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前景_2023年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如何
1.集度汽车明年量产交付,2028年产能将达80万辆,发展前景如何?
2.实探2023上海车展:汽车价格普遍下调,新能源已成常态
3.新能源汽车行业现阶段特征
4.汽车维修的前景是否真的很好
5.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与瓶颈
汽车模具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覆盖件模具。这类模具主要是冷冲模。广义上的“汽车模具”是制造汽车上所有零件的模具总称。例如,冲压模具、注塑模具、锻造模具、铸造蜡模、玻璃模具等。模具是当今工业生产中使用极为广泛的主要工艺装备,是最重要的工业生产手段和工艺发展方向,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具工业的发展水平,模具工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模具是用来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模具是汽车工业的基础工艺装备,在汽车生产中90%以上的零部件都需要依靠模具成形。
2015年中国汽车产能达到3400万辆,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将为中国的汽车模具产业带来无限的商机。我国模具行业要向集约型路线发展,走集约型发展路线,务必要向“低投入、高产出”的经营目标而努力,这需要模具企业从多个方面着手进行变革。
汽车模具是汽车制造过程中的关键部件,无论是覆盖件模具还是整车模具,都对汽车品质和质量起到决定作用。汽车模具行业具有定制化生产的特征,制造过程难以标准化。汽车模具行业的驱动因素在于车型的变化,包括新增车型和改善车型。而汽车模具的价值量较大,根据不同的模具分类,价值量可以从几千万到几个亿不等。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模具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数据显示,从2001年起全球模具行业一直处于稳步上升态势,平均增长率达到5%以上,至2015年,全球模具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150亿美元。在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与汽车相关的模具需求占模具总需求的40%以上。全球汽车模具市场规模已经超过440亿美元。
近年来,我国汽车制造企业每年推出的新车型上百种,这些新车型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在保持发动机及汽车底盘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汽车外观的变化,即车身覆盖件的不断更新,而汽车覆盖件的更新均需要汽车模具作为基础装备,由此对汽车模具产生了巨大的需求。
汽车模具的行业发展与下游行业汽车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下游汽车行业的稳步快速发展将极大推动汽车模具行业的发展。模具属于消耗品,用量较大,汽车行业90%以上的零件由模具成型,同时使用冷作、热作、塑料模具钢,平均每万辆汽车消耗模具0.12吨。一般情况下,制造一辆普通轿车本身便需要约1500个模具,当中有接近1000个的冲压模具和超过200个的内饰件模具。
汽车模具占模具行业的市场份额约1/3,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17年我国汽车模具的销售收入为2663.42亿元,据此测算2017年中国汽车模具市场规模达到888亿元。到2023年,中国汽车产量将达到近4182万辆,年均增速在6.0%左右,而对于汽车模具的需求将达到500吨左右。
目前我国汽车模具制造企业约300家,绝大部分规模较小、技术和装备水平有限。就国内汽车模具市场的竞争格局来看,中低档模具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而高端市场,无论是国内高档汽车模具,还是出口汽车模具,国内具备竞争实力的企业为数尚少。
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的数字化模具技术,是解决汽车模具开发中所面临的许多问题的有效途径。所谓数字化模具技术,就是计算机技术或计算机技术在模具设计制造过程中的应用。
根据产品类别及汽车整车厂要求,汽车模具可划分为低端、中端和高端三个档次。其中技术含量低的模具已供过于求,市场利润空间狭小;中端模具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技术含量较高的高端模具还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我国进口模具主要为高端模具,该领域仍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集度汽车明年量产交付,2028年产能将达80万辆,发展前景如何?
