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谈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与发展

2.邦迪汽车系统的TI在中国

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100_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100强企业

里面相当黑暗,稍微有一点儿权力的人都喜欢拉帮结派,排除异己。据我所知,特别是ME这个部门,内部斗争相当激烈,里面的人面和心不合,苏州工厂总经理徐某酷爱别人拍马屁,官腔特别严重,已导致留下的人都是溜须拍马之辈,不合他们心意的员工,要么辞退,要么天天找你麻烦,最终将你闲置。

耐世特曾经为美国通用汽车全资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全球化集团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沙基诺(Saginaw, Michigan),是在汽车转向领域具有100多年研究和生产经验的系统集成专家,在全世界34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制造厂、客户服务中心和技术研发中心。

2.简介

耐世特汽车系统公司是转向系统及相关先进技术的全球供应商。该公司为60多家汽车制造商设计、制造、销售电动助力转向器、液压助力转向器、转向管柱和传动轴产品,是全球一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该公司现有6000多名员工,拥有60多家客户,有22个生产基地、六个工程中心和14个客户服务中心,主要面向北美和南美、欧洲和亚洲。耐世特近几年深陷窘境,让投资者和整车客户深感不满,他们更愿意让耐世特从通用汽车中独立出来。Mid-States Bolt & Screw公司是耐世特的客户之一,其老板萨默斯(Scott Somers)也持有同样的看法。他说:"我敢肯定有很多人不满耐世特被中国企业收购,但现在看来,这似乎是一件好事。据了解,耐世特的客户包括大众、菲亚特、福特、丰田、克莱斯勒、PSA以及在印度、中国和南美的汽车制造商。

3.产能

耐世特在中国地区拥有三家独资及合资工厂,在北京和苏州设有研发中心,公司亚太区总部位于上海。

2011年4月8日中国航空汽车工业控股有限公司、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耐世特汽车系统公司8日在京举行"中航工业汽车、北京亦庄国际联合收购耐世特汽车系统公司暨中国区总部落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签字仪式。

耐世特汽车系统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裁雷梅纳尔说,耐世特公司是具有100多年历史的跨国公司,收购前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在世界7个国家拥有20家工厂、3个研发中心、2个试车场以及11个技术和客户服务中心。公司拥有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大众、标致雪铁龙、菲亚特、宝马等70多家全球高端客户。通过这次收购,耐世特汽车系统公司成为完全独立于整车企业的供应商,不仅确保了原有市场的优势地位,而且拓展了新的市场空间和客户群体。依靠中航工业的背景和实力,依靠北京市的政策、资金支持,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耐世特汽车系统公司也将得到快速发展。

谈谈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与发展

近几年来, 汽车 零部件巨头并购、拆分十分频繁,其中不少公司在拆分并购后连名字都改了,稍不关注都傻傻分不清楚,比较著名的有德尔福->安波福,江森自控->安道拓。

下面这些公司你还认识吗?

2017年底德尔福(Delphi) 拆分成安波福(Aptiv)和德尔福 科技 (Delphi Technologies),两家公司都独立上市。

Aptiv取自adaptive,意思为适应时代发展(个人解读)。

国内媒体把此次拆分报道为德尔福把电子和安全业务单独拆分开来成立「安波福」,这其实是不准确的。

准确地说应该是德尔福把传统技术的业务拆分出去成立德尔福 科技 ,母公司改名为「安波福」,专注 汽车 电子,因为安波福才是德尔福的主营业务。

德尔福曾经有五大事业部:

2015年把热交换系统事业部卖给了德国马勒。

剩下四大事业部中:

电子/电气系统、电子与安全系统归安波福,这部分是主营业务,占83%的营业额。

动力总成、产品及服务解决方案归德尔福 科技 ,只占17%的营业。

除了北京、烟台、上海(部分)等少数几个动力总成相关的公司维持原有的德尔福名称外,其他各地的公司如广州、江门、苏州、长春、成都、重庆等地的十几个公司都改成了安波福。

2018年7月由奥托立夫(Autoliv)的电子事业部拆分出来独立上市,专注主动安全和智能驾驶。

Veoneer里带有 -neer词根,和pioneer(先锋、开拓)同源,veo可能和vision(视觉)有关,所以意指“ 汽车 视觉领域的先锋”(纯属个人解读)。

奥托立夫在被动安全领域是行业老大,占全球市场38%的市场份额,其中安全气囊市场份额40%,安全带市场份额30%,吊打天合(TRW)。

但在主动安全方面,被博世、大陆、德尔福吊打,只占16%的市场份额,但主动安全特别是无人驾驶和ADAS(高级驾驶系统)又是未来的趋势,所以奥托立夫干脆把电子事业部拆分出来成立维宁尔,产品线覆盖了摄像头、驾驶员疲劳监测系统、主动安全控制器、地图数据管理模块、激光雷达、夜视系统。

