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格局与趋势(上):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2.玛丽·博拉的世纪“豪赌” 将会领导通用汽车驶向何方?

3.中美合资轮胎有哪些品牌

4.汽车电子篇:均胜电子(二)

5.延锋伟世通金桥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总机电话

顺德区金锠国际金属交易广场_顺德金的中美合资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长春大众汽车线束有限公司、德尔福派克\x0d\长春住电汽车线束有限公司(简称CSEB),公司成立于2003年10月28日,长春大众汽车线束有限公司,2006年12月更名为长春住电汽车线束有限公司。\x0d\长春大众汽车线束有限公司是由中国长春市灯泡电线有限公司和德国大众汽车线束有限公司合资建成。总投资7678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3839万元人民币,固定资产2500万元人民币,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x0d\长春大众汽车线束有限公司现有员工2200余人,其中管理人员324余人,约占10%,间接生产人员167余人,约占14%,直接生产人员1615余人,约占76%。主要生产设备有全自动智能下料压接设备、超声波焊接机、TSK回路检测台、摄像检查仪等。用国际先进的“平台”制造技术,生产物流控制用了全过程条形码技术,准时化生产,准时化排序供货。主要产品为各种汽车电线束,目前生产的线束产品为BoraA5、GolfA5、MX等车型电线束。\x0d\德尔福派克电气系统有限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国际汽车城,是由全球领先的汽车电子零部件及系统技术供应商——美国德尔福公司于1995年在中国投资建立的中美合资企业,是中国最大的汽车线束供应商和第二大车用连接器系统供应商。

2019∣格局与趋势(上):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东风李尔汽车座椅有限公司是由美国李尔公司,东风汽车公司,东风实业有限公司出资组建,总部位于湖北武汉高新技术开发区,注册资本1400万美元,总投资2200万美元。

东风李尔汽车座椅有限公司是东风汽车公司汽车座椅的重要供应商之一,武汉总部为乘用车座椅生产基地。重、中型商用车座椅及微型车座椅的生产基地位于湖北十堰市,主要客户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商用车公司。轻型商用车座椅生产基地位于湖北襄阳市,是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供应商。在广州花都投资组建子公司—广州泰李汽车座椅有限公司,致力于乘用车座椅的研发和制造。

东风李尔汽车座椅有限公司建立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并得到德国莱茵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建立ISO140001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复制搜索

玛丽·博拉的世纪“豪赌” 将会领导通用汽车驶向何方?

2019年1月13日,周末,被连绵的阴雨肆虐了12天之后,上海终于迎来了新年的第一缕阳光,孩子们欢乐地走出家门,在草地和空阔地尽情地奔跑,迎着阳光。

这一天,距离上海387公里的温州乐清虹桥镇,孩子们的舅公一家,喜滋滋地从乐清宝鑫东风日产店提走一辆日产蓝鸟,因为表弟婚事临近,买一辆婚车去迎新,绝对是喜上加喜的大事。这一天,公安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私家车数量首次突破2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4.09亿人。

这一天,距离上海1149.5公里的河北保定,大约1000多人涌进“哈弗500万辆”盛典的现场,这座偏安一隅的城市,和全国291个地级市一样,凭借 汽车 行业的飞速发展,成为中国制造和 汽车 文明传递的翘楚。距离它不到50公里的雄安新区,一个伟大的城市,在尘土飞扬中,日益新生。

这一天,距离上海11445.9公里的底特律,大众 汽车 新任董事会赫伯特·迪斯博士第一次以CEO的身份出现在北美车展,在韦恩机场前往酒店的路上,随行的大众 汽车 北美CEO低声地和迪斯通报和福特 汽车 董事长比尔·福特的晚宴行程,通行在94号高速公路的车队经过福特公司所在迪尔伯恩时,迪斯往车外看去,悬挂蓝色“Ford”标识的福特大厦前一排旗帜在北美阴冷的阳光中迎风飞舞。

这一天,恰逢农历“腊八节”,国人素来有“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这一天,还是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公元前588年这一天,释迦牟尼佛端坐在菩提伽耶金刚座的菩提树下沉思坐禅,在阴历十二月八日开悟“成道”。662年这一天,汉传佛教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用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来诠释佛陀与佛法的精义。

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蓝鸟、2亿辆私家车、500万辆哈弗、“腊八节”、福特、赫伯特·迪斯,在“成道日”这天汇聚在一起,便有了宗教般的意味。

因与果、恶与善、虚与实、正与负、湮灭与希望,在冥冥中玄妙而有序地推动着这个喧闹的世界滚滚向前。

1990年以来一路上扬的中国车市在2018年见顶下行,一路狂奔28年后猝然降温让所有人猝不及防。于是,那些在车市旺季里种下的罪恶之花,在淡季里转化为形形的痛,扑面而来。

生活还在继续,2019年车市会不会跌跌不休?筚路蓝缕,这个行业还有没有诗和远方?一年一度的《2019∣格局与趋势》,反思过往,追问未来。

对于即将到来的2019年,我们预计:

——2019年,经历了2018年下半年的断崖式下跌之后,上半年仍然同比下降,但是考虑到贸易战阴霾散去、经济企稳,以2018年的基数参考,7月份开始逐步回暖,全年预计增幅在2~3%之间,长期增幅约为GDP增幅一半;

——维持2018年对中期趋势判断,2025年车市总量增至3500万辆,新能源(包括插电式混动)将是唯一的增长来源;

——无论中美贸易战结果如何,领先者大众、通用在中国将在2019年见顶下行,弱势、被中国本土品牌替代性强而拒绝适应性改变的外资品牌,斯巴鲁和DS面临退出中国市场,中国本土品牌份额进一步提升;

——2019年将是国内和国际并购大年,包括T3(三大央企联盟)、吉利主导北汽混改、大众联盟福特等事情将在2019年得到强大推动,但是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因为戈恩被捕,联盟分家成为大概率;

——2019年,传统一线和二线市场重新将成为市场的增长主要推力,而三四线市场因为房地产“抽血效应”和经济放缓带来的消费延迟失去动力,虽然“ 汽车 下乡”的刺激措施提振信心,但是2020年之后才会重新焕发动能;

——资本寒冬将至,对资金严重依赖的新势力造车热潮衰退,2020年之后将只剩下2~3家勉强支撑。

当增长来得太容易,背后隐藏的危险就容易被忽视;当下降来得太迅猛,希望就在这片广袤的土地,静等春风,生根发芽。

There is a crack in everything,that's how the light gets in。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敬畏市场 进享繁荣

1月14日,中国 汽车 工业协会公布数据:2018年, 汽车 产销2780.92万辆和2808.06万辆,同比下降4.16%和2.76%。其中乘用车产销2352.94万辆和2370.98万辆,同比下降5.15%和4.08%;商用车产销427.98万辆和437.08万辆,同比增长1.69%和5.05%。

汽车 市场的上一次下滑还要追溯到1990年,那时候,超过一半的同事还没有出生。并未经历车市寒流的这些年轻人,和习惯了增长的每个人,很容易就用夸张的词语来描绘车市的下落,和内心的惊慌失措。

语言和行动都是内心的最真实表达,任何结果都因在当初种下的萌芽。按经济学原理,供求关系决定产品价格,但 汽车 行业的特点是:供给侧的产能投入周期较长、投入成本和退出成本巨大。因此,供求关系不但决定产品的价格,更决定着行业整体的 健康 度。

