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雨农:第二轮新造车时代开始? | 十一月车市回顾

2.有人说现在的汽车行业是属于夕阳产业,这是在危言耸听吗?

3.汽车行业前景展望

4.在未来几年汽车附属行业的前景和发展趋势。

5.汽车产业的第一次芯片危机

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11月_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11月12日

“评价中国汽车工业的成绩,行业主要关注汽车产销规模和中国品牌发展,忽视了汽车工业的基础——零部件发展。没有本土零部件,就没有中国品牌汽车!”

在刚刚结束的“2020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斌大声呼吁。

中国零部件积弱久已,纵使汽车产销已经达到数千万的量级,位居全球第一,但在回溯汽车产业上游,依旧难见中国企业站上舞台C位。

时代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我们在这潮起潮落间谈理想、谈情怀,聊机遇、聊挑战,世贸、全球化、电动化、智能化……一个个伴随着变革的名词滚滚而来走在聚光灯下,又凛凛而去成为或即将成为过去,在这些名词的背后,谁改变了命运?又有谁化作历史的尘埃?

“没有本土零部件,就没有中国汽车”

如果没有这样具体的数据,很少有人相信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规模已经大到超乎想象。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全国有超过10万家企业从事汽车零部件相关生产制造,其中有统计数据的有5.5万家,而年销售规模在2000万元以上的更是有1.3万家。

从数据上看,中国零部件产业已然是庞然巨兽,那么为什么还会有中国零部件积弱的观点?

需要强调的是,就在这巨量规模下,我国依然有70%左右的汽车整车生产装备(包括生产线、关键磨具等)依赖进口,发动机、变速箱生产装备80%左右依赖进口,汽车研发、试验、检测等仪器设备90%左右依赖进口,特种功能材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2008年11月25日,博格华纳在京与由12家中国顶尖自主品牌联合成立的中发联投资有限公司签约,成立博格华纳双离合器(DCT)传动系统有限公司,生产和开发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中的核心产品。博格华纳预计,未来10年,博格华纳在全球的DCT模块的年生产规模将达到350万套,中国市场规模为150万套。

毋庸置疑,中国的市场规模令世界瞩目,当年的畅想也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实现。需要注意的是,在与博格华纳合资的12家中国汽车制造商构成中,包括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吉利、奇瑞等等,可以说国内主流汽车生产商悉数到齐,而他们所持股份之和也只有区区34%。

没有核心技术,让博格华纳独占鳌头,可以说,这是国内零部件产业大而不强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目前拥有外资背景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占到了整个行业的75%以上,中国汽车零部件销售的绝大多数市场份额已经被外资所垄断。

与汽车整车市场的政策不同,我国在零部件方面并没有限制合资企业的股比。外资零部件企业得以在中国市场长驱直入,中国本土基础薄弱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根本就不可能与这些外资巨头竞争,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在自家门口瓜分市场蛋糕。

如今,汽车产业链安全问题正严重制约本土汽车发展。

2017年5月31日,广汽传祺发布公告称,由于相应的变速箱供应能力不足,?传祺GS8将在5-9月减产,下调至7,000辆/月;此外,由此部分消费者订单可能出现交付周期延迟的情况。

彼时,传祺GS8作为一款自主品牌中大型SUV表现堪称惊艳。从上市之初,销量一路攀升,连续突破万辆大关,力压丰田汉兰达和福特锐界创造了自主品牌中大型SUV的新纪录。

因为供应商的关系,GS8错失了最好的半年时间,而这款车型的6AT自动变速箱来自于日本爱信精机。

“没有本土零部件,就没有中国汽车”,这句话放在这里或许更加振聋发聩。

细数全球知名汽车企业,其零部件配套体系同样享誉世界。在德国,无论是BBA还是大众,背靠的博世、大陆、埃孚无一不是自主品牌的宣传卖点;全球汽车老大丰田更是直接持股两大零配件供应商电装和爱信。一直被国内消费者看不起的韩系车,背后也有全球排名前10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摩比斯为后盾。

中国汽车产业想要又大又强,上游零部件必须迎难而上。

新四化会成那股春风吗?

如同整车一样,零部件早期的路径同样是市场换销量,没有从0到1的突破,永远扮演着跟随者和追赶者的角色。

或许这样的历史到了被改写的时刻。

2014年,被视为新能源汽车消费元年。但时任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对此并不开心。“2014年卖了一万多辆,今年要做到两万辆。销量涨得不算太猛,因为电池供应完全跟不上,这是以前没想到的。”

在新能源刚刚成为风口的年月里,包括电池在内的关键零部件出现大量供应缺口。这是零部件在新能源产业上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也正是从这里开始,中国企业真正的找到了方向。

从2005年开始,《美国汽车新闻》和普华永道每年评选一次全球配套供应商百强榜,而这一权威榜单很长时间里都与中国供应商无缘。再后来,潍柴集团、华域汽车、海纳川中国企业凭借强大的市场支持力伴随着中国汽车销量爆发式的增长走向世界百强行列,成为常态。

2018年,一个身影惊奇地出现在了这个榜单之中,打破了原有的“平静”。也正是在这一年,行业外鲜有人知的新能源动力电池供应商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大家都这样形容它:估值超2000亿、上市首日大涨44%、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第一……

宁德时代——新能源领域大变革背景下诞生的一只独角兽。回看宁德时代的过去,不得不说,传统汽车零部件的惨痛历史成为了这家企业成长最好的老师。

事实上宁德时代的前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早在05年就被日本TDK集团买下了100%的股权,按照政策规定,全外资公司不能生产动力电池,所以在2011年底,董事长曾毓群将ATL的汽车动力部门剥离出来,在宁德成立纯中资公司CATL。

2016年,设立电池企业准入目录,目录外电池的新能源汽车无法获得补贴,外资电池企业被排除在外,宁德时代坐享其成。正是这一系列的保护性政策,反而造就了宁德时代等国内优势电池企业的成功。

宁德时代与捷豹路虎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

尽管政策不可能一直保护下去,但宁德时代已然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供应商中的佼佼者,放之全球舞台上依旧耀眼夺目。

2017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销量竟然超过了特斯拉电池供应商松下电气,销量排名全球第一。数据方面,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占有率17%,在中国市场达到了27%的市场份额。

“‘新四化’的叠加交汇和相互赋能,为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能源动力、生产运行、消费趋向等变革,这也是中国汽车和零部件产业的重大机遇。”未来3-5年是汽车产业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零部件企业能否把握住机会,适应汽车产业调整的需要,找准定位、确立发展战略,成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共同课题。

伴随着新能源时代的持续深入,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一系列零部件企业让中国汽车开始有了立足之地。

决胜未来

从本质上来看,宁德时代仅仅是一个电池供应商,就是这样一个电池供应商目前市值已然超过6000亿,是国内汽车上市公司市值的两倍。

而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C端消费占比还未超过总量的10%,无疑“新四化”给了宁德时代更多的可能,也让中国零部件企业的未来充满想象,与整个产业链相比,电池只是其中一部分。

