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_2022年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如何
1.普华永道:2022年上半年中国汽车行业并购呈增长态势
2.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3.2022年山东有多少汽车零部件厂
文灿转债的价格资质好。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在部分细分领域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凭借稳定的产品质量、良好的客户服务、较低的生产成本,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展现出良好的市场竞争力,汽车零部件出口规模持续增长,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迅速。从需求侧来看随着中国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以及汽车零部件市场的扩大,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数据显示,预计2022年我国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达5.2万亿元。综上,汽车零部件行业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密切相关,汽车零部件行业将跟随新能源汽车迎来快速发展的机会。
普华永道:2022年上半年中国汽车行业并购呈增长态势
关于汽配爆发的节点和此前的不同
1、锂电池和新能源 汽车 发展炒作逻辑的梳理,以及推断 汽车 零部件是下一个最大的机会方向: 最开始是 特斯拉 电动车受欢迎,供不应求,而电动车数量很少,所以电动车有定价权,造车新势力开始上涨。电动车红利后,电动车需要电池,从而传导到电池的红利,但之前电池的数量还不多,因此上游此时还未爆发。后面电池的数量到了一个量级引发了质变,上游开始爆发,猛烈涨价,推升了一波电解液等的产能扩张上涨之路。再到后面的锂矿稀缺上涨之路,这些都是电池到了一个数量级引发的改变,价格猛烈上涨。有时候就是如此,供需关系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曲线,开始很平缓,后面很陡峭的曲线。而电池上游疯狂的扩产又反过来支持生产更多的电池,电池又支持生产更多的 汽车 , 汽车 的需求渗透率也不断上升。工信部数据2021年10月 新能源车 销售38.3万辆,市场渗透率16.4%。 中金公司 预测2022 年全球主流市场的新能源 汽车 渗透率,突破10%临界点,将进入S型增长曲线的陡峭阶段。中国新能源车2025/30/50年的渗透率将分别达到30%/61%/90%。欧洲渗透率更高。欧洲 汽车 制造商协会(ACEA)发布了第三季度的市场运行状况,数据显示,在第三季度欧盟的新能源 汽车 渗透率已经接近了20%,而如果算上传统混合动力车型,那欧洲的新车电气化渗透率则是已经达到39.6%。 从上面的逻辑推理,电动车数量级的量变会刺激 汽车 零部件的猛烈改变,这个改变就类似锂电池带动锂电池的上游,并且这个 汽车 量变带来的改变才开始。
因此强烈看好未来的最大机会在 汽车 零部件以及与 汽车 相关的配套设施。2、这次的汽配与之前的不同之处: 锂电池产能扩张支持新能源 汽车 爆发,到某个量级后会带来汽配的爆发。 汽车 零部件第一次机会来源是只要有 汽车 就行, 汽车 的第一次需求带来的, 三花智控 、 拓普集团 这些涨了一波。
后面量多了,需要细分高端,类似tws、指纹模组、折叠屏等,功能带来的细分增量, 恒帅股份 、上声电子、 欣锐 科技 等等都是如此。再是追求智能化自动化, 德赛西威 、 华阳集团 等等。 这些细分的需求也有个阶段:
1.先是只要有产品就可以满足需求;
2.然后后面会集成多种需求,比如自动清洗系统,后面可不可以和智能系统集成做成智能自动清洗系统呢,镜子玻璃脏了智能的去清理;
3.最后还会根据此需求积攒下的能力和去扩张产品,因为很多产品所需要的核心能力是差不多的,第三个扩展期可能难以理解,举个例子,做电机的企业,电机可以用来做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那就可以从电机扩展到除尘机,还可以扩展到别的家用电器。
这也是3次红利发展期,现在第一层红利发展期都才刚刚开始,所以这其中有多大的机会和多长的持续性就很明确了。 千万不要觉得小小的细分出不了大牛股,想当时手机指纹模组的 汇顶 科技 ,仅指纹模组就造就了曾经千亿的大公司。 比如 恒帅股份 就是微电机起家,后面将用于电动化、再智能化、再多功能集成等等。这其中单价的提升是10倍级别的,还随着 新能源车 数量、渗透率的提升,就形成了妥妥的量价提升。这个过程中不仅细分功能需求端受益,基础端也将受益,比如 沪光股份 ,未来需要更多的线束。这将会有一个很大的需求升级带来的产业升级。而在这个高端、电动、智能、功能化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几十亿到几百亿的,功能可能会带来完全的增量,比如某个功能加在 汽车 上了,销量很好。比如电吸门、自动清洗系统等等。这个就类似于手机加了指纹解锁等带来的完全增量。类似的会有很多很多。 3、总结: 开始是总量总体, 三花智控 、 拓普集团 ,是基础的, 汽车 多了,总量大了,细分就会有大的体量,可以支持出现很多细分龙头。量变到一个程度就会引起完全的改变。往更大的方向来说,不仅是这次的汽配,所有的行业都一样。当 社会 上某个基础配套已经逐步完善更新换代了,但市面上的企业还没把此相关业务纳入到自己的商业模式中来的时候就是创业的红利期。配套就是新能源车的体量起来了,红利就是细分汽配,很明确,汽配的红利期刚到。 所以断定未来高端、电动、智能的细分汽配龙头将迎来从无到有或从单价极低到极高的巨大增量,超级大牛股将频出。
