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江的介绍

隆昌汽贸有限公司_隆昌汽车零部件

按照城镇发展定位,实现区域城镇在产业、物流等方面分工协作与功能互补,推动跨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构建以“一核、四群、五带”为骨架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强化成都都市圈发展极核,壮大四大城镇群,培育五条城镇经济发展带,合理引导人口向适宜地区聚集,建立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省域城镇体系。

第一节 强化“一核”

做大做强成都发展核心,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国际化现代化水平,使之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特大城市;发挥其对全省城镇化发展的引领作用,成为带动全省、辐射西部,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大都市和国家级区域中心城市。加快推进天府新区规划建设,拓展成都市的发展空间,建设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实现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三位一体协同发展,为形成“一门户、两基地、两中心”(内陆开放门户、高技术产业基地、高端制造业基地,西部高端服务业中心、国家自主创新中心)的新区功能奠定基础,带动全省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

第二节 壮大“四群”

加强区域性中心城市与周边城镇之间的联系,加快形成辐射带动能力强、经济联系紧密、体系结构合理的城镇群。构建以城镇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化发展格局,引导区域人口和产业合理布局。

成都平原城镇群。构建以成都市为核心,德阳市、绵阳市、乐山市、眉山市、资阳市等大城市为支撑,区域内中小城市和重点镇为节点的次级城镇体系。建立基础设施共享、生态环境共保、要素市场和产业布局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在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城镇职能,形成西部综合交通主枢纽、西部通信枢纽、西部物流商贸中心、西部金融中心和西部科教中心,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农业,打造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城镇群。

专栏1 成都平原城镇群范围及其城市等级

成都平原城镇群包括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眉山市、资阳市以及乐山市主城区、夹江县、峨眉山市和雅安市主城区、名山县等,幅员面积约5.82万平方公里。

成渝经济区核心城市:成都市。

特大城市(规划人口100万人以上):德阳市、绵阳市。

大城市(规划人口50—100万人):乐山市、眉山市、资阳市、雅安市,都江堰市、简阳市。

中等城市(规划人口20—50万人):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郫县,广汉市、绵竹市、中江县,江油市、三台县,峨眉山市,仁寿县,安岳县。

小城市(规划人口20万人以下):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什邡市、罗江县,盐亭县、平武县、安县、梓潼县、北川县,夹江县,彭山县、洪雅县、丹棱县、青神县,名山县,乐至县。

(按空间统计,双流县计入成都市)

川南城镇群。构建以自贡市、泸州市、内江市、宜宾市等大城市为中心,合江县、威远县、隆昌县等中小城市和重点镇为节点的次级城镇体系。充分发挥临港优势,大力发展饮料食品、机械装备制造、综合化工、能源电力、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 ,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区”,建设国家重要的深加工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加快老工业基地工业调整改造和枯竭型城市转型。加强与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及其周边地区开放合作,建成四川沿江和南向对外开放门户,建设成为川、滇、黔、渝结合部综合交通枢纽,成渝经济区重要的大城市集群,成渝经济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专栏2 川南城镇群范围及其城市等级

川南城镇群包括自贡市、泸州市、内江市、宜宾市,以及乐山市除主城区、夹江县、峨眉山市外的其余城镇,幅员面积约4.42万平方公里。

特大城市(规划人口100万人以上):自贡市、泸州市、内江市、宜宾市。

中等城市(规划人口20—50万人):荣县、富顺县,合江县,资中县、威远县、隆昌县。

小城市(规划人口20万人以下):泸县、叙永县、古蔺县,江安县、长宁县、高县、筠连县、珙县、兴文县、屏山县,犍为县、井研县、沐川县、峨边县、马边县。

(按空间统计,宜宾县计入宜宾市)

攀西城镇群。构建以攀枝花市和西昌市大城市为中心,米易县、盐边县、德昌县、会理县、冕宁县等小城市和重点镇为节点的次级城镇体系。加强综合勘探、合理利用与跨区域整合,加快发展钒钛、稀土等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积极开展与贵州省六盘水市、滇西北和滇东北等区域的合作,打造四川南向开放的桥头堡。加快建设国家级战略创新开发试验区,带动江流域、安宁河谷流域的发展。

专栏3 攀西城镇群范围及其城市等级

攀西城镇群包括攀枝花市、凉山州以及雅安市除主城区、名山县外的其余城镇,幅员面积约6.7万平方公里。

特大城市(规划人口100万人以上):攀枝花市。

大城市(规划人口50—100万人):西昌市。

小城市(规划人口20万人以下):米易县、盐边县,荥经县、汉源县、石棉县、天全县、芦山县、宝兴县, 木里县、盐源县、德昌县、会理县、会东县、宁南县、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德县、冕宁县、越西县、甘洛县、美姑县、雷波县。