早在2013年开始,行业已经进入微增长周期,但是刺激增长的购置税优惠政策以及SUV一路高歌,原本稳定回落至5%左右的增长迅速被两位数增幅取代。

截止2017年底,中国车企年产能包括在建产能合计共6400万辆,2017年下半年新势力造车加入,进一步扩大产能,导致供给侧和 汽车 需求周期相背而行。2018年上半年的三四线市场房地产需求激增抽空了中国 汽车 的增长之源,下半年开始中美贸易战遏制住一二线市场的消费动力。被掩盖了的供需矛盾,彻底爆发

2018年的下跌和中国经济放缓承压密切相关。1988年全球股灾、1998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次贷危机冲击世界,直至2018年全球重要市场普遍性低迷,十年一遇的泛性经济泥潭更给车市滑坡带来了颇具神秘性的大环境,部分解释甚至近乎宿命论或者唯心周期说。

但是,别忘了美国车市从2009年第一个月开始就进入复苏周期,中国车市甚至从2008年9月份就恢复增长,2009年增幅高达30%以上。所以,“升平富足的盛世徒然养成一批懦夫,困苦永远是坚强之母。”莎士比亚的劝告,我们必须谨记心头。

“在经历了2018年自由落体般下跌之后,在供给侧,所有的厂家在制定2019年产销时都会回归理性,在需求侧,2019年不会有特别大的逆转,但随着经济企稳,贸易战的结束,零增长或者略微负增长会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2019年年初,京东 汽车 CEO李海港在给本刊的专栏文章《冬日来电》里面总结说。

2019你在哪里?

被重创的中国 汽车 行业,将以累累伤痕迎来新时代。这时候,一直鼓吹“R值理论”并推销“中国 汽车 大踏步迈向4000万辆”的中国信息中心主任副主任徐长明老师应该去漠河度个,彻底清醒。

坚信“年产销4000万辆”的企业莫不在2018年摔得鼻青脸肿。长安、北汽和一汽等均不同程度卷入其中。更为理性的广汽、上汽则在喧闹中保持清醒,谨慎与务实帮助它们度过艰难的2018年。

在跨国公司中,以现代起亚集团和福特 汽车 为代表,它们两家在2014年到2017年新增产能扩大一倍,前者总计七家工厂总产能已经突破250万辆,其中北京现代产能为165万辆,东风悦达起亚产能已经超越88万辆,长安福特在重庆、杭州、东北三地的总产能也已超过160万辆。

拥有125万辆产能的丰田 汽车 在2018年实现130万辆产销量,产能利用率达到104%。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更加务实、谨慎的丰田成为2018年中国车市最大的赢家,而福特 汽车 直线下滑近50%,现代起亚勉强企稳,但盈利大幅下跌。

对于2019年的中国 汽车 ,争议和分歧弥漫,悲观和乐观同行。但是大多数机构谨慎同时保持乐观。

2018年12月20日,中汽协秘书长助理许海东预测:今年销量预计与2018年持平,整体需求大约为2800万辆;院发展研究中心预计:今年销量增长2%左右;中国 汽车 技术研究中心预计2019年 汽车 增长0.7%;乘联会预计今年新能源 汽车 销量为160万辆,增长33%。

2019年哪些细分市场更值得期待?哪些企业会继续跑赢大市?机会已经不会眷顾所有的人,它只是偏好努力、坚持和更加正确的少数。

去年初,《2018格局与趋势∣(上)光荣与梦想》判断,2018年SUV市场不值得期待。事实证明,SUV成为推倒2018年车市多米罗骨牌的有力推手。那么2019年SUV是继续下行,还是止跌反弹?

我们预测,随着大量的低端SUV逐步出局,上半年本土品牌SUV仍然领跌,但是随着消费信心的恢复和合资SUV众多新品入市,SUV将在下半年引领市场复苏,今年,合资SUV继续反攻自主。

另一个值得期待的细分市场是10~15万元区间的中型MPV,以比亚迪宋MAX、传祺GM6和吉利嘉际为主力,将逐步激活被忽视多年的空间与多功能需求。

另外,随着探歌、途岳等大众系SUV入列,本田缤智、XR-V兄弟换代在即,途胜和逍客宝刀未老,C-HR和奕泽激发个性化需求,紧凑型SUV今年有望一举翻身。坏消息是:思域、速腾和高尔夫很残酷地面临它们的替代消费压力。

此外,除了合资中级车会与SUV发生此消彼长的替代,因为产品跟不上消费需求,低端MPV继续大幅度下滑。

最后,豪华车市场将在2018年保持10%增速基础之上继续前行,有望在2019年 历史 性跨越300万辆大关。奔驰、宝马和奥迪毫无悬念继续扩大份额,沃尔沃和捷豹路虎仍然难以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凯迪拉克以价求量的战略已经难以继续,英菲尼迪和讴歌,将在生死边缘痛苦徘徊。对了,虎视眈眈的雷克萨斯将最终敲定国产,携手强大的伙伴,正式向ABB宣战。

这意味着2019年的格局将继续延续去年的震荡趋势。首先,弱势的自主品牌加快离场,江淮、奔腾、东风和众泰等继续艰难度日,力帆、猎豹、华泰、汉腾和陆风,退市步入倒计时。

合资公司中,福特 汽车 和神龙 汽车 仍然看不到希望;2018年止跌的现代 汽车 和起亚 汽车 能不能顶住自主品牌和日系对手双重夹击,上半年将至关重要;丰田/本田/日产三兄弟将继续稳步前进,但是马自达前途堪忧。一线阵营将在2019年承受巨大的压力,上汽通用2018年艰难保住增长,但是2019年销量下跌已经无法避免。2019年,将是大众 汽车 下行周期的起点。

兄弟阋墙

“本来我想买一辆高尔夫,但是店里的探歌的优惠价格吸引了我。”1月1日,网名“高不帅”的成都小伙子,在抖音里面开心地炫耀着自己那辆橙色的探歌。

大众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虽然在2018年接连推出了探歌、探岳和途岳三款实力强劲的SUV,但是这并没有帮助大众分享到SUV最后的红利,还让消费者傻傻分不清,SUV对同品牌轿车的替代、南北大众相互之间的替代,强悍的大众麻烦来了。

更麻烦的是,新一代帕萨特的上市不仅很快降价求量,而且销量被雅阁超越,代表品牌高地的20万元以上车型被凯美瑞替代。新朗逸出师不利,新旧联手仍然不敌日产轩逸,途观被CR-V和奇骏不时追尾。1月16日,上汽大众被自己的江苏经销商举报库存“爆仓”,隐藏多时的危机,发酵、蔓延。2019年,一汽-大众还有几款SUV能够“腾笼换鸟”稳定大盘,已经过度透支的上汽大众,麻烦大了。

统计显示,大众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平均售价已经连续四年下跌,这意味着大众的品牌价值在缓慢下跌,2018年因为市场下行爆发的南北大众“兄弟阋墙”如果不及时遏制,经过了长达七年的增长之后,2019年将是大众 汽车 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2018年秋天,赫伯特·迪斯以集团CEO的身份屈尊兼任中国区负责人,这一方面说明中国市场无可替代,更重要的是:老好人海兹曼教授,已经无力制衡住南北大众从产品到品牌,从价格到价值的无底线内耗。

