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风零部件产业升级:陈兴林的“笃定”与“决心”

2.无锡威孚是国企吗

3.知名汽车零部件有那些

中国汽车零部件100强排名榜_中国汽车零部件排行榜

疫情导致的中国车企和零部件企业停产已经不是新鲜事。这影响着不仅仅是中国的汽车工业,还影响着国内国外许多产业链上的企业。

日本从中国进口的汽车零部件占到整体进口量的3成以上,影响很大。有些日本企业进口的是发动机周边基础零部件等,各零部件厂商不得不应对这一现状。

目前日本车企对于零部件的缺货情况都在详细盘点。到底缺货的哪些部分是可以在日本本土找到代替的,还有哪些是中国本土能及时生产的,或者是确实缺货的。

“日本使用的中国零部件非常多。详细盘点库存也需要时间”,日产的一位高管这样表示。日产工厂主要生产在日产品牌的MPV车型Serena,还有出口北美较多的SUV。该工厂停工被认为是因为物流网混乱,但也有些零部件本身也变得很难购。

据统计,2018年,仅仅在中国的武汉市就有11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约占全国6%。在1100家零部件企业中,世界500强有16家。目前,全球大型零部件供应商博世、伟巴斯特、法雷奥在武汉都设有工厂或研发中心。

日本方面,由于有着区位优势,中国的零部件可以很方便、运输成本比较低的到达日本本土,所以日本车企对于中国生产零部件越来越依赖。

日本的汽车零部件厂商从2000年代开始持续推进“中国+1(China?plus?one)”战略,将购来源分散到东南亚等地。大型座椅制造商日本TSTech透露,“已从人工费较低的孟加拉增加购车的座椅内衬,对中国的依赖较小”。

不过,近几年中国的技术实力不断提高,发动机等“因难度较高而一直主要在日本生产的零部件也开始不断向中国转移生产”(伊藤忠总研主任研究员深尾三四郎)。因为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部件,即便少量,但一旦供应受阻,也容易给日本国内的生产带来影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东风零部件产业升级:陈兴林的“笃定”与“决心”

近期笔者在网友提问上看到不少关于长安CS75 PLUS以及逸动的车型问题,在同级别的国产轿车和SUV中,长安近两年来确实累积了不错的市场口碑以及用户基础。除长安外,比亚迪、奇瑞等许多国产品牌也涌现出了不少颇具看点的技术,甚至有像哈弗F7这类走出国门的产品,不可否认国产汽车的发展速度确实像坐上高铁一般。

越来越多优质国产车型的上市,确实大大丰富了国内消费者的选择空间。很多人觉得国产汽车的水准已经媲美韩国车,追日超德指日可待。但真正将眼光放在世界汽车市场,或许只是因为我们“身在此山中”。

说到国内的汽车技术,最具话题性的自然是网络上吵得沸沸扬扬的“蓝鲸动力”。

蓝鲸NE动力平台是国产品牌首个动力模块化平台,能够覆盖1.0-2.0L不同排量的发动机产品,零件通用率达到98%,并且兼容48V轻混、PHEV插电混动。

以逸动PLUS搭载的蓝鲸NE 1.4T发动机为例,首先单看发动机数据,158Ps最大马力,260N·m最大扭矩,同级别中算是比较不错的账面数据;而从技术层面看,350bar高压燃油直喷、可变排量机油泵、双VVT可变气门正时等技术的应用确实给这款发动机增加了不少看点。而在国内消费者最关心的油耗方面,38%的发动机热效率也给车辆提供了不错的燃油经济性。

在国产车型中,搭载蓝鲸动力的产品绝对称得上是现在选车无法绕开的选择。但在对比一些合资产品时,这套动力也确实还存在一定差距,例如现有的丰田2.0L发动机,最高热效率达到40%,而即将进入中国市场的马自达SkyActiv-X压燃发动机,理论上最大热效率达到43%。

而除蓝鲸动力外,奇瑞的1.6T发动机、广汽的2.0T发动机以及一汽的2.0T发动机,都是近年来非常具有看点的产品,不可否认,国产车企在发动机领域确实做出了点成绩。但看到变速箱和底盘方面,我们还没有太多拿得出手的自主研发产品,像是爱信、通用的变速箱依旧是国产车型比较青睐的产品。

即便国产汽车的发展速度飞快,但笔者认为仍然处在起步阶段,有自己拿得出手的产品只是第一阶段。真正达到超越合资,需要的不是创新,而是革新,是足以改变整个汽车市场玩法的技术,例如...