“我认为我们已经度过了最糟糕的时期,”丰田 汽车 全球购经理Kazunari Kumakura近日公开表态,我们看到了复苏的迹象,并预计产量将从12月开始恢复。
过去一年时间,因疫情和全球 汽车 芯片短缺给 汽车 行业带来的巨大冲击,造成车企阶段性减产以及零部件供应商业绩低于预期的状态,或许很快就会得到缓解。
国际评级机构预测,随着新的芯片产能开始投产,全球芯片供应将从2022年年中开始全面改善。然而,在2023年中期之前,一定程度上仍然会出现结构性短缺。
按照高工智能 汽车 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以国内市场为例,从今年3月开始,新车上险量连续数月小幅滑坡,但从9月数据(165.85万辆,环比增长7.28%)来看,下滑态势有止步的迹象。
不过,从目前情况来看,不同主机厂的芯片短缺情况会在接下来的四季度出现分化。 部分类似丰田(主要Tier1电装参股瑞萨)这样的厂商,可能会优先得到供应保障,而依赖第三方Tier1的车企,则需要被排队“分配”。
日本主要的 汽车 芯片制造商瑞萨电子上周三宣布,到2023年将 汽车 用芯片(尤其是高端MCU)和相关电子产品的关键部件供应能力提高50%以上。
“我们一直在增加市场供应,但需求也一直强劲。”瑞萨高级副总裁Takeshi Kataoka表示 ,公司还将把目前缺货严重的低端MCU产品产能提高约70%,主要是通过扩大内部工厂的产能。同时,高端MCU则将借助外部第三方芯片代工厂。
不过,按照瑞萨电子的评估,“至少要到2022年,才能解决需求供给失衡问题。至于具体时间是2022年下半年,还是2023年初,现在还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英飞凌是另一家全球 汽车 半导体的重要供应商,尤其是大众集团这个大客户,后者去年开始上市的ID系列纯电动车中,英飞凌提供了超过50颗不同应用的芯片。
该公司负责人披露,目前一辆普通燃油车大概有价值450美元的半导体元器件成本,用于从信息 系统到各种不同的车身控制等功能。而一辆智能电动 汽车 的芯片成本大概在900-1000美元左右。
在谈及结构性需求问题时,该负责人认为,短期内电动化需要的芯片(比如,功率半导体)短缺影响相对更小,而涉及到车身及控制类芯片影响更大,因为这些产品和消费类电子共通性更大。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这一轮 汽车 减产潮 ,并没有对纯电动车产量产生明显的影响。”
英飞凌在去年完成对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的收购,继续保持其在功率半导体和安全控制器领域的全球份额龙头地位,同时借助赛普拉斯的规模补充,跃居成为全球第一的车用半导体供应商。
近日,该公司宣布明年将原投资额增加50%至约24亿欧元,将主要用于厂房和设备等产能扩张项目。上个月,其位于奥地利的新工厂正式投产,投资约16亿欧元。按照披露的数据,英飞凌预计今年营收将达到110亿欧元,明年将继续增长15%左右。
影响后续产能供应的积极因素,来自于英特尔和三星。
英特尔在今年宣布未来十年在欧洲将投入800亿欧元开启 汽车 芯片扩产,并寻求为 汽车 行业提供代工业务。按照,英特尔将 汽车 行业视为关键的战略重点。
该公司CEO帕特·基辛格表示,到2030年,芯片将占 汽车 成本的20%,这一数字相较于在2019年的4%比例上翻了五倍。到2030年, 汽车 芯片市场规模将翻一番,达到1150亿美元。
而三星公司通过此前布局 汽车 座舱及ADAS芯片业务,以及为特斯拉代工FSD芯片已经尝到甜头。该公司目前正在制定新的 汽车 行业发展,壮大 汽车 行业的芯片代工业务,与台积电、英特尔进行正面竞争。
10月7日,三星公司对外确认将在2022年投产3纳米工艺,从2025年开始量产2纳米芯片,并且预计今年资本支出将达到370亿美元左右,目前,英伟达和特斯拉已经是合作伙伴。
此外,现代 汽车 上周披露,为了减少对第三方芯片供应商的重度依赖,自主开发芯片。目前,该公司正与韩国晶圆代工厂(有可能是三星)和芯片设计公司进行实质性合作谈判。
“芯片短缺最严重的时期已经过去,”现代 汽车 全球首席运营官(COO)José Munoz表示,原因正是类似三星、英特尔等传统芯片巨头为 汽车 行业扩大晶圆代工产能进行了大规模投资。
而对于 汽车 芯片行业来说,接下来还有一波技术升级战。
车规级、ISO26262等行业规范,是 汽车 行业的传统准入门槛。如今,/自动驾驶、联网、软件更新使整车电子系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复杂和网络化。网络安全评估,正在成为 汽车 半导体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
目前,整车分布式ECU架构已经成为过去时,减少ECU的数量和集成度更高域控制器的上车,从同时运行多个虚拟机的域控制器,到用于传感器融合、制动、转向、信息 、远程信息处理和车身控制的模块集成,加上OTA带来的迭代升级,也引入了更大的网络安全风险。
一项名为ISO21434的标准(道路车辆-网络安全工程),定义了 汽车 中所有电子系统、组件和软件以及外部连接的网络安全工程开发实践规范。这个标准在今年8月31日正式发布。
瑞萨电子在本月已经宣布,旗下 汽车 微控制器(MCU)和SoC解决方案将从2022年1月起,全面符合ISO/SAE 21434标准规范要求。 目前,该公司的16位RL78和32位RH850,以及R-Car SoC系列产品主要面向 汽车 行业。