历史 总是一遍遍重演。2009年11月17日,广州,一汽-大众时任总经理安铁成、大众中国董事长范安德和上汽大众时任总经理刘坚,三双手紧密地握在一起,在他们的背后,一幅巨大的中国地图上,一枚黑子,落在了广州。“华南战略”的启动成为大众 汽车 在中国重回巅峰的起点。

因为骄傲和拒绝改变,大众 汽车 从2004年夏天开始就遭受了市场的惩罚,直到范安德的出现,以2005年启动“奥林匹克”开始,到2008年的“TSI+DSG”动力总成战略推出,到2009年“华南战略”强攻战略薄弱地区,三大战略奠定2012年大众重回巅峰的基础。

这个阶段,在强悍的范安德推动之下,深刻反省包括产品、成本以及南北合资公司内耗,南北大众联袂出击,以2011年全新迈腾和帕萨特的上市为标志,大众 汽车 开始了一直延续到2018年的辉煌。

市场竞争从增量时代转向存量时代,产品和品牌定位接近的南北大众,将不得不面对来自同门兄弟的残酷竞争事实。另外,因为ABB之间价格战冲击,品牌力更弱势的奥迪为了夺回第一,主动挑起与宝马和奔驰的价格战,这直接让奥迪的Q5、A4L、Q3和A3主力车型售价从23 ~35万元以上区间下移到18~32万元左右,直接冲击大众帕萨特/迈腾、途观和速腾所在市场。

此外,日系在SUV市场和中级车市场的强劲崛起,也动摇了途观、速腾和朗逸在各自细分市场之前“统治式”的优势。换代之后新一代朗逸无力前行,探歌上市之后两个月就被迫降价,探歌、途观、探岳抢走速腾、凌渡、蔚领、高尔夫的潜在客户,途观/探岳/探歌的内耗,途岳和途观L的互相蚕食,大众庞大的产品布局,由增量时代的多点出击优势,彻底转化为存量竞争时代的踩踏竞争劣势。

范安德已经提前退休颐养天年,十年之后,2019年2月27日,一汽-大众的“捷达”全新品牌,将在德国故乡,宣布落地;2019年夏天,上汽大众旗下的上汽奥迪事业部将正式挂牌。

残酷的现实是:一汽-大众第三品牌将直接和年销量已经高达120万辆的捷达、桑塔纳、朗逸、宝来直接竞争;上汽奥迪还没有运营,就开始北望一汽奥迪。笑眯眯的迪斯,如何彻底摆平这些棘手的矛盾?也许决心举集团之力下赌电动 汽车 ,是维持大众在华优势的希望?

慢下来 走出去 强起来

2019年仅比2018年增加1万辆的保守而稳健的销量目标,表明咄咄逼人的吉利 汽车 在新年第一天开始,决定放缓在本土市场的脚步。但是从宝腾 汽车 投产,路特斯重启欧洲,吉利 汽车 的全球化步伐,反而加快。

“作为中国 汽车 品牌的领军者,吉利 汽车 不仅要在中国市场做领头羊,还要以无畏的民族自信,从容地走出去,全面参与全球竞争,进入全球 汽车 市场的第一阵营。”2018年6月7日,在“中欧品质行”伦敦收官站上,吉利控股总裁安聪慧对着全球媒体展示吉利全球化的愿景。

调整周期结束的长城 汽车 ,则准备在新年里大干一场。2019年1月13日晚上,500万辆哈弗在保定下线,长城 汽车 董事长魏建军发布了“5-2-1”的全球化战略。将利用5年时间,实现年销200万辆,成为全球专业SUV第一品牌,向去世的FCA前总裁马尔乔内致敬,亦在向继任者麦明恺(Mike Manley)示威。

“无论是星巴克,麦当劳还是美国 汽车 三巨头的产品,中国消费者都从我们的相互联系中受益。现在,我们也渴望在未来跟美国消费者分享越洋对岸的另一个高质量的 汽车 品牌——广汽传祺。”1月14日下午2点,广汽乘用车总经理郁俊全程用英文向全球媒体做了8分钟的演讲。

没有了2015年初次登陆时被搁置零部件展区,也没有了第一次登场时的紧张,这一次展示出的是自信、坚定和勇气,已成为中国 汽车 翘楚的广汽人,在这个温暖的底特律冬日里,顶着中美贸易战的阴霾,展示前行的方向。

从吉利到传祺,中国本土品牌没有因为中国 汽车 市场的成长停滞而放弃扩张,这是只有勇敢者才会做出的选择。就像50年之前,为了逃离日本本土市场困境,丰田 汽车 毅然决定去美国坚强扩张。

上世纪60年代,刚站稳脚跟的丰田国内年销量不过区区35万辆,但是在时任社长丰田英二的支持下,就筹备雄心勃勃进入美国的,并历时20年,尝遍万千苦难之后,才在80年代后期开始结出硕果。

快与慢、进攻和防守、谨慎与乐观,都在冬日的朝霞里面,舞出最曼妙的姿态。三家国内最优秀的本土 汽车 公司,在新年伊始,就纷纷主动求变。既然国内庞大的6000万辆产能已经无法在国内消化,那么,面向国际市场是必然的选择。这意味着虽然国内发展的步伐已经从增量竞争逐渐转向存量竞争,但是国际市场的拓展则刚刚开始。

成长中的中国 汽车 全球化最可能的模式,将以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展开为方向,短期内以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贸易与CKD出口模式为试探,中期以非洲、中东和南美洲的合资合作为展开,长期以欧美日发达市场的本土化为制高点。

这不仅只是产能的对外输出,而且是中国 汽车 工业在发展新阶段时的新思考。一个实例是,从90年代开始,以 汽车 为代表的巴西和阿根廷的工业空心化后,盛极而衰,时至今日深陷困境。包括他们的制造、能源和化工,在美国和欧洲的产业托拉斯威逼之下,被以贸易全球化的名义控制命脉,本土基础制造能力和 汽车 工业,被扼杀于襁褓之中。这种模式,再次提醒我们必须建立完备的工业体系,强化基础工业和核心零部件制造能力。

2018年,以中美贸易战的启动开始,全球化进入新阶段,西方文明对待中国开始由“接触”到“全面遏制”。中国制造杰出代表的华为,2018年来处处受制。占据人工智能和未来通讯技术制高点的华为,以5G技术为契机,将指引中国占据未来人工智能、万物互联到量子通讯的竞争先机。而作为未来制造的重要一级, 汽车 行业的纵深与未来,已经如此紧密相连。

这不是贸易冲突,这是东西文明争夺未来制高点的新起点。

文/卫金桥

---------------------------------------------------------------------------

中美合资轮胎有哪些品牌

美国东部时间2月16日,通用汽车宣布将减少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业务,并在2021年之前淘汰霍顿(Holden)品牌,同时还将泰国罗勇府工厂出售给长城汽车,在今年底从泰国撤离雪佛兰品牌。

对此,通用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玛丽·博拉(Mary?Barra)表示:“我常说,我们会做正确的事,即使在困难的时候也是如此,而现在就是困难的时候。我们正在重组我们的国际业务,专注于在市场上实施合适的战略来推动强劲的回报率,同时优先考虑会推动未来机动行业,尤其是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车辆领域增长的全球投资。”

“重组”“回报率”“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是玛丽·博拉此次回应中的四个关键词。而事实上,通用汽车近几年也一直在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一方面,从2015年开始,通用汽车正在逐步退出投资回报不充足的市场;而另一方面,通用汽车还通过收购、注资、合作等方式迅速加大对未来出行领域的投资。

虽然近几年传统造车企业的转型话题时常见诸新闻,包括大众、丰田、宝马等传统车企也正在发力未来出行市场,但像通用汽车这般“壮士断腕”般地改革重组,并且大肆押宝未来出行市场的战略转型却绝无仅有。那么,如此激进的战略能否帮助通用汽车赢得未来?