但奥托立夫和维宁尔的拆分并不是以主动安全/被动安全划分,而是以电子/非电子为界限。也就是说被动安全里涉及到电子的部分,也还是归维宁尔,比如安全气囊里的ECU。

目前维宁尔的业务以制动系统、安全气囊ECU为主,其他的主动安全电子的业务比如括雷达、LIDA、摄像头、ECU、驾驶、驾驶员监测等还不多。目前BBA、保时捷的夜视系统和奔驰E级、S级的雷达系统是他们家提供的。

2016年由江森自控(Johson controls)将其 汽车 座椅和内饰业务拆分出并独立上市,取名叫安道拓(Adident)。

Adident的意思是Exhibiting, involving, or relating to a tendency to seek out or maximize the impact of a stimulus. Opposed to abient。看上去比较晦涩,从abient(回避的)的反义词可以理解为 「趋向变化」,和安波福(aptiv)异曲同工。

江森自控原来有楼宇自动系统、 汽车 电池、 汽车 座椅和内饰三大业务,其中 汽车 座椅占全球三分一的市场份额,在中国有45%的市场份额,是世界上最大的 汽车 座椅制造商。

2018年又将 汽车 电池业务卖给了加拿大风投公司Brookfield Business Partners L.P,只剩下楼宇系统。

其实江森自控的 汽车 业务盈利状况都还不错,可能是长远战略目标不在 汽车 行业。

近几年 汽车 安全领域突然出现了一个陌生的名字 - 均胜电子(Joyson),早年籍籍无名。

汽车 被动安全领域原本由奥托立夫(Autoliv)、高田(Takata) 、天合(TRW)、百利得(KSS)四家瓜分。

后来中国宁波的均胜电子(Joyson Electronics)异军突起,先于2016年收购了美国百利得(KSS)。

2013年开始,日本高田(Takata)生产的气囊在全球大面积发生意外,至少造成23人死亡,300人受伤,全球需要召回的 汽车 总数高达3380万,召回费用高达100亿美元,不得不申请破产。

高田破产后,2018年均胜电子又通过旗下百利得(KSS)以16亿美元收购高田(Takata)。

现在KSS和Takata这两个品牌都不复存在,被Joyson Safety Systems取代,占全球26%的市场份额,和奥托立夫、天合三分天下。

目前2017款华晨宝马1系、3系、X1,2017款本田思域,2018款宝沃BX5都是配备均胜安全气囊。

涡轮增压技术哪家强?

霍尼韦尔(Honeywell)。

霍尼韦尔(Honeywell)旗下的盖瑞特(Garrett)全球最大的涡轮增压器制造商,占全球28%的市场份额,国产自主品牌如荣威、观致、华晨、奇瑞、江淮都喜欢用盖瑞特(Garrett)。

盖瑞特(Garrett)本来是霍尼韦尔旗下一个售后市场的品牌,2018年霍尼韦尔将 汽车 业务拆分变成一个独立的公司盖瑞特(Garrett)打包上市。

2017年 博世(Bosch)将旗下起动机和发动机事业部(SG)整体打包出售给郑州煤矿机械集团,新成立的公司叫索恩格(SEG Automotive ),独立运营,总部在德国。郑州煤矿机械集团对其只有投资关系,不参与其运营,在中国的工厂运作还是德国模式。

大众和奔驰喜欢用博世的启发电机,宝马、奥迪、起亚、现代喜欢用法雷奥的,日系喜欢用电装和三菱电机。

曾经的阿文美驰(ArvinMeritor)也是世界前十大 汽车 零部件供应商,它的天窗也是大名鼎鼎的,后来2011年将车身系统卖给了恩坦华,改名叫美驰(Meritor),只专注于商用车和售后市场。天窗业务现在改名叫恩坦华。

邦迪汽车系统的TI在中国

1、汽车行业发展概况

汽车产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其发展水平和实力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汽车产业链较长,因此具有关联度高、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综合性强、零部件数量多、附加值大等特点,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各主要工业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1)国际汽车行业概况

20 世纪后半叶到21 世纪初,新兴国家汽车制造业快速发展,而欧洲、美国、日本等汽车强国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汽车制造中心也从欧美逐渐向亚洲等新兴市场转移,世界汽车制造业格局逐步向多极化发展。

