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看待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竞争格局?

2.汽车零部件的现状与发展是怎么样的

3.汽车零部件的行业现状

4.“乘风芯”在沪首发圆满

5.上汽集团

汽车零部件市场份额_2022年汽车零部件行业营收

168亿元。根据查询广西汽车集团公司发布的公告可知,2022年的年营收为168亿元,拥有超200万台套汽车零部件、80万台汽车发动机、2万台轻型客车和12万台专用车的综合产能。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0年,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是一家以从事汽车制造业为主的企业。

如何看待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竞争格局?

2021年你的收益超预期,请不要骄傲,因为这已经过去;你出现了亏损,也请不要悲伤,因为很多基金经理和你一样;翻开崭新的一页,2022年又是新的开始。哪些行业最具潜力呢?,Cici给你整理了5大行业,希望对于你有所帮助。

汽车 零部件

根据中国 汽车 工业协会对13750家规模以上 汽车 零部件企业统计,2020年中国 汽车 零部件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在3.74万亿元,预期到2026年我国 汽车 零部件行业规模将达到5.56万亿元。

逻辑

1 国家政策的支持 汽车 零部件企业的 健康 发展

2 汽车 零部件企业产业集展,具备规模优势。

3 汽车 零部件企业兼并重组,强强联合

4 模块化与轻量化推动产业变革

5 汽车 零部件行业规模巨大

6 目前零部件国产化率还不够高,未来国产替代是一个重大机遇

7 在细分行业占据技术壁垒的 汽车 零部件企业

重点: 汽车 电子,新能源电机电控

策略:细分行业龙头,特别是技术领先的企业

锂矿

2020年全球锂储量约为2100万吨锂金属当量。按照金属锂价格120万/吨计算,全球锂储量市场规模约25.2万亿元。

逻辑

1 锂矿是堪比石油的战略

2 锂矿一体化公司,将会有更多行业话语权

3 大企业纷纷布局锂矿企业,出现了“抢矿”现象

4 锂矿在未来供需缺口较大,供不应求的局势仍将持续

5 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主要集中在中国,具备产业优势

6 锂矿属于新能源车最上游,锂矿企业在整个锂电池产业链中具有核心优势

重点:锂矿储量,每年开量,技术升级,锂的价格

策略:短期等宁德企稳

光伏

根据装机量计算,2021年中国全年市场规模约在2750亿元,预期在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7万亿元

逻辑

1 技术领先,中国的光伏技术在全世界占据主导地位

2 规模领先,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光伏产业集群,具备很强的规模优势

3 国家政策支持,中国30.60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规模,将会为光伏提供至少8年的黄金期

4 空间巨大,2021年预期新增装机量在60—65GW,预期未来20年每年将以30%的速度增长。

重点:分布式光伏,硅料,电池片,光伏电站等

策略:主流/细分行业龙头,市场占有率第一,技术最先进的企业

医药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医药行业的市场规模约为1.9万亿元,预计到2030年中国医药行业市场规模约在9.4万亿元

逻辑

1 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

2 医药兼具 科技 与消费属性

3 行业的快速增长

4 国家政策的支持

5 研发投资的持续增加

重点:中药,CRO,创新药,疫苗:如HPV

策略:多关注行业龙头,研发高的;销售费用太高的企业保持谨慎态度

大消费

大消费,就是新的消费模式的升级。经过10余年的经济发展,中国消费正在向第三次升级迈进,中国消费需求正在发生实质性转变,已向房地产、 汽车 和医疗保健“新三大件”转移,同时在这第三次消费升级的过程中, 旅游 、高端白酒、乳品、葡萄酒、平板彩电等子行业龙头及以5G、互联网有线电视为代表的新一代通讯产品,文化传媒、电子信息等创新性消费概念股,使人们的消费多样化

