其中自美国进口增长明显,同比增幅为48.5%,主要进口产品为变速器、离合器和转向系统。零附件进口来源国主要为德国、墨西哥和日本。其中自德国进口23.99亿美元,同比增长1.5%,占比25.5%。

4.在RCEP协定区域内,我国对日本产品依存度高

2020年,日本、韩国、泰国居我国自RCEP协定区域进口 汽车 关键件、零附件来源国前三位,主要进口产品为变速器及其零件、1~3L排量车用发动机和车身,对日本产品依存度较高。在RCEP协定区域内,从进口额看,79%的变速器和小轿车自动变速器进口自日本,99%的车用发动机来自日本,85%的车身来自日本。

零部件发展与整车市场息息相关

1. 零部件企业应走在整车前

从政策体系看,国内 汽车 产业政策主要围绕整车来制定,零部件企业只充当“配角”;从出口看,自主品牌 汽车 轮毂、玻璃和橡胶轮胎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而高附加值、高利润率的核心零部件发展滞后。作为基础性产业, 汽车 零部件涉及面广、产业链长,没有产业内生驱动和协同发展,难以在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值得反思的是,过去主机厂存在单纯追求市场红利的片面认识,与上游供应商只维持简单的供求买卖关系,没有发挥对前端产业链的带动作用。

从全球零部件产业布局看,以各大主机厂为核心辐射周边,全球已形成三个主要的产业链集群:以美国为核心,由美墨加协定维系的北美产业链集群;以德、法为核心,辐射中东欧的欧洲产业链集群;以中、日、韩为多核心的亚洲产业链集群。自主品牌车企要在国际市场赢得差异化优势,需善于利用产业链集群效应,重视上游供应链的协同作用,加大前端设计研发与整合力度,鼓励有实力的自主零部件企业共同出海,甚至走在整车之前。

2. 自主头部供应商迎来发展机遇期

疫情对全球 汽车 零部件供应产生短期和长期的影响,将利好拥有全球产能布局的国内头部企业。从短期看,疫情反复拖累海外供应商生产,而国内企业率先复工复产,部分无法及时供应的订单可能被迫切换供应商,为国内零部件企业拓展海外业务提供窗口期。从长期看,为减少海外断供风险,更多主机厂将自主供应商纳入配套体系,国产核心零部件进口替代进程有望加速。 汽车 行业兼具周期与成长的双重属性,在市场增量有限的背景下,行业结构性机遇可期。

3. “新四化”将重塑 汽车 产业链格局

目前,政策导向、经济基础、 社会 动因、 科技 驱动等四个宏观因素加快孕育并推动了 汽车 产业链的“新四化”——动力多元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主机厂根据不同的移动出行需求,定制化生产适配车型;平台化生产将快速迭代车辆外观、内饰;柔性化生产则有助于生产线效率的最大化。电动化技术的日臻成熟、5G产业融合、高度智能共享驾驶场景的逐步实现,将深度重塑未来 汽车 产业链的格局。电动化崛起带动的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将取代传统内燃机,成为绝对核心;智能化的主要载体—— 汽车 芯片、ADAS、AI配套将成为新的角力点;作为网联化的重要组成,C-V2X、高精度地图、自动驾驶技术、政策协同四大驱动因素缺一不可。

后市场潜力为零部件企业提供发展契机

据OICA(世界 汽车 组织)估算,2020年全球 汽车 保有量为14.91亿辆。不断增长的保有量为 汽车 后市场提供了一个强劲的业务渠道,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的售后服务和维修需求,我国零部件企业需紧紧抓住这一机遇。

以美国为例,截至2019年底,美国 汽车 保有量约2.8亿辆;2019年美国 汽车 总行驶里程为3.27万亿英里(约5.26万亿公里),平均车龄为11.8年。车辆行驶里程的增长和平均车龄的增加,带动了售后零部件及维修保养支出的增长。根据美国 汽车 后市场供应商协会(AASA)测算,2019年美国 汽车 后市场规模达到3080亿美元。市场需求增加,受益最多的是专注于 汽车 后市场服务的企业,包括零部件经销商、维修保养服务提供商、二手车经销商等,对我国 汽车 零部件出口是利好。

同样,欧洲后市场也有很大潜力。根据欧洲 汽车 制造商协会(ACEA)数据,欧洲平均车龄为10.5年。目前德国整车厂体系的市场份额与独立第三方渠道基本持平。在轮胎、保养、美容、易损易耗件的维修替换服务市场上,独立渠道体系至少占50%的份额;而在机电维修、钣喷两项业务上,整车厂体系占据过半市场。目前德国进口 汽车 零部件主要来源于捷克、波兰等中东欧OEM供应商,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以轮胎、制动摩擦片等为主。未来,我国零部件企业可加大对欧洲市场的拓展。

