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芯片自主率低于10%!中国离汽车强国还有多远?

2.谁会死,谁能活?供应商揭开了这些造车新势力的老底

3.为什么汽车零部件利润低

4.在未来几年汽车附属行业的前景和发展趋势。

5.卖一辆车比车企赚得还多,华为可能真没必要亲自造车

汽车零部件行业毛利率多少合适呢_汽车零配件行业毛利率

一台汽车的利润在几千到上万不等。

汽车的单车利润=汽车批发价-成本。其中汽车批发价是指汽车厂家卖给经销商的汽车价格,而成本则包括人员成本、研发成本、零配件成本、制造成本、市场宣传成本、企业运营成本、其他成本等,非常复杂,计算难度比较大,且每款车的利润也都会不一样。

另外需特别注意:

1、各大车企除了整车业务外,一般还有零部件、金融信贷、商贸服务等多种业务,这些业务的盈利情况没有单独剔除,所以车企每辆车的实际盈利情况比下面的测算要低。

2、旗下有合资公司的上市车企,只计算了中方公司的利润。

扩展资料:

一般来说,一辆汽车纯制造产生的费用,大约占车辆价格的38%-45%,再加上其他费用,那么,一辆售价十万的国产汽车,制造成本大概在3.8万-4.5万元。如果是中外合资车企生产的,那还得算上技术转让费,制造成本在5万左右。

再来就是汽车的税收费用了,通常由厂家和消费者共同缴纳,大约占车辆售价的32%-40%。不过,这其中大部分的税费,像增值税,购置税等,还是由车主自行支付。而且,一般情况下,车子排量越大,交的税就越高。如果是进口车,还得再交额外的关税。

汽车芯片自主率低于10%!中国离汽车强国还有多远?

具有头部带动效应的中国汽车行业若想实现良性循环,就要从“重产销量”改为“重利润”。这一点,一些快速崛起的零部件企业成为了好榜样。

文/《汽车人》张恒

“重产销量”的经营模式变得不再合时宜,中国汽车品牌当下更应该关注利润,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

尤其重资产行业,当市场向好时,“重产销量”或许会有更抢眼的表现;但在市场萎缩时,也会暴露出更多问题,如产能过剩、亏损加剧等。中国汽车市场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竞争变得更残酷,要实现“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必须要做出改变。

什么叫循环?“循环”在数学上的表现是:有一个变量,且这个变量经常会为零。债务循环是一个从借贷到偿债的过程,债权产生了利息,投资产生了收益。汽车业的循环如商用车强制淘汰国三及以下柴油车型,用户需要购买符合排放标准的车型,市场迎来换车潮,新循环由此产生,企业获得了超额利润。

一个良性循环的前提是能创造出合理的利润,对汽车业而言,利润至少包括了产品毛利率、周转率和销量。过去,我国一直过于强调产销量,这使得在2016年到2018年间,各大车企集团因误判乘用车市场未来的增长,进行了一轮轰轰烈烈的产能扩充。实际上,从2018年起,汽车销量急转直下,过剩的产能成为了被浪费的成本,拉低了企业利润。

在强调经济以“内循环为主,内外双循环共同促进”的时期,重点在于如何处理过剩的产能,如何创造利润,而非以往的唯产销量论。

一业带百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能力的进步,我国对汽车产业的带动效应愈发重视。有机构认为:以总产值衡量,2017年汽车在整个经济中占比为4.1%(2017年是迄今为止中国汽车销量的峰值),其关联行业影响范围更大;在汽车的下游需求中,20%-30%对应消费,60%-70%对应投资;从产业经济学角度考虑,若使用投入产出表计算行业的影响力系数,汽车行业对其他产业的协同带动效应在53个行业中排名第4,仅次于计算机通信、化纤制造和电气机械。

汽车工业增加值占GDP和制造业GDP的比重,反映了汽车工业对经济的贡献程度。有机构研究了近期数据,认为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影响在近年稳中有升,随扶持政策在增长上呈现一定周期性。汽车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1.30%-1.60%区间;受益于汽车“新四化”转型,汽车工业的辐射和带动效应逐步加强,占制造业GDP的比重由3.68%逐年攀升至5.81%。2020年6月和7月汽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为13.4%和21.6%,均位居41个大类行业首位。

汽车工业对几乎所有行业都有带动效应,尤其是汽车在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整车制造业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对第三产业带动效应愈发明显,产业链在不断拉长,辐射面变得更广。

整车制造业和汽车零部件(配件)制造业的影响力系数分别为2.479983和2.401938。意思是整车和零部件制造业每增值1万元,分别带动其他产业增值2.479983万元和2.401938万元。

值得重视的是,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整车制造相差甚微,表明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对下游产业有着同样强劲的带动能力。有机构预计,2020年汽车工业对全行业整体带动效应预计可达38650.6亿元,带动效应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达到了10.41%。显而易见,在中国的后疫情时代,我国经济如果能顺利走出泥潭,汽车产业包括零部件制造业起到的作用是无法忽视的。

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金融炼金术》一书中,作者索罗斯用大量篇幅介绍了经济模型的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良性循环中,产生合理的利润必不可少。过去,我国过于强调销量,一辆车从立项设计、生产制造到车辆报废完成它的生命周期,如果没有产生足够的利润,即使循环有了,也未必是良性的。

产能过剩和消费不足,一直都是我国经济的掣肘。企业层面,如果能合理分配产能,更为重视利润而非产销量,把赚来的钱投入到研发和工人当中去,将对实现内循环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外利润差

不妨对比一下中国汽车品牌和国际汽车品牌在毛利率上的区别。在德系,2019年奥迪、奔驰和宝马的毛利率分别为14.5%、16.9%和17.3%,较2011年分别下降4.1、7.1和3.8个百分点。在日系,本田自2010年来毛利率持续下降,至2019年下降至20.6%,较2010年下降6.7个百分点;丰田毛利率近年来平均在18.1%左右。在美系,2010年至2012年间福特汽车的毛利率从15.6%下滑至13.0%,2019年毛利率大幅下滑至7.5%;通用汽车自2015年来毛利率企稳回升,2017年至2019年平均为19.2%;特斯拉公布2020年一季度的毛利率为25.5%。

大致而言,日系两大品牌的平均毛利率为19.35%,好于德系三大豪华品牌的平均毛利率16.23%,而美系品牌中,福特表现不佳,特斯拉优势明显,三者平均有17.2%的毛利率。

对比中国品牌,2019年年报,长安汽车的整车毛利率为14.68%;广汽集团的整车毛利率为6.45%;长城汽车的毛利率为16.25%;北汽蓝谷的毛利率为11.51%。此外,吉利汽车2020年上半年毛利率下降0.7个百分点至17.11%;蔚来汽车2020年第二季度毛利率转正为9.7%。上面几家固然代表不了中国汽车业,却也体现出差距。