重点:以疫情恢复为主线:食品饮料,酿酒,家居,家电, 旅游 ,运输,**

策略:布局时间以至。涨价,疫情恢复,消费升级是最核心的点

其他行业 高端制造,航空航天,特高压,金融

关注我,基金经理为你分享行业逻辑,让你少走弯路

以上信息皆来自于公开数据整理,仅为个人观点,学习交流所用,不作为投资依据。

汽车零部件的现状与发展是怎么样的

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于20世纪初开始发展

汽车零部件为汽车工业的基础,世界汽车工业的成长经历了漫长的萌芽和发育时期,汽车的诞生在欧洲,但是,以大规模生产为标志的汽车工业的形成是在美国,以后又扩展到欧洲、日本直至世界。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为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开拓新兴市场,发达国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积极向中国、印度、巴西等低成本国家大规模转移生产制造环节,但是保留研发、设计、购等环节。随着汽车全球化购迅速增长,国内汽车产业飞速发展。但总体来看,全球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及布局早于我国。

目前国外主要的汽车零部件市场聚焦在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地,欧美国家的第三方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相对较多,并且汽车第三方零配件、改装配件市场较为广阔,对于来讲,对于汽车零部件的监管相对较为严格,从责任划分、管理机制的方面都有着较为明确的定义:

美日德代表性汽车零部件企业布局完善

目前全球汽车零部件主要发展国家以美国、日本及德国为主。德尔福公司、伟世通汽车系统公司、电装公司、博世集团、大陆集团等全球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的产品线广度均涵盖多类汽车零部件产品,说明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发展已进入系统整合阶段,汽车零部件的发展方向将朝系统化及模块化前进,国际大厂因拥有核心技术力量和较大研发经费实力,能有效地将众多系统进行整合,适时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

目前全球主要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包括博世、电装、埃孚、麦格纳国际、爱信精机、大陆、现代摩比斯、李尔、法雷奥等,主要集中在美国、芬兰、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国别分布情况

当前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由美国、德国、法国及日本等传统汽车工业强国主导,国内零部件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力量仍显薄弱。根据美国汽车新闻(AutomotiveNews)发布的2022年全球OEM市场零部件供应商排名,日本、欧洲和北美供应商在前50强占据绝大多数。

经过长期发展,汽车零部件行业也逐步显现出组织集团化、技术高新化、供货系统化和经营全球化等经营特点,并涌现出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百亿美元的大型汽车零部件集团。

根据2021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营收数据,排在前五位的企业分别是博世、电装、大陆、潍柴集团和埃孚。从前十大汽车零部件企业区域布局来看,集中分布在德国、日本等地,主要布局业务覆盖了汽车发动机、自动驾驶、汽车轮胎等多个领域。

注:①2022年榜单中取2021年数据进行排名;②此处营收选用零部件收入。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汽车零部件的行业现状

发展趋势:精益化精益生产、准时供货、零库存、及时服务的要求,使得零部件供应厂商要承担起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检验、质量保证、及时供货以及市场服务的全部责任,需要零部件企业对自身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实行系统化设计、模块化供货,各环节都要精益化,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与整车企业合作更密切国内一些汽车零部件企业,应当从发展战略角度认真审视自己,抓住战略发展机遇,主动靠前,同整车企业结成合作伙伴关系;作为整车企业,更应该转变自己的经营理念,积极调整同零部件企业之间的关系。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提升市场的竞争能力。

“乘风芯”在沪首发圆满

中国汽车零部件仍处于进口依赖阶段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化主要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目前我国正处于大力发展高精尖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进程当中,当前我国汽车核心零配件仍处于进口依赖的阶段。

中国汽车零部件本土供给能力逐步增强

随着汽车市场规模扩大和全球化购迅速增长,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供应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品类齐全、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2021-2022年,我国多家上市大型汽车零配件相关厂商持续看好并深化布局汽车零配件市场,代表性企业包括均胜零配件、拓普集团、中国长城、安洁科技、奥特佳、华工科技、保隆科技、得润零配件、银轮股份、北斗星通、拓普集团等。

中国汽车零部件需求有待恢复

根据OICA统计披露的数据显示,2012-2021年,全球和中国的汽车产量均呈波动态势,在2019年以前全球和中国汽车产量走势基本相同,但在2020年全球汽车产量较大下滑的时候,中国的汽车产量维持与2019年差距较小的水平。2021-2022年,中国汽车产量有所回升。2022年中国汽车产量达到2701.1万辆。由此来看,中国汽车零部件整车配套市场需求有所回升。

再从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汽车维修市场需求来看,根据公安部数据统计,2010-2018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增速均高于9%,保持着比较稳定的增速。截至2020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81亿辆。截至2021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3.02亿辆,存在较大汽车维修市场需求。