销量持续下滑?全球收缩战略已开展多年

“公司希望专注于能够带来强劲回报的市场,在过渡期间,通用汽车将会在售后服务等方面支持这些地区的员工和客户。”玛丽·博拉如此解释通用汽车退出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泰国市场的原因。

通用汽车也表示,它曾分析未来继续让罗勇工厂开工生产的商业理由,但产能利用率低和销量低“令通用汽车在该厂的生产难以为继”。很显然,通用汽车退出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泰国市场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销量持续走低,市场占有率不高有关。

数据显示,通用汽车2019年全球销量771.8万辆,同比下跌达到了7.%,其中亚太、中东、非洲市场的下跌幅度甚至达到了12.47%。从数据来看,通用汽车有近80%的汽车销量集中在美国和中国,而无论是澳大利亚、新西兰还是泰国都是销量下滑的“重灾区”,这也是通用汽车退出以上三个市场的导火索。

其实从2010年起,通用汽车旗下霍顿品牌在澳大利亚市场的销量就一路下滑,排名也从第2位跌至去年的第10位,市场占有率从12%下降到4%,这也导致了通用汽车因成本问题不得不在2017年关闭霍顿在澳大利亚的工厂。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泰国,数据显示,雪佛兰品牌2019年在泰国的销量为2.03万辆,市占率仅为1.95%。

如果复盘通用汽车近几年的全球战略,不难发现其实早在2015年,通用汽车的全球收缩战略便已经在逐步开始。近年来,通用汽车已经逐渐退出了包括俄罗斯、韩国、印度尼西亚在内的多地市场,同时,包括、沃克斯豪尔和霍顿等品牌也要么转手、要么退役。

有趣的是,如果将这次通用汽车的全球收缩战略,与2008年的破产重组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两者之间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共通点。那就是,表面上通用汽车遭受的是经济环境下行带来的销量下跌、利润下滑、资金链紧张,但根源其实是通用汽车自己积重难返的“大企业病”,而且应对策略也是如此相似。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通用汽车通过破产保护成功剥离了劣质资产,再通过出售零部件子公司将公司的注意力放在整车制造之上,通过收购与重组汽车金融业务,使原先业务繁多复杂的金融业务重新回归对汽车产品的服务上,使通用汽车更加专注于汽车业务,而不是被过度的多元化经营分散精力。

而从2015年开始的全球收缩战略,则是通用汽车的又一次“瘦身”。一方面,将那些无法带来实际收益的品牌、工厂卖出去,将会为通用汽车带来充盈的现金流,同时从统计数据来看,单就中美两大市场就基本可以维持通用的体量;另一方面,在改善公司现金流的同时,通过甩掉累赘,更是让通用汽车在技术研发、人才储备上有了足够的主动权。

显然,通过退出弱势市场、放弃弱势品牌,通用汽车这个巨无霸正在从追求“大而全”,逐渐向“小而精”转变。

通用汽车的“豪赌”?押宝未来出行领域

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泰国市场撤离后,预计通用汽车今年将增加价值11亿美元的现金和非现金费用。同时,2018年,通过调整北美工厂、重组全球产品开发部门、整合产能结构、优化人员架构等一系列措施,通用汽车有望在两年内获得60亿美元。

那么,多年以来,通用汽车通过出售多地工厂和多个品牌大费周折“节流”下来的这一大笔资金,又“开源”在哪呢?

“通用汽车正持续推进面向未来的转型,聚焦可持续性,实现长期稳健的业务发展。我们相信电气化与自动化战略不仅能改善环境,也将为股东创造更多价值。”显然,在通用汽车的财报中,玛丽·博拉已然向外界透露了通用汽车近年来以及今后的发展重点。

当然,以电气化和自动化为主导的未来出行领域,是如今传统车企转型的热点,包括丰田、大众、本田等多家全球性车企都有在布局,比如丰田与松下建立了电池合资公司,与比亚迪合资成立纯电动车研发公司;大众汽车与福特在车型研发、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领域展开合作;戴姆勒与宝马建立了移动出行服务合资公司等,不过像通用汽车这样几乎将手上绝大多数筹码都其中的则绝无仅有。

一方面,一位通用汽车相关负责人透露:“电动化和自动化的投资需要很多资金,通用汽车只能依靠自我输血的方式来投资未来。按照,通用用于未来的投资资金会在两年内翻一番。”

另一方面,通用汽车全球动力总成负责人丹·尼科尔森(Dan?Nicholson)此前也曾在全美乙醇会议上透露,他所领导的8000人规模的研发团队,曾经一度完全专注于内燃机的开发。之后对研发团队进行了拆分为:70%的人员负责内燃机业务,30%负责电动化。现在公司要将这个比例进一步反转为,30%负责内燃机,70%负责电动化。

也就是说,无论是从资金投入还是技术研发投入角度来看,通用汽车对未来出行领域的重视程度已然超越了传统造车领域。那么,如此孤注一掷的通用汽车,在未来出行领域又取得了哪些成绩呢?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通用汽车收购了自动驾驶Cruise公司,该公司已经从40人规模发展到如今的2000人规模。同时,2018年Cruise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软银和本田。2020年1月在旧金山发布了无人驾驶汽车的原型车Cruise?Origin。目前,Cruise已经处在无人驾驶赛道上的领先地位。

而在2017年的时候,通用汽车宣布收购激光雷达技术公司Strobe,为自动驾驶汽车开发下一代激光雷达解决方案。

2016年通用汽车推出Men共享汽车服务,布局出行与汽车共享;并以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第二大打车服务公司Lyft?9%的股权;同时宣布与Uber合作,Uber司机每周租赁通用车辆的,拓展通用汽车的后市场业务。

在电气化方面,通用汽车与LG成立合资公司以建造电池工厂。2020年,通用汽车宣布向底特律-汉姆川克工厂投资22亿美元,用于生产包括全新GMC悍马在内的多个品牌纯电动卡车及SUV车型;2021年第三季度,通用汽车纯电动皮卡将正式投产。

收缩传统造车业务,持续扩大未来出行业务。很显然,对于通用汽车而言,如今进行的是一场“豪赌”。如果赌赢了,那么通用汽车必然能够成为未来出行领域的领导者之一,如果赌输了,那么通用汽车的复苏也必然受到极大影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汽车电子篇:均胜电子(二)