按照公开数据,欧洲、日本和韩国自2022年7月起,对于新车型审批,要求整车企业配备获得 汽车 网络安全管理体系(CSMS)认证的硬件产品,对于 汽车 芯片厂商来说,将是一个新的时间窗口期,市场门槛也将越来越高。
“越来越多新的功能,如远程诊断、互联网服务、车内支付、移动应用程序,以及车路协同、车云互通等重度联网功能,都增加了车辆安全的攻击面。”业内人士认为,接下来在满足法规要求的前提下,车企和供应商将共同决定安全级别和成本之间的平衡。
NXP是全球第一家通过T?V S?D认证的 汽车 半导体供应商,符合最新的 汽车 网络安全标准ISO/SAE 21434。这意味着,接下来满足该标准的芯片,必须从原型设计阶段开始,一直到产品生命周期结束都必须考虑网络安全。
目前,对于车企和供应商来说,最快的方式就是从ECU/域控制器开始,同时增加硬件安全模块(HSM)以及安全软件堆栈,防止未经授权的车内通信和车辆控制访问。 目前,英飞凌、ST、瑞萨、NXP等几家 汽车 芯片厂商都有相应的产品线。
比如,英飞凌近日推出的SLS37 V2X硬件安全模块(HSM),适用于V2X的即插即用安全解决方案,基于一个高度安全、防篡改的微控制器,为V2X应用程序的安全需求量身定制。从目前行业进展来看,智能网关及车路云相关硬件会率先成为网络安全细分赛道的主力军。
以芯驰 科技 G9X智能网关芯片为例,作为面向新一代车内核心网关设计的高性能车规级芯片,用双内核异构设计,搭载独立完整且支持国密标准的硬件信息安全模块HSM,满足高功能安全级别和高可靠性的要求。
同时,这款智能网关芯片提供对OTA固件数据的来源安全验证、传输安全加密和本地安全存储和完整性校验的支持。此外,HSM加密模块还包含了一个800MHz的处理器,可支持未来多种安全服务软件。
实探2023上海车展:汽车价格普遍下调,新能源已成常态
汽车行业迎来了很好的发展,因为很多人的生活中都离不开汽车,而且汽车确实是一个十分优秀的代步工具。它不仅象征着一些十分重要的东西,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而且对于有身份的人来说,那么汽车的品牌也是十分重要的。其实能够象征着这个人的地位,所以说这也是一件十分值得重视的事情。而集度汽车明年量产交付,这个消息公布之后引起了无数网友的热议。并且2028年产能将达到80万辆了,这也是一个十分震撼人心的消息了。那么有人可能也会表示疑问,它的发展前景如何呢?下面小编来和大家说一说。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它的发展前景还是十分良好的,并且会带来更大的光明。因为我们都知道集度汽车在一定程度上是十分厉害的,而且它能够带来很大的产能,所以说这也是一个十分不错的消息。并且它们的销量也是十分良好的,基本上都会走一个上升的趋势,而不是走下降的趋势,这也预示着确实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说肯定会给很多人都带来帮助,同时也会让这个产业变得更大更强。
其次,这个汽车品牌主要是一个非常正常的品牌,并不是很高大上,所以说很多人都能够承受得起这样的品牌,这也是一个十分让人感到开心的消息了。因为它是平易近人的,所以说很多人都非常喜欢这样的汽车。那么这也象征着他们的产量确实是十分好的,所以说他们的前景是十分可观的。
总而言之,这确实是一个十分让人感到开心的消息,因为它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了很多便利。所以说它的产量也是十分好的,而且它的前景也是十分好的。以上就是小编的说法,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新能源汽车行业现阶段特征
本届车展,新能源车型和相关技术如无意外地站上了“C位”。无论是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展台的显眼位置基本被新能源车型占据……
4月18日,第二十届上海车展盛大开幕。作为后疫情时代首次A级车展,上海车展无疑引人瞩目。在风起云涌的中国汽车市场,本届上海车展也会成为市场新格局的起点。
在现场注意到,本届上海车展成为新能源车的主场,各种汽车产品也纷纷实现高度智能化,汽车行业彻底迈入智电时代,新能源车自此不再特殊。
此外,年初掀起的“价格战”浪潮,也让各大车企在本届上海车展“卷”出新高度,更多高性价比产品将会惠及消费者,汽车消费的黄金时代已经来临。
新能源已成常态
没有新能源的车企,已经难以在市场中掀起风浪。
本届上海车展,新能源车型和相关技术如无意外地站上了“C位”。无论是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展台的显眼位置基本被新能源车型占据,燃油车往往处在展台的边缘位置。
▲本田雅阁插混车型
以本田为例,在混合动力的车型成为主力军。插电混合的雅阁、油电混合的思域,这些中国市场风靡多年的“神车”,也在以电动化的形象示人。丰田和大众同样如此,丰田的bZ4X和bZ3在展台中尤其显眼,大众则以“ID.生而电动”为口号擦亮新能源招牌。
▲大众汽车展台一角
可以看到,本届上海车展,合资品牌明显加快了电动化的步伐,主要通过推出全新车系和全新电动化平台等方式实现。与此同时,相比之前,合资品牌更加注重的整合,充分利用自身品牌优势来加入电动化的竞争。本田、丰田和大众的展台均没有“南北”合资之分,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只有本田汽车、丰田汽车和大众汽车的整体形象,更加凸显电动化的决心。
当然,在电动化方面,自主车企的步子迈得更大。与合资品牌相比,单纯地发布一款新车已经难以满足自主车企对占领市场的渴望,自主车企在本次上海车企掀起了疯狂的“品牌战”。
▲多个新能源品牌展台人流较大