全新的无人驾驶车用短距离雷达、电动一体化底盘、紧凑型电池组……越来越多更精致、更先进、更强悍的汽车零部件,开始成为未来角力的主战场。

好风凭借力,中国企业步上青云,正式打破从“0”到“1”的桎梏,他们要的更多,从“0”要到“100”。

自从2013年华为车联网业务部成立,关于华为要造车的传闻与猜测从未停止。在2019年上海车展期间,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接受媒体访时明确表示,“华为不造车,华为帮助车企造好车。”

2020年5月9日华为通过其官方网站宣布,将携手首批18家车企发布成立“5G汽车生态圈”,加速5G技术在汽车产业的商用进程。中国科技巨头华为将利用其在5G技术领域的压倒性优势,增强其对于汽车行业的参与度。

“5G”成为华为的第一个切入口,而接下来的举动,不得不说让外界大吃一惊。在几个月前的北京国际车展上,HUAWEI将自家汽车业务全盘拖出——从自动驾驶方案到激光雷达、从座舱SoC到鸿蒙车载系统、再到七合一电驱系统,甚至是充电模组都有进行了展示。

他们有一个低调又充满力量的口号——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一辆车。

从现有披露的华为已经把智能电动汽车的所有核心零部件和子系统都握在了自己的手里,这种做法与燃油车零部件王者博世如出一辙——掌控发动机变速箱的控制器、掌握ESP、iBooster等底盘控制部件等核心部件。

华为的野心有目共睹,在北京车展后,知名研究机构佐思汽研选择了41项新四化指标进行了对比,评估博世、华为、百度、WAYMO作为新四化供应商的能力。

从最终得分可以看出,博世遥遥领先于其他几家,并且预测博世的新四化供应商领头羊地位,在五年之内都难以撼动。

但在市场表现上,如同博世一样,华为的周围已经簇拥着一大批的汽车制造商,这中间除了本土企业外,也不乏国外品牌的身影。

2017年年底,华为宣布与PSA在车联网领域开展长期合作,基于华为OceanConnect物联网平台来构建CVMP平台,面向消费者提供新型移动出行服务解决方案;2018年6月,华为与奥迪达成合作,开发5G联网汽车,提供在实现完全自动驾驶之前的驾驶系统。

在即将到来的广州车展上,首款搭载华为HMS?for?Car智能车载云服务的量产车型沃尔沃XC40纯电版也将如期上市。

在华为的规划中,他们需要率先在商用车和专用车领域获得成功,再全力扶持2-3家本土乘用车OEM。获得多家主流乘用车OEM的认可后,华为MDC才能成为中国市场的主流智能汽车计算平台之一。

而这个过程预计需要5-8年,与中国零部件供应商的积弱相比,等上十年又如何?

《三体》这部科幻中有一个经典桥段,面对几百年后就要到来的外星舰队,人们用“冬眠”的方式,让一批有着坚定制胜信念的军官增援未来。

宁德时代原本是一家与苹果合作的电池供应商,华为也仅在通信行业大放异彩。如今,在不可阻挡的趋势下,在中国这个庞大到自成体系的市场里,新的玩家“换道超车”成为中国零部件供应商的支柱。

他们面向未来,布局未来,也必将决胜未来。

文/黄云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苏雨农:第二轮新造车时代开始? | 十一月车市回顾

行业内主要企业:元征科技(02488.HK)、道通科技(688208)、南华仪器(300417)、德联集团(002666)、东方时尚(603377)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汽车保有量、中国汽车平均车龄、中国汽车维修年均花费

行业概况

1、定义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汽车维修是指汽车修理厂及路边门店的专业修理服务,包括为汽车提供上油、充气、打蜡、抛光、喷漆、清洗、换零配件、出售零部件等服务,不包括汽车回厂拆卸、改装、大修的活动。

一般而言,汽车维修是汽车维护和修理的泛称,指对出现故障的汽车通过技术手段排查,找出故障原因,并取一定措施使其排除故障并恢复达到一定的性能和安全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出台的《汽车维修术语》(GB∕T

5624-2019),汽车维修主要指对汽车进行维护和修理。汽车维修主要包括汽车维护、汽车修理、汽车维修检验、汽车维修信息和汽车维修配件。

2、产业链剖析:汽车后市场中的一环

从汽车全产业链来看,汽车维修属于汽车后市场中的一环,具体包括了故障维修、常规保养等业务。

汽车维修行业上游主要包括两类,其一是汽车维修设备及工具行业,其二是汽车零配件供应商。而汽车零配件供应商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原厂配件供应商(即主机厂),其议价能力处于强势地位,但是正在试图通过反垄断措施打破窘境;另一类是非原厂配件供应商,其议价能力相对较弱,因为市场基本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但是资本市场正在整合汽车配件供应系统,未来行业会出现几家独角兽企业。

汽车维修企业的下游就是终端客户,目前我国汽车维修企业处于饱和状态,车主可选择余地非常大,汽车维修企业下游的议价能力较强。但是受限于汽车技术能力的不对称,在车辆技术问题方面,维修企业有绝对发言权。

行业发展历程:处于增长期后期

中国维修保养市场发展历程较短,但近20年历经了高速发展己经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后市场之一,在过程中也历经了如下几个发展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数量相对较少

汽车维修作为汽车后市场中的一环,市场规模相对较小,行业地位也仅仅作为汽车行业相关附属行业,因此国家针对汽车维修行业制定的政策数量相对较少。

行业发展现状

1、中国汽车保有量逐年升高

根据中汽协与公安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带动汽车保有量不断上升,从而报废拆解的汽车数量也在不断提升,当前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产业在国内具有广阔发展空间。2021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为3.02亿辆,同比增长7.47%。

2、一般维修与快修店成为出保后车主的修车首选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汽车金融实验室发布的《2021

中国汽车后市场消费调查》中的数据,在出质保期后,相较于4S店,一般维修与快修店成为了更多车主的第一选择。

3、汽车维保年均花费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根据F6汽车科技大数据研究院的数据,2021年中国汽车常规维保的年均花费为3337元,较2020年有所提升。但拉长时间线来看,国内目前汽车常规维保的年均花费较之前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4、汽车维修行业投资热情不断下滑

根据IT桔子的数据,中国汽车维修市场的投资热潮近年来在不断冷却。2016-2022年间,投资数量最高的年份为2017年,单年共发生投资58起;而汽车维修行业的投资金额峰值出现于2019年,全年总计投资131.41亿元。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广东省企业数量最多

在企业区域分布方面,根据企查猫的数据,截至2022年6月,广东省拥有的汽车维修企业数量全国排名第一。其次分别为山东、河南、江苏、河北和四川各省份。

2、企业竞争:玲珑轮胎排名首位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1中国特许连锁百强》,2021年在我国汽车养护服务领域上榜的企业共有13家。其中,玲珑轮胎2021年以185.8亿元的营业收入名列榜首。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发展趋势预测