汽车 行业正经历百年发展的最大窗口期,作为产业链上下游的 汽车 零部件行业随之而动,处在融合、重组、竞争的动态过程,需把握机遇、做强自身、补足短板。坚持自主发展,走国际化之路,是我国 汽车 产业链提档升级的必然选择。

(作者单位: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 汽车 分会)

汽车制动系统的发展方向

当前,汽车后服务前景非常广阔。权威数据,2009年中国现有汽车保有量达3400万辆,并且争议20%的年均速度增长。在一个成熟的汽车,汽车的销售利润约占整个汽车行业利润的20%,零部件销售利润约占20%,而60%的利润是在其服务领域中产生。据预测,到2010年底,中国汽车后的总额可以达到3000亿元人民币。

中国汽车消费强劲上扬,为我国汽车服务业业的发展带来无限商机。伴随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进口关税的降低、私家车的普及和国家对汽车报废标准的调整,汽车后服务的发展空间还将进一步扩大。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大量车主对车辆的专业维修、适时保养等全方位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专业化、服务一体化将是汽车服务业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越来越多的汽车后服务企业导入了连锁经营作为扩张规模、实现品牌价值的主要手段。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用国家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局,部分行业数据主要来自国家局及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局规模企业数据库及证券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监测数据库。

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1-2015年中国汽车服务业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共十二章。首先介绍了中国汽车服务业行业的概念,接着分析了中国汽车服务业行业发展环境,然后对中国汽车服务业行业运行态势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汽车服务业行业面临的机遇及发展前景。您若想对中国汽车服务业行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该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这是我帮你找的关于汽车服务业的资料你自己看看还不够全面如果你觉得可以自己去.chyxx中自己看看我自己感觉那个网站还不错,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汽车保险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我国较好的经济环境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带动的国际产业分工有利于我国在全球配置;我国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发展等内需因素增长强劲;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这些长期有利因素将支撑我国宏观经济进入新一轮上升期,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

未来几年我国汽车产销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汽车保有量也将持续增长,这为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3)产业政策促进了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汽车零部件行业支持的力度。“汽车关键零部件开发制造”被列入了《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0年修订)》。 2005年4月1日起执行的《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规定,“对具有整车特征的进口零部件将按整车征税。其中对汽车制动系统(制动主缸或气制动阀、助力器总成、前制动器总成、后制动器总成、防抱制动系统ABS的阀体和ECU总成)达到或超过进口件总界定数量4,即视为构成总成(系统)特征”。该规定有利于提高汽车制动系统产品的国产化率,而且跨国汽车公司和零部件企业为了减少进口关税,降低成本,也将增大在我国的生产、购份额。 2006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汽车工业结构整意见的通知》,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有序发展及结构调整。

(4)全球化购为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汽车产业全球化过程中,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已开始融入国际大循环,进入全球购体系。许多国际著名汽车制造企业及汽车零部件巨头大量从我国进口汽车零部件以满足本国的需要,这为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5)技术的发展拓宽了行业的发展空间

传统汽车制动系统和电子化技术的结合,将是未来汽车制动系统产品的发展趋势。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研发能力的汽车制动系统企业将能获得更展空间。

金融危机下我国汽车行业……毕业论文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1、汽车制造业:潜在就业市场广阔

汽车制造业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主要行业,其主要是指汽车的整车制造和汽车的零部件生产。

热门岗位:汽车工艺与焊接技术人员、汽车车身设计与制造、汽车零部件设计、汽车装配技术等。

对口专业: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运用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整形技术等专业。

就业前景分析: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看,我国即将进入一个对汽车需求快速增长的时期,可以说我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潜在汽车市场,而且,这种潜在的市场正在逐步发展成现实的市场。汽车工业已被明确为我国需要大力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已经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在世界范围来看,汽车产业是一个典型的寡头垄断产业,目前,我国的汽车企业和一些跨国汽车公司比较,还是比较弱小,加入WTO以后我国汽车企业将会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同时也面临很好的发展机会。

2、汽车服务业:蕴藏就业空间巨大.按照国际惯例,汽车服务业可分为:汽车金融、售后维修服务、汽车配件与养护、汽车保险、汽车文化等领域。目前,这些领域在国内的发展参差不齐,人才需求状况也大不相同,针对汽车服务行业蕴藏的极大就业空间,具体情况如下:

对口汽车金融行业主要业务包括汽车资本经营、汽车租赁、消费信贷等。

汽车金融服务在国外已发展比较成熟,成为厂家撬动市场的一个重要杠杆。目前国内金融界对汽车融资信贷普遍看好,但由于国家宏观调控、银行利率调高等原因,展还有待时日。汽车金融公司对于国内来说,还属于新生事物,目前仅有大众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等少数几家正式获准营业。

热门岗位:销售代表、清收主管、风险评估人员等。

对口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

就业前景分析:根据国外发展经验,类似于目前中国内地由汽车企业直接从事汽车金融服务的并不多,主要还是由银行以及信托机构负责汽车金融服务。汽车金融人才属于有“特长”的金融从业者。