多点电喷-缸内直喷

电喷技术的出现解决了传统化油器油耗经济性和排放性较差的问题。汽油经油泵加压后通过喷油器正压喷出,并且对比化油器提升了供油的精准性。

但缸内直喷技术的出现以及普及,电喷技术也渐渐成为历史,汽油在缸内直喷,与空气接触雾化,避免了管道的干扰,而缸内直喷对比多点电喷为车辆带来了更强的动力,更迅速的响应以及更经济的油耗表现。从三菱的4G93发动机,到日产和丰田的“NEO-Di”以及“D4”直喷技术。这,就叫革新。

传统燃油-油电混合

随着现如今消费者购车越来越务实,仅靠传统内燃机技术创新降低油耗效果是有限的,而在省油方面玩的最透的就是日系车企吗,加上地方市场对新技术的接受度也高,因此诞生了丰田THS-II、本田i-MMD混合动力系统。

以现款雅阁为例,混动版车型上搭载了一台2.0L搭配E-CVT以及电动机组成的混动系统。在大概80km/h以下速度,发动机发电并将电供给驱动电机,而达到降低油耗的作用;当需要更高动力输出时,发动机再直接驱动车辆,减少能量转化之间的损失。本田的i-MMD混动系统既降低了车辆油耗,还提升了车辆的动力水准。这,也叫革新。

让我们再看回长安的蓝鲸动力,虽然有着出色的发动机热效率,以及为车辆提供不错的动力数据,但笔者认为这属于在现有基础上做出创新,站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做出提升,而非一项革新。现在的国产品牌大多还没有那么强的研发实力。

不可否认,德国有埃孚,日本有爱信,韩国也有摩比斯,这些成熟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为车辆提供了成熟且稳定的零部件。但在零部件供应方面,国内也并不差,宁德时代在电池系统、储能系统的研发也算是在国际上颇具水准,今年下半年也将与特斯拉牵手成为国内特斯拉车型的电池供应商;斑马网络技术目前也与阿里巴巴和上汽集团强强联手,斑马智行3.0系统,绝对称得上是国内车机系统领域的领跑者。

那么国产汽车到底缺什么?笔者认为有两方面,一是时间,二是研发实力。

国产汽车发展时间对比合资品牌要短的多,而汽车的研发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需要积累大量用户反馈数据,实测数据的收集以及分析才好对产品做进一步优化提升,而这需要的是大量的时间积累。除此之外,品牌在市场上的口碑发酵,以及用户积累,同样需要时间。

国产汽车喜欢在配置和空间水准上下功夫,可是从汽车研发的角度来看,这两项几乎是不太占据成本的方面,而真正占研发成本大头的,是在汽车三大件等核心技术上。现在的国产汽车品牌正在经历一个洗牌期,长安、长城、比亚迪这些具有成熟研发环境和研发实力的最终会留在市场,并走出国门,而缺乏研发实力的品牌最后只会遭到淘汰。

一个地区的汽车发展离不开政策的约束和支持。以中国市场为例,节能减排政策以及更严格的排放法规实行,加上新能源车型的补贴,以及日渐成熟的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都在慢慢引导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燃油车。

国内在新能源领域做出成绩的,自然要数比亚迪,而比亚迪早前发布的“刀片电池”,或许将成为国产汽车的突破口之一。用磷酸铁锂材料打造的刀片电池,具有放热启动温度高、放热慢、产热少、不释氧的优点,安全性高于传统三元锂电池,毕竟三元锂电池最致命的缺点就是化学性质不稳定,早前电动车起火的事故想必大家都看过不少。而除了安全性外,刀片电池的另一特点就是空间利用率高,传统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较低,电芯空间的利用率为40%,而刀片电池包中100个刀片电池固定在电池包两端的边框上,依次排列铺放,空间利用率达到60%,最直接影响的便是车辆续航里程。可见续航和安全性的提升将会是刀片电池的最大亮点。

同时,自动驾驶技术也将会是以中国为主舞台爆发的汽车革命。例如荣威即将公布的MARVEL-R,就是一款基于斑马网络和5G技术打造可实现L3级别的自动驾驶的产品;小鹏P7后期也将通过OTA实现车辆自动驾驶功能更新。而在大环境方面,杭绍甬智慧高速公路的建设已经提上日程,在2022年通车,支持全线自动驾驶车辆自由行驶,并且会部署无限通信网络以及服务区充电桩,也算是大环境在推动国产汽车的进步。

其实中国市场消费者普遍有着非常高的品牌粘性,对于国产汽车的发展普遍也抱有支持态度,加上政策上的“推波助澜”,国产汽车才能够在短时间内发展到如今的水准。近年来国潮的兴起吸引了越来越多粉丝,鞋类市场我们有李宁和匹克,化妆品市场我们有花仙子、完美日记,笔者希望,总有一天,我们也能有一个走出世界并且值得中国人引以为傲的汽车品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无锡威孚是国企吗