未来先是硬件上的自动化、智能化升级,再是软件上的智能化,软件上的体量和空间应该更大,当然实现的也会更晚。
就类似手机我们从电阻式按压屏到电容式触摸屏、解锁增加指纹解锁、面部解锁,这些是手机硬件上的智能化升级,各种的软件就是手机软件的智能化。
汽车 也会经历这么一个过程,明白了接下来的发展路径,也就可以布局投资路径了。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易车讯 9月29日,普华永道发布《2022年上半年中国汽车行业并购活动回顾及趋势展望》。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汽车行业并购交易长期趋势向好,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中国汽车行业已披露的并购投资总额累计超7707亿元人民币。2022年上半年相较2020年及2021年同期,总体呈增长态势。
纵观2022年上半年,在宏观形势趋于复杂的大背景下,汽车行业同样是挑战与机遇并存。伴随支持性与规划性政策逐渐落地、技术升级拉动产业价值攀升、市场需求尚具可观空间等利好因素,相较2021年同期并购交易规模增速迅猛。2022年上半年中国汽车行业完成254起境内外并购交易,已披露的交易金额超1793亿元人民币。
2022年上半年汽车行业大型交易数量较2021年同期有所回落,降至25宗。从交易平均额来看,中型交易平均额较上年同期降幅22%,在三笔超百亿的重大交易推动下,总体平均交易额相较上年度抬升。汽车行业相较去年同期并购交易频发,战略投资/收购阶段投资相较其他轮次在数量和规模上均占有最大比重。
2022年汽车行业并购交易地区分布方面,广东、上海、江苏三地投资氛围最为浓厚,交易数量均在30宗以上,得益于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厚积的整体产业优势、政策扶持以及人才、技术的集中度与先发性。
普华永道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汽车行业主管合伙人金军表示:“为迎接愈加未知的挑战,掌握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至关重要。二者是支撑汽车行业参与者在快速演变的市场竞争格局中,增加韧性、应对不可预测因素能力的主要来源。创新突破作为关键词贯穿其中,将成为重要价值增长点,赢得资本市场青睐。”
从细分赛道来看,2022年上半年与上年同期,汽车零部件和整车制造领域的交易数量及金额均有显著增幅。汽车零部件领域电动化汽车部件、自动驾驶、智能驾驶等赛道风头强劲,吸金热度不减;整车制造领域受造车新势力强劲入局以及传统汽车厂商加速产业整合驱动,投资总量可观;汽车后市场领域受宏观环境影响交易增势放缓。
汽车零部件领域作为热门赛道持续吸引各方投资者的关注。2022年上半年,交易数量达153笔,交易金额837亿元人民币。2021年相较上一年度在规模和数量上都有显著增长,2022年上半年与2021年平均水平接近。2022年上半年,电动化汽车部件和自动驾驶依然博得资本青睐,投资金额分别为574亿元及919亿元人民币。
整车制造领域在2022年上半年交易数量达31笔,交易金额658亿元人民币。前十大交易中,新能源汽车势头强劲。传统燃油车厂商加速整合,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传统燃油车市场发展态势,产业间整合迸发规模优势,而规模效应在议价能力、战略调整的主动性等方面都为主机厂提供更多支撑,或将为其业务分拆布局新能源赛道提供更多可能。新能源汽车市场百家争鸣,出现传统造车企业背书的新能源品牌、登上主流舞台的造车新势力和跨界加入战局的互联网公司三足鼎立的局面。
此外,自动驾驶在商用场景的落地仍在继续,自动驾驶已经呈现出了较为清晰的商业化路线,即分场景逐步落地力求加大渗透率,其中重卡应用场景包括港口物流、矿内物流、园区物流等,此外市政环卫、Robotaxi等场景下自动驾驶技术也崭露头角。
汽车后市场领域并购交易节奏放缓,2022年上半年,交易数量达70笔,交易金额298亿元人民币。但随着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发展不断完善或创新相关衍生服务,以及“互联网+”等商业模式为其持续赋能,汽车后市场仍有较展空间。在政策引导、消费者心理转变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相关配套设施也迎来重大机遇,在充电市场持续发力的同时,换电业务兼具补能速度快,更易缓解“里程焦虑”等竞争优势,在技术升级的支持下脱颖而出。
普华永道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汽车行业交易服务主管合伙人路谷春表示:“回顾过去一段时间,政策、技术、需求三方面共同驱动汽车行业持续释放增长潜力,吸引了各类投资者高度关注。展望未来,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性产业,还将继续在低碳转型、降本增效、技术升级等方面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易车App提供销量、热度、点评、降价、新能源、实测、安全、零整比、保有量等榜单数据。如需更多数据,请到易车App查看。