从岗位看,销售代表应是汽车金融公司的主力军,需要数量最多,主要负责沟通联系客户、经销商和银行,需要具备的能力是有关汽车销售的经验;清收主管的需求量也比较大,作为为公司负责追讨债务的人员,清收主管需要有银行工作经验,懂得信贷和担保流程;与国外比较,目前国内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尚未健全,因此在国内汽车金融公司中,风险评估人员是最为关键的人才。

对口汽车维修保养方向

目前国内汽车维修保养还没有形成严格的行业标准和服务体系。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各类从事汽车维修保养、装潢美容的公司开始增多,但大多数规模较小。因此谁能抓住汽车维修保养商机,谁就能挖到中国汽车时代的大金矿。

热门岗位:汽车维修技师、汽车维修服务经理、汽车高级机修电工、汽车美容装潢工等。

对口专业: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

就业前景分析:目前该领域中最为热门且市场需求量较大的要数汽车维修人员和装潢美容人员。汽车维修人员可谓是目前汽车服务业最为紧俏的技术人才,市场缺口大,企业相互“挖角”的情况频频出现,特别是能对一些高档轿车的各种疑难杂症有很强的诊断和解决能力的高级维修人员,更受企业欢迎。汽车维修人员属于典型“灰领”,既要有汽车专业知识,熟悉机电一体原理,还要接受过专门的职业技术学校培训,并持有汽车维修工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以上证书,车、钳、焊等基础金工功底扎实。

对口汽车售后服务方向

售后服务是目前汽车服务行业中发展较快的领域。在汽车销售商的利润来源中,售后服务占50%,国际上成熟的汽车公司,销售服务网点员工往往达到从事制造员工的2倍多。目前,售后服务发展的主流是4S形式,即整车销售、售后服务、零件供应、信息反馈四位一体。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售后服务将从单纯的售后维修转向定期的维修保养,注重对用户的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

热门岗位:汽车销售人员、客户代表、4S品牌店销售经理等。

对口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汽车运用技术专业

就业前景分析:目前,全国汽车售后服务网点数目还不多,尚处于发展时期,因此该类岗位大有发展空间。汽车销售人员、客户代表是目前相关企业招聘量较大的职位。在招募从业人员时,往往要求应聘者持有驾照,有市场营销专业背景,有汽车销售工作经验,具备市场敏感性,能够随时把握市场动态。

对口汽车保险与理赔方向

国内的汽车保险多是售车时一并办理,存在着险种少、透明度低、操作欠规范、理赔过于繁琐等诸多问题。随着《交法》第七十六条实施细则的颁布,明确了“强制险”定义,这一领域随之也有了更大的改善余地和发展空间。据悉,目前汽车保险已经占到世界非寿险的60%,国内汽车保险营业额也在财产保险中位居第一。可以预见未来发展空间还将扩大。

热门岗位:汽车保险估价与事故理赔、专业汽车保险代理人等。

对口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

就业前景分析:汽车保险业需要大量保险、精算、汽车、法律、营销等多方面高素质人才。目前比较热门的有汽车保险估价与事故理赔人才,缺口上万,属于紧缺人才。企业在招聘此类人员时,通常要求汽车相关专业,熟悉汽车构造,了解汽车保险索赔流程,能对事故车进行勘查估价,有驾照,电脑熟练;有汽车工作经验、保险工作经验优先。另外,专业汽车保险代理人的需求量也比较大,有丰富经验、业绩出色者目前炙手可热。

对口汽车文化方向

汽车文化产业在国内还属于新兴产业,其包含内容比较广,汽车模型、汽车体育、汽车报刊、汽车、汽车俱乐部等诸多文化与汽车交延领域都属于此行列。汽车文化行业在国内方兴未艾,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对口专业:汽车运用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热门岗位:汽车模型设计、汽车赛事策划组织人员等。

就业前景分析: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汽车文化产业,相关的人才需求也将随之而来。目前,在仿真汽车模型、汽车收藏品、汽车纪念品、汽车书刊、汽车礼品、汽车用品等汽车文化产品的开发和销售领域,汽车文化展览、赛事等汽车文化活动领域的专业人才需求已经显现。