本次广州车展上,东风日产展台推出的全新动力技术e-POWER,引来一波又一波人的围观,而产品成为焦点的背后,离不开东风零部件企业的赋能。

“国内首款e-POWER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减速器总成、核心铸件总成全部由东风零部件集团提供;启辰D60EV的高性能下一代3合1驱动电机系统也由东风零部件集团开发。”陈兴林(东风有限副总裁、东风零部件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在接受专访时,满脸自豪地说。

而这还只是东风零部件的冰山一角,在广州车展东风日产展台后的访谈间里,陈兴林还针对整车新“五化”的发展趋势之下,零部件企业如何顺应趋势产业升级问题,给出了多重思路。

差东风零部件这样“一座桥”

“为整车提供安全可靠的供应链,只是最基本的,更重要的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才能够与整车平等对话”。

按照陈兴林的看法,现在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的边界已经越来越模糊,零部件企业必须要能够深入到整车的技术创新中,成为技术合作伙伴。

在谈话过程中,陈兴林还顺势提出了新趋势之下,东风零部件未来发展的定位。

第一,要成为汽车新技术的价值贡献者。

第二,要做科技跃迁的促进者。

第三,要成为整车的技术战略伙伴。

而这种改变,也可以体现在其东风零部件“十四五”的思维变革上。

“现在的科技公司都想做汽车,而汽车企业都说自己是科技公司。我们不能将自己定位为一个零部件企业,因为那仍然用的是零散的思维,我们要的是系统化的思维、战略思维,同时也要有资本思维。”

聊天过程中,陈兴林不止一次提到,要去零部件思维,去汽车思维。陈兴林更愿意将未来汽车定义为是一个承载了先进技术、梦想和情怀的移动终端。

而东风零部件企业,也将是整车制造的重要赋能者。

“现在有的科技公司总是很焦虑,想把他们的技术导入到整车里,但是效果不是特别好。因为他们差一座桥,零部件企业就是这样一座桥。”

陈兴林强调,零部件公司的优势在于可以就近建厂,这样可以零整协同并降低供应链风险。而东风零部件企业,在全国有74个制造基地,都是紧跟整车客户进行布局。

据了解,作为东风零部件发祥地,目前十堰基地的收入规模已经突破了100亿元,同时,其他基地在全国的布局也都随着整车转型升级的需要不断发展。

陈兴林表示,“十四五”我们就要活出新价值,我对这个充满了信心。

东风零部件五年变革

而陈兴林的这股自信劲儿,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可以和“吹牛”联系到一起。

“我比较喜欢吹牛,但总能把说过的话都变成现实。”幽默氛围感之中,陈兴林话语间透露出更多的是一种笃定。

2016年11月,陈兴林就任东风汽车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当时,陈兴林定的目标是,企业收入规模要达到200亿元,企业综合实力进入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100强。

从目前情况看,东风零部早已实现这一步。

“现在东风零部件集团,在全国有74个制造基地,有员工1.4万人,总资产213亿元,全口径的收入规模接近240亿元。今年在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排名第12位,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排名第100位。” 陈兴林介绍着如今东风零部件的部分成果。

而单调的数字之下,难以掩盖的是陈兴林的野心。

“2025年确保业务规模超过300亿元,按照500亿元来布局谋划,综合实力稳居汽车零部件行业国内10强,全球前80位。”陈兴林告诉汽车产经,实现这个并不难。

而这种自信感,与其对整个零部件行业战略决策的预判,息息相关。

陈兴林总结了9个字——趋势性、领先性、系统化。

在陈兴林看来,零部件企业的战略定位、业务布局一定要符合汽车产业深度变革的趋势和技术升级的趋势。如果趋势搞反了,背道而驰,很快就会被淘汰出局。

而整车需要具有系统化业务和技术能力、能够支撑他们快速平台化开发的合作伙伴,零部件企业在具备系统思维同时,提前掌握新技术、新布局同等重要。

“一个企业首先要有梦想,才能够勾画出清晰的战略愿景,然后把这个战略愿景变成中期事业,并基于中期事业确定年度经营目标。”

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陈兴林的带领下,东风零部件企业的清晰路线,以及他对追求目标的倔劲儿,总能给人一种想要与他并肩作战的感觉。

至于东风零部件集团的下一张答卷会有哪些惊喜?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知名汽车零部件有那些

无锡威孚是国企

无锡威孚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威孚集团始建于1958年,是国内汽车零部件的著名生产厂商,中国汽车工业零部件三十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29位。是业绩优良的A、B股上市公司、中国主板上市公司价值100强企业。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威孚集团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三个国家级研发中心,以及多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公司以创新求实的精神,致力于技术创新和研发实力的提升。

威孚集团坚持技术创新,不断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业务领域由原来的燃油喷射系统产品,发展到燃油喷射系统、尾气后处理系统、进气系统三大业务板块,形成了有竞争力的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链;同时,威孚实施核心业务和新业务并重的双擎驱动战略,加快拓展多元化的公司业务,在新能源驱动和智能网联技术等新兴业务领域积极布局。