川东北城镇群。构建以南充市、达州市和广元市、遂宁市、广安市、巴中市等大城市为中心,射洪县、阆中市、渠县等中小城市和重点镇为节点的次级城镇体系。加快天然气等优势开发利用,提高就地加工和转化水平,重点发展清洁能源和石油天然气化工、农产品加工业,建设西部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农产品深加工基地,依托嘉陵江、渠江和重要的交通干线,构建连接我国西北、西南地区的新兴经济带。

专栏4 川东北城镇群范围及其城市等级

1.川东北城镇群包括广元市、遂宁市、南充市、广安市、达州市、巴中市,幅员面积约8.2万平方公里。

2.特大城市(规划人口100万人以上):南充市、达州市。

3.大城市(规划人口50—100万人):广元市、遂宁市、广安市、巴中市。

4.中等城市(规划人口20—50万人):射洪县,阆中市、南部县,邻水县,宣汉县、大竹县、渠县,平昌县。

小城市(规划人口20万人以下):剑阁县、旺苍县、青川县、苍溪县,蓬溪县、大英县,西充县、营山县、仪陇县、蓬安县,华蓥市、岳池县、武胜县,万源市、开江县,通江县、南江县。

(按空间统计,达县计入达州市)

第三节 打造“五带”

围绕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结合全省生产力布局和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依托交通干线与江河流域,着力培育成德绵广(元)、成眉乐宜泸、成资内自、成遂南广(安)达、成雅西攀等5条各具特色的城镇发展带,形成引导全省产业和城镇合理布局的重要城镇发展轴,促进省内城镇群之间的要素自由流动、产业合理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 。

专栏5 城镇发展带

成德绵广(元)城镇发展带。以成绵高速、绵广高速、广陕高速、成德南高速、绵巴高速、成绵乐客专及大件运输通道为纽带,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科技服务、生物医药、商贸流通和特色农业,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和城镇集聚带。

成雅西攀城镇发展带。以成雅高速、雅西高速、西攀高速、攀田高速和成昆铁路为依托,重点发展能源产业、钒钛和稀有金属矿产综合利用开发、特色农产品精细加工等产业,形成以特色产业为支撑的城镇发展带。

成资内自城镇发展带。以成渝铁路、成渝客专和成渝高速、成自泸高速、成安渝高速为纽带,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精细化工、商贸物流等支柱产业,打造西部建材基地、硅氟硬质合金生产基地、汽车及零部件配套基地和精细化工基地,形成紧密连接成渝两大都市圈的城镇发展带。

成遂南广(安)达城镇发展带。以达成铁路和成南高速、南广高速、广邻高速、达渝高速、南大梁高速、营山至达州高速公路为依托,努力建设区域性现代工业物流、商贸物流中心,打造油气和精细化工、机械制造、轻纺食品等支柱产业,形成特色优势产业突出的城镇发展带。

成眉乐宜泸城镇发展带。以长江、岷江水运、成绵乐城际铁路和成乐高速、乐宜高速、宜泸渝高速为纽带,有序推进岸线开发和港口建设,促进冶金化工、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和商贸物流等产业集聚,努力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建设区域物流中心、商贸中心、旅游集散中心,构建长江上游重要的产业和城镇集聚带。

第四节 大力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大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除成都市要努力建设中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特大中心城市外,其他区域性中心城市要发展成为5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力争有10个左右的城市成为百万人口特大城市,强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交通枢纽功能、商贸物流功能和金融中心功能。其他城市应根据各自的交通和环境条件,分别明确其发展方向和主要功能,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形成分工合理、功能互补的区域合作机制。

专栏6 百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

自贡市。重点发展盐卤化工、机械制造、新材料、物流配送等产业,建设现代工业城市。

攀枝花市。建设中国钒钛之都、国家级钒钛创新开发试验区、南亚热带风光宜居城市、川滇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

泸州市。重点发展饮料食品、天然气和煤化工、能源、装备制造和商贸物流等产业,建设重要的交通节点城市和港口城市。

德阳市。突出重型装备制造业基地的特点,积极打造重要的新材料、精细化工、食品加工基地和现代工业城市。

绵阳市。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及医药、冶金机械、化工及环保、材料及新能源等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科研生产基地,建设成都平原地区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国家科技城。

内江市。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冶金建材、汽车零部件、再生综合利用等产业,建设重要的商贸物流节点城市。

南充市。重点发展石油天然气精细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轻纺服装、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和商贸物流等产业,建设川东北地区中心城市、重要交通节点城市和港口城市。

