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2021年汽车的维修保养中出现过什么样的问题呢?

2.同济大学余卓平:汽车变革时代有众多关键零部件技术急需突破

3.2021年4月中国汽车保值率报告 丰田、本田保值率环比下降

4.展现我国汽车产业全貌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年报2021》发布

5.马振山:2021年汽车市场的十个基本问题

6.2021年信息技术在汽车维修中常见的应用措施有什么呢?

2021年汽车零部件行业研究报告_2021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前景分析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汽车零配件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显示,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全球汽车市场重心由欧美转移至亚洲,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迅速崛起。2009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为1,379.10 万辆和1,364.48 万辆,一举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

汽车零部件行业是汽车工业的基础,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和汽车工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随着全球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出现了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百亿美元的巨型企业。一些国际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具备强大的研发能力和雄厚的资金实力,能够引导世界零部件行业甚至整车行业的发展方向。

最近15 年是我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高速发展的时期。2001 年我国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为1,601.79 亿元,2014 年我国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已达29,074 亿元,与2001 年相比增长1714.85%。截至2015 年10月,我国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达25,620.25 亿元,同比增长9%。

随着全社会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节能环保技术将成为汽车及零部件行业未来的技术趋势。以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正在加速发展,汽车零部件的轻量化设计,电子化和智能化设计以及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技术等正逐步得到应用。根据相关统计,2015 年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0 万辆,同比增长4 倍。节能环保新技术将成为未来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在2021年汽车的维修保养中出现过什么样的问题呢?

撰文?/?刘宝华

编辑?/?张?南

设计?/?杜?凯

题图?/?雷蕙语

面对电动化、智能化叠加的汽车行业变革,汽车供应链企业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这些策略可以大致分为转、拆、并三种。

“转”是业务转型。最典型的是埃孚在8月3日宣布将于2021年1月1日起不再为内燃机传动系统研发部件,集团发展重点将聚焦长里程的混动和纯电动车辆。

“拆”是拆分业务。2017年12月,德尔福将公司一分为二,电子与安全和电子电气架构业务板块组成新公司安波福,聚焦于加速推动主动安全、自动驾驶、互联等技术。动力总成业务板块独立为新公司德尔福科技。

2018年10月,霍尼韦尔将其涡轮增压业务拆分为新公司盖瑞特。更早的有江森自控拆分安道拓和座椅业务、奥托立夫拆分维宁尔、弗吉亚拆分外饰业务,大陆早在2018年宣布拆分动力总成业务,但至今还未完成。

“并”与拆相反,是公司、业务间的并购、合并。近几年比较大宗的有埃孚135亿美元收购天合、英飞凌90亿欧元收购赛普拉斯、埃孚70亿美元收购威伯科、天纳克54亿美元收购辉门、日立和本田旗下零部件公司合并为日本第三大零部件商等等,中小型并购更是层出不穷。

“并”的最新案例、2020年汽车零部件行业第一大收购案10月2日落锤——博格华纳宣布完成对德尔福科技的收购,价值约33亿美元。

德尔福曾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德尔福科技继承了之前母公司的名称,相比之下博格华纳较为低调,知名度和影响力似乎都不及德尔福,以至于这桩收购刚披露时给外界留下了“蛇吞象”的印象。

实际上,据2019年财报数据,博格华纳全球销售额101.68亿美元,德尔福科技全球销售额44亿美元,德尔福科技体量不到博格华纳一半,合并后145.68亿美元。《美国汽车新闻》梳理的2020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中,两家分别位居第25名和第51名,合并后有望进入前15名。

此次收购的主角博格华纳是一家致力于动力系统解决方案的美国公司,产品和技术涉及内燃机、混合动力、电动车和传动系统、四驱系统。

1990年代,博格华纳与德国大众联合开发出了DCT双离合变速器。之后大众推出DSG(大众的DCT商品名)双离合变速器,与TSI增压直喷发动机构成横扫中国车市的“黄金动力组合”,为大众成长为全球第一做出重要贡献。另外,黄金动力组合中的涡轮增压也是博格华纳的强项。

被收购方德尔福科技的历史很短,其母公司德尔福是1999年通用汽车将零部件业务拆分上市的产物,当时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可以生产从螺丝钉到发动机的几乎所有汽车零部件。之后德尔福经历了破产保护、二次IPO,不断剥离业务瘦身,直到2017年12月再次一分为二。

该并购案的消息最早在2020年1月底流出,股市第一反应是德尔福股价飙升超过60%,博格华纳股价下跌7%。

两家公司的股价变化值得玩味,它代表了当下资本市场对传统汽车的看衰和对电动化、自动驾驶等汽车业变革趋势的看多。德尔福分拆后的两家公司恰好对应了两个方向:安波福聚焦自动驾驶代表未来,德尔福科技的强项是传统汽车动力总成,似乎代表了夕阳产业。

如果德尔福科技真的是夕阳产业,博格华纳为什么要以33亿美元高价收购它?

博格华纳近几年的战略动作显示,这家公司也早已积极备战行业变革,2015年以9.5亿美元收购雷米国际,获得先进电机技术。之后又收购Sevcon?、Sevcon,?Inc、Rinehart?Motion?Systems、AM?Racing、Romeo等公司,补强了功率电子、电控ECU、纯电动和混动驱动解决方案、动力电池包和电池管理系统等领域的技术和产品能力。

博格华纳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谈跃生在收购完成前接受汽车商业评论的独家专访,讲述收购背后的故事,回答了诸多疑问。

从他的讲述中能看出,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方向毫无疑问,已是行业共识,分歧是变化的速度、节奏,过渡期的长短。这个分歧造成不同公司做出了不同判断和决策。

埃孚那样毅然决然转向电动化的企业是激进的改革派,博格华纳则兼顾燃油车、混合动力、电动化三种动力技术,逐步增加电动化的比例,更像是温和的渐进派。

在汽车供应链变革中,渐进派要实现的最终结果和改革派相同,只是对过渡期的判断更长、方式方法不那么剧烈,分阶段、分步骤一步一步地进行。收购德尔福科技,就是博格华纳渐进中的一步。

哪一派会更接近市场变化进程而获得成功?时间将给出最终答案。

应对策略:平衡与灵活?