我国十年来汽车产业市场行为

你好。我来修改一下。

关于你说的国贸的话。我的看法是写:中国轿车进入欧洲市场的绿色壁垒分析及应对。

首先题目不是很大,只是从轿车一个种类,还有就是从贸易壁垒一个方面来讲。最先要进行定义,什么是绿色壁垒(不环保)。

接下来公布数据,前些年中国轿车进入欧洲因为不符合环保要求我们损失多少。引出主题。

可以从为何欧洲要取绿色贸易壁垒来讲。为的是保护环境还是贸易保护主义还是兼而有之,又或者是居民环保意识高不愿购买大排量汽车。如果是从环保角度而限制中国轿车,中国该怎么办,如果是纯粹的从贸易保护主义出发,中国如何应对。可以先讲清楚欧洲轿车产业发展历程,当前情况,当前在欧洲销量最好的是环保车还是大排量车。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我们要如何打破这种壁垒。例如我们大力开发哪一种轿车。如何实现节约成本(规模经济,国家给以环保补贴对环境友好型轿车生产企业减税等鼓励措施)主要当然还是集中在欧洲这种绿色壁垒产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因为中国轿车一般价格低,很容易占领欧洲市场,所以利用绿色壁垒可以对中国轿车征收高额关税。因为中国当前汽车技术还不成熟,所以环保要求比较难达到。欧洲技术高,利用了这种技术差距以环境保护为由进行不公平的贸易。对此我们的应对措施应该是规模经济,加强研发提高环保技术等(这一部分就做别太多写,主要还是集中写绿色壁垒吧)。

接下来呢,就可以开始展望了。如果一切都按我们上面所说的进行,我们大概如何能打破这种壁垒,那么我们的销量或许能突破多少,能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市场,利润等展望部分。

其他的也可以适当写一些啊。

例外别的题目也是可以写的啊。如:中欧(美日也行)汽车贸易对技术进步的分析。中非汽车贸易的主要车种分析(一般在非洲是轿车还是货车客车卖的好的分析为什么及如何扩大)。以及其他。

我们老师告诫我们说写论文不要范围太大,大了不好写。因为很难写出新意。

举个例子,我们上课的时候有一个讲我们要扩大引进外资,好处是可以增加就业。我们老师就说,人应该有批判意识,你写论文的时候就可以写扩大外资真的可以增加就业吗。因为可以使得中国国内企业大量死亡,反而失业加重。等等。

所以建议选择某个比较小范围的论文来写。

我的建议是写如何加快中国汽车企业重组。

相信你也知道,汽车是具有规模效应的,只有企业大才能降低成本,而当前中国有好几百家汽车企业,很多小厂,成本高昂。所以加快汽车的重组有利于降低成本,加大竞争力。

至于思路呢,就先要说明当前我国汽车产业现状,导出要进行重组的原因。然后回顾欧洲,美国,日本汽车产业发展历程,联系出中国应该如何加快重组。在这一个部分一定要有新意,创新。提出自己的独特的观点。例如,国家可以给予节能的半税政策,给予有创新的汽车公司出口补贴,对高污染的汽车公司征收高额环境保护费(变相打击)。还可以像给节能车的企业低息,总之很多办法,在这一个部分一定要体现你自己最独到的见解,一般人想不到的你想到了就是你的伟大。(提醒一句,数据一定要是最新的数据)。然后就是讲述如果中国汽车产业重组到最优状态(就是剩下三五家大型汽车公司,六七家小一点的汽车企业)我们国家的面貌会是怎样,汽车产业会怎样。再次说明加快重组的重要性。

如果你不感兴趣,也可以从汽车如何才能最优地获得核心技术,国家政策如何引导才能加快汽车普及等等主题入手。

(千万别抄别人的论文,一旦发现后果不堪设想)即使你实在不会写,也一定要在别人的基础上将数据更新,并提出自己独到见解。

分析我国现阶段的宏观经济政策

由于我国汽车工业绝大多数的产品门类都具有寡头市场的特征,这就决定了我国汽车企业市场行为的总体特征是“弱竞争性”而不是“强竞争性”。在定价方面,国内汽车企业较少以价格这样一个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竞争手段来抢占市场。尽管汽车销售并不景气、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与我国国民经济所处的阶段不相称,但寡头市场中的汽车企业并不轻言降价,即使汽车企业利润很高、降价空间很大。由于是寡头型的市场结构,即使有一些小企业取降价行为,寡头企业也并不理睬,如吉利微型车降价销售就没有引发夏利汽车的降价行为。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汽车产品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汽车产品仍然存在价格约束,这也使得企业不能随便进行价格竞争,更多的却是在价格政策方面的相互“合作”,即你也不降价,我也不降价,大家都不降价。在新产品开发和产品结构调整方面,寡头市场中的汽车企业多年来并不热衷于开发新产品,以至于我国汽车产品品种不齐全、性能较差、外观缺乏吸引力,而且对相互进入的限制也制约了企业间的产品竞争,这看起来象是企业“恪守本分”。当然由于入世预期的刺激,我国汽车企业特别是轿车企业于1999年明显加快了开发步伐,新的品种不断涌现。在进入和退出方面,存在进入限制和目录管理,新的竞争者不能进入,现有的企业也取“井水不犯河水”的“合作”态度,并不轻易进入对方的产品领域。汽车企业的退出很少见,一方面因为国有企业退出存在体制障碍,另一方面由于汽车特别是轿车处于快速成长前夜,企业的退出意愿不强。