汽车产业“新四化”的推动下,汽车后市场将会诞生很多新的市场合作形态。汽车产业“新四化”即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

电动化使得车辆的电气化程度更高,未来服务需求更加透明,维保服务提供商需要提前应对电动化的技术需求。智能化和网联化促进汽车全生命周期数据联动,包括出行数据、诊断数据和维保数据等,数据的高效应用将催生新的服务领域。共享化促进消费者共享出行,未来会出现更多的B端客户,市场需求增长潜力巨大,为第三方维保服务提供商创造新机遇。

2、市场规模预测

根据F6汽车科技大数据研究院和同济大学汽车市场与行为数据研究所联合发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汽车保有量市场,汽车后市场维修服务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2025年将达到1.19亿。根据这一趋势,前瞻初步预计到2030年我国汽车后市场维修服务年产值将达1.77万亿元,市场增长潜力巨大。根据麦肯锡的研究,由于共享汽车及线上约车等出行服务的转型升级,未来全球汽车的产销规模增速都会有所放缓。受制于汽车产销规模对汽车保有量的影响,前瞻预测未来汽车维修行业市场规模的增速也有所放缓,2030年以后保持每年5%左右的速度增长,预计203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26亿元。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市场运行状况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有人说现在的汽车行业是属于夕阳产业,这是在危言耸听吗?

金九银十威力强劲,汽车已经成为疫情缓解之后恢复最好的行业之一。中汽协称,截至10月,产销已经连续7个月保持增长,其中,连续6个月增长率超10%。今年销量累计降幅已经收窄到5%以内。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本月称,车市恢复程度超越了经济恢复程度。他预测道,今年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6%-7%,总体销量与去年接近。至于市场恢复的原因,有专家评论称,一是疫情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居民出行方式;二是政策促进了消费者购车热情。

近三年汽车月度销量数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不但是消费者热情高涨,车企们心思也活络起来。大洋彼岸资本市场的刺激,可能是重要原因。11月尽管美国大选如火如荼,但“汽车人”们真正关心的是汽车概念股的猛烈上涨。截至11月27日,特斯拉市值达到5552亿美元,成为美国市值第六大公司,已经超越丰田和大众之和。一年前还濒临破产的蔚来,已经仅次于比亚迪,成为市值第二高的中国车企,小鹏和理想的股票也一路疯长。1-10月,美股三大中国汽车概念股企业累计在华销量,也就不到7万台,约占新能源车销量8.3%左右,为什么获得资本市场如此看好?

11月23日,在寰球汽车传媒主办的“互联网汽车乌镇夜话”上,数十位与会嘉宾重点探讨了此问题。与会专家认为,汽车智能化以后,车厂的盈利点也发生了变化,软件和服务可以被列入估值,也就是说,评估新势力车企股票价值的逻辑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传统车企不能仅从传统的“唯销量论”的角度来看待未来的发展。

2015-2017年,中国出现了“互联网造车”热潮,一大批“新势力”诞生,资本也热烈追捧。这个阶段,既有“PPT造车”带来的一地鸡毛,也为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打下了基础。如今,第二波造车热潮似乎已经到来,11月份的信息尤其集中。从决策的周期来看,这一波造车热潮,和当前市场在后疫情时代的回暖没有直接关系。但两件事综合在一起,确实给整体车市加温。

和5年前相比,这次造车热潮的主体和逻辑已经发生了变化,也正体现了汽车行业在被互联网思维冲击的这几年中,外延不断扩大,认识不断深化。在“互联网汽车乌镇夜话”上,华人运通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丁磊表示,不论是传统势力还是新势力,其实大家都是在“造新车”。这种所谓的新车,就是互联网汽车,不只是体现在产品层面。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李伟所言一针见血:“真正定义汽车的本质仍然是用户需求的驱动,而且本轮的变革最大的特征,就是从原来只注重新车交付这一个点,变成了提供用户使用周期的服务”。

华人运通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丁磊参加“互联网汽车乌镇夜话”

在近期的造车热潮中,风头最劲的无疑是大国企的动作。10月底北汽旗下ARCFOX首款产品αT上市;东风旗下新品牌岚图的首款量产车,将于12月首发亮相。本月发布重磅消息的还有上汽。11月25日,上汽集团打造高端电动车的“L项目”终于披露,由上汽、浦东新区和阿里巴巴集团共同打造,落户浦东张江园区。据悉,该项目上汽股权占比54%,浦东投资占18%,阿里占18%,员工和用户持有10%,创始轮融资100亿元。新车将于明年年初发布。

“智己汽车”项目发布

为什么这些国企大集团集中推进高端电动车?一方面这些企业已经意识到未来行业转型的方向,需要重点布局新能源、智能网联领域,推出高端产品,以新的形式来探索品牌向上的道路;同时,他们也意识到,既有的品牌,已经形成了固有的社会认知。对于“新汽车”这个“新物种”,无法让消费者产生积极、正向的联想,只能另起炉灶,不只是品牌形象的焕新,更希望在发挥生产研发优势的基础上,在机制、模式上从零开始。传统品牌和新品牌,在不同的道路上发展。以上汽的自主路线为例,在荣威和名爵的基础上,又诞生了R品牌。上汽称之为“新势力的国家队”,这个说法很形象的诠释了传统企业期望塑造的形象。

除了国企的大动作之外,滴滴和比亚迪合作的定制网约车D1,也具有相当重要的行业意义。11月16日发布的这款车型,可以视为滴滴的变相造车。这款车不但在空间和舒适性方面充分考虑乘客的需求,在司机的安全和接单便捷性方面,也有很多针对性的设计。从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来看,面向特定场景的“工具车”必然是重要需求,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比亚迪和滴滴的合作,无疑是这一领域的标志性探索。但是从更深层次来看,滴滴重度参与新车的定义,在未来至为关键的用户数据上,谁占据主动权?这是不是运营公司主导汽车产业的开始?而滴滴也由此进一步走上了重资产的不归路。可以说D1这个产品,是5-10年后汽车产业生态变化的重要样板。

滴滴和比亚迪合作的网约车D1

除了滴滴,华为是否造车,一直是热议话题。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在评论ARCFOX时曾经提到,如果这款车是华为制造,那一定能迅速卖火。这就是说,对于“新物种”而言,华为的形象更能与之联系在一起。近期,华为越来越多的成为车企的座上宾,除了ARCFOX之外,11月14日,长安汽车发布了一系列有关品牌、技术、产品方面的重要战略信息,其中包括,将携手华为和宁德时代共同打造全新高端智能汽车品牌。