2022年山东有多少汽车零部件厂
动力锂电池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动力锂电池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宁德时代(300750)、比亚迪(002594)、孚能科技(688567)、亿纬锂能(300014)、国轩高科(002074)、澳洋顺昌(002245)、鹏辉能源(300438)、欣旺达(300207)。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动力锂电池出货量与装机量、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中国加氢站数量
1、动力锂电池呈现快速发展,但仍存在诸多痛点待解决
——疫情影响下,动力锂电池需求保持增长
锂离子电池是当前动力电池的研发重点,具有能量损失小、转换效率高、加速快等显著优势。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市场供需规模较2019年大幅提升,2021年我国动力锂电池装机量为154.5
GWh,同比增长142.9%;出货量为220 GWh,同比增长175%。
——续航短、充电慢、安全问题为主要痛点
电气化是双碳愿景下交通动力的主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比内燃机汽车排放的废气更少,若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便是交通领域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
然而,锂电池作为交通动力存在续航短的劣势。相较于燃油汽车而言,纯电动汽车存在的最大痛点便是续航里程,传统燃油车加满一箱油可以开到600公里乃至更多,但普通的纯电动汽车只能跑200-400公里,而续航里程可达到500公里以上的高性能纯电车则将面临价格难以下调的困境。在雨天或低温天气,动力锂电池受环境影响明显,纯电动汽车实际续航里程还会进一步下降。
其次,充能耗时较长也是动力锂电池的一项短板。对比来说,传统燃油车仅需几分钟便能将油箱加满,而纯电动汽车即使是快充,充电至满格也需耗费一个小时左右,慢充耗时更是长达6-8小时。大幅上升的充能时间使得纯电动汽车使用体验感降低,是抑制动力锂电池需求增长的一大阻碍。
此外,安全隐患使得消费者望而却步。根据电动汽车用户联盟的不完全统计,2020年一共发生过72起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至少涉及25个品牌车企,38款不同车型,包括乘用车、客车,货车等多个不同用处车型。除了电池的自燃隐患外,电动汽车的智能化技术应用也存在诸多事故风险,例如“智能化”核心技术的自动驾驶系统失灵及驾驶功能过度营销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2、氢燃料电池技术难度大,与锂电池互补为最佳发展方向
——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
氢燃料电池在动力锂电池存在的续航短、充能耗时长、安全隐患等问题上均具有显著优势,而且氢燃料电池的回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被认为是未来交通动力低碳化的一展方向。然而,氢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应用面临着技术难度大、催化剂成本高昂等问题。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氢能在交通领域落地的重要载体。从目前的销量情况来看,截至2021年底,全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量仅有9246辆。可见,氢燃料电池汽车在中国市场刚刚起步,市场仍不成熟,处于幼稚期。据工信部于2021年初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预计,2025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0万辆左右。
——中国加氢站建设慢,规模化应用困难
2016-2021年,中国加氢站数量逐步增长,但整体建设规模仍然较小。截至2022年3月底,中国加氢站有180座在运营、18座已建成,85座正在建设,148座规划建设。我国现有加氢站中多数投资规模超过1200万元,上海驿蓝金山加氢站甚至耗资高达5500万元。高昂的建设运营成本和较长的投资回报期是我国加氢站规模化发展的最大障碍,现阶段多数加氢站还处于亏损状态,存在终端用户用氢难、用氢贵的问题,终端需求增长乏力必然又反过来制约加氢站的建设与扩张。燃料电池被认为是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之一,但其配套基础设施规模化建设困难,也是氢燃料电池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的一大障碍。
注:饼图数据为截至2022年3月底最新数据。
——氢燃料电池在专用运输领域具备优势