奇瑞携捷途、星途、iCRA等多个品牌亮相,比亚迪(243.480,?-10.01,?-3.95%)的高端豪华品牌仰望也有独立的展台,阿维塔、深蓝、岚图、昊铂、极氪、睿蓝等自主新能源品牌也水泄不通。
目前,自主车企旗下的新晋品牌,主要往电动化、高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旨在抢占更多的细分市场。不过,就目前的市场检验结果而言,多品牌战略既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因此,只有准确的市场地位和洞察消费者的需求,这些品牌生力军才能成功度过磨合期。
▲吉利L7
总结下来,在本届上海车展,新能源车型不再特殊。在电动化浪潮席卷数年之后,“新能源”这一概念也随之动摇。当A级国际车展上各品牌的展台均由电动化车型主导,新能源汽车也早已成为市场的常态,此时“新能源”这一概念本身就已经颇有成为伪命题的趋势——新能源不存在了。
跳出参数怪圈,技术回归实用
与电动化相伴而生的,是汽车技术的井喷式发展。本届上海车展,新技术的发布同样值得关注。令人欣慰的是,各大车企跳出了技术参数的怪圈,而是让技术变得更加实用,更加注重提升车辆的驾乘体验。
▲来源:广汽集团官方
要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三电系统自然是基础,不过补能方便才能治本。本届上海车展,埃安发布了“快速补电+V2G”行动。一方面,埃安通过自研快充和快换技术提升车辆的充电速度;另一方面,V2G车网输电允许电动车给电网反向输电,以车作为储能单元,通过V2G技术缓解电网压力,同时也为用户车主带来经济收益。
长城汽车(26.680,?-1.26,?-4.51%)的Hi4混动技术同样值得关注。本届上海车展,坦克品牌带来了坦克500Hi4-T车型,将混合动力和四轮驱动结合,让车辆兼顾油耗经济性和驾控体验,著名艺人张涵予也到场为其助威。
▲坦克品牌新闻发布会现场
实际上,在电动化趋势下,市场上拥有四驱配置的新能源车型仍是少数。一方面,受到“油改电”的限制,部分新能源车型遵循传统燃油车的制造逻辑,由此出现了不少两驱车型。另一方面,受制于成本和价格等因素,除了少数高端车型之外,四驱始终未能在新能源车型上普及。
然而,与传统燃油车相比,电车的重要零部件布局有明显的变化,没有发动机和变速箱,而是使用动力电池和电机,这就给电车的设计和制造提出了新的要求,驱动方式所需要做出的改变就是其中之一。
此外,从电车的技术特点来看,电机的扭矩会在瞬间释放,此时如果电车用后驱或四驱的形式,可缓解车身不平衡、起步打滑和过弯“推头”等问题。
▲华为的展台
▲宁德时代携相关电池技术亮相
与此同时,更多的上下游企业也参与到汽车技术的发展之中。本届上海车展,华为、百度、魅族、宁德时代(388.170,?-8.71,?-2.19%)等均设有独立展台,向观众展示智能驾驶、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等相关技术成果,这也意味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早已不仅是整车厂要面对的课题,而是全行业共同的责任。
风浪越大,鱼越便宜
既然新能源成为常态,汽车技术也回归实用,那么对消费者最为关心的价格又有何影响?答案只有一个字:“卷”。
本届上海车展并不拒绝超高端豪华车型的入场,只是性价比高的产品往往更“吸睛”。
别克的展台上,别克E5周围聚集了不少媒体记者。作为中大型纯电SUV,别克E5最低配车型的官方指导价为20.89万元,这在同级别的竞品中价格优势比较突出,而相关的驾驶功能、多媒体功能等也比较齐全。
▲别克E5及其售价(来源:别克官方)
让新能源汽车更便宜,这无疑是今年汽车市场的主基调。本届上海车展,9.98万元的秦PLUS DM-i、最低配车型价格为13.38万元的新一代混动雷凌也悉数亮相,再加上近期多个新能源品牌加入“价格战”,性价比将成为未来影响消费者购车选择的主要因素。
因此,无论是合资品牌或是自主品牌,将产品价格下调也将成为不可避免的商业选择。目前,降价已经成为今年汽车市场的主流,通过营销和炒作来推高车辆价格已经成为昏招,只有把技术平权落实到价格平权上,让新能源汽车也能物美价廉,才能实现销量的快速和持续增长。
4月的申城,因上海车展而更显热情。此时,上海车展的精彩仍在继续,中国汽车市场的活力也在持续迸发。总有一天,中国汽车市场不会再有新旧能源之分,只有产品优劣之别,消费者终于迎来汽车消费的黄金时代。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超群的风信子0373,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汽车维修的前景是否真的很好
一、行业步入成长期。
2020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达到324万辆,占到汽车总销量的4.2%,而
在中国这一比例达到5.5%,这一比例标志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已从导入期
迈入成长期。
这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需求端:由政策驱动向市场主导转变。新能源汽车产品经过广泛的政策和
市场宣传,以及不断改善的驾乘体验,逐渐以其自身的特点赢得了大众的
认同。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的形成,新能源汽车在不考虑政策补贴的
情况下也可以达到与传统汽车相近的成本,充电站等基础设施普及程度也