不久前,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表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HI”logo将要打在汽车上。这也说明,华为此前坚决不造车,做增量供应商的想法,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另一方面,网上传出华为的一份内部材料,其中包括任正非的批示“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可以理解为,华为的“不造车”,只不过是不造传统意义上的车。但是华为在全产业链的深度渗透,在关键智能网联零部件上的研发制造能力,以及通过资本层面与车企的深度合作,已经不折不扣的暴露出华为深度介入并控制汽车行业的野心。华为越是表明不造车,给造车人的压力就越大。

尽管业态不断发生变化,但整个市场能够容纳多少品牌,业界都有共识。新一轮的造车热潮,虽然在业务逻辑上有新的变化,仍然不可避免的形成新的泡沫。最终的结果,是“跃迁”还是“跃进”,恐怕又会有一番争议。

除了“造新车”的生机勃发,也有失意者告别历史舞台。11月20日,沈阳市中院裁定,受理债权人对华晨集团的重整申请,标志着华晨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华晨集团表示,重整只涉及集团本部自主品牌板块,不涉及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及与宝马、雷诺等的合资公司。30日,媒体披露,华晨雷诺将进行今年的第二次裁员,可能涉及1200人。今日,证监会发布消息,对华晨集团及相关中介机构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决定对其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立案调查。华晨坐拥申华控股、汽车、华晨中国和新晨动力这四家上市公司,拥有中华、、华颂三个自主品牌,和华晨宝马、华晨雷诺两个合资品牌,沦落到如此地步,是决策者的战略失误,也为其他国企敲响了警钟。

11月13日,东风裕隆也申请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当然,这个结局并不令人意外。除了大环境因素之外,超高油耗的槽点也早已暴露了产品力缺陷的命门。优胜劣汰是必然,只见新人笑,谁闻旧人哭,将成为汽车行业的常态。

注:部分来自于网络,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汽车行业前景展望

本科学是车辆工程,属于机械专业,但偏向汽车方向,所以同学们大部分都在汽车行业进行汽车设计、制造、实验、试制。毕业后在国产汽车品牌、中日合资品牌从事汽车设计工作后,进入德国独资零部件公司,经历了国企、外企的多项工作经验。有一段时间生活变得舒适,想再次突破,通过司法考试,进入律师行业。

记得十年前毕业的时候,它汽车生产销售量刚刚进入千万关口,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各大汽车企业忙于跑马场,在各地建厂,但仍然赶不上销售量,工厂里都是两班三班工作。一些合资品牌大部分月支付两倍(包括曾经工作过的公司),年底加上年终奖,引起制造业同事们的羡慕。那时毕业,在汽车厂举行了第一轮特别博览会,基本上同学毕业就完成了工作。偶然看到那一年的辅导员,群众欢迎校友回到母校招聘,才知道传统汽车行业确实到了关口。目前,车辆、热动、机械毕业生也没有以前那么受欢迎,汽车公司更喜欢汽车设计、电气工程、新材料、人工智能、软件工程等专业毕业生。这也符合国家大力发展的方向和行业发展。

任何行业都有高潮和低谷。目前最热的互联网行业在2000年左右正在经历泡沫破裂。刚刚倒下的摩拜自行车、ofo小黄车在2017年也经历了高光时刻。最近风景消失的汉能、尚德等光复企业几年前还是各地官员的座上宾。因此,在笔者眼里,汽车行业的波动有一点点。中国1~11月的2311万人(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销售量同比减少9.1%,年销售量为2536万人左右,比历史最高的2888万人为例,在下面的美国历年汽车销售表中,我们看到,美国共4年内减少了20%。

从各国每1000人汽车保有量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千人汽车保有量达到172辆,在这15个国家中排在倒数第一,高于印度尼西亚的87辆和印度的22辆,来自美国的838辆仍有更大的增长空间。我国人口密度如此之高,道路网如此之不完善,公共交通如此发达,完全不能与地大物博的美国相比,也不能与人口密度较高的日本和韩国相比。

在未来几年汽车附属行业的前景和发展趋势。

都闪开,这题我会。

我在汽车行业踩过的坑,或许比你走过的路都长。先交代下背景,汽车科班出身,本科东北某985汽车学院学习,在汽车圈内说是根红苗正一点都不为过,那校友海了去了。那时候去隔壁学校打球,说你是汽车学院的,妹子都是托着下巴仰望......。本科毕业的时候,招聘季简直就是各大车企花式抢人,当时的起步薪资非常不错,学计算机 ,金融的也都想进车企。当时学校里有各种班,大众班,丰田班啥的,毕业大多会选择合资,因为销量好钱多。

我当时毕业的时候,本来想着工作,但又觉得学历高点总归是好的,签了工作后然后考得研究生。硕士阶段主要研究排放,那时候排放很火的,智能网联根本不算啥,听都没听过。硕士期间主要是搞测试,搭台架操作Horiba排放仪,油耗仪,都不在话下。仿真软件AVL 全家桶也有所涉猎。

硕士毕业那时候郭嘉4万亿砸下来没几年,工作还是一如既往的好找,当时南北大众,上海通用基本是大家的首选,不过那时候互联网开始发力,学计算机的不那么愿意去车企,当然南北大众的待遇还是完胜中小规模的IT企业。然而,当年自己比较年轻,再加上有点情怀,受学校老教授感染,当时老教授对南北大众嗤之以鼻,极力建议我们毕业生去自主搞技术,然后我就去了某汽技术中心。那时候正赶上排放升级,再加上我之前有一些底子,就被分配去做整车排放测试,就这样先搞了四个月测试工作,其实也没啥技术含量,更多的时间是在调试与维护设备。也就是这段时间让我明白汽车行业没有所谓的超级英雄,更多的是团体作战,大多数都是螺丝钉。然后,当时有一个发动机研发攻关项目缺人,就把我这半吊子给抽调过去。当时还是很开心的,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能正向参与研发还是很欣慰的,另外技术中心领导就是发动机出身。当时主要参与燃烧室,供油系统及标定相关开发工作。起初主要负责仿真工作,三维建模,画网格,啃各种模型(湍流,喷雾,蒸发,燃烧,排放),试制以后又从事标定相关工作,现在依稀只记得调最佳点火提前角,扫MAP图了。测试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出了任何机械相关问题都需要自己处理。换火花塞,喷油器,活塞环啥的都是自己弄。但是唯独ECU我们不敢碰,当时的ECU像宝物一样用一个盒子保护起来,从那时起我就觉得ECU不简单,大有可为。

后来,我就从事发动机及整车标定工作, 当然接触最多的就是INCA软件,刚开始主要是跟着前辈调调参数啥的。慢慢地觉得光调参不懂策略不行,然后就开始苦练内功,找了本电控开发的书籍看,才明白原来标定是V流程末端的一个环节,同时也逐渐意识到标定有点像程序员,都是吃青春饭的。