从中可以得到一个大致的景象,中国汽车品牌的产品毛利率相比国际品牌还有差距。外资品牌,尤其是德系品牌毛利率的下滑,很大一部分来自品牌下沉。

所以,既要看毛利率,同时也要看市占率。在经济不景气时期,牺牲利润换取市场是商业竞争中常见的策略。

中汽协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中,中国汽车品牌市占率持续下跌。2020年1-7月,中国汽车品牌的本土市占率是36%,相比去年同期的39.2%下降3.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德系品牌1-7月的市占率达到25.1%,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保持第二位。日系品牌1-7月的市场占有率为24.1%,同比提升了2.3个百分点,与德系品牌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如果单看中国汽车品牌头部公司的毛利率还不算太差,但如果综合市占率的变化一起分析,差距就又明显了。

零部件突围

中国汽车企业大而不强,但中国零部件企业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一些细分领域的零部件企业发展迅猛。伴随着中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利好的政策背景,它们从过去默默无闻的配角成长为无法忽视的力量。

福耀玻璃成为中国出口量最大的汽车玻璃供应商,中信戴卡成为中国领先的铝车轮制造商,宁德时代成为全球领先的汽车动力电池供应商……这些中国本土的汽车零部件公司凭借自主研发能力,正逐步打破国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垄断。

福耀玻璃2020年上半年年报显示,汽车玻璃产品毛利率高达32.85%。放眼全球制造业,这是一个令人眼红的数字。宁德时代2019年年报显示,公司动力电池系统的毛利率为28.88%,也是一个相当不俗的数据,显示了新兴行业的“暴利”。此外,国内汽车电子系统的领头企业德赛西威2020年上半年年报显示,汽车电子系统的毛利率为22.4%。

全球车市已经进入存量市场,受近年来全球汽车销量持续下滑以及2020年海外疫情的冲击,全球车企的盈利情况面临挑战。海外疫情持续,将逐步改变全球汽车零部件的竞争格局,国际车企为降成本,更换供应商的意愿变得更强烈。特斯拉承诺在2020年年底实现零配件100%的国产化率。有机构认为,全部国产化的特斯拉,毛利率可以进一步提升至30%。

中央提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用意上,其一是应对过剩的产能,其二是希望中国老百姓的收入能够提高,多花钱消费,增加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在外循环上,中国企业需要更具话语权,赚取更多利润,这可以说是中国汽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的发展目标。(文/《汽车人》张恒,部分来源网络)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谁会死,谁能活?供应商揭开了这些造车新势力的老底

太平洋 汽车 网 行业频道2020年上半年的打开方式无疑是极为魔幻的,车市销量腰斩,弱势车企接连倒闭,就连大众、戴姆勒等车企豪门都亏损上百亿元人民币,隐藏在这些车企背后的零部件企业恐怕已哭晕在厕所。

今年上半年,大陆、埃孚、麦格纳等主流跨国零部件企业利润至少暴跌90%,而体弱的中国自主零部件企业面临着更为致命的暴击。

在这样的疫情爆发、行业变革、国际关系多变的复杂背景下,中国自主零部件企业面临怎样的挑战?如何突出重围?在2020全球新能源 汽车 供应链创新大会上,专家们给这些企业支了招。

中国智电 汽车 的难言之隐

虽然我国已是公认的全球最大 汽车 产销大国,新旧势力车企拥有自研纯电平台,智能化水平一日千里;上游企业也掌握着三电、5G、高精地图、车联网等新四化技术,眼看一片欣欣向荣,实际上还有很多难言之隐和挑战。

关键技术缺失 导致“卡脖子”

在华为芯片被断供发生后,国人开始谈“芯”色变。虽然这样的悲恸暂未在 汽车 行业蔓延,却向我们敲起沉重的警钟。

目前,新能源 汽车 的电池管理系统、行驶控制系统、主动安全系统、自动驾驶系统等都需要芯片的支撑,同时自动驾驶、智能互联的不断渗透和提升,感知和决策变得日益复杂化,使得芯片的算力要求将呈现指数级上升。

ASIC定制集成芯片和V2X云计算作为主流解决方案,可满足未来算力的要求,但均存在发展瓶颈。国内玩家起步较晚,在相关领域突破有限,仍然由英飞凌、德州仪器等老牌芯片厂商主导,同时作为消费级芯片的英伟达、高通、英特尔也在抢闸入局 汽车 领域。

这里有一组非常扎心的数据:2019年,欧洲 汽车 半导体产值达到150.88亿美元,占到全球 汽车 半导体总产值的36.79%,为全球第一。美国达到133.87亿美元,占全球32.64%。日本 汽车 半导体2019年产值达到106.77亿美元,占26.03%。

中国内地2019年 汽车 半导体实现销售收入仅为10亿美元左右,占比不到3%,部分关键零部件进口超过80%—90%。

设海外企业同样对自主车企断供芯片,将会对中国 汽车 工业发展形成致命一击,多年来祈求用“新四化”换道超车的愿景恐将是黄粱一梦。

第二大挑战来自电子电气架构的转变。随着 汽车 智能化、网联化的渗透,整车集成的重点正由物理架构向高速、安全的电子电气架构转变。

纵观全球, 汽车 电子电气架构最为领先的车企莫过于以一敌百的特斯拉。其HW3.0自动驾驶硬件内置两块自主研发的芯片,处理性能达到144 TOPS(每秒144万亿次)。

两块芯片能完成摄像头和传感器的数据录入,进行感知、定位、规划,冗余计算和交叉验证,最终把控制交给ECUs执行,这就是最先进的中央计算架构,没有之一。优势甚多,降低ECU成本、优化线束以及更易于实现OTA等等。

就连日本方面也惊叹,大众、丰田等其他车企在电子架构方面落后特斯拉超过6年,缺乏软件开发经验的中国车企恐怕差距更大,目前基本都处于传统的分布式电子架构。

国际巨头入华 本地供应商受压

2020年上半年,受特斯拉国产化的影响,强势回归中国本土化生产的日韩系动力电池电芯装机量占比达到17%,其中LG化学、松下更是在一季度将宁德时代拉落神坛,后者仅屈居装机量第三,瞬间引起一片哗然。

另外,随着德美系品牌在中国的电动化产品落地,德美系的驱动电机在国内今年上半年合计占比达到30%,电控的装机量合计占比达到23%。

可以看出,当市场产品越来越多样、开放,车企和零部件企业之间的竞争意味着越来越激烈,行业寡头开始出现。宁德时代、国轩高科、比亚迪等主流企业尚且有能力保证供需平衡,但对于体量小且供货不稳定的中小企业而言,将会是一场万劫不复的灾难。

销量增长放缓 钱越来越难赚了

作为新能源车的核心部件,电池、电机、电控盈利尚可,但在主机厂降本的需求和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的情况下,三电部件的企业将会面临盈利或将下降的风险。

以锂电池为例,近5年来,价格年降幅高达20%,按照预计到2025年降进一步降低至600/千瓦时。届时,电池供应商的毛利率将从2016年的50%左右下降至30%左右。

这样的行业环境在迫使着电池供应商变革自救,常见的方式是材料变革、系统结构优化、工艺创新等。在近一两年间,新技术集中涌现,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为代表的电池供应商分别推出了刀片电池、CTP电池方案,特斯拉更有望在今日(9月22日)推出革命性意义的硅纳米线技术。

如何解决中国智能电动 汽车 的痛点?