中国汽车零部件供需平衡分析

结合上述对我国汽车零部件供给及需求情况来看,我国本土供给能力有所增强,需求也处于逐步恢复的状态。再从国际形势来看,2020年以来,受中美贸易摩擦和肺炎全球蔓延影响,出口停滞,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经营压力。2021年汽车半导体短缺现象开始在更大范围蔓延,全球多家知名汽车企业均不同程度受到汽车半导体供货不足的影响,部分车型出现生产延误、减产,甚至停产等问题。截至2021年,中国半导体自给率为15%,其中汽车芯片自给率不足5%,车用芯片进口率高达90%以上,汽车芯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急需增强。综上所述,我国中低端零部件基本处于供需平衡状态,而高端零部件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具体供需平衡分析如下: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上汽集团

2月22日,由武汉经济技术开区招商局发起并主办的“乘风芯”闭门研讨会暨“中国车谷”助力东风汽车车规级芯片领域布局洽商会于上海顺利举办,会议由上海盖世汽车协助承办,并得到了武汉市经信局、市招商办、市人民驻沪办及武汉经开区发改局、经信局、军山新城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会议邀请了东风汽车技术中心、东风资管、长江产业基金、中汽研软测(天津)、华中科技大学相关代表及10余家国内车规芯片企业嘉宾共同参与,并与盖世汽车举办的 “2023第二届汽车芯片产业大会”同期举办,旨在为武汉经开区汽车芯片产业链发展拓展高质量朋友圈,同时也为打造“车谷芯”生态、依托招商引资助力东风汽车公司布局国产车规级芯片替代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在全球汽车芯片供应紧缺的背景下,武汉经开区大力布局车规级芯片产业链。本届研讨会作为支持武汉经开区汽车产业补链强链的有效招商举措,将进一步拉动武汉市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企业转型升级。

本次闭门研讨会议由武汉经开区招商局副局长陈田全程主持,会议伊始,由武汉市人民驻上海办事处党组成员、副主任田雁进行致辞,田雁为与会嘉宾介绍到,武汉作为全国六大汽车产业集展城市之一,汽车产业规模居中部第一,汽车产业连续13年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2022年全市汽车产量139万辆,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总产值34亿元,同比增长4.6%。作为武汉汽车工业的主阵地,去年面对疫情、零件断供、市场形势超预期三大冲击,武汉经开区迎难而上,一年招引零部件项目投资超500亿元,打造自主可控汽车产业链进入了快车道。

田雁表示,武汉经开区正锚定中国车谷到世界车谷的中心目标,步入借东风二次创业的关键发力期,聚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围绕助力东风、服务东风思路,着力完善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布局,打造自主可控、安全稳定的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推动东风汽车产业增量转型,构建大而强、大而优的汽车产业新格局。

田雁 | 武汉市人民驻上海办事处党组成员、副主任

谌斌 | 武汉市经信局电子信息产业处处长

武汉市经信局电子信息产业处处长谌斌以《共谋合作,携手开启车规级芯片产业新征程》为题进行演讲,并就武汉市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路径与规划,以及去年发布的车规级芯片实施方案做出解读。

谌斌表示,集成电路是光电子信息的先导产业,目前武汉已形成光通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电子终端、5G网络、软件和信息服务等六大特色产业集群。武汉于2020年发布了集成电路产业扶持政策,相关政策执行至今已超过两年。此外,武汉的产业服务平台健全,人才优势显著,为武汉市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去年,武汉提出“2025年实现车规级芯片设计、制造、封测产业链基本形成,累计30款汽车芯片产品实现上车使用和批量装车应用”的目标。谌斌进一步表示,下一步武汉市将以建设千亿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为奋斗目标,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招引一批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以补齐短板,并再次对车规级芯片企业家到武汉经开区考察发展表示欢迎。

陈田?| 武汉经开区招商局副局长

武汉经开区招商局副局长陈田向与会嘉宾做了武汉经开区相关推介:作为国内汽车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武汉经开区素有“中国车谷”之誉。自1991年起,武汉经开区围绕神龙汽车整车项目动工新建,被国家发改委批为首批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至今已有30余年。目前,共计9家整车企业、13家整车工厂以及500余家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在经开区集聚和投资,预计至2025年武汉经开区区内汽车产能预计将突破260万辆,陈田特别指出,截至目前,武汉经开区已经开放660公里的5G全覆盖、无人自动驾驶示范应用的车路协同全域道路。此外,武汉经开区着力打造,并即将投入运营的武汉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占地1312亩,是全球唯一融合T5级别的专业汽车测试场。