接下来,新能源浪潮来了,当时在国家补贴推动下,各大车企都在搞新能源汽车,当然有搞技术的,也有骗补的。而此时,发动机也在朝着电气化发展,正好部门有个混动的项目要上,我就踊跃参加,还记得确定架构方案时,把市面上混动的拓扑结构基本都研究了。现在还能记得丰田功率分流CHS,欧洲P0-P4,本田IMMD, Volt,以及上汽的混动拓扑结构。确定架构后,我争取到了控制策略的开发角色,其实我也只是负责两种模式下的策略,用的策略大多也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基于, 不过后来项目被砍了,可能是由于投入成本太高,预计收益一般。被砍了之后,转而开发微混48V控制系统。也就是那个时候我开始接触功能安全,当然主要是和供应商学,因为刚开始我们连需求都提不出来。后来公司内部进行质量自审,我配合质量口的同事,对部门内部流程进行梳理,从此接触了质量,后来考了一个内审员证书,有一段时间也在纠结要不要走质量这条路,考16949证书,后来还是放弃了。

再后来,就是智能网联的浪潮了,因为我算是公司内部比较早接触功能安全的,就安排我做整车级功能安全,包括对供应商评审啥的我也会参与。当时智能车,新能源等初创公司被资本看好,各种融资,总之就是不差钱,经常接到猎头的电话,待遇翻倍没啥问题,但最终还是没跳。整车级的功能安全自然是离不开整车EEA架构的,慢慢地就客串成EEA架构设计师。

现在,主要负责整车EEA架构顶层设计,涉猎面包括但不限于EEA架构设计,Classic/Adaptive Autosar, SOA 架构落地设计,MBSE方法及工具链,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信息安全,ASPICE, 及IATF 16949. 当然,我说的只是涉猎,毕竟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

当然,还有很多工作细节就不展开说了。

汽车产业的第一次芯片危机

2008年我国汽车行业的前景分析

2007年我国汽车市场销售状况良好,汽车市场经过2005年的低迷期后稳步发展,势头良好:乘用车中高档车型和都市型SUV将维持较高增速;商用客车行业将持续稳定增长;商用货车行业整体增速将回落,机会在于产品升级与出口。

2008年汽车行业将面临节能环保政策影响、征收燃油税的影响、内外资两税合一的影响、高油价时代发展新能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汽车各子行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分析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速、历史市场表现、销售毛利率发展趋势、在建工程比例,建议投资者关注三类整车股:价值型、成长型、低估型

汽车业的蓬勃发展给汽车零配件行业龙头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汽车零配件各细分行业龙头将维持高增长和高的销售毛利率,我们建议投资者关注优质汽车配件龙头公司。

新的消费群体形成、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是乘用车市场稳定成长的大好背景,国内经济生产总值与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新农村建设等因素是商用货车稳定发展的保障,人口红利、旅游业蓬勃发展、高速公里里程扩张是商用客车维持持续增长的驱动力。汽车业中既有作为可选消费品的乘用车、又有具有生产资料属性的商用车,每个细分子行业都面临机遇与挑战共存的成长阶段,同时也给汽车零配件龙头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处于汽车产业链中上游的龙头汽车配件商将迎来一个高速成长时期。我们试图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发现并挖掘汽车业的投资价值。

一、2007年汽车行业销量回顾及简析

目前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大约为3辆/百人,按照国际上通常的汽车普及阶段划分,我国总体处于"汽车化阶段前期",但是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突出,城市与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迥异,一线城市汽车保有量接近20辆/百人,汽车消费进入"汽车化阶段",预计我国大部分城市将长期处于该阶段。

截至2007年10月,我国汽车销量达到715万辆,累计同比增长达到24%。其中乘用车销售507.94万辆,累计同比增长23.57%,商用车累计销售207万辆,累计同比增长25.14%。首先看看各个细分车型销售情况体现出来的短期趋势。

我国乘用车市场从2002年开始步入年销量百万大关,五年时间高速增长,2007年年底有望达到600万辆的销量。鉴于我国地区之间经济水平相差相对较大,汽车行业的发展引擎主要是老用户的替换需求和新用户的首次购车需求。

存在替换需求的用户对价格、燃油成本敏感度不高,更重视品牌的成熟度与性能,所以,这部分需求可能是针对中高档排量的乘用车;首次购车的需求群体集中于30岁以下,这部分用户追求时尚动感,预计将成为都市SUV和中档轿车的主力消费群体。

乘用车品牌竞争激烈,目前我国共有乘用车品牌340个左右,平均每个品牌年销量一万七千辆,今年同比负增长的乘用车品牌达到45%。应该说,乘用车市场呈现品牌杂规模小企业数量过多的特点,同时这也与我国乘用车的消费特点有关。

商用车细分产品中,"重量化"趋势明显,重型货车、大客、高吨位半挂车增速显著高于其它细分商用车产品。商用车中,货车周期性相对较强,客车行业整体增速平稳,销量几乎保持在年20%增长左右。

而我国的燃油税从提出到如今燃油税已经经历了十年时间三届,在国家节能减排的环保政策下,燃油税的开征箭在弦上,很可能于2008年3月开征,有关专家预测燃油税率可能在30%至50%之间,开征之后,每台车的用车成本将提高,以1.6L排量车为例,每百公里耗油8L,设一年跑3万公里,以93号汽油5.34元/升计算,再加上其它税费,年耗油费1.28万元,设燃油税率为50%,成本要提高6000元,和排量为1.0L的比较一下,每百公里耗油5L,年跑3万公里,年耗油费用8000元,交50%的燃油税,成本提高4000元,总计1.6L排量车每年比1.0L排量车在燃油使用成本上多七千元左右。

另一方面,征收燃油税后1.0L排量车每年单车新增油税成本占车价的百分之六,而1.6L排量车这个数目为百分之四多一点。征收燃油税对乘用车市场消费结构的确切影响和燃油税率、燃油税征收结构有关,如果燃油税为30%,则影响很小,如果为50%-100%,则可能对乘用车消费结构带来较大的影响,一部分中档车消费需求转移到小排量车,同时也有一部分原本打算购买小排量车的消费者可能放弃或者暂时购车打算。

从历史情况来看,油价的上涨并未影响汽车销量的增速,一方面,油价年涨幅未超出过25%,另一方面,我国汽车人均保有量低,市场潜力巨大,油价上涨的成本短期内不会对乘用车总销量造成影响。

2.排放政策

2007年是国三排放标准开始实施的年份,2010年我国将全面实施国四排放标准。环保排放标准的升级对小排量车和部分老车型产生影响,北京马上要实施国四标准,一些品牌可能不得不退出北京市场,对于老牌合资企业的老产品,更新换代的压力增大。总体上对乘用车影响要先于商用车,预计对明年的商用车市场影响有限。