针对疫情和国际形势变化,2020全球新能源 汽车 供应链创新大会提出了“以强链补链”的建议,顾名思义就是以现有优势为核心牵引,补齐短板,实现综合能力的塑造,具体分为三大环节。

一国家顶层指引 ,即国家与地方制定战略目标和技术线路图,构建相关产业平台、统领和技术协同共享,特别是针对“卡脖子”的高端材料、芯片、设备等清单,合力攻关。

恰好,在几日前的9月19日,国家新能源 汽车 技术创新中心牵头70多家企事业单位,成立了中国 汽车 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总算让 汽车 芯片领域拥有了统一的行动组织。

二是头部牵引 ,带动弱势。比如以自建、合资、合作等丰富形势,为其他弱势环节赋能。今年由宁德时代、蔚来等投资方共同成立的蔚能电池资产管理公司就是一个示范,通过互补,实现车电分离的规范运营,帮助解决车价高、里程焦虑等行业痛点。

三是积极应用 ,对于已取得一定成功,可实现初步商业化的传统弱势环节,和上下游玩家可通过购补贴、定点扶持等方式,积极引导相关产品的上车搭载和应用。

换言之就是不怕试错,比亚迪在IGBT研发初期,在功率小、逆变器性能要求低的秦系列等入门级纯电动车进行试点应用与搭载,如今比亚迪车IGBT装车量已累计超过60万只。

诚然,中国 汽车 产业发展依然是“大而不强”,这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变的主基调,在芯片、电子架构、三电系统方面仍需打破高筑的技术壁垒,补齐短板,才离真正的 汽车 强国越来越近。

大象转身

站在巨变的十字路口,零部件企业在电动化、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新技术面前同样表现得相当坚定,特别是Tier1巨头们更是将未来几乎全盘在新四化中,颇有大象转身的气势:

全球第二大零部件供应商大陆集团此前已落实最后一代内燃机将会在2025年投入研发,2030年投产。此后,内燃机将被终止研发,精力将集中在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无线充电、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

作为变速箱文明奠基者的埃孚也宣布从2021年1月起将不再为内燃机传动系统研发部件,重心将转移到电驱动解决方案。

这是行业生态倒逼出来的默契。当下,内燃机难有增值空间,定义未来 汽车 的将是软件、新能源,零部件企业必须抛开传统的包袱,彻底改变商业模式、产品开发、研发流程、人才结构、供给关系等环节,全面转向更有“钱景”的领域。

同时,随着苹果、谷歌、华为、腾讯等 科技 公司的入局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车联网等,不少车企也在自研软硬件,智能电动 汽车 的供应链边界将变得越来越模糊,价值链面临重塑。

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车企,还是传统供应商,都应该找准自己的优势与技术控制点。特斯拉就给我们起到了一个绝佳的榜样作用,核心部件如芯片、自动驾驶系统、电池等都在坚持自研,并且能将这些关键技术快速迭代与落地,这是特斯拉最的地方,也是市值超4000亿美元,在资本市场碾压丰田的核心原因。

对于中国整体水平偏弱的 汽车 供应链而言,转身无疑是更具挑战性。全球新能源 汽车 供应链创新大会道出了当下的国内发展现状:中国 汽车 零部件企业已经拥有10万多家,但销售收入在2000万以上仅有1.3万家。

这是一个非常刺眼的数字,即使主机厂逐渐崛起,作为底层支持的零部件供应链还是如此孱弱。在某种程度上,这也表明中国要实现 汽车 强国仍然任重而道远。当然,新四化赋予了中国 汽车 产业百年一遇的弯道超车机会,无论是对零部件供应链还是主机厂而言,这都是新一轮博弈。(文:太平洋 汽车 网 曾惠君)

编辑推荐阅读:

台积电即将断供华为 我们的智能 汽车 芯片安全吗?

为什么汽车零部件利润低

[汽车之家?行业]?2020年是造车新势力的分水岭,他们迎来两种命运:一边正在崛起,蔚来、小鹏、威马、理想头部企业市场占比从6%提升至15%;一边深陷泥潭,赛麟、博郡、拜腾相继“暴雷”,已经进入濒死边缘。

为什么他们的命运如此不同?“这是市场的必然选择”、“根本没有交付、量产能力”、“钱烧完了企业也就趴下了”,业内众说纷纭。仔细思考这个问题,其实并不简单。人才管理、产品规划、融资情况、资金链、生产资质、交付时机等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让本就脆弱的造车新势力走向覆灭。

面对造车新势力生死之问,与之紧密关联的供应商最有发言权。从拿出PPT,到产品研发测试,再到交付量产,都有着供应商的身影。谁在真造车?谁在“跑龙套”?谁有核心技术?谁在向上突围?谁又走向深渊?零部件配套合同见分晓。

拜腾、博郡、赛麟汽车的相继“暴雷”,昭示了曾经轰轰烈烈的造车运动已进入密集洗牌期,“新势力最后只能存活2-3家”的预判正在兑现。现存企业是濒临出局还是逆境求生?失败和存活的命门是什么?本系列策划将起底新造车的具体案例、教训和经验。

◆?“有人已经起飞,有人深陷泥潭”

7月以来,造车新势力圈子好消息与坏消息并存。蔚来、理想、小鹏作为业内知名的互联网造车“三兄弟”,这段时间捷报频传。

7月18日,蔚来汽车第5万辆量产车从合肥制造基地下线,成为首家量产破5万辆的造车新势力,共用时783天。就在不久前的7月10日,蔚来中国与中国建设银行安徽省分行等六家银行签约,后者将向蔚来中国提供104亿元人民币综合授信。坐在头把交椅上的蔚来,已经不再是“最惨的企业”,即使面对疫情,2020年上半年也是一路高歌。