博格华纳官方对收购的评价是:德尔福科技拥有领先的功率电子技术、优秀的人才、成熟的生产工艺、完善的供应链和庞大的客户基础。合并后的公司将为客户提供整套集成和独立功率电子产品(包括高压逆变器、转换器、车载充电机和电池管理系统)以及支持服务(包括软件、系统集成和热管理)。

谈跃生则对汽车商业评论说:“我们所走的这条路叫‘平衡又灵活的驱动系统’战略。我们原来的战略是平衡,现在增加了德尔福这块,收购了以后就变成一个平衡并且非常灵活的战略。”

如何理解“平衡”?他解释,汽车的本质是从A点到B点的移动出行,可以延伸到安全的A点到B点、高效节能的A点到B点,博格华纳的定位是为汽车——无论是混合动力、电动车还是传统的内燃机汽车,也无论是人工驾驶还是无人驾驶——提供最有效、最高效、最节能、最环保的A点到B点的移动出行。

“如果我们不再在内燃机上投资,甚至是分拆,完全专注于电动化,符合华尔街的期待,但真正运营的时候,风险是惊涛骇浪的。”谈跃生拿新能源车销量举例,2019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4.68%,今年前7个月新能源车累计销量同比下滑32%,前8个月同比下滑26%,“我们如果所有的赌注都压在新能源上面,很有可能无法生存,破产的可能性很大。”

保守,谈跃生所说的平衡或许可以用这个词来注释。与乐观或者悲观无关,这是对行业变化进程的分析判断。

电动化多长时间能普及?自动驾驶多长时间能实现?每个公司的判断不同,例如通用CEO玛丽?博拉(Mary?Barra)6月在彭博电视台的访谈节目《大卫·鲁宾斯坦的领导力直播》中说出了她的判断:“电动车普及需要几十年,自动驾驶5年内必实现”。

在电动车的普及问题上,博格华纳跟玛丽?博拉属于同一个阵营。

博格华纳很早就做出电动车普及需要几十年的判断,这表现在它与埃孚做出截然相反的决策,在2014年提出“C-H-E”平衡战略:在传统内燃机(Combustion)、混合动力(Hybrid)和纯电动(Electric)领域同时发力。

如何理解“灵活”?

“收购德尔福科技以后,大大加强了我们的灵活性。如果进程加快的话我们不会落后,因为电力驱动产品我们全都完整拥有了,不管市场走向怎样,都可以应对。”谈跃生说,“即使5年内电动车开始突飞猛进,我们也没有任何问题,电驱动我们绝对是走在前沿的。”

为什么德尔福科技能给博格华纳带来这么大的灵活性?

收购价值:从完善核心部件到优化业务结构

博格华纳年销售额从100亿美元跃升至约150亿美元,这是从纸面数据看,这桩收购最简单的逻辑。

但如果增量都来自传统燃油车零部件意义不大,因为谁都知道,这是个不断萎缩的市场。

收购更大的价值在于两点:双方产品和技术的互补性、在电动化等行业趋势业务上的增量。

这也就是谈跃生所说的“灵活”,如果电动化进程快于博格华纳原有判断,通过收购获得的电动化技术和产品可以加快公司的转型速度。

互补性方面,德尔福科技在传统燃油动力系统的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碳罐、电控ECU和变速器控制器等产品,可以与博格华纳的涡轮增压器、废气再循环阀、发动机正时系统、变速器、热管理等充分互补。

电动化增量方面,德尔福科技拥有逆变器、DC-DC转换器、车载充电器、包含软硬件的电控系统、电池管理系统,不仅带来增量,还与博格华纳的电子涡轮增压器、P2混合动力模块、高压液体加热器、电机、变速器、电池包形成互补。

谈跃生说:“博格华纳已经有电机、变速器,再加上德尔福的逆变器和控制系统,就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电驱动系统。”这应该是此次收购最核心的收获。

博格华纳的电驱动系统也是一点一点攒起来的。最早是2008年自己研发了一款用于电动车的变速器,并于2015年进入中国,“之后四年,差不多百分之七八十国内自己开发的电动车一开始都是用博格华纳的这款变速器。虽然量不大,因为整个电动车销量都不大,但是市占率非常高。”

收购雷米后,公司把变速器和雷米的电机结合起来形成二合一的电驱系统。“这套系统已经供应于长城、威马、理想等新能源车型,更多供货关系现在还不方便透露。”谈跃生说。

如果再加上德尔福科技的逆变器和控制系统,这套电驱系统就能进化为三合一。

他强调:“提供三合一电驱系统的不止我们一家,但是只有博格华纳把三个全都控制在自己手里,开发、设计、生产制造能力都在自己手里,都有专利。我们能形成一个最有效的电驱动系统。”

由于汽车产业周期长、供货关系要提前确定的特点,供应商在未来几年的订单、收入、供货结构、客户结构是清晰可见的。

博格华纳的一体化EGR解决方案

博格华纳2023年的供货中,纯电动部件占比6%,混合动力占比30%,德尔福科技纯电动部件占比12%,混合动力占比29%。

从供货结构可知,收购德尔福科技能让博格华纳在纯电动领域的能力显著增强。

研究机构HIS?Markit对全球市场的预测是到2023年,新车销量中纯电动占8%,混合动力占25%,传统燃油车占67%。对比这个数据,看似传统的两家零部件企业,电动化比例已经超过行业水平。

之所以比较2023年的数据,因为这是两家完全整合完毕的时间点,新公司的营收和利润变化也是肉眼可见的。

“到2023年我们估计完全整合以后,包括有些工厂也会合并,会每年产生1.25亿美元的协同效应,差不多会有?0.8%~0.9%的利润率提升,这是马上看得到的。”谈跃生向汽车商业评论透露。