因此,从市场行为来看,企业在价格、新品种开发与结构调整、进入与退出等方面有着较强的合作行为和较弱的竞争行为,这种合作行业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出于企业自愿,而是建立在的行政规制基础上的。当然,加入wto、外资和地方及民营企业的设法迂回进入开始引发非合作性行为,但目前,主导的合作性行为仍然占主流。可以认为,我国汽车产业组织是建立在规制基础上的合作性、封闭性的寡头市场。

但农用车市场是一个例外。农用车企业不但新品种的开发行为很强,如轴传动三轮车和四轮车的增长就很迅速,而且已经开始迂回进入非农用车领域,向轻型车、自卸车、清洁车方向进军,1999年北汽福田公司生产的轻型载货车产量就超过6.5万辆。农用车的价格竞争也很频繁,1999年平均每辆车价格下降500元,其中四轮下降2000—3000元。

我国汽车工业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特征,决定了其市场绩效是“偏袒”生产者而不是消费者的。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汽车价格高、品种少、质量低,潜在需求量得不到实现。除农用车等少数产品以外,我国汽车产品价格总体上还是处于高位,产品价格下降不明显,特别是轿车价格较高。我国汽车产品的品种非常单调,根本无法给潜在的消费者提供可接受的选择,产品质量更是同国外有相当大的差距。价格在高位上运行,品种、质量得不到满足,又反过来制约了消费需求的快速上升和生产规模的扩大,所以,一方面是消费者的需求量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是生产者不能实现规模经济。从生产者的角度来看,企业和从汽车生产的寡头结构中能获得更高的回报,企业缺乏足够的走规模经济之路的压力。《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00》以各产品门类的主要企业为样本,列出了相应的工业资金利税率。在所列出的企业中,工业资金利率小于零的企业大部分是产量只有数百辆甚至数十辆的企业,其中还有一些是一汽集团、东风汽车集团在外地的合作企业,对分析市场绩效不具备实质意义,因此,我们主要考察利税率大于20%、大于10%、大于5%的企业占样本数量的比例。结果表明,寡头结构越显著的产品门类具有越高的利税率,特别是轿车门类的利税率最高,实际情况验证了寡头结构是“偏袒”生产者而不是消费者这样一个判断。

写一篇关于汽车行业发展的论文

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指国家为了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迅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而取的经济措施。

具体手段包括:(1)经济政策,如:税收、金融、财政补贴等;(2)指导,如:某些行业和领域的配额制度;(3)行政手段,如限制钢铁等固定资产投资过热行为。

与经济的区别:(1)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之内,经济完全在市场之外;(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是以经济手段为主、以行政手段为辅,经济主要是行政手段;(3)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如果违背市场原则造成损失,有法律义务进行赔偿,而经济条件下,不论是收益还是损失,都是国家的。

文化方面:文化不但是精神领域的事情,也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部分,对于文化市场,当然与需要进行宏观调控,引导其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比如对农村的文化事业,有必要通过补贴,以扩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加大投入。

商品经济条件下,市场对配置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与体制相比较,市场机制无疑更有效率。但是,市场机制并非万能的,它还存在着许多缺陷,而这些缺陷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例如,市场对的配置在宏观上表现为一个盲目、自发的过程,一方面,单个市场主体对于信息的获取是不完全的;另一方面,在价值规律作用下,市场主体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当价格信号显示出某种产品的生产有利可图时,生产者会蜂拥而至,趋之若鹜;一旦该产品生产过剩、相对价格水平自动降低时,商品生产者明白过来已为时晚矣。

关于经济政策分析有一点必须着重指出,即对经济政策的分析必须结合对国民经济形势的分析方可进行。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并非无本之木,它总是产生于一定经济环境之中,为一定的经济目的服务的。因而只有在深入了解整体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才可能正确分析各项经济政策。

主要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的种类很多,其中对经济影响最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价格政策与外贸政策。下面分别介绍这四种政策。

(1)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地说,它是财政行为的准则。财政行为主要是指财政收支行为,因此,财政政策就是管理财政收支的准则。

作为管理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首先,财政政策体现了对国民经济财力的管理。对宏观经济的管理从根本上说,无非是从宏观上对构成经济活动要素的资金、物资、劳动力等进行的管理,其中,对资金的管理就是对国民经济财力的管理,它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制约着对物资和劳动力的管理,而这一财力管理主要是由财政与信贷来实现的。

具体地说,财政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财政政策目标。财政政策目标一般指通过财政政策的运用与实施所要达到的目的,它是财政政策的核心内容。本世纪40年代以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充分就业曾一直是许多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但是对这一目标的追求导致了后来的通货膨胀、经济波动等。所以,现在大多数国家都实施多目标经济政策,一般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收入公平与优化配置等六大目标。作为经济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财政政策目标与经济政策目标应是一致的,那么这六大目标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财政政策目标的主要内容。

