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兴精工2019为什么翻倍

2.回眸2019丨贯穿汽车圈一整年的四个字

3.8个关键数据,读懂2019年长城汽车财报

4.2019八大零部件企业 海外巨头大批裁员

5.年终盘点丨智能化时代,那些即将消失的汽车硬件

6.2019年汽车后市场前景如何?

2019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分析_2020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

2020年初,突然袭来的肺炎,打乱了中国汽车产业向前的脚步。然而,受影响的并非只有国内主机厂,诸多世界级汽车巨头的全球业务,都将面临来自供应链和市场的“双重打击”。

2月4日,韩国现代汽车宣布,将暂时关闭本土7家工厂的生产线,原因是中国产零部件供应链中断。现代汽车也成为首家被疫情影响中国以外地区业务的企业。

韩国工业经济与贸易研究所高级研究员Lee?Hang-koo表示,现代汽车及其子公司起亚汽车没有大量零部件库存,而这些零部件大部分是在中国制造的。

据悉,现代汽车7家韩国工厂的产量约占其全球产量的40%,不仅面向本地市场,也向美国、欧洲、中东等市场出口产品。分析师预计,如果现代工厂停产5天,将至少损失6000亿韩元(约合35.2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每日损失7亿元人民币。

更糟的是,现代汽车停产只是一个开始,英国路透社曾预测,今后很可能会有更多国际车企在中国以外地区的生产面临中断。

果不其然,同样是在韩国,雷诺汽车与三星的合资品牌雷诺三星汽车,2月11日~14日因来自中国的线束零部件断供,不得不暂停了釜山工厂的生产工作。

2月14日,日产汽车日本工厂的2条生产线全部停产;2月17日,另一条主要生产出口车的生产线也会停产。不仅如此,在其他非停工日的上班时间也有调整,从每班8小时调整为7小时,每天工厂生产时间将减少2小时。有消息称,此次停产将影响日产3000辆汽车的生产与交付工作。

铃木虽然已退出中国市场,但其在印度等地的工厂仍然要从中国购部分零部件。在该公司最新财季发布会上,常务董事长尾正彦表示,“目前铃木的全球汽车生产尚未受到波及,但铃木正在考虑从其他地区购汽车零部件的可能性,如果铃木无法在近期获得足够的零部件,也将面临停产危机。”

除了临近国家的车企工厂,远在欧洲的捷豹路虎和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集团也未能幸免。两家企业均警告称,零部件供应目前十分紧张,欧洲工厂几乎到了停产的边缘。

此次疫情让很多人意识到,汽车是全球产业,中国占据着整个生产链条中的重要一环。

目前,几乎所有世界著名汽车零部件巨头都已布局中国,并将其作为辐射亚洲乃至全球市场的生产中心之一。其中,博世、德尔福、法雷奥、弗吉亚、伟世通、安波福等国际主流零部件企业,在疫情“重灾区”湖北都设有生产基地。即使它们把产能转移至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工厂,也远远无法抵消中国工厂延迟复工带来的影响。

早在1月29日,博世集团全球CEO?Volkmar?Denner曾警告称,博世的供应链很依赖中国,“我们需要等待事态的发展。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博世的全球供应链将会中断”。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生产的轮胎、玻璃、音响、线束等零部件也大量销往海外。以国人耳熟能详的福耀玻璃为例,其2019年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了25%。

数据显示,日系车企产品使用的中国制造零部件占比已超30%,韩国的数字也相差不多;欧美车企对中国零部件的依赖,近20年来翻了三番,也上升到了约20%。

2018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总产值达到38455?亿元,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为551.2亿美元,占全部汽车产品出口比例的75%以上。当时,有研究机构估计,2019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将达到4.3万亿元,出口金额有望突破600亿美元。

虽然眼下国内一些零部件工厂开始陆续复工,现代汽车工会发言人称,中国供应商已于10日恢复生产;国际车企也在积极寻求其他供应源,以实现零部件供应多元化。但疫情发展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其最终影响尚不明朗,因此整个生产链条要恢复如初,还需较长时间。