1.博世

博世集团在全球五大洲共拥有227个生产基地,其中171家位于德国境外。从人们耳熟能详的各种博世生活产品,到鲜为人知的尖端科技产品,每一件都体现了博世长期不懈的创新精神,都是举世公认的德国品质标准的杰作,其中更蕴涵了博世对人类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坚定承诺。

2.德尔福

德尔福有限公司是世界上最多元化的汽车系统和供应商。 德尔福公司在32个国家设有190个生产厂,在全球拥有19个现代化的技术中心. 作为一家独立公司,德尔福集团位居世界500强前列,公司具备全球范围的汽车系统生产能力,共有七大系统组成,它们是:能源及管理系统、派克电气系统、内饰和乘员保护系统、系统、沙基诺转向系统、哈里森热系统及德科电子系统。

3.日本电装

电装株式会社(DENSO CORPORATION)成立于1949年12月16日,是世界汽车系统零部件的顶级供应商。截至2005年3月31日,株式会社电装在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设有171家子公司,共有104,183名员工在其中供职,全球联合销售额为约260.53亿美元。在2005年8月《财富》周刊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位列203位。

4.麦格纳国际集团(加拿大)

麦格纳集团旗下拥有9大产品系统,包括后视镜、金属成形、整车组装、动力系统、外饰和内饰系统、电子以及转动系统。为奔驰、宝马、奥迪、大众、通用、福特、戴克、标致、雪铁龙等世界著名汽车品牌提供零部件和售后服务。其中,克莱斯勒是麦格纳集团的最大客户。

5.江森控制(美国)Johnson Controls Inc.

江森自控成立于1885年,至今已有122年的历史。江森自控公司2006年营业额超过150亿美元,在全球125个国家拥有700多个销售和售后服务机构。2006年在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211位,是楼宇自控和设备设施管理领域的行业先驱。作为江森自控为中国市场量身定造的“一网无线?”,已经在多个地标性建筑中投入使用,如上海外滩中心、上海恒隆广场二期等,一网无线?系统的卓越表现赢得了业主以及用户的良好口碑。中国第一高楼——环球金融中心同样选择使用江森自控的一网无线?作为楼宇的综合无线覆盖系统。

6.爱信精机(日本)Aisin Seiki Co. Ltd

. 爱信精机(佛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是由日本爱信精机全额出资的日商独资企业,注册资本2082.76万美元,投资总额3524万美元,是世界500强日资汽车公司。公司成立于2004年4月,主要从事汽车关键零部件、汽车零部件成形用的开发和生产,产品主要提供给广州丰田发动机有限公司。

7.李尔公司(美国)Lear Corp.

李尔公司1917年成立于美国底特律,总部设在美国密歇根州,是世界第五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32个国家设有330处分支机构。公司主要致力于设计,制造和集成汽车座椅系统,仪表盘,车门面板,车顶内蓬系统,车地毯和音响系统,电子与电力分配系统等。2006年财政年度销售收入174亿美元,全球雇员13万。李尔公司在财富500强企业中排名150名以内。

8.法雷西亚(法国) Faurecia

作为一个全球性的汽车工业、汽车配件现在全世界所有的重要客户主要汽车制造商。与销售的65533面额,2007年;12.7亿美元的收入位居第二组中,第八届欧洲汽车配件供应商在世界上的更大。佛吉亚的6万名员工在28个国家被监护人公司的专业的设计和生产的六大模块,即座椅、前舱模块、门、声学包裹,前端和排气系统。

9.TRW汽车集团(TRW Automotive Inc.)

全球最大的汽车安全产品系统开发供应商,十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TRW总部于美国密歇根州的Livonia,在全球27个国家有200多家生产和运营机构,员工约66000人,2007年全球销售额147亿美元。TRW在中国有14家企业,其中生产企业10家,对国内供应所有核心产品,包括制动系统、转向及悬架系统、乘员安全系统(安全带、安全气囊、方向盘)、集成车辆控制、驾驶系统、安全电子、乘用车诊断设备、发动机零部件 、紧固系统以及售后市场产品和服务。TRW亚太总部和亚太技术中心设在上海。

10.西门子VDO(德国) Siemens VDO Automotive Corp.

西门子威迪欧汽车电子隶属于西门子的交通部门,是全球汽车电子和汽车电子产品的领导者。2006财政年度的营收超过100亿欧元。公司生产的权限产品包括动力传动系统、发动机电子管理系统和燃油进气以同时提高发动机性能和减少喷射。以仪表、汽车音响、导航、远程信息和多媒体应用组成的信息和通讯系统的驾驶舱设计,使用户的车内生活变得更加舒适简单。西门子威迪欧的车身和底盘身系统产品如安全气囊、ABS和出入控制系统提高了车辆驾驶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