进入 21 世纪,全球汽车产量变化幅度较大。在2003 年-2007 年间保持稳定增长,增长率在2.5%-6.5%之间。但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汽车产业在经历了稳定增长后,2008 年首次出现负增长,2009 年全球汽车产量更是急剧下降,仅为6,176.23 万辆,较2008 年同比减少12.4%,达到6 年内最低值,其中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等发达国家影响最大。2010 年,伴随美国和日本市场的逐步复苏以及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全球汽车总产量达到7,758.35万辆,同比增长25.6%。2011 年,新兴市场迅猛的增长势头降温,欧美发达国家汽车市场有所恢复,全年汽车总产量实现了3.2%的增长。2014 年、2015 年、2016 年全球汽车产量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分别达到8,7.65 万辆、9,078.06 万辆、9,4.66 万辆。从地区分布来看,世界汽车生产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洲和亚太地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咨询整理

自 2005 年起,全球汽车产量呈现“三足鼎立”的局势,亚太、欧洲与北美洲分别占据38.70%、31.18%和24.49%的市场份额。随着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的崛起,全球汽车生产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球汽车生产中心已从欧美转移到亚洲。2016 年亚太地区的汽车产量总和在全球的占比超过了50%,其中中国、日本和韩国的贡献最大。在销售方面,2016 年全球汽车销量最大的国家是中国,总量达2,802.82 万辆,其次是美国和日本,销售总量分别为1,786.58万辆、4.03 万辆。2016 年全球主要汽车市场的销量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咨询整理

(2)中国汽车行业概况

“十一五”以来,中国汽车产销保持高速增长,汽车产量由2005 年的570.77万辆上升到2016 年的2,811.88 万辆,汽车销量由2005 年的575.82 万辆增长到2016 年的2,802.82 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5.60%和15.47%。

受益于国家产业振兴政策,2009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79.10 万辆和1,364.48 万辆,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和消费国。至2016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已分别达到2,811.88 万辆和2,802.82 万辆。我国历年汽车产销量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咨询整理

2016 年,我国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2,442.07 万辆和2,437.69 万辆,分别占全国汽车总产量和总销量的比重为86.85%和86.%,为汽车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在乘用车市场中,合资品牌的乘用车目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咨询整理

2、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1) 国际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①汽车零部件企业走向独立化与规模化

汽车零部件企业依存于单个整车企业、整车与零部件生产一体化的产业组织方式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发展而不断弱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世界各大整车制造商生产经营由传统的纵向一体化,追求大而全的生产模式逐步转向精简机构、以开发整车项目为主的专业化生产模式,其在扩大产能规模的同时,大幅降低零部件自制率,将汽车零部件制造从整车制造中剥离出来,与外部零部件企业形成基于市场的配套供应关系。国际零部件供应商正走向独立化、规模化,在汽车工业中的地位逐步提升。这一行业发展趋势大大推动了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发展并创造出持续稳定的市场需求。

②汽车零部件行业金字塔形供应体系

作为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零部件工业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在专业化分工日趋细致的背景下,行业内形成了整车厂、一级零部件供应商、二级零部件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等多层次分工的金字塔结构。整车厂处于金字塔顶端,一级供应商直接为整车厂供应产品,双方之间形成直接的合作关系;二级供应商通过一级供应商的再加工等方式间接向整车厂商供应产品,以此类推,一般来说,供应层级越低,该层级的供应商数量也就越多。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咨询整理

3、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汽车零部件行业是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起步较晚,但近十年来,国家加大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投资力度,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快国产化步伐,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能面向多种车型配套并开始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产品和骨干企业,国内企业生产汽车零部件的实力大幅增强。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东北、京津、华中、西南、长三角、珠三角六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这主要是由于汽车零部件企业为了更好地与整车企业进行配套,降低运输成本,与临近的整车企业协同发展。随着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化式的发展,也相应提升了产业链纵向延伸和横向合作的效率,产业链协同效应凸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询整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以及汽车零部件出口市场的扩大,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增长速度高于整车行业,在规模、技术、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1-2015 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销售收入复合增长率为25.67%,高于同期汽车工业销售收入18.28%的复合增长率。

TI Automotive 是为世界上汽车和其他工业提供专业化小直径管路系统及燃油输送储存系统的全球化公司。中文译名邦迪管路系统有限公司。自1987年TI汽车设立第一家秦皇岛工厂以来, 其邦迪BUNDY汽车制动及燃油管路业务已占据国内半壁江山,工厂近十家,千余员工。 TI automotive集团总部位于英国顿,其经营核心业务包括brake & fuel, fluid storage & delivery system, refrigeration。ti automotive集团是全球汽车行业的著名零部件供应商,经营的核心业务在全球居于领先水平。ti automotive集团在全球50多个国家拥有近400家企业。 工厂分布在全球29个国家, 主要分布在北美墨西哥,美国; 欧洲德国, 意大利, 西班牙, 捷克,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中国。在中国,TI AUTOMOTIVE共设有10家工厂,分别未秦皇岛,上海,长春,重庆,武汉,海口等地。 产品主要是汽车空调管路, 快速接头, 干燥储液瓶, EOC/TOC油路冷却管,制动管路和刹车管路等, 客户涵盖全球主要汽车OEM生产商和空调系统集成供应商.