理想和小鹏则在资本市场动作频频,继小鹏汽车宣布完成近5亿美元C+轮融资之后,理想汽车也传出最新消息,将于北京时间7月31日晚间在纳斯达克市场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LI”。

在产品交付方面,这两家企业也不落下风,以月均2000辆的交付量在稳步向前,理想ONE更是从2019年12月正式交付以来,6个半月时间实现销量破万辆。至少可以说明,他们的产品正在被市场接受,消费者对造车新势力的认同感在逐步提升。

7月,至少三家造车新势力深陷泥潭,他们分别是博郡、拜腾和赛麟,纠纷风波我们不再赘述。但是,大厦将倾并非一日之功,他们早前在供应链层面已现隐忧。

5月下旬,博郡汽车闹出供应商“讨债”。博郡汽车购部在内部沟通群中发出求助,“由于前期与供应商沟通承诺五月底节点支付供应货款,但是目前未能支付。供应商来访集中,个别供应商情绪激动可能会取过激的行为。为更好的接待与处理,恳请各位领导大力支持购部工作。”

供应商中最为“惨烈”对象的莫过于北斗星通。2020年1月,北斗星通发布公告称,“因所欠公司应收账款从2019年7月开始逾期,屡次未按照约定回款,对博郡汽车应收账款减值约617万元。”北斗星通方面也意识到博郡汽车经营困局,在公告中明确表示已放弃这家“高风险”客户。

北斗星通拥有基础产品、汽车智能网联与工程服务、信息装备、行业应用及运营服务四大业务板块,在汽车业务板块,博郡汽车曾是其重要客户之一。汽车之家从内部人士处获悉,“博郡汽车对北斗星通欠款远不止已公布的金额,追回欠款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能由北斗星通自己承担亏损。”

赛麟汽车则闹到了法律层面,创始人王晓麟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王晓麟本人则远走美国,留下数千名被欠薪的员工。在接受媒体访时,王晓麟则公开透露,目前赛麟汽车还拖欠供应商货款高达5亿元。

“现在看来,我们的判断十分准确。”一家汽车内外饰零部件企业曾与赛麟汽车有过初步合作,其负责人田静(化名)向汽车之家表示,“谈合作的时候,我们很震惊,他们除了从美国运过来几辆跑车,谈一些口头上的规划,几乎没有实质性的东西。”由于风险太高,这家企业对赛麟汽车的合作态度十分谨慎,因此没有带来太大损失。

不过其他供应商恐怕就没有那么。汽车之家梳理公开信息后发现,前后有5家上市零部件公司与赛麟汽车有业务往来。其中,赛麟汽车是科达股份2019年财报中的第二大客户,收入6090.68万元,占公司当年营收的20.5%。不过今年前4个月,赛麟汽车已不在科达股份前五大客户名单之中。据田静透露,赛麟汽车欠款远不止5亿元,供应商欠款最终也只能成为坏账。

一场盛大的宴会之后,只留下一地鸡毛。这些陷入危机的企业,不仅拖欠员工工资,还有巨额货款尚未结清。正如理想汽车创始人兼CEO李想表示,在上百家新造车企业中,坚持到今天,能做到从不拖欠员工工资和供应商货款,估计不超过五家。

◆?“整零合作之初已见生死”

造车新势力有的正在起飞,而有的走向穷途末路。在零部件供应商看来,这一切似乎在配套之初就已经有了结局。LMC汽车市场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志凌表示,造车新势力走到今天,谁有机会,谁会出局,基本已有定论。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1-6月造车新势力销量达4万余辆,其中前5家企业销量占比高达90%。业内根据销量将造车新势力分成三个梯队:蔚来、威马、小鹏、理想和合众为第一梯队;爱驰、零跑等企业为第二梯队;奇点、敏安、天际汽车等新势力车企发展艰难,博郡、拜腾、赛麟更是濒临死亡,统一划分为第三梯队。从整体发展走势来看,位于第一梯队的头部企业,获得生存的机会最大。

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牛铭奎认为,汽车产业归根到底是制造业。“我们从零部件企业角度看到,不少造车新势力已经走入歧途。无论理念如何前卫,我们终究要回归到产品层面。拿着PPT炒作,没有把造车当作首要任务的企业,注定不会有前途。”

汽车之家了解到,零部件供应商评判造车新势力有三个方面的共性,在配套过程中,就对他们的发展前景进行研判:首先,看管理团队,他们是否有规划、踏实研发,能否开发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其次,看企业的资金实力,融资情况是否到位,股东背景是否深厚;再则,核心技术实力是否过硬,能否与零部件企业进行良性沟通。

安徽万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是国内知名的副车架总成供应商,小鹏、威马等企业都是其重要的客户。安徽万安副总经理陈志清告诉汽车之家:“按照正常的汽车开发流程,从软模交样,到正式工装,再到量产下线,至少要经历3年时间。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整车企业发挥的是集成作用,研发到量产过程中会遇到各类问题,只有上一阶段的问题都得到解决,才能顺利进入下一阶段。”

造车新势力是汽车行业的新进入者,配套风险相比传统企业而言更大,因此大部分零部件企业选择客户的条件都相对苛刻。

佩尔哲是全球领先的NVH和内饰系统零部件企业,同时也是特斯拉的主要供应商,目前佩尔哲还为蔚来、理想这些头部造车新势力配套。佩尔哲汽车内饰系统中国区副总裁陈向汽车之家表示,“我们给造车新势力配套十分谨慎,合作过程中会充分考量对方的资金实力、产品设计能力等。”

零部件企业在配套中也会取不同的策略:与“靠谱的”造车新势力长期合作,与“不靠谱的”造车新势力谨慎合作。按照牛铭奎的说法,对不靠谱的造车新势力,他们不会启动实质性合作项目,即使有合作也是浅尝辄止,项目结束就立刻结款。

◆?“整零共担风险杀出重围”

面对造车新势力,零部件企业有着相对复杂的心态。一方面在汽车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发展大趋势下,他们希望出现“鲶鱼”给汽车行业带来变革,并借此机会实现转型;另一方面,配套造车新势力,又有着极高的商业风险,选择上稍有不慎就可能带来巨大损失。

在众多零部件企业看来,优质的造车新势力数量并不多。因此,业内不乏造车新势力资金的觊觎者。“他们造车成功不成功跟我们没关系,我们按照项目结算,把钱赚了就行。”田静指出,这样的合作方式风险也非常大,一旦造车新势力钱烧光了,或者融资出现问题,合作立马就会中断,欠款的概率也会非常大。

发展至今,造车新势力还没有实现盈利的企业。即使是头部造车新势力企业,都还处于亏损状态,融资只是维持自身生存的基本条件,未来还需改善毛利率水平,使自身具备“造血”能力,实现扭亏为盈。