而且对于大部分国际车企来说,中国不只是重要的零部件来源地,更是决定全球业绩的关键市场。换句话说,疫情带来的是“一头一尾”的双重打击。目前,业界一致判断,疫情将对第一季度的汽车销售市场造成重创;至于疫情何时结束,结束后会不会出现一波销售高潮,却存在争论。

英国《金融时报》援引分析师的预估称,此次疫情对中国汽车销售和零部件购造成的影响将超过2003年的SARS……大众和宝马2020年上半年在中国的业务收益,或将下降五个百分点。

报道,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指出,由于中国市场销量占比接近40%,大众汽车集团极有可能是新型冠状疫情影响最大的汽车制造商。

根据丰田2020年3月期前三季度(2019年4~12月)的结算,其累计销售额、息税前利润业绩均突破了历史同期的最高纪录。但是,该财年最后一个季度的业绩(2020年1~3月)极有可能受中国疫情的影响走低。在最新财季发布会上,丰田高层坦言,他们从2019年开始就预测到中国车市在2020年会进一步放缓,如今的疫情又给中国市场的新车销售带来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塔塔汽车在1月底时便指出,此次疫情可能会阻碍捷豹路虎进一步的生产,并影响到该公司在华市场的利润及其他业绩表现。

就连不在中国销售新车的铃木,也因中国疫情等多方面的不利因素,将2020年3月期财年的营业利润预期下调40%,至2000亿日元,为最近四年的最低点。

水滴观点:

突如其来的疫情,是对世界汽车产业的一次严峻考验。鉴于中国市场的体量,也许没有人能“幸免于难”。但可以肯定的是,全球化程度越高,体系力越强的企业,越能快速恢复,回归正轨。

疫情不会动摇中国汽车市场的全球地位,危机过后,相信各大主机厂都会重新审视自己的Plan?B。所谓“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希望再遇危机时,汽车企业能够从容应对。

文/殷?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春兴精工2019为什么翻倍

汽车行业在2019年可以说是度过了一个寒冬,能活下来的都庆幸躲过了一劫,在2019年底都公布了2020年的新车规划,摩拳擦掌的准备在新的一年里要大展拳脚。肺炎的突袭,如同一盆冷水,当头泼在了各大车企的雄心壮志上。中国的汽车行业可以说是一条十分庞大的产业链,在肺炎引发的蝴蝶效应中,没有一家企业能幸免于此。

在汽车行业内的全产业链中,几乎每个环节都是依靠现金流生存,供应链更是如此。零部件企业的生存危机如同肺炎一般不断扩散。根据彭博、国内券商以及各大宏观分析师的预测,目前第一季度的GDP表现已经无法逆转了,在第一季度内会有大部分的中小零部件企业处于生死边缘徘徊。谁能有更充足的现金流,谁就能活下去。人工、物流、库存每个环节都是钱,现金流一断,整个企业便一命呜呼。但疫情降临,交通阻断员工居家隔离,原材料进不来成品卖不出,在面对巨额的固定成本也没有更好的应对方法,所以拼的只有现金流这一环节。

供应链断层,全球车企无一幸免

说回车企,武汉作为疫情爆发的首个城市,当然也是中国的“九省通衢”,是中国国内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当然,在这个地理位置如此优越的城市内,车企不在少数,神龙汽车、东风乘用车、上海通用以及一些小型车企都在武汉有生产线,甚至大部分零配件的巨头,像是博世、法雷奥、德尔福等世界级工厂均在武汉有设厂。作为东风集团的大本营,标致、雪铁龙、日产、本田等在武汉都有业务往来,目前各家也都纷纷启动了疫情应急措施。在此轮疫情当中,有近7成的车企选择延迟到2月10日以后复工,本田、丰田、现代、起亚等日韩系车企更是延后至17日复工。