1.米其林 (Michelin)/法国 米其林集团自1889年发明首条自行车可拆卸轮胎与1895年发明首条轿车用充气轮胎以来,在轮胎科技与制造方面发明不断。米其林集团还有著名的《米其林指南》。米其林在中国有沈阳和上海2家工厂,还与上海华谊集团和双钱集团合资成立双钱集团(安徽)回力轮胎有限公司。 米其林旗下还有百路驰(BFGoodrich)品牌轮胎,该品牌的知名度也非常高。

2.普利司通(Bridgestone)/日本 普利司通是世界轮胎业三巨头之一,传说中的“石桥轮胎”就是它,创建于1931年,销售区域遍布全球150多个国家,设有50家轮胎工厂,122家轮胎关联及其他工厂,而且在全球拥有6家技术开发中心。普利司通(中国)的总部在上海,工厂有4家,沈阳和惠州生产大胎(卡客车胎),无锡和天津生产小胎(轿车胎)。

3.固特异(Goodyear)/美国 美国固特异轮胎橡胶公司始建于1898年,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固特异总部位于美国俄亥俄州阿克隆市,公司主要在28个国家90多个工厂中生产轮胎、工程橡胶产品和化学产品。固特异目前仅在中国大连拥有1家生产工厂。

4.大陆马牌(Continental)/德国 马牌轮胎隶属于大陆集团,后者在收购了Siemens VDO之后 ,它已成为全球五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马牌轮胎是大陆集团的主营业务之一,而且被认为是世界第四大轮胎制造商,从1871年创立至今,已有近150年的历史。目前马牌轮胎仅在安徽合肥有1家生产工厂。

5.倍耐力(Pirelli)/意大利 倍耐力轮胎创立于1872年,在全球12个国家拥有24家工厂。倍耐力轮胎凭借舒适、耐用、安全等特点被用户所认可,特别是在高端市场,奥迪、宾利、法拉利、兰博基尼、宝马、奔驰等整车厂经常选用倍耐力作为原配轮胎。

6.住友橡胶(Sumitomo)/日本 住友集团是日本最古老的企业集团之一,拥有400多年历史,现已发展成为以矿工业和金融业为中心的近代财团。住友轮胎是住友轮胎公司的主要产品,住友轮胎公司是全球销量第6大轮胎公司,1963年购并英国邓禄普轮胎。

7.横滨橡胶(YOKOHAMA)/日本 日本横滨橡胶株式会社成立于1917年,总部设在日本横滨。目前在轮胎行业排名第7位,集团旗下拥有YOKOHAMA(优科豪马)品牌。横滨在中国共有3家工厂,分别位于杭州、苏州、山东。

8.韩泰轮胎(HANKOOK)/韩国 韩泰轮胎成立于1941年,其前身是朝鲜轮胎会社,是韩国的第一家汽车轮胎公司。近年来,韩泰轮胎在全球的发展速度异常迅猛。目前韩泰在中国嘉兴、淮安、重庆共有3家工厂,同时还建立了位于嘉兴的中国研发中心。

9.固铂轮胎(COOPER TIRES)/美国 固铂轮胎是北美第2大轮胎制造型企业(第1名是固特异),业务范围包括轿车、轻型卡车、中型卡车、摩托车和赛车轮胎。在全球拥有63家生产、销售、经销、技术和设计工厂。固铂在中国的合资工厂成山轮胎位于山东,双方之前因经营问题闹得不可开交,最后只能以分手收场。

10.锦湖(KUMHO)/韩国 锦湖轮胎始于1960年,产品线包括乘用车轮胎、商用车轮胎、高科技轮胎等多个类别。目前在中国有南京工厂,天津工厂及研发中心、长春工厂,在中国的年产量达到3000万条。不过因为2011年的“锦湖轮胎”,使得锦湖品牌一直被国内用户诟病。

11.东洋轮胎(TOYO TIRES)/日本 东洋橡胶工业成立于1945年,集团以在日本培育的独特技术作为支撑,轮胎业务占集团总业务的75%。2015年东洋轮胎(TOYO TIRES)正式将原为意译名称的“东洋轮胎”变更为音译名称的 “通伊欧轮胎”。目前,“通伊欧轮胎”在中国有张家港和诸城2家生产工厂。

12.佳通轮胎(GITI )/新加坡 佳通轮胎创建于新加坡,1993年进入中国。佳通轮胎在全球市场运用多品牌战略,旗下拥有佳通、佳安、登特路、桦林、长城、路得金、银轮、兰威等多个品牌,产品包括轿车、SUV、越野车、赛车、轻卡轻客、卡车、客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各种车型使用的轮胎。

13.邓禄普(DUNLOP)/英国 邓禄普品牌源于英国。1985年邓禄普轮胎被日本住友收购。1999年与美国固特异公司结为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固特异掌握了邓禄普在欧洲和北美的销售,住友负责固特异在日本的销售。后来双方在发展规划上存在争议,在邓禄普品牌上的合作一直纷争不断,目前双方仍在合作中。

14.诺记轮胎(Nokian)/芬兰 1898芬兰橡胶厂成立。1904诺基亚市设立诺记轮胎工厂,它的轮胎产品涵盖轿车、卡车、大巴车、重型设备轮胎。冬季轮胎是它的拳头产品,诺记轮胎还是唯一一家永久拥有北极圈雪地胎测试场的轮胎企业。2014年,诺记发明出世界上第一条能够自动伸缩镶钉的轮胎。 15.耐特森轮胎(NEXEN)/韩国 耐特森成立于1942年,1956年成功生产出韩国最早的汽车用轮胎。2000年为了更新企业形象,公司名称由“Wooseong轮胎”改为“NEXEN轮胎”。

延锋伟世通金桥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总机电话

均胜电子的第二篇为答疑解惑篇 (本文整理了从2018年收购完成高田安全业务以来,均胜电子的董秘在上交所平台对投资者的部分关键提问解答,以及2020年到2021年期间均胜与券商的一些电话纪要,从这些问答中,我们将可以从侧面了解到一些均胜未来业绩预期、公司商誉、业务整合、核心业务等关键信息):

1、公司目前是否与华为有配套合作?

回复:公司已与华为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开展了技术探讨与业务合作。个人补充:跟华为的合作:已经获得多款车型推进,分别在 2022 年四季度、2023 年二季度和 2023 年三季度推出量产车型(明年下半年会有第一款车型推出)。会在硬件、软件、中间件底层及应用层面和华为全面展开合作。鸿蒙的车载操作系统也展开全面合作。

华为合作进度:2021年6月开始逐步签订协议,目前已经拿到国内某自主整车平台订单,预计22Q4开始出货,同一客户另外一个平台是23Q1开始测评。现在长安的项目不是我们的产品,但后年年初开始华为的车产品90%都是我们提供的。我们和华为的关系是互为Tier1,如果客户是国内自主品牌,华为做Tier1,均胜做Tier2;如果是合资品牌,均胜做Tier1,华为做Tier2。双方分成接近5:5。 和华为合作未来有流量相关的收入来源,类似于手机厂商的流量收入,包括系统升级、应用开发者服务费以及流量共享费,实际上也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具体的分成比例还在谈。

2、关于公司商誉?