零部件企业盈利情况又如何?一家底盘部件供应商负责人张锐(化名)表示,给造车新势力做配套,底盘件都需要重新开发,做模具、做试验,前期投入很大,如果达不到3万、5万的配套量,几乎不会有可观的利润。因此,为了控制风险,零部件企业会向这些收取一定的开发费用。

谈及盈利问题,零部件企业更希望从长期的角度考虑收益问题。陈志清直言:“哪家零部件企业也不愿意做亏本生意,但是造车新势力要迅速实现盈利也不现实。未来2-3年,这些企业的交付量可能还不够大,但是5-7年之后很可能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有很高的占有率。”

牛铭奎告诉汽车之家:“造车新势力走到盈利阶段,还需要一段时间。毕竟整个行业还处于培育期,企业在研发、渠道、工厂、人才等方面的投入也非常大。只有产品交付量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最终走向盈利。”

市场波云诡谲,即便如蔚来这样的头部造车新势力,也难言最终的成功。汽车之家也在造车生死考系列文章中深入探讨,造车新势力想要取得一时的胜利很难,想要取得长久的胜利更难。在不少零部件企业看来,现在就认定哪家造车新势力已经胜出为时尚早,造车新势力还处于爬坡期,配套风险依旧存在。

但是,零部件供应商追随造车新势力的信心也在。正如牛铭奎所言,新能源汽车是发展大趋势,作为零部件供应商,如果不能抓住配套机会,未来发展只会越来越窄。“我们的想法是长期投入,做好短期内不盈利的准备。前提是要找到靠谱的造车新势力,风险共担,走向共赢。”

◆?编辑总结:零部件企业打的什么算盘?

零部件供应商眼中的造车新势力,与外界看法有所不同。在他们的认知逻辑中,与造车新势力一道找寻中国汽车产业机会,是唯一的目标。所以,他们对于造车新势力看法十分务实,谁行谁不行,配套见真情。汽车产业链上,无论是传统汽车企业,还是造车新势力,整零关系从来都密不可分,甚至是荣辱与共的关系。

如今,即便蔚来喜提5万销量,小鹏喜获5亿美元融资,理想远赴纳斯达克上市,造车新势力依旧危机四伏。对于零部件企业而言,赚快钱不如布局长远,所以他们更看重与头部企业的深度合作。正如汪国真的诗,“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文/汽车之家?李争光)

相关阅读

《造车生死考|拜腾为何倒在了量产前夜?》

《造车生死考|内外双压?零跑还能走多远?》

《造车生死考|首车难?天际“高”处不胜寒》

《造车生死考|现金流承压?爱驰的自救筹码》

《造车生死考|风口已过?难扭转的造车败局》

在未来几年汽车附属行业的前景和发展趋势。

产品品类较多。汽车零部件是构成汽车配件加工整体的各单元,以及服务于汽车配件加工的产品。汽车零部件利润低是因为车零部件业务中所含的产品品类较多,部分低毛利率产品拉低了公司汽车零部件业务的整体毛利率。

卖一辆车比车企赚得还多,华为可能真没必要亲自造车

2008年我国汽车行业的前景分析

2007年我国汽车市场销售状况良好,汽车市场经过2005年的低迷期后稳步发展,势头良好:乘用车中高档车型和都市型SUV将维持较高增速;商用客车行业将持续稳定增长;商用货车行业整体增速将回落,机会在于产品升级与出口。

2008年汽车行业将面临节能环保政策影响、征收燃油税的影响、内外资两税合一的影响、高油价时代发展新能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汽车各子行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分析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速、历史市场表现、销售毛利率发展趋势、在建工程比例,建议投资者关注三类整车股:价值型、成长型、低估型

汽车业的蓬勃发展给汽车零配件行业龙头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汽车零配件各细分行业龙头将维持高增长和高的销售毛利率,我们建议投资者关注优质汽车配件龙头公司。

新的消费群体形成、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是乘用车市场稳定成长的大好背景,国内经济生产总值与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新农村建设等因素是商用货车稳定发展的保障,人口红利、旅游业蓬勃发展、高速公里里程扩张是商用客车维持持续增长的驱动力。汽车业中既有作为可选消费品的乘用车、又有具有生产资料属性的商用车,每个细分子行业都面临机遇与挑战共存的成长阶段,同时也给汽车零配件龙头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处于汽车产业链中上游的龙头汽车配件商将迎来一个高速成长时期。我们试图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发现并挖掘汽车业的投资价值。

一、2007年汽车行业销量回顾及简析

目前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大约为3辆/百人,按照国际上通常的汽车普及阶段划分,我国总体处于"汽车化阶段前期",但是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突出,城市与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迥异,一线城市汽车保有量接近20辆/百人,汽车消费进入"汽车化阶段",预计我国大部分城市将长期处于该阶段。

截至2007年10月,我国汽车销量达到715万辆,累计同比增长达到24%。其中乘用车销售507.94万辆,累计同比增长23.57%,商用车累计销售207万辆,累计同比增长25.14%。首先看看各个细分车型销售情况体现出来的短期趋势。

我国乘用车市场从2002年开始步入年销量百万大关,五年时间高速增长,2007年年底有望达到600万辆的销量。鉴于我国地区之间经济水平相差相对较大,汽车行业的发展引擎主要是老用户的替换需求和新用户的首次购车需求。

存在替换需求的用户对价格、燃油成本敏感度不高,更重视品牌的成熟度与性能,所以,这部分需求可能是针对中高档排量的乘用车;首次购车的需求群体集中于30岁以下,这部分用户追求时尚动感,预计将成为都市SUV和中档轿车的主力消费群体。

乘用车品牌竞争激烈,目前我国共有乘用车品牌340个左右,平均每个品牌年销量一万七千辆,今年同比负增长的乘用车品牌达到45%。应该说,乘用车市场呈现品牌杂规模小企业数量过多的特点,同时这也与我国乘用车的消费特点有关。

商用车细分产品中,"重量化"趋势明显,重型货车、大客、高吨位半挂车增速显著高于其它细分商用车产品。商用车中,货车周期性相对较强,客车行业整体增速平稳,销量几乎保持在年20%增长左右。

而我国的燃油税从提出到如今燃油税已经经历了十年时间三届,在国家节能减排的环保政策下,燃油税的开征箭在弦上,很可能于2008年3月开征,有关专家预测燃油税率可能在30%至50%之间,开征之后,每台车的用车成本将提高,以1.6L排量车为例,每百公里耗油8L,设一年跑3万公里,以93号汽油5.34元/升计算,再加上其它税费,年耗油费1.28万元,设燃油税率为50%,成本要提高6000元,和排量为1.0L的比较一下,每百公里耗油5L,年跑3万公里,年耗油费用8000元,交50%的燃油税,成本提高4000元,总计1.6L排量车每年比1.0L排量车在燃油使用成本上多七千元左右。