此次疫情的影响范围甚至涵盖了全世界范围的车企,日韩系车企首当其中。目前,韩国五大车企——现代汽车、双龙汽车、起亚汽车、雷诺以及三星的工厂均已全部停工,原因是中方提供的零部件全部耗尽,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运作。合适复工则取决于中国的汽车零部件配套生产工厂的复工时间。日系的本田以及丰田也同样面临着这一困境,有日本分析师称,汽车零部件的库存平均时长约为1个月的时间,此轮疫情的爆发影响将在2个月左右后极大的影响日系车企的运作。在中国工厂复工后,还将面临物流人员、通关流程等时间环节问题,目前韩国也正在进一步简化通过流程,以便尽快供货。

而远在德国的汽车零部件巨头博世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1月29世集团全球首席执行官Volkmar?Denner警告称,由于博世企业严重依赖中国的零部件供应,肺炎可能会影响其全球供应链。他还补充称,“我们需要等待事态的发展。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博世的全球供应链将会中断。”

曾有机构作出同级,目前中国作为全球的出口大国,全球有80%以上的汽车零部件与中国有关联。据海关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在汽车零部件类出口的总额超过了6000亿美元,其中外资企业在华子公司对外出口占40%。跨国零部件的占比不断增加,也使其加大了对中国工厂的投入,导致了目前供应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出现。

第一季度车市的预测表现

跨国零部件企业安波福给出了更具体的预测,他们预计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的汽车产量将下降15%,全年的产量降幅在3%左右,而安波福自身的产量将下降11%。摩根大通则认为日本企业受到的影响会更大,预计中国产能的下降会让本田汽车营业利润下降6.1%,日产汽车营业利润下降11%,此外日本零部件企业爱信精机和小糸制作所在中国的生产也可能受到停产影响。

根据全球重要信息、分析和解决方案供应商IHS?Markit更是预测,随着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爆发,工厂关停最迟者可能持续到3月中旬,从而将导致中国汽车产量缩减逾170万辆,同比下跌32%。

而面对此次肺炎的影响,原本预测在2020年中国车市将会有1%微增长的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在近日发表声明。调整了今年对于中国车市的预期,他认为全年1%微增的预测如今看来有些压力,“在2019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太难了的背景下,这次肺炎疫情的冲击对车市属于雪上加霜,导致刚刚回暖的车市又有一定影响。”

2020年汽车行业依旧寒冬?

在面对目前的各种分析预测以及经济形势来看,肺炎对于车市的影响确实不小,但也没必要因此而失去信心,因为疫情的影响只是短暂性的。安波福首席财务官Joseph?Massaro就表示,一季度受到影响的产能可以在二季度弥补,目前来看这种影响不会持续一整年。刚刚在上海建好超级工厂的特斯拉也表示,预计国产车型的交付延迟大概在10天左右,对公司一季度的盈利能力产生的影响将是“轻微的”。

在国家层面上来说,在2019年已经下了命令,在2020年需保持大概6.2%的GDP增速来达成KPI,这几乎是海内外一致的预期值。而目前招商宏观也给出了第一季度的预测情况,在最不利的情况下,第一季度的GDP增速将跌至5%左右。那么为了完成全年的目标,在后三个季度内将会快马加鞭的赶上来。同时会有更多不同程度的刺激性消费政策出现,可能会存在降准降息、突破财政赤字率、加大减税降费的规模、定向降息等措施。这些政策也全都是有利于促进汽车行业发展的源源动力。

上海预致汽车咨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豫则认为,疫情也会从另一层面刺激国内的汽车消费,因为肺炎爆发以来,国内大部分的主要城市都实施了公共交通管制的措施,像武汉这样的城市公共交通停摆后,让更多的消费者意识到了私家车的重要性,代步需求有所增加,刺激更多的消费者关注到汽车行业。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他认为中国家庭目前的私车消费基数低,潜力大,首次购车群体的热情将进一步提升,所以推动中国车市2020年前低中高后强的走势还是有机会的。