“在武汉经开区,我们不仅拥有东风汽车公司总部、东风本田、东风乘用车、东风猛士及岚图汽车等东风系集聚,同时也肩负着助力东风迎接市场挑战、战略布局自主创新的使命;我们不仅拥有区内较为完备的汽车产业链,湖北芯擎科技发布国内首款车规级7纳米智能座舱芯片,湖北亿咖通形成四大系列芯片矩阵,智新半导体生产的IGBT功率芯片模块实现量产、装车;我们也看到三年疫情重创了全球汽车芯片产业链,突发的国际地缘政治危机,又给这条产业链的恢复增加了新的不确定性。”缺芯、断供、价格飞涨、不断加高的技术壁垒,持续威胁着我国汽车芯片和汽车产业的正常发展。

展望未来,陈田表示,在车规芯片半导体领域,武汉经开区希望在我市整体产业引导布局的支持下,围绕东风公司国产化自主芯片替代的战略需求,逐渐打造属于车谷自己的新生态、新集聚和“芯”产业链,期许尽早能够创造属于武汉经开区的“车谷芯”。

刘卫红 | 黑芝麻智能联合创始人兼总裁

随着进入智能汽车时代,数据、算法、芯片、软件定义汽车等议题的重要性被提到台前的同时,生态结构也从传统的垂直产业链转变至强调开放、整合的网状生态结构。在此背景下,芯片架构也迎来变革,国内芯片企业亟待构建起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黑芝麻智能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刘卫红表示,打造芯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拥有核心IP,而黑芝麻核心芯片均基于其车规级图像处理ISP、车规级深度神经网络加速器NPU两大核心IP打造。此外,黑芝麻的自研全套客量产感知算法方案、自研中间件及工具链、数据闭环等能力也为其打造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助力黑芝麻的高性能芯片全面赋能中国汽车新时代。

仇雨菁 | 芯驰科技CEO

如今,中国汽车迎来了黄金发展期。据统计,2025年全球汽车核心芯片市场规模预计将接近5000亿元。随着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从分布式架构向域控制器及中央计算平台架构演进,汽车中的半导体数量及性能要求也正与日俱增。对此,芯驰科技推出“四芯合一”产品布局,旨在提供符合整车未来电子电气架构的芯片产品。

芯驰科技CEO仇雨菁坦言,车规级芯片是一种投入周期非常长、门槛非常高的产品。“但量产是检验车规级芯片的唯一标准。”她指出,只有在量产中才能有效检验芯片的一致性、可靠性。当前,芯驰科技的芯片出货量已超过百万片,并与超过90%的中国车企达成合作,拥有超过260家客户。

声?| 北极雄芯创始人

随着制程工艺不断推进,单位数量晶体管的成本下降程度急剧降低,追求经济效能的摩尔定律难以为继。而Chiplet技术能将复杂的SoC芯片拆解为具有单独功能的小芯片单元,通过die-to-die将模块芯片与底层基础芯片封装组合在一起,可以降低成本,加快产品上市周期,并大大改善可靠性。北极雄芯三年来专注于Chiplet领域,目前已基本纵向打通从架构到封装的全套Chiplet相关技术,形成了从点到面的核心技术积累。

展望未来,北极雄芯创始人声提出愿景,“在CPU、GPU、FPGA、AISC四种计算范式之外,未来能否创造出第五种计算范式——混合粒度芯粒?”面对设计面积和良率的痛点,北极雄芯可通过自动化工具及Chiplet成本模型,自动搜索给定工艺下的最佳成本和能效芯粒规模。

刘赓?| 无锡英迪芯微电子科技股份公司业务发展总监

未来的汽车电子架构趋势和域控制器整合起大量ECU,但车窗、电机微马达、氛围灯等末端执行器将对小容量MCU提出更多需求。无锡英迪芯微电子科技股份公司业务发展总监刘赓指出,汽车电子架构的升级也对芯片提出了OTA升级、电磁兼容、小封装等方面的要求。

