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飞鹰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电话_宁国飞鹰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是一个云乐乡人社所联合县人社局开展送职位下乡活动。

为更好的服务于民,提供就业机会,云乐乡人社所联合县人社局开展送职位下乡活动,在企业和群众之间搭建平台,为广大有求职需求的群众送来了福音。此次活动得到了众多企业的大力支持,参加此次招聘的企业近30家,其中包括宁国飞鹰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旌德华新钢球有限公司等大型用工单位。招聘会掀起一股春季求职热潮,前来咨询的群众达7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100多份,当场进行求职登记的20余人,本次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

改革开放以来,宁国经济社会发展较快,1994年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化农业转化,林业经济发展迅速,1998年被列为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市。进入新世纪以来,宁国经济及工业实力增强。

2011年宁国市实现生产总值16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1%,第一产业增加值17.1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04.7亿元,增长21.3%;第三产业增加值41.4亿元,增长9.3%。三次产业比重为10.5:64.1:25.4,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为42116元,折合6685美元。

201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83亿元,增长13%;完成财政收入30亿元,增长1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7.8亿元,增长11.1%;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8.7亿元,增长1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6亿元,增长2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45万元,增长14.5%。

2014年宁国市地区生产总值220亿元,增长9.3%;财政收入36.5亿元,增长10.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7亿元,增长12.2%;固定资产投资230亿元,增长1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亿元,增长13%;完成进出口总额6.6亿美元,增长3.2%,其中出口6.1亿美元,增长6.2%;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11%;完成了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虽然低于年初,但高于省、宣城市平均水平。 宁国的农业以种植和养殖为主,比如鸡、鸭、鹿的养殖,发展养殖产业。截至2013年,有3家国家级的农业龙头企业,是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市。皖南黑猪,梅花鹿等品牌享誉全国。在种植业方面,以花卉、红豆杉、山核桃、茶叶、竹子、杨梅、板栗为主,有多家国家级和省级的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建国前,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以小农经济为主体,广大农民多靠租佃地主、富农土地进行农业生产,加之耕作技术落后,灾害频繁,生产水平低下。土地改革后,随着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广大农民开展大规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多种措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和农业新技术,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市委、市积极推行和不断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农村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农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逐步下降。1952年,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7.3%(1980年不变价,下同),18年下降到66.3%,1987年仅占31%。农业总产值内部结构也发生明显变化,1949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933.86万元,种植业占65.57%,林、副、牧、渔业占34.43%。18年种植业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60.39%,1987年仅占47.38%,由过去偏重于种植业转向以粮食为基础,林、副、牧、渔业全面发展。粮食作物的种植比重由1949年73.57%下降到1987年的66.6%。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35075吨,上升到1957年52500吨、18年93203吨。

1982年达114602.75吨,是历史上市内粮食产量最高的一年。平均每亩耕地产值由1949年的49.04元,上升到1965年78.74元,1980年139.47元,1985年188.69元。平均每一农业劳力创造的劳动生产率由1949年的269元,上升为1957年的306元、18年632元、1987年767元。与此同时,农村剩余劳力开始转向第二、三产业。

1980年,全市农村总劳力的96.9%仍被捆在占全市土地总面积6.8%的耕地上忙饭吃,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劳力不足5%。

1987年全市农村总劳力中有10%以上的人员流向城镇从事第二、三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65年的67元,增加到18年100元、1987年458元。1987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10156万元,比1949年增长4.3倍。粮食总产量达100347吨,比1949年增长1.9倍。

2011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8亿元,按可比价增长4.6%;其中农业产值增长8.5%,林业产值增长0.1%,牧业产值增长0.9%,渔业产值增长4.1%。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8.4万吨,比上年增长1.3%;油料产量13206吨,比上年增长5.3%。全年肉类总产量5.3万吨,生猪出栏21.6万头,生猪存栏11.5万头,与上年持平;水产品产量6430吨,增长4.0%;山核桃产量8150吨,下降22.8%。 2013年,初步形成了汽车橡胶零部件、耐磨铸件、电子元器件三大产业集群和节能建材与新能源应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三大新兴产业,是中国最大的汽车橡胶零部件、无源电子元器件基地和中国耐磨铸件之都。

宁国解放前多为手工作坊和小匠铺,至1949年仅有私人作坊34家,工业总产值688万元。

1958年“”时期创办国营工业企业36个,工业总产值上升到1474万元。由于盲目“上马”,导致农轻重比例关系失调,经过调整,1962~1964年县属工业总产值仍然连续三年徘徊在五、六百万元左右。10年发展地方“五小”工业,产值有所回升。至198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超出农业总产值3162万元,首次打破以农业为主体的传统经济格局,农轻重结构趋向合理。

1987年末,全县有工业企业226个,县属工业总产值15 119万元,拥有机械、电子、化工、建材、食品、冶金、矿产等10多个工业门类,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产品获省优、部优称号。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半壁河山”。1987年乡镇企业6 036家,总产值达12 941万元,比17年增长21.3倍,超出农业总产值2 785万元,占县属工农业总产值25 276万元的51.2%。乡镇工业总产值8 930万元,占县属工业总产值的59.1%。乡镇企业的崛起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了新的出路,一个以农为本的农业县逐步向工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奋进。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4.1亿元,增长25.8%,其中股份制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74.3亿元,增长25.4%;“三资”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3.2亿元,增长38.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342.9亿元,增长54.6%,其中宁国市的汽车零部件、耐磨铸件、电子元器件三大主导产业完成总产值159.7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6.6%;分别增长37.7%、48.2%和58.8%;节能建材与新能源应用、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三大新兴产业完成总产值10.1亿元,增长91.0%。

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宁国市三大产业集群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发展相关企业百余家,其中规模以上34家、亿元企业7家,形成了年产65亿件橡胶密封件的生产能力,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0%左右。成为以中鼎、亚新科为代表的汽车减振、转向系统、飞鹰公司为代表的汽车摩擦材料系统和保隆公司为代表的汽车排气管系统三大系列产品为主体的特色产业,通过安徽省汽车橡胶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评审。

201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3.1亿元,资产总额80.4亿元,实现利税10.4亿元。2013年1-4月,实现工业总产值49.19亿元,同比增长25.4%。截至2013,汽车零部件产业拥有2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1个中国驰名商标,申请368项专利,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国家级实验室和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