总结

对于汽车行业来说,影响肯定是巨大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其中的希望。2020年的汽车行业在一开始便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也再进一步增加了行业内的洗牌速度。只要在这场暂时的战役中熬过去,汽车行业的春天也就不远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回眸2019丨贯穿汽车圈一整年的四个字

春兴精工2019因为公司市场份额增加,行业市场需求增加,公司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公司产品竞争力增强翻倍。

1、公司市场份额增加:随着公司的业务不断扩展,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渐增强,市场份额也随之增加。这就意味着公司的销售收入和利润也会相应增加,从而推动了公司2019年业绩的大幅增长。

2、行业市场需求增加:随着国内外经济的发展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需求也不断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春兴精工这样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也能够获得更多的订单和业务机会,从而推动了公司2019年业绩的大幅增长。

3、公司经营管理水平提高:随着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公司也在不断加强自身的管理和运营能力。通过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春兴精工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而实现了业绩的翻倍增长。

4、公司产品竞争力增强:随着公司技术不断创新和进步,春兴精工生产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让公司在市场上拥有更强的产品竞争力,既能提高订单量,也能在价格方面得到更高的定价,从而推动了公司2019年业绩的大幅增长。

8个关键数据,读懂2019年长城汽车财报

2019年是中国车市销量的凛冬之年,更是长达二十八年增量时代终结后,又一次迎来下滑的转型之年。而伴随着“不景气”核心一词,贯穿2019年汽车圈一整年的是“冷”、“难”、“省”、“合”四字。

文/蜡笔新?图/来源网络

如今,2019终于在寒冬的唏嘘中落下帷幕。挥手告别2019,迎来了2020,站在新一年的起点回望2019年汽车圈,如果非要找一个词语来概括,或许“不景气”才是最贴切的那一个。

有人说,2018年是中国汽车行业的拐点,但现在看来,2019年似乎更加合适。2019年是中国车市销量的凛冬之年,更是长达二十八年增量时代终结后,又一次迎来下滑的转型之年。而伴随着“不景气”核心一词,贯穿2019年汽车圈一整年的是“冷”、“难”、“省”、“合”四字。

冷——销量之冷,带来行业之冷

首先,2019年汽车圈的不景气就直接体现在销量上的不景气。以国内汽车市场为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11月中国汽车累计销量为2311万辆,同比下降9.1%。其中,乘用车累计销量为1923.1万辆,同比下降10.5%。同时截止今年11月,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连续17个月销量同比下滑,今年车市销量实现正增长已然无望。

正增长已不再奢求,但就是才刚刚到来的2020年也被提前定性为依旧不景气。根据国家信息中心2019年度最新预测:即将到来的2020也将继续延续“下跌”的节奏,国内乘用车需求量,将探底2000万辆。乐观情况下,2021年才能迎来触底反弹,随后几年将迎来新的“春天”。

自2018年开始的销量断崖,新车销量的急转而下也让汽车行业的整体利润变得更低。根据相关机构对今年前三季度各行业利润增速数据的统计,汽车与汽车零部件“拔得头筹”,垫底全行业,-33.25%的行业利润增速也揭下了行业之冷的“遮羞布”。

销量之冷带来的行业之冷表现在汽车圈的方方面面,以往作为汽车行业风向标的各大车展如今光芒也不断消散,变得暗淡下来。世界五大车展之一的东京车展虽然参展企业和团体数量达到187家,但海外品牌参展商也仅有奔驰和雷诺等4家厂商,大众、保时捷、奥迪等品牌更是自2009年以来首次决定不参展,沦为了世界五大车展中“最不国际化”的车展。

除了东京车展的“囧”状,全球范围内的车展越来越“冷清”也成为了一大趋势:今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也是其百年来最冷的一届车展,虽然有来自中国的一汽红旗、长城、拜腾等品牌去秀肌肉,但也有22个知名汽车品牌宣布退出法兰克福车展。除此之外,底特律车展和日内瓦车展也显得大不如从前。