疫情的影响

“如以前我们能为一辆传统燃油车提供300元的零部件,收购融合以后我们就可以为一辆电动车提供360元的零部件。”抛开复杂的财务报表、业务结构变化,谈跃生用一个最简单的比喻总结这桩收购:转型,同时增加20%营收。

这会继续提升博格华纳的盈利能力,这家公司的利润率已经属于行业顶尖水平。2019年财报显示,博格华纳调整后利润率为12.1%(德尔福科技是7.2%),是行业前100强平均利润率的2倍。

7月3日中国汽车报社与德国蓓睿适管理咨询公司(Berylls?Strategy?Advisors)联合发布了2020年汽车零部件企业“双百强”榜单。蓓睿适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前100强汽车供应商的收入增长了4.3%,盈利水平却持续下降,平均利润率只有6%。

博格华纳针对纯电动和混动的高压液体加热器(HVCH)

这些数据都是疫情前的,2020年的黑天鹅疫情给汽车行业带来巨大冲击,一切变化皆有可能。博格华纳收购德尔福科技的决策是基于疫情前的市场环境,如今一切都变了,如果重新做决策,博格华纳还会坚持收购吗?

“毫无疑问,肯定会坚持,肯定会收。”谈跃生说。

“我们预计今年全球汽车销量下降20%,我们自己下降16%,还是会比整个市场好4%左右。中国市场我们预计全年下滑8%~10%,博格华纳在中国绝对是盈利的。设2021年都回到正常的话,我们营业额会增加40%,盈利增加60%。”这是博格华纳对今明两年的分析判断,疫情并不对公司造成伤筋动骨的影响。

谈跃生坦陈,疫情和停工停产发生后,与其他公司一样,博格华纳也减薪了,但只限管理层,“CEO减薪15%,向CEO回报的管理层减薪10%,其他员工不变。”这种状况没有持续太久,9月市场完全恢复,公司管理层结束减薪,全体员工加薪。

而且,在疫情发生后曾有过一个机会,博格华纳可以重新评估甚至终止收购,但他们依然按原执行了收购行动。

起因是德尔福科技在3月底动用了一笔5亿美元的循环信贷工具,用以抵御疫情的带来的冲击,但未提前告知博格华纳和得到批准。博格华纳表示此举违反了双方的协议条款,暂停了收购进程。

“我们不会为了这件事情终止收购,但是可以小小利用一下,我们重新谈判,把收购价压低了5%。”谈跃生微笑着透露背后的微妙博弈,身体放松地靠向椅背。

因为当他谈论这件事时,2020年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收购案没有发生任何意外,已经顺利板上钉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同济大学余卓平:汽车变革时代有众多关键零部件技术急需突破

在大多数汽车乘驾人员的意识中,汽车是为了出行方便,因此只要保持油箱油的质量就行。从实际情况来看,汽车所需要的油量要结合汽车行驶的距离进行评估,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出油过多影响油箱寿命。

另外,由于冬季气候的影响,汽车的车窗可能会出现结冰现象,一些汽车乘驾人员直接用热水融冰,这样的操作方式会导致车窗在短时间内经历冷热交替的现象导致车窗升降性能或者其他机械性能造成严重影响,可能会影响车身,进而延伸出其他可能存在的隐患。

驾驶员的操作方法和操作习惯可能会影响汽车的寿命也有可能会造成汽车机械故障,例如汽车长时间超速、超载,都有可能加剧汽车零件的磨损和老化,这与乘驾人员的操作系操作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些汽车厂家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导致汽车的设计过程中出现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汽车制造商对于材料性能和测试范围没有进行深入研究,也有可能导致汽车在后期使用的过程中面临较大的安全风险。

定期对汽车进行维修养护,能够避免汽车的零部件磨损而造成的机械故障。大多数车主没有树立正确的保养意识,一般只是在汽车首保的时候进行细致的养护,随着汽车使用年限的增长,车主的维护意识越来越低,最终影响了汽车的使用寿命,也有可能导致汽车机械故障频发。

汽车排气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噪音,因此,在进行汽车维修与保养的过程中,要定期检查汽车的排气系统,检查汽车的排气系统是否产生磨损,如果出现磨损时要更换排气装置。

汽车轮胎是汽车所有零件中概率最高的零部件磨损,因此,在发现汽车轮胎的花纹磨损较为严重,或者化为消失时,应当对汽车轮胎进行更换,避免因汽车轮胎失去摩擦力造成的安全隐患。

2021年4月中国汽车保值率报告 丰田、本田保值率环比下降

同济大学教授、国家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余卓平

2021年9月3日-5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协办的第十七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以下简称泰达汽车论坛)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召开。本届论坛围绕“融合?创新?绿色”的年度主题,聚焦行业热点话题展开研讨。

在9月4日 “高端对话:构筑安全稳定的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中,同济大学教授、国家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余卓平发表了题为“汽车变革时代急需产业化突破的汽车零部件关键技术”的演讲。

在演讲中余卓平表示,未来新能源汽车要获得长足发展,仍需在动力系统,尤其是分布式驱动、增程式、燃料电池和车路协同。

在余卓平看来,分布式驱动是电动化和智能化最佳的结合;增程式是解决里程焦虑的最佳方式;大功率、长距离的汽车工具将来一定走燃料电池道路。至于车路协同,单车智能并不可靠,有智能的车也必须有智能的路,也必须有智能的指挥枢纽。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能够在泰达论坛有机会谈一谈大变革时代,我个人围绕急需产业化突破的几个关键技术,大变革时代就不展开了,前面会长报告专门把大变革讲了一下,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未来。

大变革带来产业链的变化,大家可以看到,实际上我们一直讲弯道超车,应该说新能源汽车的跨越式发展确实给我们国家带来了机会,大家可以看到电动汽车领域一半的产量在中国,一半的市场在中国,而且这个链条带出来的电池产业、电驱动产业都在国际上牢牢占据一席之地。刚才董会长讲往高端走,在新能源里面都有充分的体现。

但是我们讲电动化,下一步还要突破的技术在哪里?