邦迪汽车系统(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9月,注册资本300万美元,投资总额为600万美元,由英国TI Automotive (China) Limited公司全额投资。与邦迪BUNDY汽车制动及燃油管路,空调管路业务共同隶属于TI 流体承载系统集团, 安亭公司目前的产品主要供应上海汽车集团的几乎所有的整车企业以及涵盖江苏、浙江、福建的汽车制造主机厂,特别是上海大众的帕萨特、POLO、TOURAN、GOL;南京菲亚特的PALIO、SIENA、DOBLO、STILO;福建东南汽车菱帅、菱绅、得利卡以及卡;安徽奇瑞以及一些中小型的本地整车企业,产品前景广阔。经营范围:设计、生产汽车制动器总成及其硬管、软管等系统产品(含柴油发动机高压供油系统产品),销 售自产产品并提供相关技术咨询和售后服务。

邦迪管路系统(上海)有限公司位于外高桥保税区华京路409号,公司成立于1998年7月,由英国TI AUTOMOTIVE公司全额投资,是上海通用汽车、上海大众汽车、南京菲亚特、东南汽车等汽车主机厂燃油及制动管路系统的主要供应商。

邦迪管路系统(重庆)有限公司于2003年12月经重庆市批准成立,主要为汽车行业生产流体输送系统并提供相关服务。总投资人民币1500万,注册资本750万人民币。由英国ti集团独资,生产面积2000余平方米,位于重庆市渝北区汽车工业园福特西路零部件工业园d栋。公司目前的主要产品包括制动管(包括管束),燃油管和调压真空管等。年生产力达15万辆份汽车管路系统产品。目前主要客户为长安ford汽车有限公司、长安suzuki、力帆、上汽依维柯。本公司是长安ford制动管、燃油管、管束的国产化供应商。

邦迪汽车系统(长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位于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目前有622名员工,为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华晨宝马的全系车型独家配套制动管路和燃油管路;同时为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一汽丰田、东风日产配套发动机管路,另外我们的Powertrain产品还出口到德国大众、斯洛伐克大众,匈牙利奥迪和日本尼桑。我们获得了TS16949体系认证并一贯坚持质量控制方面的持续改进,同时也非常重视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并获得了ISO14001和ISO18001体系认证。在过去的10年间我们赢得了很多荣誉,我们是一汽大众、华晨、华晨宝马及哈飞汽车的A级优秀供应商,并多次被当地市评为优秀外资企业。

邦迪管路系统(天津)有限公司是TI汽车集团于2002年2月24日在中国天津投资建设中国首家生产塑料油箱系统的独资企业,位于天津开发区核心位置.主要生产油箱管路系统,并为多家大型汽车生产企业,如梅赛德斯-奔驰、大众等提供油箱业务。TI天津工厂,为丰田汽车集团在华合资企业天津一汽丰田提供多款轿车的塑料油箱和加油管总成,能满足欧洲EURⅢ排放标准,近年来TI天津更是获得了飞速发展,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合作伙伴也在不断增多,东风标致、一汽大众、福建戴姆勒、东风日产、广汽丰田也都先后成为我们的客户,生产规模、销售额及员工数量逐年增长。

邦迪管路系统(武汉)有限公司于1996年2月12日经武汉市批准成立,1996年3月6日工商注册,主要为汽车行业生产流体输送系统并提供相关服务,是英国TI集团投资的独资企业。总投资480万美元,注册资本240万美元,注册年限48年。公司生产面积6000平方米,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15号工业地,现有员工100人。

邦迪管路系统(秦皇岛)有限公司是秦皇岛市开发区引进的第一家外商企业,也是全球化汽车零部件供应商TI Aautomotive集团在华设立的第一家工厂。公司成立于1985年,投资总额3亿元人民币,拥有多条生产汽车流体储存和传输系统产品材料及成型产品生产线。公司为TI中国的各成型工厂提供邦迪管、电焊管、各种软管、涂层管材,为国内汽车主机厂提供制动系统零部件成品。位于开发区龙海道北的新厂占地面积约53亩,厂房在原有10条生产线基础上将新增4条,实现年产2000万吨管材和3000万套成型产品的生产能力,总产能较目前将增加1倍,经济效益成倍增长,整体工程预计2011年底竣工,2012年整个工厂正式投入使用。 此外还有,邦迪汽车系统(海南)有限公司,沈阳工厂,福州,南京,烟台等地还建有中转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