3.两税合一利好部分汽车企业

国家所得税法实施后,将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还将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收入等规定为"免税收入";取消内资企业实行的计税工资制度,对企业真实合理工资支出实行据实扣除。对于已经享受税收优惠的企业存在一定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将逐步与25%接轨。"两税合一"以后,合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将由15%提高到25%,而内资汽车企业的所得税则由于33%降至25%。

就细分子行业来说,轿车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均为合资企业,两税合并对已经享受了较长时间优惠政策的合资公司盈利将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但不影响企业长期的竞争能力。商用车企业多为内资企业,将受益于两税合并的执行。就车企来说,两税合并将对中国重汽(000951)、宇通客车(600066)、曙光股份(600303)等缴纳33%所得税率的商用车上市公司产生利好。国家的税收政策有利于创造公平的汽车产业竞争环境,相信在国家鼓励自主创新的大背景下,今后自主品牌车企的生存环境将大大改善。

4.新能源给我国汽车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高油价时代,汽车驱动力必将朝着替代传统能源的方向发展,燃油税的出台、油价高企催生新能源汽车热,我国今年公布了《新能源汽车准入管理规则》,各大汽车制造商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上已经有很多动作,发改委公布的严格的准入门槛并实行一项否决制意在把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集中在有较强实力的汽车企业手中以尽快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商用。从欧美市场看,基本上业界认为至少未来5年新能源汽车主流为混合动力车。

上海汽车已经推出自主研发的荣威混合动力轿车和"上海"牌的第四代燃料电池轿车,据上海汽车,公司将在奥运之前小批投产自主品牌混合动力轿车,同时推进合资品牌混合动力轿车与客车的研发,在2010年实现混合动力轿车规模化投产。此外,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已经研制出混合动力公交车,一汽集团完成解放牌混合动力客车样车开发,一汽红塔已经有少量电动汽车外销,长安集团的混合MPV2008年上市,长安集团沿着从轻度到中度再到重度混合动力汽车的轨迹发展其新能源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是汽车传统动力到纯新能源过渡的一个长期阶段,我国汽车业有望借此机会缩短与欧美市场差距,两三年之内,混合动力汽车难以大规模产业化,但是目前走在前列的车企一定会在全球新能源汽车时代到来之时占据先机。

三、展望2008年汽车行业的发展

乘用车作为汽车行业内的消费类子行业具有客车与货车不可比拟的市场潜力。在轿车领域,我们认为偏高端品牌销量持续稳定,中端市场竞争激烈,外形时尚动力性好的车型将受到新一代汽车消费用户的青睐,低端经济型轿车的春天的到来尚需时日。

经过改良的休闲型SUV将继续保持高增长势头,油价、税收等因素对SUV影响有限,根据成熟用车市场的数据,SUV的市场份额在我国将持续扩大,随着二三线城市用车需求的释放和购车能力的逐步成长,SUV将拥有新的增长点。

MPV用车集家用和商务用途于一身,模糊了它作为可选消费品和生产工具特性的界限,今年MPV增速将超过乘用车行业平均增速,我们认为其潜力略逊于SUV市场,目前有一些汽车企业投资于MMPV项目,相信更加亲和于家用的MMPV将占据一部分家用乘用车市场。摇钱树下教你摇钱术

商用载货车将受益于未来几年我国GDP10%以上的增长速度、固定投资增长速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计重收费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发展新农村导致的城镇、乡镇之间运输类货车的需求增长、龙头企业的出口市场逐步打开等因素。商用车总体上将维持10%左右的增速,由于今年重卡行业的"井喷",明年整体销量同比增速将小于今年的同比增速,重卡销售结构进一步改变,大马力高吨位重卡占比继续增大,高端载货车出口市场有望进一步拓宽。未来,载货车行业的两大增长点在于高吨位型节能重卡和出口。

客车行业常年保持稳定的增长,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公路客运量呈逐年递增态势,旅游车更新换代成为客车行业发展的驱动力之一,与载货车一样,客车作为商用车细分行业因其高性价比获得国外进口商青睐,目前出口地主要集中在中东、古巴等地,我国汽车技术水准与欧美成熟市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客车在发达国家的出口还难以展开。发展中国家的汽车工业发展较为落后,但是运输需求增长,这对我国商用车的出口形成利好。出口产品单车价格高于国内,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综合毛利率。

上海大众等强势合资公司,涵盖品牌众多,自主品牌发展势头良好,未来有望继续注入相关资产,预计2008年全面摊薄每股收益达1元,预计相对于2007年11月27日收盘价股价或有30%-40%的上升空间。摇钱树下教你摇钱术

宇通客车(600066):客车业龙头,公司主营大中客车,发展势头良好,由于公司整车底盘自制、产品结构偏向高端高端,使得产品毛利率较高。有望在内需与出口的双重推动下继续其良好的主营收益。考虑到公司持有的金融股权,如果明年公司卖出,则较大程度地增厚公司业绩,但在盈利预测时我们不考虑这种非持续性因素。预计公司明年每股收益1.17元,相对于2007年11月27日收盘价,公司股价或上升30%。

一汽轿车(000800):中高端轿车龙头,预计成为一汽整体上市平台,旗下产品谱系相对单薄,但盈利稳定,产品毛利率较高,基本维持在22%以上,预计明年将有新老4款车以供销售,从公司业绩看估值已经到位,考虑到未来的整体上市和资产注入,建议持有。

2.成长型该类汽车股具有以下特点:具备眼光长远的管理层,目前在建工程项目较多,在建工程净额占据主业收入很大比例,主营业务可能出现较大转折点,公司整体上处于一个主营业务重构的转型期。同时该类上市公司具有相对较多的不确定性,投资于该类个股存在相对较大的风险。

典型个股为:

长丰汽车(600991):纯正SUV汽车股,相对于集团公司目前15万整车产能(长沙5万,永州10万),目前不到5万的销量显得有些浪费,作为一家老牌越野车企业,之前需求主要依赖于部门公检法系统,今年公司新品猎豹CS6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意味着可以在出口市场大展拳脚。另外,公司管理层准备将产品改良得更加亲民,打开潜力巨大的普通消费市场,预计明年将开发并推出三款新车,除越野车外更涉足轿车与轻卡行业。另外,公司将加大营销网络构建。目前长丰算是三菱在中国的合作伙伴中实力相对最强的一个,我们预计公司与三菱的新合资公司即将成立并在新的汽车业务领域大展拳脚。预计公司明年业绩每股0.94元,相对于2007年11月27日收盘价,12个月内或有90%左右的上涨空间。

公司风险提示:管理层低估产品转型难度,营销网络建设滞后使得公司产能无法释放,进入新的汽车子行业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较多。

江淮汽车(600418):公司管理层强势,眼光长远,江淮汽车经历从客车底盘延伸至MPV、轻卡、重卡、越野车的屡次成功转型,目前公司多项目扩张,做足基本功,不追求眼前利益,明显着眼长远,稳打稳扎。公司未来将拥有MPV、SUV、轿车、轻卡、中重卡等系列产品,转型成功后,乘用车可能达到30万以上产能。2007年公司产品销量增长,但受累于多项目扩张,体现在净利润上增幅为负,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潜力,预计于2008年下半年进入收获期。预测2008年每股收益为0.4元,相对于2007年11月27日收盘价,12个月内或有60%-70%左右的上涨空间。