第一我会把思维重新从电池里面跳跃到驱动,我一直认为实际上动力系统一直是汽车的核心,我们以前电动汽车是电池受到制约,现在电池应该跨过这一步了,下一步电池仍然会继续发展,但是我认为下一步我们应该把目光聚焦到动力系统上来。我个人认为分布式驱动是电动产业值得大家关注的,第二个我个人一直认为,电动汽车多备电池不是未来的方向,所以插电增程混动是值得大家关注的,怎么搞一个增程器要关注。

分布式驱动是电动化和智能化最佳的结合,实际上我们讲智能化里面操作控制是核心,而分布式驱动的操作控制可能是最完美的。分布式电驱动系统将来是新能源汽车的前沿关键技术,从现在电动轮的发展来看,大家可以看到在不断的突破,目前我们的密度已经能够达到每公斤两个多千瓦,并且在不断进步。当然这还不够,还需要大家进一步关注。从它的好处上来讲,首先第一个大家可以看到,现在的智能汽车都在说我要管制环境、雷达、摄像头等等,但是实质上我们开车除了眼睛感知环境,我们的所谓手感、路感也是开车很关键的东西。

目前互联网企业开始介入并推动智能汽车发展,我认为他们对智能汽车是理解不深,汽车行业应该看到未来的感知是什么呢,我们要感知路面,汽车跑在什么路上,会不会打滑,会不会出现极限工况是最关键的。电动轮知道电机的力矩,输出是什么,就是转送。什么是未知的呢?我在什么路上是未知的,用这样理论估计在什么样的路上。我们讲分布式驱动一大好处就是能够精确感知路面。第二汽车运动状态能够很准确感知,包括我们讲动力学的关键的东西,实际上通过这些力已知、运动已知做一个很准确的估计。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大家可以看到汽车行驶动力学通过分布式驱动,将得到全面的改善。第一跟传统的防滑技术相比,未来分布式驱动有可能做到根本就不会滑,就是知道什么样的路面,我力矩又可以控制,不会把力矩超出路面。甚至将来的防滑和防爆都会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稳定性控制也是一样,现在我们的实验表明,分布式驱动全面压倒用液压制动控制行驶动力学,在防滑还有操作稳定性方面的控制。还有一个操作性的控制,现在的动力学控制里面,频繁的打方向盘,这是一个在特定工况下面经常发生的事情,如果四个轮子都能够控制力矩,实际上相当于转向控制能够明显改善方向盘的调整,确实一系列的优势使得分布式驱动需要大家高度关注,突破电动轮技术是电动化明显的改善和突破。

第二个要谈谈增程器,从400到600,现在要超过1000。作为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这个口号隐含的东西是汽车工程师长期想克服的缺点,轻量化。轻量化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现在为了所谓的续航里程,大家都没有轻量化的概念了。当年轻量化要轻十公斤非常困难,现在一重就是几百公斤,这个是不是方向。现在90%出行一天在五六十公里以下,如果说一百公里那可以说95%的出行在一百公里以下。为了一百公里以下,所谓的续航里程,你为什么要背两个那么大的包袱呢,那就是有里程担忧,我认为增程的办法是最好的办法。背一个小娃娃在身上,解决长续航里程。我的建议配20度电,保证每天基本就是纯电动,一旦有长续航增程,增程有三种可能,第一种可以配充电宝,我跟东风提出过,他们也试探过,十几度的充电宝跑上一段里程到下一段里程可以继续跑下去。第二就是小的增程器,你现在如果能够优化出一个专用的发动机出来做增程器,那是我们发动机行业急需干的事。三十千瓦左右的增程器,现在还没有这么好的增程器,现在非常迫切的需要,甚至燃料电池发展好,燃料电池也是一个增程器,这不就通用了。

现在大家不要把纯电动和混合动力对立起来,在这个点上大家可以看到,非常和谐的在一起。所以从成本来讲,大家可以看到,背一百度电和增程器价钱存在很大一块空间差异,至少在四万左右的成本空间。从新标杆来讲,实际上我说混合动力返璞归真。日产推出的E-power,这个就是非常简单的混合动力技术,比丰田结构简单的多,效果差不多,价格也就便宜的多。所以日产这个E-power在日本卖的非常好,我们东风要把这个技术作为新能源主流技术推,我们不是纯混合动力,我们建议把电池放大一点,让大家90%的工况就是纯电动,就是解决国家新能源的问题了,所以这个是新的标杆,技术指标不打开讲。我们在技术上探讨,如何把增程插电技术往新的方向推进,我们开发出来的一系列指标也非常好。所以第二个就是增程器希望咱们这个行业要高度的关注,未来没有国家补贴以后,不受影响,我们注意到市场能够接受好的技术,我认为这个增程器将来一定是市场能够接受的好的技术。

第三个我要谈谈燃料电池,燃料电池一直有很大的争议,大家不断的探讨,我们跳出企业来看一看,可能把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看的更清楚。今天第一个报告,现在来看碳中和这个目标形成共识,但是要实现这个碳中和,大家都知道人员一定要转型,人员转型是往哪个方向转,低碳能源、无碳能源,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推动离不开氢气,现在可再生能源最难点实际上上不了电网,现在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最大的问题是给不了路条,国家电网说,因为电不可存储,来源不稳定不能这样拼命发出来。所以未来发展就开始将目光集中到氢能源,如果把氢作为中间介质,上的了网的电上网,上不了的可以制氢储存,现在氢成为下一轮能源革命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焦点。在这个前提下,回过头来如果氢发展,就像石油发展以后有了汽油,有了柴油,内燃机就发展起来了。如果氢能一旦发展起来,燃料电池一定会发展起来。从这一点上燃料电池可以看到这几年随着氢能共识越来越聚焦,大家可以看到加氢站的建设也稳步的在发展。