分析发现,无论是动力锂电池还是氢燃料电池都存在自身的比较优势和痛点,如何解决或规避痛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成为新能源交通动力发展的关键。寻找各自最合适的应用场景便是优势利用最大化的重要途径,从销量结构来看,目前商用车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重点。2021年,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新增销量1894辆,商用车为绝对主力,其中客车1042辆、重卡777辆。
与燃油相比,氢燃料电池具有零碳排放、转化效率高等比较优势;与锂离子电池相比,氢燃料电池具有续航里程长、充能耗时短、安全隐患可控等比较优势。这些比较优势决定了氢燃料电池在长距离、连续工作时间长、载重大等应用场景的适用性较高。而针对加氢站建设成本高的问题,氢燃料电池发展可从应用场景清晰、行驶路线固定的专用车入手(例如物流车、环卫车等),利于加氢站的布置和建设。
——氢燃料电池在航空运输领域大有可为
民用航空碳排放规模占交通运输排放总量的10%左右,而且航空排放是在高海拔地区释放气体,对环境的影响是类似地源排放的2-4倍。可见,航空是交通动力降碳减排的重要抓手。
相较于锂离子电池而言,航空运输也是氢燃料电池的优势领域之一。氢能源的质量能量密度远超其他能源,且一个完整的氢燃料电池推进系统可以比同等质量的电池电力系统多储存3-5倍的能量。要想提高电池系统的能量供应,除了通过技术研发提高能量密度外,一般还可通过扩大电池体积的方式实现,然而,飞机对动力系统的质量和体积均存在较大限制,动力电池在航空领域应用困难,而氢燃料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具有显著优势,可作为锂电池的有利互补。
总体而言,未来氢燃料电池将在长距离运输、专用车领域及航空领域发展较快,与锂离子电池形成良性互补。
3、燃油份额将逐步减少,但在短时间内难以被完全取代
——“碳中和”目标下,燃油动力份额下降为必然趋势
“双碳”愿景下,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降碳减排”相关目标规划,对新能源汽车在新增交通工具中的比例做出了明确的规划,未来燃油作为交通动力的份额必然呈现下降趋势。
——同款燃油车指导价普遍低于同款新能源车补贴价
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还存在诸多障碍,高生产成本带来的高售价便是其中之一。目前来看,从低价低端到高价高端,无论是纯电动汽车还是混动汽车,其补贴后的价格普遍高于燃油版同款车型的指导价。以长安逸动以及逸动新能源为例,燃油版逸动的指导价为7.29-10.39万元,而逸动新能源(纯电)的补贴后指导价为12.99-14.99万元,即使对新能源车有补贴,新能源版的售价也比燃油版高出5.7万元。
注:指导价查询时间为2022年3月。
——煤电主导的大环境下,电车的真实环保效益有限
相较于燃油车而言,电动汽车的一大竞争优势为“绿色环保”。虽然纯电动汽车在排放上的绝对优势毋庸置疑,但值得思考的是,电能生产过程中的排放不可视而不见。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电力格局仍以火力发电为主要途径,其中煤电发电量占比在六成以上。在煤电主导的大环境下,电动汽车的部分排放被转移到了上游。
此外,电池的循环利用寿命较低,大量废旧电池处理过程中也会对环境造成再度污染。根据绿色和平发布的《2030年新能源汽车电池循环经济潜力研究报告》中数据显示,2021-2030年,中国退役的动力电池将超过700
GWh,虽可通过有效地梯次利用减少部分碳排放,但电池回收端带来的污染仍不可忽视。
可见,电动汽车的清洁环保更多的只是在使用阶段,从整个生命周期来看,电车的真实环保效益有限。
——传统汽车厂商仍然在内燃机技术研发上持续发力
与此同时,内燃机技术也在不断地朝着高效化、低碳化方向进步,发动机热效率提升是燃油车减少碳排放的主要路径。目前,全世界主流发动机的热效率在30%-38%的范围内,少数发动机的量产热效率突破了40%。比亚迪推出的骁云-插混专用1.5L高效发动机的热效率达到了43.04%,超越丰田、本田、马自达成为当前全球热效率最高的量产汽油发动机。热效率提升助力燃油车节能减排,未来随着内燃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燃油动力与新能源的环保效益差距有望缩小。相较而言发展更为成熟和稳定的内燃机技术,或许仍会更受商业应用的青睐。
综上所述,未来传统燃油车可能会逐渐减少,但基于燃油车的价格优势和不断进步的内燃机技术,真实环保效益存疑的锂电动力在短期内难以完全取代燃油动力。
4、未来或将形成燃油、锂电、氢燃料“三足鼎立”的格局
基于以上分析,前瞻碳中和战略研究院认为,燃油动力基于其长久以来积淀的稳定需求及部分性能的不可替代性,短时间内不会被新能源动力完全取代。锂离子电池和氢燃料电池在各自的比较优势领域发展,可形成良性互补。未来几十年,交通动力市场或将由燃油、锂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三足鼎立”。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动力锂电池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1家。根据山东市场管理局发布的公告查询可知,该省2022年有21家汽车零部件厂,其中有13家企业入选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汽车配件厂是以销售汽车配件、轨道交通设备、机电产品、金属材料、化工原料、五金交电、橡塑制品为主的机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