另一方面,征收燃油税后1.0L排量车每年单车新增油税成本占车价的百分之六,而1.6L排量车这个数目为百分之四多一点。征收燃油税对乘用车市场消费结构的确切影响和燃油税率、燃油税征收结构有关,如果燃油税为30%,则影响很小,如果为50%-100%,则可能对乘用车消费结构带来较大的影响,一部分中档车消费需求转移到小排量车,同时也有一部分原本打算购买小排量车的消费者可能放弃或者暂时购车打算。

从历史情况来看,油价的上涨并未影响汽车销量的增速,一方面,油价年涨幅未超出过25%,另一方面,我国汽车人均保有量低,市场潜力巨大,油价上涨的成本短期内不会对乘用车总销量造成影响。

2.排放政策

2007年是国三排放标准开始实施的年份,2010年我国将全面实施国四排放标准。环保排放标准的升级对小排量车和部分老车型产生影响,北京马上要实施国四标准,一些品牌可能不得不退出北京市场,对于老牌合资企业的老产品,更新换代的压力增大。总体上对乘用车影响要先于商用车,预计对明年的商用车市场影响有限。

3.两税合一利好部分汽车企业

国家所得税法实施后,将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还将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收入等规定为"免税收入";取消内资企业实行的计税工资制度,对企业真实合理工资支出实行据实扣除。对于已经享受税收优惠的企业存在一定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将逐步与25%接轨。"两税合一"以后,合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将由15%提高到25%,而内资汽车企业的所得税则由于33%降至25%。

就细分子行业来说,轿车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均为合资企业,两税合并对已经享受了较长时间优惠政策的合资公司盈利将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但不影响企业长期的竞争能力。商用车企业多为内资企业,将受益于两税合并的执行。就车企来说,两税合并将对中国重汽(000951)、宇通客车(600066)、曙光股份(600303)等缴纳33%所得税率的商用车上市公司产生利好。国家的税收政策有利于创造公平的汽车产业竞争环境,相信在国家鼓励自主创新的大背景下,今后自主品牌车企的生存环境将大大改善。

4.新能源给我国汽车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高油价时代,汽车驱动力必将朝着替代传统能源的方向发展,燃油税的出台、油价高企催生新能源汽车热,我国今年公布了《新能源汽车准入管理规则》,各大汽车制造商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上已经有很多动作,发改委公布的严格的准入门槛并实行一项否决制意在把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集中在有较强实力的汽车企业手中以尽快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商用。从欧美市场看,基本上业界认为至少未来5年新能源汽车主流为混合动力车。

上海汽车已经推出自主研发的荣威混合动力轿车和"上海"牌的第四代燃料电池轿车,据上海汽车,公司将在奥运之前小批投产自主品牌混合动力轿车,同时推进合资品牌混合动力轿车与客车的研发,在2010年实现混合动力轿车规模化投产。此外,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已经研制出混合动力公交车,一汽集团完成解放牌混合动力客车样车开发,一汽红塔已经有少量电动汽车外销,长安集团的混合MPV2008年上市,长安集团沿着从轻度到中度再到重度混合动力汽车的轨迹发展其新能源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是汽车传统动力到纯新能源过渡的一个长期阶段,我国汽车业有望借此机会缩短与欧美市场差距,两三年之内,混合动力汽车难以大规模产业化,但是目前走在前列的车企一定会在全球新能源汽车时代到来之时占据先机。

三、展望2008年汽车行业的发展

乘用车作为汽车行业内的消费类子行业具有客车与货车不可比拟的市场潜力。在轿车领域,我们认为偏高端品牌销量持续稳定,中端市场竞争激烈,外形时尚动力性好的车型将受到新一代汽车消费用户的青睐,低端经济型轿车的春天的到来尚需时日。

经过改良的休闲型SUV将继续保持高增长势头,油价、税收等因素对SUV影响有限,根据成熟用车市场的数据,SUV的市场份额在我国将持续扩大,随着二三线城市用车需求的释放和购车能力的逐步成长,SUV将拥有新的增长点。

MPV用车集家用和商务用途于一身,模糊了它作为可选消费品和生产工具特性的界限,今年MPV增速将超过乘用车行业平均增速,我们认为其潜力略逊于SUV市场,目前有一些汽车企业投资于MMPV项目,相信更加亲和于家用的MMPV将占据一部分家用乘用车市场。摇钱树下教你摇钱术

商用载货车将受益于未来几年我国GDP10%以上的增长速度、固定投资增长速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计重收费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发展新农村导致的城镇、乡镇之间运输类货车的需求增长、龙头企业的出口市场逐步打开等因素。商用车总体上将维持10%左右的增速,由于今年重卡行业的"井喷",明年整体销量同比增速将小于今年的同比增速,重卡销售结构进一步改变,大马力高吨位重卡占比继续增大,高端载货车出口市场有望进一步拓宽。未来,载货车行业的两大增长点在于高吨位型节能重卡和出口。

客车行业常年保持稳定的增长,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公路客运量呈逐年递增态势,旅游车更新换代成为客车行业发展的驱动力之一,与载货车一样,客车作为商用车细分行业因其高性价比获得国外进口商青睐,目前出口地主要集中在中东、古巴等地,我国汽车技术水准与欧美成熟市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客车在发达国家的出口还难以展开。发展中国家的汽车工业发展较为落后,但是运输需求增长,这对我国商用车的出口形成利好。出口产品单车价格高于国内,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综合毛利率。

上海大众等强势合资公司,涵盖品牌众多,自主品牌发展势头良好,未来有望继续注入相关资产,预计2008年全面摊薄每股收益达1元,预计相对于2007年11月27日收盘价股价或有30%-40%的上升空间。摇钱树下教你摇钱术

宇通客车(600066):客车业龙头,公司主营大中客车,发展势头良好,由于公司整车底盘自制、产品结构偏向高端高端,使得产品毛利率较高。有望在内需与出口的双重推动下继续其良好的主营收益。考虑到公司持有的金融股权,如果明年公司卖出,则较大程度地增厚公司业绩,但在盈利预测时我们不考虑这种非持续性因素。预计公司明年每股收益1.17元,相对于2007年11月27日收盘价,公司股价或上升30%。

一汽轿车(000800):中高端轿车龙头,预计成为一汽整体上市平台,旗下产品谱系相对单薄,但盈利稳定,产品毛利率较高,基本维持在22%以上,预计明年将有新老4款车以供销售,从公司业绩看估值已经到位,考虑到未来的整体上市和资产注入,建议持有。