在碳中和的目标下,我们国家最近刚刚做了一个估计,到2060年大概氢的产量达到1.3亿吨,其中1亿吨来自可再生能源。大概4000万吨可能在交通业里面,所以氢能工业交通不是大头,真正还是在工业界,工业界合成氨、甲醇都是用高碳氢气制造出来,未来一定会转换成绿色氢气做化工业产品,化工业将来占三分之二,四千万吨在我们交通领域,然后从脱碳可以看到,四千万吨在交通,大概八千万吨在我们的工业领域。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有没有这么多的,让我们算了一下,可再生能源如果拿出5%-10%以来,一亿吨的制备,足够,一点问题没有。成本大家担心,实际上未来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电,最近关注过国际上的发展,国际上发展大概一度电在光伏的产业招标里面,大概是一毛钱一度电,我们现在只要是两毛钱一度电以下,未来氢气价格基本上可以做到现在煤制氢价格圈子,所以从成本上来讲,未来发展也是可以接受的。国家在一系列政策里面,现在正在推动氢能产业发展,推动燃料电池汽车发展。

从使用场景来讲,一定是大功率、长距离的汽车工具将来一定走燃料电池道路。我们这一轮的示范城市重点放在商用车推广上,我们现在向丰田最好的技术看齐,大概一年多一点的时间。整个燃料电池自主率来看,除去个别的材料领域的关键点以外,我们基本讲自主率非常高。如果乘用车领域是网约车,现在城市公园是绿肺,如果两千辆车相当于一个大绿肺,燃料电池未来还是值得高度关注的,现在科技部司长介绍“十四五”重点推动燃料电池发展。当然一系列卡脖子的东西,大家可以看到可靠性、耐久性系统,还有车载储氢系统,等等这些东西还需要进一步突破,还需要把价格成本降下来,这是我们在燃料电池领域的观点。

最后谈谈对于智能化需要突破的技术观点,我现在个人认为,这个技术光从车上也是解决不了的,就像燃料电池从车上看不清楚,必须看到氢能产业的发展,现在智能化如果跳开整个大交通系统来看,只看车的智能化,我觉得会走入误区。汽车发展是一个机械产品,进入电子化以后是机电产品,现在是新能源产品,再下一代实际上就是智能网联产品。智能网联产品的目的要万物相联,就不能光在车上面,现在汽车的定义环境感知、还有控制操作系统,为什么现在新势力这么多,因为只有最后的车辆控制系统,这是我们汽车本行一直干的,这个环境感知人工智能原来都不是汽车界干的,所以新势力在这两块很强,自然而然也可以去做汽车了。

现在应该来讲,现在的定义是这样的,从车的角度我们定义5级的智能度,这个未来都应该要改变,因为这是从车来定义的,不是从系统来定义的。现在提出了很多的时间的实现表,现在私下很多人也在讲,如果光从车角度去看,真正无人驾驶还是任重道远,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

现在有些车厂都推出他们所谓的量产的产品,但是实际上大家也看到,由于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到那种程度,无论是特斯拉还是有些新势力,都面临一些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所以现在我们讲面临的挑战就是因为主流的方案是盯着单车智能,单车智能现在问题在哪?第一我们讲短期覆盖不了那么多的场景和功能,现在要覆盖那么多的场景和功能不大可能,所以才会出现这么多的事故。第二环境感知,感知不到那么多你看不见的东西,感知也是有局限性,车路一体的感知可能更丰富。再一个就是深度学习,现在实际上理论由于要跑车,要多积累数据,多积累数据能够积累到深度学习形成,这是一个误区,如果按照这样去算,说你积累这些数据,将来要四百年,四百年才能够解决场景的问题,所以这个深度学习也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再一个我个人的观点,这里面讲现在交通系统里面每一辆车都有指挥大脑,那指挥者太多效率是很难提高的,所以是需要指挥官。有警察的时候大家觉得交通体系顺畅,但是没有那么多警察。现在单车决策很难提高整体交通效力,未来要解决方案,实际上需要车路云一体解决这个问题。

这里面我们讲整个系统上来讲,有智能的车也必须有智能的路,也必须有智能的指挥枢纽。交通部在去年发布一个国家的交通战略,起了一个名字不叫智能网联,是叫做数字交通。未来交通系统,是数字车、数字路、数字云这样构成智能交通系统,怎么能够车路云一体,是在数字上是一体的。所以我们讲这个架构是构筑未来,这里关键技术、通讯技术,现在大家很多人试探5G现在用不用无所谓,但是真的未来智能交通系统起来,5G通讯数据是必须的。

路现在很多汽车公司在做高精地图,我个人持不同观点,因为我认为未来的路只有一条,不可能这个汽车厂高精地图是一张,那个汽车厂做的又是另外一张,这个不大可能。将来所有车必须走在一张图,一条路,所以将来要集中。

另外云端要有远程操控车的能力,整个交通体系的交通流顺畅,还有数字孪生仿真技术,不能说优化这条路,那条路就交叉堵死这个不行,所以整个交通流仿真是很重要的,整个交通系统管控都在云端实现。我们现在也在试这样的案例,车路云一体,我们正在搞一套公交系统,但是我会使得这条路上跑的智能汽车,可能跑的比地铁还快,地铁的概念就是停站不停红绿灯,所以未来希望智能化的技术大家要关注的是车路云一体的关键技术。

我的汇报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

展现我国汽车产业全貌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年报2021》发布

易车讯 日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和精真估联合发布了《2021年4月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通过保值率研究旨在反应该品牌的产品力、认知度、美誉度等综合实力,对未来开展回购、置换、租赁、金融、新车定价参考等相关业务提供重要数据参考,从而降低业务风险,提升经营效率。

政策方向

发改委、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规范管理暂行办法》

发改委、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规范管理暂行办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对于车龄较长的二手车或事故车的处置是重大利好。二手车市场中,十年以上车龄的交易占比约为24%;以上《暂行办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三方面:要求再制造产品严格对标原型新品;规范再制造企业的生产行为;提出鼓励再制造产品应用的措施。《暂行办法》还提出鼓励整车生产企业通过售后服务体系回收旧机动车零部件;支持再制造产品进入自身售后体系销售。根据发改委官方解读,再制造产品相比新品能够实现“节能60%,节材70%,几乎不产生固体废物,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80%以上”,汽车产业要实现全价值链的“碳中和”,也必须重视零部件的回收利用。从经济角度来看,2020年全国汽车售后市场规模达到1.6万亿元,其中售后维修市场规模约为6770亿元。