回到中国国内,除了上海车展、广州车展相对火热,今年的成都车展也稍显偏冷。除此之外,此前有消息称,原定于(2019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上海新国际举办的上海新能源汽车自动化技术展因行业不好致使部分车企有变,为了保证展会效果将会延期至2020年8月7日至9日继续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虽然后来证实延期的原因不是先前传出的参展30多家企业已经倒闭,主要原因是由于新能源车企的补贴弱化,导致新能源车企的参展意愿减弱,但是也能从中看出,在销量遇冷的前提下,汽车厂商参展的意愿也减弱不少。

而这个冷字也引出了另外贯穿汽车圈整年的三个字。

难——难以为继,淘汰赛还未结束

车市寒冬的持续,不光是对整个汽车行业的考验,更是对关系到汽车产业中的每个个体的一场淘汰赛。一方面,淘汰赛给行业带来压力,压力触发向上的动力;但另一方面,一些本就难以为继的车企,在寒冬中只能面临死亡。

2019年,很多车企在“难”字之中退出了历史舞台。11月18日,人民法院公告网显示,杭州青年汽车有限公司已经破产。而在之前的10月份,一份某银行内部邮件在网上传开,称“猎豹汽车、力帆汽车、华泰汽车、众泰汽车,四家车企将在年底进入破产程序,涉及上下游汽配供应商产业链合计约500亿元坏账,要求排查”。

虽说,随后“被破产”的厂家紧急辟谣,最终不了了之,成为一场乌龙闹剧。但空穴来风的背后,却是多家车企深陷泥潭的事实。

以力帆为例,自进入今年下半年以来,基本处于半停产状态,乘用车月度产量只有几百台。从其披露的数据来看,今年前8个月累计产量同比下滑超7成,累计销量同比下滑近7成,同时上半年已巨亏9.47亿,处于退市边缘。

而华泰汽车今年前11个月累计销量仅3.9万辆,同比暴跌63.7%。目前,华泰汽车旗下大部分子公司股权已被融资质押,并和数家子公司一起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总负债近300亿元。

除此之外,今年前11个月,中国累销下滑的车企达六成以上,像海马汽车、云度汽车、东风雷诺这样跌幅超过50%的车企有数十家之多。

这样的前提之下,2019年中难以为继、面临生存危机的车企可是不少,除了上面提到的力帆、华泰,北汽银翔、君马汽车也是这场淘汰赛的落后者。新能源造车势力方面显得更“难”:前途汽车、天际汽车、博郡汽车、绿驰汽车、游侠汽车等10余家造车新势力被曝出欠薪、欠款现象。而知豆汽车的全部股权已被拍卖。

随着年底长安PSA走向终点,汽车圈2019年的“难”算是告一段落,但这场汽车产业的淘汰赛远没有结束。

省——把钱花在刀刃上

虽说在“冷”的影响下,被“难”倒的只是一部分落后车企,但是整个汽车行业在寒冬之下都清楚认识到了“紧衣缩食”的重要性。进入2019年,各大汽车集团都在大幅缩减成本,最直观的就是裁员成了汽车行业的主流新闻。

2019年即将进入尾声的最后一个月内,几大跨国车企又用一份“裁员清单”为2019年的凄凉再添一笔,将波及到德国、美国、日本、英国,就连中国和印度也未幸免。

首先是有着汽车风向标之称的BBA,组团拉开了新一轮裁员的大幕:11月26日,奥迪发布声明,将在2025年前裁员9500人,约占员工总数的10%。这将为奥迪在未来十年节省60亿欧元成本,以支持企业加快向电气化和数字化转型。

很快,3天后(11月29日)戴姆勒集团也对外宣布,到2022年底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至少10000人,此次裁员规模至少占全球员工的3.3%,公司希望通过裁员以节省大约14亿欧元的资金,用于填补汽车电动化转型带来的成本拉升以及市场销量疲软所带来的利润下滑。