回复:没有商誉减值风险。商誉主要是收购美国 KSS 时产生的,后来收购高田,没有商誉。KSS 年年收入20亿美元,收购日本高田 之后,年收入变成了70亿美元。 均胜群英已经剥离,已经没有了商誉。 倒是因为汇率波动,可能会产生一些商誉变化。公司商誉均为以往年度相关并购项目产生(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公司严格执行国内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定期进行商誉减值测试,并由公司聘请的外部审计机构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相关的核查意见。根据已披露的历年审计报告结果显示,公司不存在商誉减值的情况。 公司依据能够从企业合并的协同效应中受益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分析,将商誉按照业务板块进行分摊,主要包括 汽车 安全系统业务板块,智能车联业务板块,国外功能件业务板块等。这些构成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业务板块为本公司基于内部管理目的对商誉进行监控的最低水平。

(1) 汽车 安全系统业务板块:本公司 汽车 安全系统业务板块商誉主要为收购KSS形成,其可收回金额以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方法确定。根据管理层批准的最近未来5年财务预算和各区域适用的税前折现率预计 汽车 安全系统业务板块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其中:美洲区各子公司为13.95%,子公司延锋百利得为13.70%,其他中国区各子公司为14.65%,其他亚洲区各子公司为10.08%),超过5年财务预算之后年份的现金流量均保持稳定。

(2)智慧车联业务板块:本公司智慧车联业务板块商誉主要为收购TechniSat 汽车 信息板块业务形成,其可收回金额以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方法确定。根据管理层批准的最近未来3年财务预算和12.26%税前折现率预计智慧车联业务板块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超过3年财务预算之后年份的现金流量均保持稳定。

(3)国外功能件业务板块:本公司国外功能件业务板块商誉主要为收购群英形成(个人补充:现在已剥离),其可收回金额以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方法确定。根据其管理层批准的最近未来5年财务预算和11.46% 税前折现率预计智慧车联业务板块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超过5年财务预算之后年份的现金流量均保持稳定。 公司对上述业务板块的可收回金额的预计结果并没有导致确认减值损失。

3、公司对于高田的整合是否已经完成,是否会继续产生整合费用?整合之后是以高田为主吗?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分别是多少?

回复:均胜安全在整合上的费用过去三年已经快20亿。在场地规划上我们已经完成整合,收尾部分北美有几个搬迁,今年一季度在主机厂需求不旺的情况下我们完成北美整合,整合费用为5000w,相比之前大幅减少态势。如果按预期(芯片解决 无疫情),整合完成没有大问题。在2020年期间公司已基本完成了全球范围内安全业务板块的优化与整合工作。因疫情影响,上述整合的收尾工作将于2021年年内完成。 整合之后都是JSS,不分哪个部分的人。从比例上说,肯定是高田东西多,KSS的比例低。从管理层人员来说,之前用KSS和高田的管理层都不太行,现在外面招人,现在的管理层都是在行业里面工作很久的,这个管理层从去年年初到现在是稳定的。现在子公司层面的管理层股权激励已经做得差不多了,等流程走完之后,我们就会公布。这是均胜安全成立到现在第一次股权激励,还是比较有意义。 2018年至2020年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3,899,536,583.98元、3,533,430,589.38元、3,210,258,381.51元。

4、特斯拉供货量情况?

回复:MS 单车价值高一些,MY、M3 单车价值低一些,不一样的车型,供应的产品不一样。向特斯拉全系全球配套包括方向盘、主驾驶气囊、副驾驶气囊、头部帘式气囊、座椅侧气囊、膝部安全气囊和整车安全带等被动安全模块,同时也给特斯拉配套高压电切断器和前发动机罩举升器。此外,均胜电子还为特斯拉提供动力管理系统传感器和车窗控制器等,下一步将积极竞标高压充放电系统、饰条以及V2X软件系统等产品。单价根据车辆配置而不同,从数十到数百美元不等。公司的安全事业部在临港也设立了全资子公司,与特斯拉中国展开全面合作。未来公司将继续积极争取相关领域的新订单。

5、公司在电动 汽车 做了哪些布局?

回复:作为国内最早布局 汽车 电动化的 汽车 零部件供应商之一,公司一直保持着在该业务领域内的领先地位,凭借在新能源 汽车 电池管理系统领域的多年积淀,公司具备为新能源 汽车 提供完整的充配放电系统和解决方案的能力,公司自主开发的电池管理系统已成为行业标杆产品之一。公司为保时捷Taycan电动车型、宝马纯电动和混动车型、奔驰混动车型、吉利等重要客户持续提供新能源动力管理产品,为日产、福特、上汽通用等部分车型提供的相关产品也已于2019年陆续量产。此外,公司也为大众 汽车 MEB平台,奔驰MFA2平台相关车型提供电池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6、公司HMI和车联网业务有没有国内客户?公司有DMS车载驾驶员监控系统的产品吗?

回复:公司研发的智能驾驶人机交互系统早已商用于全球主流品牌车商,比如,奔驰AMG车型、宝马的中控系统、奥迪MMI系统和保时捷中控系统等。公司能提供完整的方向盘系统解决方案,是全球为数不多的能将多种传感器和智能系统集成到方向盘上使之成为具有智能感应和检测功能的供应商。其中,公司控股子公司均胜安全自主研发的驾驶员状态检测系统,包括驾驶员监测系统(DMS)、多区离手检测方向盘和视觉提醒灯带等感应技术,为自动驾驶场景提供重要支持,曾获得2018年度《美国 汽车 新闻》PACE奖。

7、公司旗下车联的V2X项目已经量产多时,请问现在有没有对接具体的整车厂家,形成大规模量产?如果没有,那么公司的V2X产品在以后的新能源和5g时代是否具备真正的领先行业的优势?

回复:公司产品可实现V2V、V2I、V2N的信息交互,提供自动驾驶决策支持,并交互车辆运行及管控信息。首个5G-V2X车载项目有望明年量产,集成高精地图、厘米级高精定位、高精摄像头、V2X等融合算法,其结果可直接输出给L3级以上的自动驾驶车辆。

8、美国准备征收 汽车 零配件关税,对公司是否有影响?

回复:公司在欧洲、美洲和亚洲等都拥有完整的生产经营体系,各区域业务主要以“就近生产、就近供应”原则为主。例如,中国境内生产的产品都基本供应给国内客户,出口至美国的产品收入占公司总收入金额比重约为1%,受全球贸易摩擦影响较小。

9、kss有些关键配件(如芯片)需要向美国公司(如高通)购买,中美出现贸易摩擦,是否会受到影响?

回复:作为一家全球化的企业,公司的业务、和客户全球分布,公司拥有强大的垂直一体的制造能力和全球化配套体系保证,能够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多处主要生产基地,遍及亚洲,北美,欧洲,基本都能实现本地化购与配套销售,跨区域的业务并不多,中美贸易摩擦对公司直接经营层面影响不大。

10、公司什么时候停下并购的脚步,好好的整合和管理现有?尽管王董的团队对资本投资这块得心应手,雄心壮志的要在十年之内要做到 汽车 零部件行业全球数一数二,但是否觉得现在的整体规模已经有些庞大了,并购的步子走得太急了些,并购来的可都整合良好尽在掌握?