热点

智能汽车监管滞后

上海车展特斯拉车主维权尚未获得最终结果。针对这一热点,地方市场监督管理局第一时间发声,强调企业要切实履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厂商数据须提交监管部门和消费者。智能网联汽车的检测评估,应以软件记录数据为主,硬件常规检测为辅。智能汽车由于其软件系统的封闭性,导致第三方检测无法读取数据,是此次特斯拉“罗生门”的原因之一。厂商是否能够自证清白,亦或消费者能否顺利取证,都要求厂商在行车数据集、存储、分析方面做出改变。

线上车源量变化

二手车源唯“稳”不变

线上车源暂时没有“涨幅”,二手车交易渠道一直在持续探索新渠道,线上平台的车源量以往呈现大起大落的趋势,也是这种探索的必然结果。线上线下并重,应看作二手市场的新常态。上海车展举办期间(包括举办前夕),消费者和经销商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新车,在二手车处置方面的行动非常保守,仍以4S店置换二手车为主。

各级别保值率

细分之中仍有“蓝海”

中大型SUV和MPV继续扮演最保值的车型,原因除了车辆本身实用性较高之外,它们的单价高、车主置换周期更长。本月还有其他车型保值率上升,例如小型车,这个级别的产品供应量已经明显减少,供需关系正在转变。另外中大型轿车这个细分市场大部分产品都是豪华品牌,尤其在二手市场上,传统的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很少有中大型轿车。因此这个数据可以近似解读为BBA等豪华品牌的二手车价格上升。

豪华品牌保值率

豪华品牌集中趋势未改变

除了纯进口品牌外,奔驰、宝马仍是豪华品牌领头羊。奥迪品牌价格逐渐掉队。

主流海外品牌

丰田本田保值率环比下降

日韩品牌整体保值率仍然领先。捷达品牌保值率高于大众母品牌。美系品牌保持长期低价运行,福特品牌价格逐渐止跌,环比与上月持平。

自主品牌保值率

自主品牌发展壮大

本月二手车价格上涨的品牌有五菱、宝骏、魏派、长安、名爵、荣威、奇瑞。一汽红旗、上汽荣威名爵等厂商组成的“国家队”具备较强的实力。价格表现较高的自主品牌除了长城、吉利等强势的民营企业外,“国家队”的技术实力也同样强大。在头部厂商探索新细分的同时,自主品牌的优胜劣汰也正在进行。例如东南汽车、海马汽车等传统厂商已经退出主流视野。

新能源车市场

换点模式有显著进展

工信部、国家能源局近日决定联合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目的是落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促进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创新应用,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深度融合发展,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发改委、商务部发布关于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其中提到“支持海南统一布局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新能源汽车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将直接影响消费者的使用体验。纯电动车通过换电模式也可以实现“车电分离”,从根本上解决电池衰减对于车辆残值的影响。“换电”可以看作解决残值问题的重要利器。换电模式越发得到重视,实现可持续的商业化运营,必将带动整车的产销量增长。充换电站的发展,同时也标志着纯电动车将成为绝对主流。

不同类型新能源车保值率

插电混动技术“大换代”

插电混动车型迎来技术革命,早期“油改电”车型基本退出主流视野,但仍在二手市场流通,因此它们的价格有所下降。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多个自主品牌都推出了新一代产品,插混技术融合了48V轻混等技术,在能耗表现上大幅改进,呈现出取代燃油车的趋势。

不同类型新能源车保值率

备受关注的特斯拉二手车价格没有显著下降,但特斯拉的二手交易暂时停滞却是一个客观事实。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打消他们的顾虑非常必要。其他新能源品牌也应吸取教训,逐步放开数据读取的权限,落实“消费者知情权”。

马振山:2021年汽车市场的十个基本问题

易车讯? 8月26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以下简称“装备一司”)指导、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以下简称“装备中心”)举办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年报(2021)》(以下简称《年报》)发布会在北京成功举办,该报告历时1年时间编制完成,今年是年报首次发布,该报告系统、真实展现了去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全貌,对于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有着明显参考意义。

装备一司郭守刚副司长,装备中心瞿国春主任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装备中心副主任郑贺悦主持,来自行业机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等专家代表参加了此次发布会。

郭守刚副司长表示,汽车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带动性强、国际化程度高,在全球经济大国的产业体系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为从行业管理视角梳理总结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情况,明确有关政策导向,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向社会公众展示发展成就、助行业企业凝聚发展共识,组织装备中心开展了产业发展年报的编制工作,这是良好的开端,后续希望业界同仁持续支持《年报》编制工作,使之成为全行业智慧结晶,成为公众了解汽车产业的窗口。下一步,将按照党中央、院统一部署,一方面加强部门协同,密切监测行业运行情况,取多种必要措施,努力保障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另一方面,研究支持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加快发展的政策举措,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完善支持政策体系,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

装备中心瞿国春主任表示,在工信部装备一司指导下,在行业机构、高校院所等支持下,装备中心充分发挥政策研究和《公告》管理支撑的优势,利用《公告》数据库、机动车出厂合格证数据库、新能源汽车财税数据库等数据,历时一年完成了《年报》的编制工作。《年报》突出客观性、独特性、系统性和持续性特点,是一份体现集体智慧,反映行业综合情况的高质量产业发展报告。下一步,装备中心将按照相关工作部署和要求,以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不断提高技术支撑能力和业务水平,贯彻落实“放管服”各项改革措施,进一步支撑装备一司优化《公告》管理,加强汽车产业政策研究,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该报告分为总括篇、汽车市场篇、汽车产业篇、行业管理篇和发展效益篇五个部分9个章节,从国内外汽车市场情况、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行业管理成效和产业发展效益等纬度开展研究,展现2020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全貌。充分运用大量数据和图表,客观展现2020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行业管理工作情况和成效。