2.成长型该类汽车股具有以下特点:具备眼光长远的管理层,目前在建工程项目较多,在建工程净额占据主业收入很大比例,主营业务可能出现较大转折点,公司整体上处于一个主营业务重构的转型期。同时该类上市公司具有相对较多的不确定性,投资于该类个股存在相对较大的风险。

典型个股为:

长丰汽车(600991):纯正SUV汽车股,相对于集团公司目前15万整车产能(长沙5万,永州10万),目前不到5万的销量显得有些浪费,作为一家老牌越野车企业,之前需求主要依赖于部门公检法系统,今年公司新品猎豹CS6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意味着可以在出口市场大展拳脚。另外,公司管理层准备将产品改良得更加亲民,打开潜力巨大的普通消费市场,预计明年将开发并推出三款新车,除越野车外更涉足轿车与轻卡行业。另外,公司将加大营销网络构建。目前长丰算是三菱在中国的合作伙伴中实力相对最强的一个,我们预计公司与三菱的新合资公司即将成立并在新的汽车业务领域大展拳脚。预计公司明年业绩每股0.94元,相对于2007年11月27日收盘价,12个月内或有90%左右的上涨空间。

公司风险提示:管理层低估产品转型难度,营销网络建设滞后使得公司产能无法释放,进入新的汽车子行业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较多。

江淮汽车(600418):公司管理层强势,眼光长远,江淮汽车经历从客车底盘延伸至MPV、轻卡、重卡、越野车的屡次成功转型,目前公司多项目扩张,做足基本功,不追求眼前利益,明显着眼长远,稳打稳扎。公司未来将拥有MPV、SUV、轿车、轻卡、中重卡等系列产品,转型成功后,乘用车可能达到30万以上产能。2007年公司产品销量增长,但受累于多项目扩张,体现在净利润上增幅为负,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潜力,预计于2008年下半年进入收获期。预测2008年每股收益为0.4元,相对于2007年11月27日收盘价,12个月内或有60%-70%左右的上涨空间。

公司风险提示:项目扩张过多,进入收获期的过程可能比较漫长。往轿车上转型尚待实践考验。

长安汽车(000625):公司持有长安福自达50%股权,旗下有马自达3、马自达2、福特等众多强势品牌。预计今年销售20万辆车,重庆工厂扩产至25万辆车/年,南京工厂建成投产,一期年产能16万。明年公司将拥有40万整车产能,推出的新品为马自达2、福克斯紧凑型新车嘉年华、新款蒙迪欧等车型。预计明年销售35万辆车,则公司08年每股收益在0.82至0.89元之间,相对于2007年11月27日收盘价,12个月内或有45%-60%左右的上涨空间。

公司风险提示:除长安福自达外,业务扭亏尚需时日;旗下品牌众多销售网络有待完善,马自达系列车型销量上升空间有限,与工厂大幅扩张的产能相比有销售压力,产能不可等同于利润。

3.低估型该类公司业绩虽无大亮点,但市场给予其估值水平偏低,值得逢低买入。

典型个股为:

海马股份(000572):公司车型较为稳定,产品结构偏低端,新产品换代相对缓慢。但公司脱离马自达后显示出强劲的自主创新能力,后续或有相关研发中心等资产注入,目前已经低估。预计公司08年每股收益0.7元,相对于2007年11月27日收盘价,12个月内或有60%左右涨幅。

江铃汽车(000550):公司主营轻型汽车及相关零部件,公司产品毛利率、主营业务净利率较高、期间费用控制合理,每股收益增速平稳。近250个交易日落后于大盘,后市有望回归合理价值。预计公司08年每股收益0.95元,相对于2007年11月27日收盘价,12个月内或有55%左右涨幅。

曙光股份(600303):公司主营黄海牌商用车及SUV,旗下拥有"曙光""黄海"两个品牌,受益于08年奥运,涉足中高档客车制造。预计公司08年每股收益0.65元,相对于2007年11月27日收盘价,12个月内或有50%左右涨幅。

五、关注具有规模优势的汽车配件龙头股

在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进程中,汽配企业成长迅速,竞争环境可能不如整车激烈,而且优秀的汽配企业毛利率高,通过比较汽配行业和整车行业,发现汽配行业整体在建工程比率超过整车整体水平10个百分点左右。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分享汽车零配件行业广阔的成长空间带来的收益。

我们关注两大指标:1.具有强大的规模优势;2.具有细分行业垄断优势的龙头。结合我们所预测的公司未来收益的情况,推荐以下重点汽车配件股(注:以下所称"目前股价"均为2007年11月28日收盘价):

潍柴动力(000338):重卡发动机龙头,拥有重卡黄金产业链,旗下有潍柴大马力发动机、陕西重汽、陕西法士特齿轮等优秀的子公司,公司业绩优良,目前已经超跌,我们预计07、08年每股收益为3.2、3.8元,以目前股价,动态市盈率不足20倍,未来12个月内股价或有60%左右的涨幅。

福耀玻璃(600660)我国最具规模与技术优势的汽车玻璃生产霸主,在汽车玻璃行业市场占有率很高,其市场地位几乎没有对手,产品结构导致其综合毛利率处于汽车配件行业首位,我们预计公司未来将延续主营业务大幅增长的势头,预计07、08年每股收益为0.9、1.2元,动态市盈率为23倍,考虑到福耀玻璃的独特优势,可以给予其相对较高的市盈率,我们认为未来12个月内股价或有65%左右的涨幅。

金马股份(000980):公司主营汽车零部件、防盗门及纸制品,公司经过资产重组,浙江铁牛集团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有望形成协同效应,做强主业,前期投资项目使得公司可能在处于业绩拐点期。我们预计07、08年每股收益为0.17、0.4元,以目前股价,动态市盈率为21倍,,未来12个月股价或有50%以上涨幅。

襄阳轴承(000678):公司是我国最大的汽车轴承专业制造商,产品型号众多,适应性强,其轴承有望涵盖商用车、乘用车市场,需求面拓宽,业绩将出现大幅增长,我们预计公司07、08年每股收益为0.14、0.28元。以目前股价,动态市盈率为23倍,未来12个月股价或有30%以上涨幅。

风帆股份(600482):公司是我国铅酸蓄电池生产龙头企业,公司巨资投入电池项目有望形成汽车用电池、工业电池和锂电池三大增长驱动力。公司目前主业汽车启动用电池未来需求空间广阔,新的太阳能电池项目和工业电池项目将形成新的增长点,预计"十一五"期间,公司盈利将保持强劲增长。预计公司07、08年公司每股收益为0.55、1.15元,目前动态市盈率为30.4倍,未来12个月股价或有60%以上的涨幅。