回复:2018年4月完成对日本高田公司除PSAN以外主要资产的并购,公司已将KSS公司和高田公司除PSAN业务以外主要资产整合为均胜安全系统有限公司,理顺管理架构和各区域业务,均胜安全已形成总部和四大区域(中国、欧洲、北美和其他亚洲地区)的两级管理体系,整合顺利推进。自交割之日起,均胜安全已获得大众、宝马、福特、日产等全球整车厂商新订单约50亿美元。均胜安全将继续保持To be the global leader in mobility safety!的愿景,为市场提供安全有效的 汽车 安全解决方案。均胜安全的经营目标保持65-70亿美元的销售规模和全球30%左右的市场占有率。在整合方面,主要产能和优化工作将在19年上半年完成(现在推迟到2021年年内完成),公司将在重点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前提下,不断提升运营效率。

11、均胜安全的目标?剥离均胜群英的投资收益?

回复:均胜安全的经营目标保持65-70亿美元的销售规模和全球30%左右的市场占有率。均胜群英20亿出售,投资收益8亿元。但是 2020 年仅收到 12 亿,投资 收益5亿元。剩下的8亿元,要等到业绩承诺完成后逐步确认。

12、收购高田后公司和均胜安全的负债情况如何?

回复:公司目前资产负债率处于一个行业平均水平,和伟世通等国际厂商基本相近。有息负债上,母公司上为并购和中票短融,子公司上(包括均胜安全)为日常经营的,未来几年在我们净利润提升的情况下,资产负债率会下降。

13、请问RMB贬值对公司利弊?公司有美元借款吗?

回复:作为一家全球化的企业,公司的业务、和客户全球分布,跨区域的资金流转不多,RMB贬值对公司直接经营层面影响不大。另外,在合并报表层面,RMB贬值将会使公司外币业务在合并报表过程中折算成人民币的数值变得更大。

14、收购高田的资金来源何处?

回复:公司以自有资金进行资产购买,同时引入国投创新管理的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作为战略投资者共同参与。均胜安全还将引入全球战略投资者,以满足公司全球管理、业务全球整合及资产购买资金需求,同时相关商业银行提供了不超过10亿美元的银团用于支持本次资产购买,以完成交易。

15、公司同行业的竞争对手有哪些?我们的核心壁垒有哪些?

回复:公司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均为全球 汽车 零配件巨头,如博世、大陆、奥托立夫、德尔福、哈曼等。面对复杂而激烈的行业竞争,均胜持续围绕“更安全,更智能,更环保”三个主题,巩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 汽车 安全和电子领域已成为全球顶级供应商。具体表现为: - 拥有完整的驾驶舱电子和安全产品解决方案,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 具备完整的硬件设计、软件开发和数据处理能力,全球拥有三大主要研发中心,分部位于中国、美国和德国,工程技术和研发人员的总数超过3000人,在全球拥有超1500项专利,掌握 汽车 安全和电子领域的核心技术,成为公司长期发展的基石; - 公司与主要整车厂商客户已形成稳固伙伴关系,积累了庞大的优质客户,主要客户已涵盖宝马、戴姆勒、大众、奥迪、通用、福特等全球整车厂商与国内一线自主品牌;并通过购买高田主要资产,成功进入丰田,本田等日系品牌供应体系。 - 拥有强大的垂直一体的制造能力和全球化配套体系保证,能够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在全球范围内拥有45个主要生产基地,遍及亚洲,北美,欧洲,已实现全球化; - 在中国市场有较强优势,将全球的技术水平与中国实际情况结合,更加灵活务实,有众多优秀的本土合作伙伴。

16、对2021年第四季度及2021年全年的业绩预期大概是多少?

答:Q4是环比改善但同比继续有压力,Q4预计还是受宏观环境、芯片短缺及原材料涨价影响,预计继续承压。全年预计实现收入460-470亿,与20年基本持平,22年预计收入将同比增长20%以上。

17、2021年第三季度亏损的原因?

答:Q3出现亏损主要还是由安全业务引起(均胜安全),行业缺芯导致欧洲、亚洲相关主机厂相继削减产量或停产,同时原材料和运输成本涨幅较大,均胜安全毛利率下滑至10%;同时,均胜安全为17年收购日本高田业务所来,还处于整合期,21年截至Q3整合费用为1.1亿,全年预计2亿,今年将完成所有整合。今年净利润还是会承压。

18、2022年的业绩指引?

答:大致和10月发布的持股差不多,今年预计收入差不多460-470亿,预计明年收入保守在510亿以上,增速在10%左右吧。净利率还是预计2.5%左右吧(个人补充:那明年就是差不多12个多亿的利润),22/23/24净利率预计2.5%/3.5%/4.5%吧,当然还是会看具体情况来调整。明年的趋势预计还是会从低到高,上半年芯片预计会逐步缓解,希望到Q2会有实质性改善吧。

19、2021年 汽车 电子业务情况?以及增长点在哪?

答: 汽车 电子: 前三季度表现出色,实现收入92亿,预计全年实现收入120-130亿(个人补充:已经在往整体营收占比30%努力了),全年同比增长20%-30%,预计实现净利润6-6.5亿。 汽车 电子包括智能座舱(硬件由均胜普瑞事业部,主要是机电一体化;软件来自均胜智行事业部,主要是域控制器)、智能驾驶和新能源,新能源业务主要是BMS(电池管理系统)系统。前三季度智能座舱实现收入70多亿,新能源实现15亿。 增长点主要是: 我们今年前3季度就拿了270亿订单,在收入上就有持续体现。当然这里面客户数量扩展的不多,主要还是客户里面新的平台周期、品类周期,例如大众,之前大众是没有智能座舱业务的,当大众开始做这一块业务的时候,直接给了我们100亿的订单。

20、 汽车 电子单车价值?

答:域控制器截至现在是26.5亿,占整个 汽车 电子收入的29%,但我们的域控制器收入应该是国内第一, 汽车 电子的产品都是基于域控制器而来。明年我们有30%收入是来自屏幕相关,我们的屏幕主要是来自夏普、JDI等,但这里面最核心的还是域控制器,没有这个我们就没办法拿这么多单。现在域控制器大概1500-2000元左右,屏幕每寸100元。

21、安全业务的3-5年的量化指引?

答:目标是全球第一。绝对份额此消彼长,就我们和奥托立夫。35-40%的区间我们认为。订单方面我们一直很饱满,订单变少不是因为拿不到订单,而是选择性的那,我们要符合我们毛利需求的订单才去做。整合能力方面,我们全球优化了2w多人,中国我们还在继续投入,各个工厂都在投入产能,产能和订单我们希望匹配上,逐步释放。今年一定要完成整合,最终结束。安全业务在挪动产线的时候,我们是需要主机厂的认可的,他们要重新验厂的,但是因为疫情隔离或者没法来,所以验厂节奏是拖慢的。

22、中科创达和均胜的差异?公司当前芯片主要用的谁的?

答:创达不是Tier1,他没办法做我们做的事情,他更多的还是和高通在芯片落地层面来展开合作。如果我们和创达合作,那他们应该属于我们的供应商角色。芯片主要用的瑞萨,但是也支持高通芯片。

23、和国内造车新势力有没有开展合作?公司的域控制器优势?