报告指出,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在党中央、院的领导下,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稳中向好。体现在汽车市场加速回暖,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强劲,智能网联汽车实现创新发展,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保障工作取得成效,《公告》管理工作稳步推进等方面。

在报告的具体内容中,汽车市场篇从全球汽车市场情况和我国其策划市场情况进行分析;汽车行业篇包括汽车产业结构、技术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环境;行业管理篇包括产业政策体系、《公告》管理两项;发展效益篇则包括经济发展效益和生态社会效益两方面。

报告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年报》的首次面世,未来将以年报形式逐年刊发,为部门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向行业企业车产大有关国家战略导向,增进社会各界对汽车产业正确认知,为汽车强国建设营造良好环境,推动汽车工业发展,贯彻落实放管服各项各项措施,加强汽车产业措施研究,对于汽车产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2021年信息技术在汽车维修中常见的应用措施有什么呢?

2020年12月11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2021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预测峰会”在北京汽车博物馆召开。本届峰会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市场贸易委员会、汽车纵横全媒体联合承办,天津大学中国汽车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和北京汽车博物馆作为支持单位,对本次会议的召开给予大力支持。峰会上,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大众品牌执行总监马振山发表了主题演讲:“2021年汽车市场的十个基本问题”。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

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大众品牌执行总监?马振山

马振山:尊敬的付秘书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同仁,非常高兴今天受邀在这样的场合跟大家交流汽车市场预测方面的认知。我从2000—2013年曾从事汽车市场研究和预测长达13个年头。今天是一个预测峰会,首先我想谈一下对预测的一些看法,我认为很多事物是不能预测的,因为这个世界不是按人们预想的状态解构运行的,像不断袭来的黑天鹅和灰犀牛,一直颠覆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判断。知名杂志《经济学人》曾预测2020年世界的主题词是脱欧、冬季奥运,但现在都没有发生,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2021年给出新的关键词:和TikTok等。

其实,预测和现实的偏差是非常宝贵的,只有不断预测并不断修正预测才能逼近市场发展的本质,预测是通往正确认知的必由之路。接下来我对2021年整体汽车市场提出十个基本问题,并谈谈企业端的看法。

本轮车市下行期,是否临近了尾声呢?截止11月底,车市已经连续5个月正增长,这是三年来少有的积极信号,这昭示了中国乘用车市场的筑底反弹。年初预计2020年车市周期性恢复,但是疫情打击了汽车消费,可以说上半年疫情延缓了市场回正的进程,但恰恰也是因为因为疫情,3季度起市场出现了超预期反弹,8%同比增速也是这几年来罕见的。

疫情带来的另一个结果是加速一批僵尸企业关门运转。同时,经历疫情考验,新势力已经崭露头角,这对车市恢复有了更强的动力,吹响了中国乘用车市场筑底反弹的号角。

如果说中国今年后半段市场增速与疫情相关,那么后疫情时代车市能否延续这种强劲势头呢?我认为可以延续,理由有三。第一,148辆千人保有量已经能够说明问题了,汽车消费普及仍然是任重而道远,经济和社会发展决定了汽车保有量提升也是一个必然。第二,疫情期汽车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4.4%,凸显了对国民经济支柱性作用,汽车行业正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为经济重启注入了动力。第三,促内需等消费政策也优先围绕汽车行业去展开,整个“十四五”期间社会中国经济持续发展,车市将至少4.4%年增长。因此我说中国车市未来可期。

车市发展离不开国家宏观调控。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车市增长能否再次借力于政策呢?短期来看,车市受疫情打击迅速滑向谷底,但强刺激政策依然没有实质浮出水面,在中央和地方对疫情有效控制下,车市快速恢复,市场依靠供需调整顽强地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一方面体现了市场需求旺盛和韧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国家对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定力。长期来看,车市发展至今已进入了普及后期,未来汽车市场也将践行双循环发展理念,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因此,我认为车市永恒驱动力必将是需求而非政策引导。作为汽车行业参与者,我们应该戒除“等、靠、要”等心理,回到充分参与市场竞争来赢得客户这条正确轨道上来。

我们再聚焦到市场需求端,从需求来看2021年哪些消费群体能为汽车市场带来增量呢?目前城镇每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43台,这个规模恰恰和中高收入群体对应,是近年来各个行业关注的新中产阶层,这个阶层消费水平足以支撑车辆购买和置换,他们明年为车市带来多大增长取决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和消费信心的强弱。疫情之下,他们认识到汽车可以满足私密和健康需求,未来收入将极大激励他们成为有车一族。

增换购趋势成为行业共识。这一趋势在2021年有什么变化或者提供什么机遇?通过调研发现,增换购客户更青睐B级三厢车及B级SUV以上车型,从车型来看高级别市场份额持续攀升,随着增换购比例进一步提升,这一趋势会更加明显。从车身形势来看,增换购客户更加了解自己的需求,小众车身形式也能赢得了用户的青睐。增换购客户在购买考虑时,品牌因素甚至超过了产品因素,这一现象在首购中是不多见的。可以说,品牌力是吸引增换购客户群体的不二法门。2021年将利好品牌驱动企业发展。

在这个消费背景下,2021年车市竞争格局将出现哪些新的变化?增换购与首购分庭抗礼阶段,强势合资品牌会凭借多年口碑继续挤压弱势品牌,品牌分化现象更加明显。特斯拉等进一步国产化将跨豪华、合资双向竞争,再次卷入竞争内部,日资厂商高歌猛进,本田、丰田向百万目标冲击。自主品牌我认为明年是大爆发年,因为整个产品力通过今年积蓄和品牌打造会不断侵蚀弱势品牌的市场。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显著减少,“十四五”开局之后国家会进一步推进共同富裕,进一步激活乡村市场需求,这也利好于自主品牌。