宝马虽然没有公布具体的裁员,但也在11月27日宣布其管理层已与工会达成协议,将通过减少员工奖励和其他薪酬方案的方式,来支持公司发展电动汽车业务。据悉,宝马预计将在2022年之前节省120多亿欧元(约合132.3亿美元)的成本,以应对电气化转型和自动驾驶技术方面的成本支出,为此宝马将大幅削减奖金并延长部分员工的工作时长,这项协议将于2020年起生效。

除了近期奥迪和戴姆勒公布的近两万人的裁员,过去的一年里以大众、通用、福特、日产等主机厂为代表的汽车上下游产业链的多家企业都先后宣布裁员、缩减成本。

一方面是裁员缩减成本,另一方面则是将省下来的投入到电气化转型之中。尽管车企电气化转型道路更像是一场马拉松长跑,道阻且长,但是抵不过新能源汽车的前景可观。

从各家此前已经发布的不惜血本的预算(大众600亿欧元)来看,就能知道他们的转型决心。这一年中,车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也要把省下来的钱花在刀刃上,毕竟未来前景广阔。

合——合纵连横,报团取暖

“冷”、“难”、“省”之后,则是贯穿今年汽车圈一整年的又一关键字——“合”。在新四化和车市“寒冬”的双重压力之下,车企之间相互抱团、深化合作成为行业的默契之举。

自年初开始,车企行业的“联姻”不断。首先是全球车企巨头之间的合作,1月20日,大众汽车和福特汽车也成立了战略联盟,有利于合作双方在拥有独特功能和技术的车型架构方面分摊成本,从而显著提升业务规模和运营效率。7月12日,大众汽车集团与福特汽车公司宣布,双方将全球战略联盟关系扩展至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领域。

3月28日,吉利和戴姆勒宣布,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致力于将smart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合资公司总部设在中国,双方各持股50%。

11月7日,丰田与比亚迪就成立纯电动车研发公司签订合资协议。新公司将于2020年在中国正式成立,丰田与比亚迪各自出资50%。此次合资公司协议的签订,是双方今年达成电池协议和EV车型协议的延续。

11月29日,长城汽车和宝马集团的合资公司光束汽车项目在江苏省张家港市正式启动。这也是国内放开合资车企股比限制之后的首个合资项目,双方各占股50%。

12月18日,标致雪铁龙集团与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签署了合并协议。协议规定双方业务以50:50的比例合并,合并后的新公司年销量将达870万辆汽车,收入近1700亿欧元(不含FCA马瑞利公司和PSA佛吉亚公司来自第三方的收入)。据此计算,新公司将成为仅次于大众、丰田和雷诺日产联盟的全球销量第四、收入排名第三的汽车集团。

国内的车企之间的合作也是不断,先是一汽、东风、长安三大车企聚首,与一众企业合作共同出资.6亿元,成立T3出行公司。8月16日,江铃集团-长安汽车-爱驰汽车合资合作举行发布仪式,宣布江铃控股混改成立。

12月23日,上汽集团和广汽集团在上海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2019年的车企合作浪潮画上圆满的句号。按照框架协议,双方将在联合开发核心技术,共享产业链,聚焦新商业模式,合力拓展海外市场四个方面展开合作。

寒冬之下,抱团取暖无疑是明智之举。就现阶段而言,车企之间相互深化合作、合纵连横,不仅可以通过共享,节约成本,提高技术,还有利于提高合作双方的市场竞争力。

总结下来,刚刚过去的2019年的不景气确实表现在汽车圈的方方面面。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寒冬带来凄凉的现实的同时,也为行业带来了新机遇。如今,回顾完2019,展望崭新的2020,未来可期。或许明年再次回眸时,“喜”可能就是那个贯穿汽车圈2020年的一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19八大零部件企业 海外巨头大批裁员

如果用自己和自己来对比,长城汽车的2019年并不算完美,但如果放在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的大环境下,长城汽车的2019年可以说完美“抗压”。

2020年3月31日,长城汽车公布了2019年财报,报告显示长城汽车2019年度未经审计的营业总收入962.11亿元,同比下降3.04%;净利润45.31亿元,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4.亿元,同比下降13.64%。