目前,英迪芯微独特的“五合一”数模混合芯片已在业内形成一定壁垒。刘赓坦言,实现“五合一”需要强大的团队协作和流程管理能力。“对于数模混合芯片,如何整合团队、提高团队效率,从而最大化发挥能效,仍需一定复合能力。”

张凡武 | 东风汽车技术中心智能软件中心总工程师

东风汽车技术中心智能软件中心总工程师张凡武就汽车芯片行业现状、东风缺芯与保供、东风用芯分析、东风中长期布局、东风芯片国产化举措等方面分享了东风汽车关于车规级芯片领域的战略布局及合作方向。

当前,单车约有25~50个控制器,共含约500~1000颗芯片,而其中的国产芯片整体占比不足5%。针对高端MCU以及功率器件、电源芯片等专用芯片,张凡武强调,“越是难以替代的芯片越是应该用国产替代,MCU和专用芯片是我们国产芯片替代的重中之重。”受2021年-2022年的缺芯影响,目前东风正全方位推动芯片国产化替代工作,以保障供应链长期稳定和安全。

此前,东风提出“以控制器自主可控为基础,全面开展国产芯片替代”的布局目标,规划将于2025年实现东风芯片国产化替代率达到高于工信部要求的最低限制比例。张凡武认为,“态度比行动更重要”,东风愿意与国产芯片厂商一道共同克服国产芯片应用国产中的问题,助力中国汽车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

在主题演讲结束后的圆桌交流环节中,武汉经开区招商局副局长陈田与东风技术中心智软中心张凡武总工共同主持,围绕痛点、疑点与难点引出交流话题,武汉市人民驻上海办事处、经信局、招商办及武汉经开区参会部门代表连同华中科技大学童教授、东风资管、湖北长江产业基金等嘉宾纷纷与来自东风汽车、中兴通讯、二进制、广东鸿翼芯、黑芝麻智能、北极雄芯、中汽研等公司的企业家展开热烈讨论,积极为围绕为助力东风公司发展而打造武汉车谷承载车规级芯片的产业落地路径建言献策。同时,东风公司技术中心与各部门一起明确表达了邀约与欢迎“芯”朋友圈来武汉、来经开,企业家们也积极做出了回应。

车规级芯片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内外上下游产业链企业间的紧密合作和共同发展,本届研讨会将吸引更多优质车规级芯片企业到武汉投资兴业,让车规级芯片产业在“中国车谷”发展壮大。武汉经开区管委会各相关部门也将基于此次上海之行的收获与总结,继续在市、市经信局、市招商办及相关企业、高校、研发机构的共同支持下,持续推进“乘风芯”朝着本地化、实体化迈进,主动营造车规芯片产业生态导入所必须的专项政策支持、芯片设计企业集聚园区设立、以东风为链主的产业创新联盟、招商助力、资本先行的多位一体的新格局。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盖世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上汽集团

公司简介:年,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上海。1985年,上汽集团与大众汽车合资成立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19年,上汽集团与通用汽车合资成立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同时集团在上交所上市。2020年,上汽集团成立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公司主营业务为整车与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物流、移动出行、汽车生活服务;汽车相关金融等。在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中位列第203名。

业务板块

★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59.93亿元,同比下滑13.69%。净利润69.10亿元,同比下降48.10%。

★具体到不同产品业务,以2021年为例,其中整车业务营收为5569.67亿元,零部件业务实现营收1594.07亿元,贸易业务124.51亿元,金融业务199.31亿元,劳务及其他是310.90亿元。

产品介绍

★上汽集团主要的收入来源是整车销售。占比71%。全年整车实现销量546.4万辆。其中新能源车销量为73.3万辆,同比增长128.93%。

★在所有合资子公司当中,销量最高为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通用和上汽大众,2021年销量分别为166万辆,133万辆和124万辆。

★同时公司打造了荣威和名爵等自主品牌,2021年销量为80万辆。

★智己汽车为2020年公司与张江高科及阿里巴巴共同打造的汽车品牌,致力于抓住新能源市场机遇,同时布局高端汽车市场。目前首款轿跑车型智己L7已于2022年推出。

★最后一款新能源汽车品牌是飞凡汽车,紧接着智己汽车推出,脱胎于荣威R系,目前首款车型为纯电SUV飞凡R7。

核心高管

陈虹:1961年出生,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工学学士,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现任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任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副总裁兼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党委副书记,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等。