第一,充分就业。所谓充分就业并不是指每个人都有工作,而是指每一个有工作能力并且愿意工作的劳动者都有工作。从更广泛的范围讲,充分就业又指现实的、可供利用的各种都得到了充分利用,不存在闲置无用的。

第二,优化配置。它指的是通过对整个社会的财力、物力、人力等经济进行合理分配,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从财政角度讲,优化配置主要是指财力流向和流量的优化,即通过的财政收支活动,实施资金分配,调节各种经济的投向,使之在各部门、各地区之间合理配置,以形成合理的经济结构,提高使用效率。

第三,物价稳定。它指的是物价总水平的稳定。物价稳定并不排斥个别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也并非是物价总水平的固定不变。只要在一定时期内,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在社会可接受范围内,即可视为物价稳定。

第四,经济增长。它指的是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收入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避免经济停滞或下降。

第五,国际收支平衡。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与它国之间进行的各种经济交易的收支平衡,具体体现为一个适当的国际储备水平与一个相对稳定的外汇汇率,它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第六,收入公平。对于"公平"究竟应如何理解,至今尚无一个一致的、确定的认识。对"公平"的认识不仅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间存在着不一致的理解,而且在同一国家或地区的不同阶层成员间也存在着不一致的理解,甚至同一国家和地区、同一阶层的成员在不同时期对"公平"也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公平"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在现阶段,就大多数人来说,对"公平"所能达成的共识仅仅在于:收入与义务应成正比例变动,收入多者承担较多社会义务,收入少者承担较少的社会义务。

②财政政策手段。财政政策手段是指为了实现既定的财政政策目标而选择的具体工具或方式方法。财政政策手段的选取以有明确可行的财政政策目标为前提,而且必须以政策目标为转移,即它必须是既定政策目标所需要的,否则它就失去了意义。一般说来,财政政策手段主要包括预算、税收、公债、财政支出等。

第一,预算。国家预算是财政政策手段中的基本手段,它全面反映国家财政收支的规模和平衡状况,综合体现各种财政手段的运用结果,制约着其他资金的活动。国家预算对经济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调整国家预算收支之间的关系实现的。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可以通过实行国家预算收入大于预算支出的结余预算政策进行调节,预算结余可在一定程度上削减社会需求总量;反之,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时,可以实行国家预算支出大于预算收入的赤字预算政策来扩大社会总需求,刺激生产和消费。另外,通过调节国家预算支出结构还可调节社会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例如,调整预算支出方向和不同支出方向的数量,促使形成符合国家要求的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或者调整预算支出结构,形成相应需求结构以影响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等。

第二,税收。税收是主要的财政政策手段,它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特征,因而具有广泛强烈的调节作用。通过调节税收总量和税收结构可以调节社会总供求,影响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关系;可以支持或限制某些产业的发展,调节产业结构,优化配置;可以调节各种收入,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

第三,公债。公债是一种特殊的财政政策手段,具有有偿性是其根本特征。通过对公债发行数量与期限、公债利率等的调整,可以将一部分消费基金转化为积累基金,可以从宏观上掌握积累基金流向,调节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可以调节资金供求和货币流通量,从而影响金融市场。

第四,财政支出。财政支出又可分为两个方面,即财政投资与财政补贴。财政投资的主要方向是各种新兴工业部门、基础工业部门与基础设施等,以促进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或消除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财政补贴主要包括价格补贴、投资补贴、利息补贴与生活补贴等,它具有与税收调节方向相反的调节作用,即增加补贴可以刺激生产与需求,而减少补贴则可以起到抑制生产与需求的作用。

③财政政策的种类。财政政策种类繁多,为了全面认识财政政策,更好地研究、分析财政政策,应该对财政政策的分类有所了解。

选择贷控制除上述两类工具外,中央银行还可运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各金融机构实施"道义劝告"(或"窗口指导"),来影响它们的放款数量和投资方向,以达到控制信用的目的。同时,依照法令,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实施直接干预和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选择工具。

希望我的答案能让你满意

一、中国汽车工业的总体态势

1 中国汽车工业的总体规模

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全年累计生产汽车325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8%;销售汽车324.8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7.1%.其中轿车产销均突破百万辆,分别达109万辆和112.6万辆,比2001年分别增长55%和56%.商用汽车的增长也很可观。汽车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完成工业增加值1515亿元,同比增长28.7%;完成销售收入6465亿元,同比增长30.8%;完成利润总额431亿元,同比增长60.94%.汽车消费成为拉动2002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从中国汽车工业的产量看,已经居于世界第5位,2004年可能进入第4位。其中,轿车产量居于世界第8位。但是也要看到,世界第5位的生产规模与世界第1和第2位相差甚远。2001年居于世界第1位的美国汽车产量为1142万辆,居世界第2位的日本汽车产量为7万辆。需要指出的是,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产量中以CKD 、SKD 方式组装的汽车在增加。