较高,加之自动驾驶等增值服务,使得新能源汽车面对传统汽车完全具备
市场竞争力。
供给端:由于市场前景良好,新投入和拟投入该行业的厂商大量增加,产
品也逐步从单一、低质、高价向多样、优质和低价方向发展。头部企业已
形成品牌壁垒,营收显著改善,特斯拉首次实现全年盈利,国内的造车新
势力也取得了巨大的收入提升。但企业所面临的竞争风险也非常大,随着
传统汽车企业的转型和更多科技巨头跨界加入,企业必须依靠追加生产,
提高生产技术,降低成本,缩短新车型发布周期、创新商业模式的方法来
争取竞争优势。
二、政策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能源汽车三大市场依次为欧洲、中国和美国。三大市场的形成都
离不开各类政策的有力支持,例如燃油效率标准,对零排放和低排
放车辆的激励措施,这些政策有助于弥合电动车辆与传统车辆之间
的成本差距以及支持充电基础设施部署。越来越多的政策支持正在
制订和生效,这些政策依然对行业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欧盟严
格的碳排放新政的影响下欧洲市场在2020年超越中国成为第一大市
场。政策导向也影响着行业发展方向,比如中国对换电站、加氢站
的政策支持对行业发展方向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三、资产投入大、回报周期长
新能源汽车对技术创新、更新迭代要求较高,需要较多的人力投入、
研发费用投入,且研发技术实现商业化需较长的周期。业内公司需
要不断筹集资金,以开发续航里程更长、更加安全、更加智能的新
车型。同时,他们还不得不投入巨资铺设充电网络,并向全球消费
者推销他们的产品。据统计,特斯拉募集资金总额已超过200亿美
元,比亚迪和蔚来募集资金总额也分别达到100亿美元左右。整体
而言,新能源汽车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长周期型产业。
四、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与车企分离
汽车制造业本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传统汽车的整车厂需掌握发
动机、底盘和变速箱等核心技术;新兴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普遍
用外三电等核心零部件的模式,使得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与车
企分离。作为新能源汽车另一标志的自动驾驶技术所依赖的传感
器、驾驶芯片和地图等软硬件设施也可以外购与其他企
业合作开发,降低了车企的技术门槛,给予了企业更灵活的发展
方向。
这一模式带来的问题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受产业链上下游掣肘较多。
在新能源汽车需求不断攀升的背景下,动力电池、车载芯片等上
游核心零部件的产能不足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交付的瓶颈。而更
下游的充换电等基础设施不足一直是消费者选择电动汽车的主要
障碍。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与瓶颈
你好,朋友,很开心能够提供给你我所知道的信息,首先我肯定地告诉你,汽车维修的前景真的很好。
权威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人才总量将达85万人,缺口68万人。但由于我国汽车市场和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导致中国汽车产业专业技术人才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2008年,中国汽车产业人才缺口据报道达80万;到2011年,产业人才缺口就飙升至110万;2015年,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等专业机构进行评估表示,中国汽车产业人才缺口高达130万,时至今日,这个数字还在飙升。
同时目前我国汽车从业人员还存在结构失调问题,汽车生产、维修领域的中高级技工缺口达70万。由于中高级技工培训周期长难度高,所以庞大的人才缺口短期内难以弥补,这也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的直接障碍。
在中国,很多女方的婚嫁条件是有房有车,由此可见,汽车行业一直是我国的朝阳行业。那么,汽车维修的前景也必将一片光明。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与瓶颈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和节能意识的增强,新能源汽车市场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根据Facts and Factors 研究,2021 年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价值约为1850 亿美元,预计到 2028 年将达到9800 亿美元,而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了全球市场的一半以上。然而,在这个快速增长的市场中,新能源汽车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瓶颈。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情况