王晓秋:1964年出生,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高级工程师。现任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党委副书记,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曾任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上汽仪征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上汽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购部执行总监等。

股权结构:★公司为国企,股权结构清晰,实控人为上海市国资委,通过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持股约68.37%。★下图为截止到2022年上半年的股权结构图。

财务指标

★公司营收近年来略有下滑,主要是因为传统燃油车的销量下滑所导致同时公司的新能源车业务占比目前还较低。

★公司毛利较低,已跌破10%,其中核心的整车业务毛利率只有4.91%,营收占比第二大的零部件业务毛利为23.23%。

★公司2022年上半年负债率为65.08%,属于中等偏高的位置。

★公司2022年上半年经营现金流为负,主要是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汽车销售下滑所致

行业趋势

★ 中国汽车销量实现恢复性增长

2018年以来,中国汽车行业经历了产销三连降,2021年又遇到了芯片短缺

等一系列严峻挑战,但在新能源汽车以及整车出口的带动下,2021年中国

汽车行业实现整车销售2627.5万辆,同比增长3.8%,实现恢复性增长。

在长期趋势方面:

★根据先导市场经验,当乘用车千人保有量超过150辆之后,将进入波动式增长的新阶段。

★我国“共同富裕”政策将缩小收入差距,长期助力汽车消费。

★在“双碳”国家战略指引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迎来长期利好。根据国内用户5-8年的车辆保有期测算,2014-2017年市场波峰期的用户正进入换购更新周期,将带来存量转化的市场机会。

在短期因素方面:

★2021年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将促进汽车消费需求的释放。

★随着市场接受度快速提高,叠加2023年补贴政策面临退出可能引发“提前消费”,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保持较快增长。

★2021年行业“批零倒挂”,2022年存在一定的补库效应。

发展战略

★抓住新能源车市场发展机遇在有疫情冲击和芯片短缺的不利影响下,保持新能源车销量持续增长。上汽大众、智己、上汽奥迪等均推出新的新能源汽车并陆续交付。

★推进营销变革促进终端销售

面对疫情影响,公司所属的各整车企业取直播加短,线下团购加送车上门等营销新模式。

★发力国际市场

MG品牌在全球累计销售突破100万辆,获得越来越多海外消费者的认可。同时2022上半年海外销量中,自主品牌占比超过2/3,新能源车销量近4万辆,同比增长110%。

知识提炼

上汽大众:是上汽集团和大众汽车的合资经营企业,旗下有大众和斯柯达两个品牌。其中大众旗下车型有帕萨特、桑塔纳、Polo、凌渡、朗逸、辉昂、途观等,斯柯达旗下车型有明锐、昕锐、速派、柯迪亚克等。

上汽通用:是上汽集团和通用汽车的合资经营企业,旗下有别克、雪弗兰、凯迪拉克三大品牌。其中别克旗下车型有君越、君威、威朗、昂科威、GL8等,雪弗兰旗下则有开拓者、探界者、星迈罗、迈锐宝等车型,凯迪拉克旗下有CT4,XT4等车型。

上汽通用五菱:是上汽集团、通用汽车和广西汽车集团三方共建的合资公司,旗下有五菱和宝骏两大品牌。五菱品牌主要有车型五菱宏光、五菱星辰等,宝骏则有车型KiWi、Valli、RC-5等。

荣威:是上汽集团2006年推出的品牌,寓意创新殊荣、威仪四海。旗下有RX5等产品。

名爵:是百年英国运动汽车品牌,1924年成立于英国牛津,2007年被上汽集团收购。旗下有MG7等车型。

智己:上汽集团、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2020年共同打造的汽车品牌,目前旗下首款车型为智己L7。

飞凡:与智己一样同属上汽集团旗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首款车型飞凡R7于2022年上市。

依维柯:是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的简称,1996年成立,目前为上汽集团的子公司,产品主要是轻型客车、货车等。

上汽大通:上汽集团的子公司,主要做的是MPV、SUV、房车客车等。

上汽红岩:上汽集团的子公司,主要做的是重型汽车。

上汽申沃:由上汽集团、沃尔沃(中国)和瑞典沃尔沃客车公司三方共同成立,主要生产长途客车、公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