2 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与企业规模

世界汽车工业体系已形成了所谓“6+3”的格局。即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大众、丰田、雷诺、本田、宝马、雪铁龙等几大集团进行全球化生产。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仍然是分散的。具有法人地位的汽车生产厂有120余家。从控股关系来说,虽然有几十家汽车厂已经分别进入了一汽、东风、上汽等3大汽车集团,但从整体上看,中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还是比较分散的。2002年,一汽、东风、上汽等3大汽车集团生产集中度为57%,比2001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中国轿车销量前3位的企业分别是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和上海通用,它们的销量占总销量的55.23%,比2001年前3名的市场份额下降了5个百分点。

就单个企业规模而言,中国汽车工业的前4名一汽、东风、上汽、长安汽车集团生产能力在30万—60万辆之间,规模经济效益开始显现。尽管如此,与世界级的汽车生产企业相比较,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规模仍然偏小,在世界大汽车公司中排名较后的韩国现代汽车公司的生产能力为250万辆。就亚洲而言,中国也缺乏有影响力的汽车企业。

就某些车型而言,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又是相当大的。例如,一汽、东风集团的中、重型卡车,生产能力和规模在世界上居于前列。2002年一汽集团的中、重型卡车销售量突破20万辆居世界第1位。一汽解放公司将通过技术创新和发展改造,形成世界卡车生产基地。中国的大客车、“皮卡”车、微型车的生产规模在世界上也是比较大的。

中国的大汽车公司专业化程度与国际大汽车公司相比仍然较低。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仍然主要是围绕某一集团发展的,规模较小,尚未形成面向全行业甚至国际市场的大汽车零部件生产集团。2002年这一情况有了较大变化。中国主要汽车公司开始按照车型组织专业化的汽车公司,例如,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以原第一汽车制造厂主体专业厂为基础组建了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专门从事中、重型载重车的生产、销售,资产总额191亿元。中国的大汽车公司开始把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独立出去,发展成为面向全行业的企业。例如,东风汽车公司把车桥厂独立出来,成立了东风车桥有限公司,专门从事车桥生产。

3 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水平

中国汽车工业的商用汽车开发能力具有一定的水平和经验,与世界先进水平有5—10年的差距。在产品系列化基础上,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已经可以做到每年都推出大量的新产品。以东风汽车公司为例,从2000年到2001年完成了新产品申报1215个。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已经能够进行某些轿车车身的开发设计,但尚不具有成熟的、较高水平的整体轿车开发能力。中国主要轿车生产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中主要承担的是把跨国公司的车型本土化的工作,对某些产品具有了一定的升级改进能力,并且参加了某些联合设计。由于没有完整的轿车自主开发能力,中国的主要轿车产品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

在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在某些中低附加值产品方面具有相当的开发能力;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具有一定能力,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甚大。许多关键零部件仅仅是外国产品的仿制。以汽车发动机为例,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的最先进发动机排放只能达到欧2标准,而发达国家则已经是欧4标准。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批量生产的发动机只相当于国际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2001年中国进口的各类汽车发动机为246087台,大大超过了汽车进口数量。

需要指出的是,

在决定21世纪国际汽车工业竞争的核心技术———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制方面,从支持的研究开发角度看,中国汽车工业几乎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处于同一水平上。如果能够把握好产业化层面的竞争路径,中国汽车工业可能在发动机研制方面实现跨越。

4 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市场运作能力

随着中国加入WTO ,各个企业都加大了促销力度。2001年整个汽车行业的销售费用增速高出销售收入,增长近20个百分点。中国汽车企业在销售维修体系方面的建设也在加速。中国的大汽车生产企业已经在全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销售系统。尽管如此,与国际大汽车公司相比,中国汽车企业的销售服务仍然是比较落后的。国际上围绕汽车销售发展起来的信贷、金融、保险、租赁已经相当完善,发达国家大汽车集团都具有相当强的这方面的实力,而中国汽车企业在这些方面才刚起步。到目前为止,汽车的分销、售后服务,包括维修、汽车市场、汽车租赁、销售等方面手段比较单一,汽车分期付款也就是融资性的销售手段还没有完全开展起来。

国内许多品牌汽车的产销与售后服务是脱节的。部分厂家与其经销商的关系不是利益共同体的关系,而是基本上把市场风险转嫁给了经销商,经销商主要收益靠厂家按销量给予的年终返利、奖励及新车销售的装饰、美容、保险等相应服务。中国的汽车经销商往往只注重销售网点和营业厅的建设,对于维修服务投入相应较少。代理商经销网点功能更为单一,许多汽车生产企业不得不重新构筑另一套维修站、维修配件交易网。经销商销车功能与维修服务功能分离,直接影响汽车生产企业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5 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制造能力