2020 年 10 月 26 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签发了编号为2020007号的华为 EMT 决议。

那份决议里明确写道: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这份文件的末尾有这样一行标注:

本文从发文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 3 年。

也就是说,如今距离声明失效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了。

到2023年10月,小米的新车都还未实现量产。即使华为到那时宣布造车,也算不上太晚。

虽然时至今日我们仍无法确定华为是否会亲自下场,不过在与赛力斯合作之后,华为在有没有必要造车这件事上,确实没那么迫切了。

不久前,华为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经营业绩:

1-6月,华为累计营收3016亿元,虽然和去年同期相比依旧下滑了5.8%。不过从第二季度的数据来看,不管是营收还是利润率,都实现了环比向上。

有分析认为,华为的业绩得以回升,问界的畅销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如果说,华为靠着与车企合作就能赚钱,那么可能真没必要蹚造车这趟“浑水”。

NO.1

[“做得好能把手机损失的利润补回来”]

在华为发布的经营业绩里,关于卖车部分的收入华为并没有明确介绍。不过,按照此前华为内部人士透露的信息来看,在智选模式下华为与厂家的分成大概是1:9。

以一辆售价25.98万元的问界M5车型为例,每卖出一辆车,华为能拿到约2.6万元。

而在这10%中,据说有2%是华为的技术授权费用,8%是渠道的经销费用。也就是说,最终华为每辆车拿到的收益大约有5000元左右。

乘联会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问界M5的累计销量为20220辆。若按这一数据计算,卖车一项华为获得的收益约为1亿元,华为渠道的收益约为4亿元。

对于华为这一规模的科技公司来说,这一利润可能算不了什么。不过对于数量庞大的华为经销商渠道而言,却意义非凡。

关于为何要卖车,华为曾多次提及原因——卖车就是为了让门店在手机大幅减少的情况下生存下去。

据华为经销商透露,过去华为手机的整体利润在14%左右,卖车则约为5%-6%。不过,由于汽车的售价远比手机更高,卖车成了不少经销商熬过寒冬的救命稻草。

而且由于近几个月来问界车型的热销,“做得好有可能把手机损失的利润补回来”。

即使不少经销商卖车还在亏钱,但是出于战略考量选择转型的依然很多,用一些经销商的话来说,他们更看好 “新能源赛道后期的红利”。

当然,对于这些尝试转型的经销商来说,他们也需要增加很多新的投入:

比如,在一些城市,一个三百平以上可以满足卖车要求的店面,需要投入的成本在五六百万元以上。此外,每个店铺还要配备8名员工(2名主管+6名销售)、2辆样车和2辆试驾车,还有线上推广成本。

NO.2

[ 5000元比很多车企的单车利润要高? ]

对于这些此前的手机经销商而言,拓展汽车销售,需要付出的成本确实不小

不过尽管如此,华为和旗下经销商的收益依然要好于很多传统车企和传统4S店。

单从华为从智选模式每辆车获得的5000多元分成来看,这一收入水平,就已经远高于吉利、奇瑞、比亚迪等不少自主品牌的单车利润。

不久前吉利汽车发布的业绩数据显示,上半年净利润15.5亿元。按照乘联会公布的1-6月52.6万辆的销量数据来计算,吉利的单车利润不足3000元。

而在今年一季度比亚迪发布财报之后,华西证券曾估算,其单车净利润只有2400元;中信证券给出的数据更低,只有1356元。

不久前,赛力斯曾发布了一份半年业绩预亏公告。公告显示,其今年上半年预计亏损16亿-17.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亏损幅度扩大232.64%-265.9%。背后的原因,主要在于新建工厂、人工成本增加等因素。

制造业原本就被认为是高投入低回报的行业,再加上今年从电池到橡胶、钢铁等大宗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主机厂也越来越成了“为供应商打工“的角色。

反观华为智选渠道,随着未来合作车型增加、销量规模上涨,这一板块的收入势必也要继续向上。

至于经销商层面,卖车的利润比例虽然不如手机高,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5%也是代理制佣金的普遍水平。

而且,从2021年8家上市经销商集团的销售毛利率来看,传统经销商能达到这一水平的不足一半。

NO.3

[“这一模式不一定能复制”??]

在7月份问界M7上市时,华为官方曾宣布,上市4小时其订单量就突破了2万。从这一数据来看,问界M7似乎要比M5更为成功。

从最早的赛力斯5,到现在的问界M5、M7,华为在卖车这条路上,正走得越来越顺。

按照此前发布的规划,9月7日,问界M5纯电版将在华为新品发布会上上市。“华为一般是三代出精品”,如今这已成了很多华为粉丝和经销商的共识。在他们看来,M7之后就算是问界的第三代产品。“如果是纯电,可能会一下子起来”,有人对此充满期待。

不过,对于华为智选这种合作模式能否一直延续下去,不少旁观者也给出了他们的担忧。

首先便是最直接的渠道空间问题。6月份,华为被曝出已经与奇瑞、江淮签订了合作协议,未来也将用类似赛力斯的合作模式。再加上极狐、阿维塔等品牌的华为HI车型,等待进入华为智选渠道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

“现在有些门店摆一台M5、一台M7已经显得有点挤了,以后店里摆谁不摆谁也是个问题”,有业内人士说道。

更为复杂的是,华为与赛力斯的合作模式本身,也面临一些质疑。

有接近双方的知情人士表示,如今双方的合作虽然看起来互利共赢,但背后的博弈、争论甚至内耗从未停止。

“未来会不会面临利益分配不均,很难说。”

以渠道选址为例,据说在经销商提交申请之后,首先华为会先去审核,随后赛力斯也要再去评估。用户中心成立之后,需要华为验收销售,赛力斯验收交付和服务。以至于有人感叹,“这样的博弈,到底有何意义?”

“华为是一个很强势的合作伙伴,其他车企在合作中不一定能接受,这一模式不一定能复制。”有人指出。

NO.4

[?写在最后?]

众所周知,目前华为与汽车厂商的合作模式分为三种:普通零部件供应商、Huawei Inside模式,以及华为智选。

虽然华为智选模式之下,华为有着不错的收入和话语权,但到了汽车零部件领域,华为却依然亏损。

“(汽车)这个业务是华为现在唯一亏损的业务”,余承东曾在7月份的一次行业论坛上直言。

按照他的说法,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每年的投入都达到十几亿美元,直接投入7000人,间接投入超过1万人,“绝对是烧钱的生意,绝对是很难干的生意”。

据说,在零部件方面,华为大多数订单的利润点在2025年之后,这也意味着到2025年之后华为汽车才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

而在这之前,不知道华为不造车的承诺能不能坚持到那时。毕竟,当初“不造手机”“不造电视”的反转也还没过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