公司风险提示:项目扩张过多,进入收获期的过程可能比较漫长。往轿车上转型尚待实践考验。

长安汽车(000625):公司持有长安福自达50%股权,旗下有马自达3、马自达2、福特等众多强势品牌。预计今年销售20万辆车,重庆工厂扩产至25万辆车/年,南京工厂建成投产,一期年产能16万。明年公司将拥有40万整车产能,推出的新品为马自达2、福克斯紧凑型新车嘉年华、新款蒙迪欧等车型。预计明年销售35万辆车,则公司08年每股收益在0.82至0.89元之间,相对于2007年11月27日收盘价,12个月内或有45%-60%左右的上涨空间。

公司风险提示:除长安福自达外,业务扭亏尚需时日;旗下品牌众多销售网络有待完善,马自达系列车型销量上升空间有限,与工厂大幅扩张的产能相比有销售压力,产能不可等同于利润。

3.低估型该类公司业绩虽无大亮点,但市场给予其估值水平偏低,值得逢低买入。

典型个股为:

海马股份(000572):公司车型较为稳定,产品结构偏低端,新产品换代相对缓慢。但公司脱离马自达后显示出强劲的自主创新能力,后续或有相关研发中心等资产注入,目前已经低估。预计公司08年每股收益0.7元,相对于2007年11月27日收盘价,12个月内或有60%左右涨幅。

江铃汽车(000550):公司主营轻型汽车及相关零部件,公司产品毛利率、主营业务净利率较高、期间费用控制合理,每股收益增速平稳。近250个交易日落后于大盘,后市有望回归合理价值。预计公司08年每股收益0.95元,相对于2007年11月27日收盘价,12个月内或有55%左右涨幅。

曙光股份(600303):公司主营黄海牌商用车及SUV,旗下拥有"曙光""黄海"两个品牌,受益于08年奥运,涉足中高档客车制造。预计公司08年每股收益0.65元,相对于2007年11月27日收盘价,12个月内或有50%左右涨幅。

五、关注具有规模优势的汽车配件龙头股

在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进程中,汽配企业成长迅速,竞争环境可能不如整车激烈,而且优秀的汽配企业毛利率高,通过比较汽配行业和整车行业,发现汽配行业整体在建工程比率超过整车整体水平10个百分点左右。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分享汽车零配件行业广阔的成长空间带来的收益。

我们关注两大指标:1.具有强大的规模优势;2.具有细分行业垄断优势的龙头。结合我们所预测的公司未来收益的情况,推荐以下重点汽车配件股(注:以下所称"目前股价"均为2007年11月28日收盘价):

潍柴动力(000338):重卡发动机龙头,拥有重卡黄金产业链,旗下有潍柴大马力发动机、陕西重汽、陕西法士特齿轮等优秀的子公司,公司业绩优良,目前已经超跌,我们预计07、08年每股收益为3.2、3.8元,以目前股价,动态市盈率不足20倍,未来12个月内股价或有60%左右的涨幅。

福耀玻璃(600660)我国最具规模与技术优势的汽车玻璃生产霸主,在汽车玻璃行业市场占有率很高,其市场地位几乎没有对手,产品结构导致其综合毛利率处于汽车配件行业首位,我们预计公司未来将延续主营业务大幅增长的势头,预计07、08年每股收益为0.9、1.2元,动态市盈率为23倍,考虑到福耀玻璃的独特优势,可以给予其相对较高的市盈率,我们认为未来12个月内股价或有65%左右的涨幅。

金马股份(000980):公司主营汽车零部件、防盗门及纸制品,公司经过资产重组,浙江铁牛集团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有望形成协同效应,做强主业,前期投资项目使得公司可能在处于业绩拐点期。我们预计07、08年每股收益为0.17、0.4元,以目前股价,动态市盈率为21倍,,未来12个月股价或有50%以上涨幅。

襄阳轴承(000678):公司是我国最大的汽车轴承专业制造商,产品型号众多,适应性强,其轴承有望涵盖商用车、乘用车市场,需求面拓宽,业绩将出现大幅增长,我们预计公司07、08年每股收益为0.14、0.28元。以目前股价,动态市盈率为23倍,未来12个月股价或有30%以上涨幅。

风帆股份(600482):公司是我国铅酸蓄电池生产龙头企业,公司巨资投入电池项目有望形成汽车用电池、工业电池和锂电池三大增长驱动力。公司目前主业汽车启动用电池未来需求空间广阔,新的太阳能电池项目和工业电池项目将形成新的增长点,预计"十一五"期间,公司盈利将保持强劲增长。预计公司07、08年公司每股收益为0.55、1.15元,目前动态市盈率为30.4倍,未来12个月股价或有60%以上的涨幅。

芯片,在现代汽车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目前芯片短缺的背景下,国际芯片巨头率先抬价,部分车企面临停产。这是一幕世界汽车工业第一次遭遇芯片危机。芯片安全正成为汽车供应链安全不可忽视的一环。

文丨AutoR智驾?王硕奇

12月5日,来自中央电视台的一则新闻引发热议,大众旗下部分车型受到芯片产能影响,将被迫停产。

“有消息称,受芯片供应不足影响,上汽大众从12月4日开始停产,一汽大众也从本月初进入停产状态。而影响南北大众停产的主要原因是芯片供应不足。”

对此,大众中国回应称,虽然芯片供应受到影响,但情况并没有传闻中严重,目前正在寻求解决办法。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徐颖称,我们正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也已经和总部、相关供应商展开协调工作,积极取应对措施。目前,相关车辆的客户交付没有受到影响。

事态经过两天的发酵,已经有多家供应商表示将面临缺货或者涨价,而也有部分品牌声称不受影响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全球最大的汽车供应商博世表示,已关注到行业内某些零部件的供应链瓶颈,“不仅是汽车行业,整个全球购市场都存在半导体元件短缺。”博世还指出,包括自己在内的每一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都无从幸免,在当下紧张的形势中,博世在密切联系客户,以尽力维持供货。

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大陆集团(Continental)近日表示,尽管芯片生产商已通过扩大产能来应对近期突增的需求,但市场所需的额外供应量将需要6-9个月才能实现,因此潜在的供应瓶颈可能会持续到2021年。近期德国大众集团在国内的合资厂因车载芯片供应不足,新车生产已受到影响。

此外,考虑到疫情的不确定性犹存,占据全球汽车芯片市场的半壁江山的恩智浦、德州仪器、英飞凌、瑞萨和意法半导体等芯片厂商随时有受到疫情影响而停工停产的可能性。

荷兰汽车芯片供应商恩智浦半导体给客户的一封邮件显示,该公司必须提高所有产品的价格,因为它面临着材料成本的“大幅增长”和芯片的“严重短缺”。

德国英飞凌科技公司(Infineon?Technologies)表示正扩大投资,以求提高奥地利芯片工厂的生产。该公司的一份声明称:“考虑到2021年汽车产量一定幅度的增长,我们将在全球范围内调整产能。”

而国内主机厂比亚迪方面先对?“芯片短缺导致部分车企停摆”传闻回应表示,公司在新能源电池、芯片等方面有一整套产业链,不仅可以充分自给,还有余量外供。

比亚迪在芯片领域的积累可谓借助这一进行了放大。而各个零部件厂商借此机会的联合涨价与发声,似乎正在营造一种零部件涨价的趋势。

大众缺了什么芯片?