自2014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截至2022年末,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1310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占比超过4.10%。
在销售数量方面,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占到全球销量的61.2%。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为536.5万辆,同比增长了81.6%。虽然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是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新能源汽车市场面临的瓶颈
虽然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迅猛,但是新能源汽车市场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瓶颈。
1、补贴退坡
自2019年起,国家逐步取消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2022年,纯电动乘用车补贴完全退出,这也导致了市场上的竞争更加激烈,而一些小企业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无法应对市场变化,最终被迫退出市场。
2、充电设施不足
目前,2022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到520万台,同比增长近100%。其中,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增长约65万台,累计数量达到180万台;私人充电基础设施增长约190万台,累计数量超过340万台。但是仍然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用户的需求。据统计,全国70%以上的城市的充电桩数量都无法满足日常使用需求。这也成为了影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一个关键因素。
3、品质问题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一些品牌的产品品质和安全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部分电池、电机等核心零部件的质量不过关,或者是在充电时存在安全隐患等。
未来发展方向
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瓶颈和问题,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呢?
1、提高产品品质和安全性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企业应该提高产品品质和安全性,特别是核心零部件的质量和可靠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安全和可靠性的需求。
2、加大充电设施建设力度
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充电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鼓励相关企业进入该领域。除此之外,也可以取一些措施鼓励民间投资,以便快速地满足新能源汽车用户的充电需求。
3、推进新技术研发和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能源汽车市场也需要不断地更新换代。
未来,企业应该继续加大对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推动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性能、安全性、驾驶功能等方面实现更大的提升。
4、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国际化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走到了全球前列,但是在国际市场上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国际化将有助于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总体而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尽管市场存在诸多挑战和瓶颈,但是只要、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和充电设施建设,取更多的创新措施,就可以让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