宜宾市。重点发展饮料食品、能源轻纺、机械制造和商贸物流等产业,建设重要的交通节点城市和港口城市。

达州市。重点发展天然气和磷硫化工、冶金建材、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建设重要的商贸物流节点城市 。

第五节 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

按照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把一批经济基础较好、人口规模较大、环境承载力较强的县城培育成产业支撑强、地域文化特色鲜明、人居环境良好的大中城市。提高小城镇建设发展水平。优先培育区位、自然和交通条件较好的中心镇,实施重点中心镇建设示范工程,支持有条件的中心镇加快发展,因地制宜发展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镇、工业镇和商贸镇,着力抓好100个重点镇的建设发展,使其成为集聚、带动、辐射乡村腹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围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以及民族民间手工业发展和农林牧产品产业化发展需要,以县城和重点镇为依托,引导民族地区和高海拔地区合理布局人口和产业,走一条符合区域特点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第六节 努力构建新型城乡关系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工作,建立以城带乡的新型城乡关系。积极推动城镇供电、供水、供气、公交、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设施向农村延伸,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覆盖,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共进、协调发展。支持县城和重点小城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使之成为带动和辐射乡村腹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点,带动周边农村发展,实现农村居民就近就地向城镇化地区转移。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要求,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村综合体建设,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促进农村改善村容村貌、逐步提高生产生活条件与人居环境质量。完成全省50%的新村建设任务,使平原、丘陵、山区村民聚居度分别达到70%、60%和50%。

内江的介绍

内江市不归绵阳市管,归四川省管。

内江市位于四川省东南部,沱江下游中段。地理坐标地跨北纬29°11′~30°2′,东经104°16′~105°26′;东邻重庆,南界泸州,西接自贡,西北连眉山市,北与资阳市相邻。东汉建县,曾称汉安、中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辖2个区、3个县和内江经济开发区,幅员面积5385.46k㎡,户籍人口4278501人。由于盛产甘蔗、蜜饯,鼎盛时期糖产量占到全川的68%、全国的26%,故被誉为“甜城”。

内江是交通运输部规划的国家公路运输主枢纽之一、四川省第二大交通枢纽和西南陆路交通的重要交汇点,是成渝经济区的中心城市,素有“川南咽喉”、“巴蜀要塞”之称。形成了南北贯通、东西相连、纵横交错、水陆空立体发展的交通网络。成渝高铁的开通,内江融入了“成渝半小时经济圈”。

内江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全省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主产区和水产产业化试点市。塔罗科血橙、冬尖、七星椒、周萝卜、柠檬等17个品种荣获无公害产品称号,“隆昌素”兰花或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资中“塔罗科血橙”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资中鲶鱼”、“永安白乌鱼”获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

内江既是四川的老工业基地,又是成都、重庆支柱产业的配套基地和副食品供应基地,形成了钒钛钢铁、食品饮料、机械汽配等支柱产业,正在加快建设西部钒钛综合利用基地、中国循环流化床电站节能环保示范基地、中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中国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制造基地、西部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等五大新兴产业基地。

内江市位于四川省东南部,沱江下游中段。地理坐标地跨北纬29°11′~30°2′,东经104°16′~105°26′;东邻重庆,南界泸州,西接自贡,西北连眉山市,北与资阳市相邻。东汉建县,曾称汉安、中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辖2个区、3个县和内江经济开发区,幅员面积5385.46k㎡,户籍人口4278501人。由于盛产甘蔗、蜜饯,鼎盛时期糖产量占到全川的68%、全国的26%,故被誉为“甜城”。内江是交通运输部规划的国家公路运输主枢纽之一、四川省第二大交通枢纽和西南陆路交通的重要交汇点,是成渝经济区的中心城市,素有“川南咽喉”、“巴蜀要塞”之称。形成了南北贯通、东西相连、纵横交错、水陆空立体发展的交通网络。随着成渝高铁开通,内江将同时融入“成渝半小时经济圈”。内江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全省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主产区和水产产业化试点市。塔罗科血橙、冬尖、七星椒、周萝卜、柠檬等17个品种荣获无公害产品称号,“隆昌素”兰花或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资中“塔罗科血橙”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资中鲶鱼”、“永安白乌鱼”获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内江既是四川的老工业基地,又是成都、重庆支柱产业的配套基地和副食品供应基地,形成了钒钛钢铁、食品饮料、机械汽配等支柱产业,正在加快建设西部钒钛综合利用基地、中国循环流化床电站节能环保示范基地、中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中国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制造基地、西部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等五大新兴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