新能源汽车板块是绕不开的话题。2021年新能源汽车板块会发生了什么重要变化?我认为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哑铃型结构,中端市场声量偏小。2021年随着大众、丰田等外资企业的入局,新能源汽车市场必将硝烟再起,实现终端市场结构转变,从哑铃型向纺锤型转变。BEV私人用户购买占比提高,非双限城市BEV销量也会增长,新能源汽车市场已向需求拉动转变,走向成熟。

说到竞争,以价换量成为存量市场最后杀手锏,2021年是否还奏效?行业内众多厂商不得不重复以价换量的戏码,通过价格吸引客户换取更高的销量,价格下探趋势在2021年没有理由戛然而止,但我们有理由提出疑问,市场是不是真的只能由价格驱动?2020年豪华车市场量价齐飞让人侧目,同时引发我们深刻思考,原来价格和销量可以兼得。经过疫情,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部分客户更倾向品质消费和价值消费,所以有迹象表明,价值战悄然而来,而且会加速而来。以价值换取销量是时代赋予以价换量新的新内涵,或将成为市场和车市新的驱动力。

正如价值战带来新的启示一样,每年汽车市场都有出人意料的新鲜血液注入。2021年车市新势力是谁呢?经历过去几年造车新势力潮起潮落,我认为,2021年市场新鲜血液可能是不造车新势力,滴滴等巨头为代表的服务运营商将会深度入局车市,将为市场带来更多变数。

短期来看,这是车市利好因素,必将对2021年市场带来净增量;长期来看,是不同生态、不同行业在汽车领域消费模式的博弈。未来消费主力军是Z时代的年轻人,他们对于共享化出行方式高度认可,出行领域企业搅动造车板块以及软件板块,房地产企业进入都存在可能。汽车消费私人购买与租赁等形式短期内也会相互博弈,长生共存直到均衡。

上面九个问题基本聚焦了宏观层面和终端需求,最后一个问题是留给供给端,我们可以总结为断舍离三方面的结论。对于上游供应商,在汽车供应链全球化布局,国外疫情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汽车核心零部件断供或将时有发生,此为断;对于主机厂而言,强势车企依靠产品、技术完成本轮调整,弱势的新进入者面临技术壁垒、成本压力或退出造车领域,此为舍;对于销售渠道特别是弱势渠道,如不能突破传统营销思路,聚焦客户、聚焦细节、聚焦客户体验、营销成本,那么未来也可能无法安身立命、随波逐流甚至离开,此为离。

通过上述10个基本判断,我对2021年车市总体增速节奏和结构进行了预判,下面我分享一下2021年总体判断。

结构方面,我们认为2021年是新能源汽车真正走向发展的重要年份。2020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增速已经接近70%,随着2021年主流合资企业正式入局新能源汽车市场,相信新能源汽车市场会带来新的增长动能。

2021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判断增速达到50%,新能源总体市场渗透率接近7%,较2020年会进一步提升。

HEV市场将进一步规模化,2020年HEV混动市场预计是在45万台,2021年或可达到80万台以上。

对于总体市场的增速和节奏判断,我总结为八个字:总量恢复、前高后平,2021年增速预测为9.9%,乘用车市场超过2019年水平,考虑今年一季度的特别情况,给出2021年同期60%同比增长判断,对于二季度到四季度,给出1%的同比增速。

过去20年来,我作为一汽-大众的一员经历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作为汽车人过去所有经验知识可能都会变成一些负担,因为整个市场变化太大了,整个marketing理念对于客户体验的认知都要与时俱进,所以这个市场没有强者恒强,唯有适者生存。

以上是我跟大家交流的全部内容。

注定载入史册的2020年即将过去,无论得失、成败,相信未来的岁月里我们也许会时常想起这难以忘怀的一年。借此峰会,祝愿所有汽车届同仁平安、健康、幸福。

车轮滚滚,步履不停,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在汽车维修中对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应用,一方面有助于提升维修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汽车维修的业务水平。计算机管理系统包含着客户管理、业务管理、业务分配、网点管理等方面内容,可以对维修业务实现自动化管理,保障维修业务的有序开展,既能带给客户更佳的体验,也能保障自身维修的效率。

除此之外,计算机管理系统还可以实现对客户的长期跟踪,更加全面地掌握汽车的情况,进而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的维修服务,这既能提升客户的满意度,也能提升维修质量。计算机管理系统的作用还体现在可以对车辆的数据信息进行记录,并且通过对车辆信息的分析来掌握汽车的运行状况。

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还可以构建汽车模型,同时推演出汽车的性能,提前发现汽车存在的问题,及时地对客户进行提醒,让客户更加注重对相关零部件的保养,避免零部件受损造成严重的故障。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工艺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汽车的复杂程度以及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汽车最初只是作为简单的交通工具,但是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后,已成为了一个高科技的结晶体。这一方面可以促进汽车性能的提升,另一方面也会导致汽车故障类型更加多样化与复杂化。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依然用传统的汽车维修技术,则难以保障汽车维修的质量与效果。要想使汽车得到更加有效的维修,需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汽车维修技术水平的提升。以汽车发动机的维修为例,需要注重点火控制、排放控制以及然后喷射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是发动机维修需要注重的问题,而用传统的维修技术,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还有可能出现多种故障同时发生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便需要用更加先进的技术进行维修。比如,可以应用汽车故障诊断仪,该仪器融合了信息技术,既具有维修诊断的功能,也具有系统设置方面的功能,可以为汽车维修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与帮助。

为此,需要应用到信息化的汽车维修仪器和设备,通过信息化仪器对汽车发动机进行检测,准确判断故障,进而制定更加完善的维修方案。应用信息化仪器进行故障诊断,其准确性要远远高于传统的故障诊断方式,对于提升汽车维修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汽车故障种类还有很多,并且还有可能出现多种故障同时发生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便需要用更加先进的技术进行维修。比如,可以应用汽车故障诊断仪,该仪器融合了信息技术,既具有维修诊断的功能,也具有系统设置方面的功能,可以为汽车维修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