从生产规模上来说,中国汽车生产企业逐步逼近国际汽车工业企业的最低经济规模。但是劳动生产率仍然较低。2002年东风汽车公司的劳动生产率为人均3辆,而1993年世界主要汽车公司人均产量:克莱斯勒24.75辆、福特18.33辆、通用10.38辆、丰田32.93辆。较低的生产率,在很多领域抵消了中国汽车工业低廉劳动力的优势。

中国汽车工业企业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引进车型国产化的努力迅速提高。相当一批引进车型在刚推向市场时,国产化率达40%左右。20世纪80年代一个引进车型国产化率从40%到80%,需7—8年,现在只需3—4年。中国汽车工业企业零部件配套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在中低附加值汽车零部件制造方面由于民营企业进入较多,对市场反应能力也在迅速增强。

由于中国汽车工业企业与国际大汽车公司进行了全面的合资,在主要汽车生产厂,主要生产制造环节的工艺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相当多的合资企业生产线装备是按照跨国公司生产标准引进的。有些企业还引进了柔性焊接生产线。由于合资企业要按照跨国公司要求组织生产,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因此中国汽车企业在保证产品水平、质量的关键设备、工艺、管理制度等方面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

6 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

新产品投入市场速度加快,对产品的排放要求日益严格。北京市已经实行欧2排放标准,国家也对排放达到欧2标准的轿车、越野车和小客车减征30%的消费税。由于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对汽车产品技术要求提高,使中国汽车市场上汽车产品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20世纪80年代跨国公司拿到中国的产品,要落后于国际市场2—3代,现在则要拿出与国际市场同步推出的产品。中国汽车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主要表现在轿车领域。中国民营企业正在加速进入轿车工业。跨国公司在2002年大规模进入中国轿车工业,跨国公司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二、中国汽车工业全面融入国际汽车工业体系

1 世界汽车工业巨头大举进入中国

2002年随着中国落实加入WTO 的有关承诺,世界汽车工业巨头加速进入中国。一汽与丰田、马自达公司联手;东风与日产全面合作,提升了与PSA 的合作层次。韩国现代汽车公司与北京汽车控股公司合资。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初始投资规模都比较大。韩国现代汽车公司和起亚汽车公司分别在2005年和2006年向合资企业投资4.3亿美元和3亿美元。目前,世界汽车工业前15名轿车生产商已全部在中国找到了合作伙伴。已经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都在原有规模上扩大了投资,增加产量。广州本田预计其2004年生产能力将翻两番达24万辆,而日产汽车和东风汽车的合资企业也将于2006年将产量提高到55万辆。本田和丰田公司都把占领中国汽车市场10%的份额作为其战略目标。主机厂进入中国的同时,跨国公司集团内的汽车零部件厂也加速进入中国市场。世界上绝大部分著名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已经通过独资、合资等方式进入了中国。丰田、大众、通用等跨国公司在中国已经拥有几十家至上百家汽车零部件厂。随着本田公司进入中国,东风本田发动机公司也在广州成立,年产发动机12万—24万台。

跨国公司加速进入中国汽车工业,使中国汽车工业重组不断加速。2002年,发生了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企业重组,天津汽车公司并入一汽,使丰田与一汽携手。东风与日产成立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以一汽、东风、上汽等3大集团分别携手2—3家跨国公司组成的大集团,初步形成中国汽车工业新的“3+9”的产业格局。即一汽、东风、上汽3大集团加上广州本田、重庆长安、安徽奇瑞、沈阳华晨、南京菲亚特、浙江吉利、哈飞、昌河和江铃汽车9个独立骨干轿车企业。在“3+9”中,一汽、东风、上汽3大汽车集团的产量约占全国汽车产量的50%,另外9个独立生产商的汽车产量合计约占全国的40%.“3+9”的汽车产量已占到全国的90%.以跨国公司和国内大集团为主,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的兼并重组,将在21世纪初使中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趋于合理。

2 中国汽车工业与国际汽车工业的融合不断深化

(1)在合资较少的载重车制造领域,中国汽车企业开始全面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2002年,东风汽车公司与日产合资成立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生产包括日产全系列乘用车和东风的重、中、轻型卡车及客车;东风集团与日产的全面合作,为其载重汽车产品高水平、高速度发展创造了条件;上海汽车公司与通用、日产合资生产重型卡车。

(2)外国企业开始进入汽车制造装备、销售、维修服务、咨询、研究开发等领域。东风与日本大阪机工株式会社合作生产系列适应高速、高性能生产的卧式加工中心,可以满足中国汽车工业大批量零部件柔性加工的需要。加入WTO 前,中国汽车企业的销售渠道是不对进口汽车开放的。加入WTO 后,出现了合资的汽车销售企业。为企业进行战略咨询的外国公司也进入了中国汽车工业。有关部门即将推出《汽车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国内主要汽车生产厂商和福特、大众、通用等国际巨头都已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成立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的申请,汽车金融开放已进入倒计时。2002年,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一般都承诺或者已经开始在合资企业中建立研究开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