除了大众中国的回复之外,南北大众相应对停产的消息也相继进行了回复。

一汽大众回应称,公司目前正与相关供应商进行沟通,实际情况应该没有写的那么夸张。

上汽大众则回应称,新车生产的确受到了一定影响,但该企业并没有如外界传言的全面停产,芯片市场供应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受影响的不只是汽车行业,汽车行业里也不只影响大众。

据悉,本次短缺的汽车芯片将导致ESP(电子稳定程序系统)和ECU(电子控制单元)即车载电脑两大模块无法生产。而大众汽车所有车型都有配备ESP和ECU产品,因此受到的影响最大。

其实不仅是大众汽车基本配备ESP和ECU产品,按照中国目前的法律法规要求,ESP是每一辆车强制安装的产品,而ECU相当于汽车的电脑,控制着发动机和变速器的运行也是现代汽车必不可少的零部件。

目前国内ESP和ECU主要由大陆集团和博世两家供应商供应,受到此次芯片风波的影响,两家零部件巨头也面临停产的风险;同时有媒体报道称,大陆集团的库存目前只有一万套左右,已无法满足供应需求。也就表明,此次芯片短缺除了南北大众等合资车企受到影响外,大部分自主品牌也将面临断供的可能。

ESP为什么造不出来?

首先,要知道ESP之中也需要半导体芯片,用来计算和控制。

据报道,目前晶圆代工厂的佼佼者——台积电、联电,第四季订单已经全满,明年上半年先进制程及成熟制程(先进制程:28nm、14nm、7nm、5nm等;成熟制程:28nm以上)产能也纷纷被客户全部预订一空。

而本次汽车芯片的短缺,将导致ESP也就是电子稳定程序系统和ECU车载电脑这两个关键模块无法生产。

而目前国内也没有专门的ESP供应商,市场依然被博世、大陆、天河等供应商垄断。

国内目前还没有什么拿得出手esp研发成果,也不具备独立研发、设计、制造、调校整套esp的技术能力。整套esp系统的主要难点在于各种传感器、执行装置以及系统调校经验。

但在主机厂层面,已经有包括比亚迪、长城等品牌在研发自己的车身稳定系统,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为何比亚迪着急给自己打广告。

广义上的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应称为ESC。而“ESP”,即Electronic?Stability?Program,是博世公司对车身电子稳定系统的叫法。宝马搭载的控制系统为DSC,丰田为VSC,VSA则是本田对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的称呼。比亚迪的“BSC安全控制系统”就是车身稳定系统。

早在2017年,“比亚迪安全控制系统(BSC)项目,选址在大亚湾西区响水河工业园比亚迪二期生产基地的E4栋厂房4楼东半部,车间面积约4000平方米,生产安全控制系统(BSC)20万套/年。

至于为何之后比亚迪仍然用博世的ESP?只是研发成功之后,博世给比亚迪成本价供货,比比亚迪自己的价格还要低。

但在车载芯片领域,比亚迪实现自给自足应该也不成问题。

在国内市场中,比亚迪分别享有国内电池第二、电机电控第一、BMS?第一、IGBT?第二的市场份额排布。

因此ESP的制造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与供应商巨头比拼成本与价格。

芯片缺货或将成为常态

中国汽车协会发布统计11月销量预估数据。预估11月汽车行业销量预估完成273.3万辆,环比增长6.2%,较去年增长11.1%。从中汽协行业信息部发布信息来看,今年11月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9.3%,商用车销量则同比增长14.2%。如此一来,汽车产销将实现连续8个月增长。

市场回暖叠加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国内的汽车厂商纷纷积极应对暴涨的需求,但自主汽车芯片规模占比不足10%,并不能实现安全自主可控的我国来说,一旦芯片突然断供,将会有更多的车企受到影响。

据悉,本次汽车芯片短缺的问题主要出在芯片的上游企业,受疫情影响,海外规模较大的晶圆厂和封测厂陆续宣布停产,意法半导体公司罢工,造成全球半导体缺货严重。这其中,传统汽车平均每辆车用到70颗以上的MCU芯片缺货程度较高,国际MCU芯片大厂的产品出现全线延期。

除了因疫情导致国外的芯片组装工厂被迫停产导致外,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电子消费等行业对于芯片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厂商对部分汽车芯片产能进行了转移,面对下半年中国车市的强势复苏预判不足,自然也就无法应对。

而更加严峻的问题就是,此次芯片的短缺或许并不能在短时间内改善,因为汽车芯片是定制产品,一颗完整的芯片制造流程包括芯片设计、晶圆代工以及封装测试等步骤,而由于目前晶圆代工产能的受限,部分芯片交易周期均在数月以上。

因此汽车市场犹如数码产业一样将会常态化的缺芯。

此外,智能网联汽车浪潮席卷,软件将定义未来汽车的理念已成为共识,芯片在汽车制造业中的重要性也将会愈发明显,因此,拥有强大“中国芯”迫在眉睫。

今年9月份,由国家科技部、工信部共同支持,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创中心)牵头70余家企事业单位成立了“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这也让自主汽车芯片领域有了统一的行动组织,同时也体现出了国家对于汽车芯片的重视。可以预见,芯片自主化将成为整车制造商的头等大事。

而对于整个半导体行业而言今年也是无比的受关注,中国工信部日前发布消息称,将5G、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纳入“十四五”国家专项规划,进一步引导企业突破核心技术,有力有效解决“卡脖子”问题。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向前,越来越多的技术难题被自主品牌攻克,但是,芯片等核心零部件技术的壁垒无法打破,那么中国汽车工业“大而不强”的帽子将始终无法摘掉。从中兴、华为的遭遇让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掌握更多核心技术就能掌握更多话语权的道理。

芯片在汽车产业越来越重要的背景下,大众的停产只是一个开始,它说明稳定的芯片供应不仅仅是当前我国众多行业的掣肘,它也影响了世界汽车产业这一制造行业的王冠。

芯片安全将是所有意图在智能汽车时代占据一席之地的每一位玩家的钥匙。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