答:国内三家新势力都有合作,目前还没有开展域控制器的合作,其他的产品都有提供了。域控制器首先是硬件制造能力,这也是最重要的,没有硬件就没有载体。其次才是软件,我们的域控制器是从93年就开始开展业务,从收音机、多媒体到座舱再到智能座舱,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研发体系和客户关系。为什么当时我们能进入大众供应体系,也是因为有比较成熟的开发系统,能够支持大众在域控制器的一些要求。

24、 汽车 电子里面的品类未来占比如何?公司在下游客户里面的份额占比如何?

答:目前看还是会保持现有占比吧,智能座舱占大头,新能源管理和智能驾驶占比会比较少,从整体上来讲软件肯定是占比更多的。目前在前5大客户的份额都有50%以上,未来估计份额也不会下降。我们和客户的客户关系绑定关系还是比较紧密的,而且客户更换供应商会比较麻烦,长远看这个份额不会下降。

25、均胜智能研究院情况?

答:成立于今年七月份,成立目的是对公司自动驾驶技术积累和量产输出提供支持。现阶段有一个合作伙伴(不方便透露),形成两套基于芯片平台的域控制器方案,也在海外合作伙伴审慎沟通,希望基于他的平台进行自动驾驶的开发。均胜的优势在于有比较好的客户及对供应链把握的。 分享三个判断: 1、现很多在自动驾驶软件和硬件开发是重复的倒轮子,如果没有量的积累,不论是前期的研发成本和投入还是后续升级都会出问题。只有少数核心的 tire 1和 OEM 能够形成基础的方案,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形成完整的域控制器方案。像特斯拉公布它软件的整体解决方案的,但是不会对我们的业务造成大的冲击。 2、即使在 tire 1 也只有具备一定订单量才能把域控制器持续的做好,因为这是本身架构的改变,及算法和硬件持续迭代升级的过程。 3、自动驾驶的春天还远远没有到,只有在全球化的平台和实现高智能驾驶和域控制器整体平台化的量产和搭载,并且形成系列车型方案才是自动驾驶在市场占有率和营收上的春天。现在有了萌芽,至少还要两到三年的开发周期。基于上述三个判断,均胜现在做出研发投入,我们预计明年下半年能形成一个软硬件耦合的解决方案。

26、当前订单的结构是什么样的?自主品牌的订单如何?

答:我们现在对中国的投入是很大的倾斜,1)中国市场变得越来越重要。2)去年下半年我们筹建了中国总部的2个研究院,我们希望走自主研发自主可控的产业链,整个全球的 汽车 以欧系和美系为主,所以研发基本也是跟着他们做研发,从17-18年开始,中国零部件企业的话语权变大了很多,中国整车也开始话语权强起来。所以我们加大了中国的投入,一个是面向NEV,一个面向智能技术的研究院。我们和蔚小理做DEMO、RSQ,有一些量产的订单,现在在做一些更加前瞻的项目研发。

27、MEB和Tesla的订单?

答:订单饱满。特斯拉不方便公开评价,有保密协议。MEB的量挺大的,智能座舱HMI和车机我们做,另外,MEB有3个域,其中座舱域是我们做了不少的模块。电控方面,BMS我们是主要供应商,欧洲和国内都是。安全类产品,也离不开我们,加总金额是不小的。在不同的车系的产品组合供应不同。

28、公司对图达通进行投资,并通过均联智行跟图达通合作,目前跟图达通的合作模式? 答:我们一月份在Pre A轮投了图达通,但是占比比较少,不会像以前一样做太多海外收并购。从产品上说,激光雷达是智能驾驶方向的重要入口,越来越多的车逐渐使用激光雷达。我们旗下的均联智行为图达通做一个产品的落地,不仅仅是代工。因为作为一个初创企业,它可以提供一个很好的sample,但是他没有相关的tier 1的经验。制造、测试相关的收入落在均联智行里,产品本身的收入是落在图达通上。 单车价值量来看,唯一被允许能说的是低于五位数。这款激光雷达本身300线,距离500m,比即将量产的其他激光雷达远得多,精确的多。我们投资的比例比较低,个位数的投资比例,不会占据均胜电子太多的现金流。

29、 汽车 安全产品全球第一的奥托立夫在疫情表现很不错,如何看待?净利率追上奥托立夫需要多久? 答:行业主要竞争者奥托立夫,毛利率水平常年来看大概有2~3个点的差异。过去差异性比较小,最近收了一些公司之后,差异大概拉到了三个点左右。奥托立夫做的重组,一季度恢复态势已经超出19年的最高水平,三费用降到4.%。这是一个是非常好的状态,我们会学习在经营上的优化,缩小与其差距。我们前进动力很强,改善空间也非常大。追赶奥托立夫,需要一个时间过程,今年整合基本完成,费用较大幅度下降。去年耽搁了一些进度。总体23年前完成这个目标充满希望。

写到最后,用均胜2021年6月份电话纪要中,均胜自己的一段文字结尾:

因为我觉得均胜电子其实就两个逻辑,一个是均胜安全业务逐步恢复,带来EPS的增长。均胜安全现在已经占到75%的收入,整合慢慢结束,订单结构开始替换,利润就会起来,上升1个点,利润增长就是税前5个亿,均胜安全是我们最主要的一个方向;另一个是智能化,目前围绕智能座舱展开,未来会围绕智能驾驶来突破。我们现在智能驾驶产生收入的第一个是5G-V2X,我们是全球第一个量产5G-V2X的。我们预计这块会带来将近1个亿的收入。还有一块收入来自于年底开始的激光雷达,激光雷达是做落地的,这个技术不是我自己的,这两个都是智能驾驶的核心,这些都是点,我们未来把点连成面,首先需要我们需要一个平台,以前大家不理解或者忽视的地方会让大家逐步看到。因为以前A股里面智能化的标的说实话不多。

$均胜电子(SH600699)$ #股票# #股票 财经 # #投资理财# #均胜电子#

延锋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原上海延锋汽车饰件有限公司)是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美国伟世通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股份各为 50% 的中美合资企业。公司成立于 1994 年,投资总额为 2.23 亿美元,总部位于上海漕河泾开发区,在上海安亭拥有强大的生产基地。公司目前控股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延锋伟世通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延锋伟世通(重庆)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延锋伟世通(北京)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延锋百利得(上海)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延锋伟世通金桥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延锋彼欧汽车外饰系统有限公司、延锋伟世通汽车模具有限公司,参股东风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公司拥有二家市级技术中心,具有完整的汽车内、外饰系统、座椅系统、安全系统开发能力,并建立了国家审核通过的汽车内、外饰产品实验室。公司已具有系统设计、模块化供货的能力,主要产品有内饰系统(含座舱模块、门内板总成和门柱内饰、顶饰系统)、外饰系统(含涂装保险杠和涂装门外装饰件)、座椅系统、安全系统及汽车电子等。

2006 年度公司实现销售 106 亿元,出口额达到 2.07 亿美元。 2005 年位列中国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第 5 名。 2004 年度位列中国工业 500 强企业第 184 名, 2003 - 2004 年度在中国最大 500 家外商投资企业中(以销售收入计),公司(仅饰件)排名 238 位;子公司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排名 144 位。 2005 年度,公司在上海销售收入前 500 家工业企业中排名 93 位;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排名 43 位。

公司名称 :延锋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 :中国上海市钦州北路1001号

邮政编码 :200233

电话 :(86-21)24015000(总机)

传真:(86-21)24015111

网址:://.yf.s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