就像刚刚说的,2019年并不是长城汽车历史上完美的一年,但从整个市场来看,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延续了2018年整体下滑的态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36.0万辆和2,144.4万辆,同别下降9.2%和9.6%。

但长城汽车却逆势上扬,达到106万辆,同比微增长1.43%。从月销量来看排除11,12月的调整,仅仅只有5月的销量弱于2018年,其余均超过2018年,在2019年这样下滑的大盘中能够有这样的成绩能够看出长城汽车的“抗压”能力。

翻遍了长城汽车的的财务报表,有几个数字值得我们关注。

45.3亿元

财报显示,2019年长城汽车净利润达到45.31亿元,同比下滑13.6%。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达到44.9亿元。

虽然2019年上半年,长城汽车遭遇到了市场带来的巨大压力,但是在下半年长城汽车打赢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长城汽车在第三季度实现了14亿元的净利润,环比增长88%,同比增长507%,较市场普遍预期高出40-50%。

利润大幅反弹主要原因是毛利率同比增长3个百分点至18.6%——同比增长了2.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核心息税前利润率达到6.5%,而2019年第二季度为5.6%。这样的改变主要受益于有效的成本控制、更多F7和高端产品的销售组合改善销售,最后在大环境下滑的情况下,长城汽车每辆车年化固定成本的重大运营杠杆仅同比增长4%,远远好于18财年的水平。虽然2019年第四季度由于年末费用提计使得9~12月单车利润有所下滑但是整体还是保持一个良好的态势。

虽然相比之前最高2016年106亿净利润相比仅仅只有一半不到,但是从市场竞争来看2019年长城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019年自主SUV市场出现15.1%的下滑,长城汽车旗下哈弗品牌销量却同比微增0.44%。在这个淘汰的市场环境下不进则退,专注于SUV的哈弗品牌能够在这样的情况下增长也让长城汽车在SUV市场的占有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862亿

862亿是长城汽车2019年整车销售收入,相比2019年915亿的整车销售收入,2019年降低了5.79%,在销量增长的情况下为何收入还降低?

答案就是高价车型的销量占比下滑以及价格战导致的单车利润下滑。2019年定位高端的WEY品牌销量下滑28.28%,在整个长城汽车的销量占比从原来13.2%下滑至9.4%,提供的营收和利润都有所下滑。不仅如此在2019年上半年长城汽车依旧开展让利和红包活动也让每辆车的单车售价有所下滑,这都是长城汽车整车销售收入下滑的关键原因。

88.5亿元

88.5亿元,这是长城汽车零部件以及其他销售收入,相比去年62.02亿元的数据来看今年同比增长42.78%。

对此长城汽车表示零部件及其他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2019年新收入准则要求,长城汽车承担的工厂交货模式的运输服务,按市场交易价格从整车收入中剥离,调入运输收入。其次是2019年长城汽车汽车零配件外销收入增加。

我们都知道长城汽车将旗下重要的4个零部件供应商从主体中剥离,能够使得其能够更加独立自由发展,而在长城汽车内部的零部件销售都是售卖长城汽车的零部件,外销收入增加这一点能够看出长城汽车在海外市场的销量增加,以及布局的逐渐完善。

14.69万元

14.69万元,这是长城汽车每个员工的平均工资。

报表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长城汽车共僱用僱员59,756名,相比2018年的63,455名减少了3,699名,但是与此同时长城汽车的薪水与总收入占比却从2018年的8.8%提升到了9.13%.

更少的雇员,更高的薪水池,由于我们无法得知每个岗位的加权数,所以我们根据962亿元的总营收以及59,756个雇员的数据粗略计算得到14.69万元这一平均工资,相比2018年13.75万元的数字来比2019年长城汽车的平均工资提升了6.8%。

27.16亿元

27.16亿元,这是长城汽车2019年的研发费用,相比2018年17.42亿元同比增长55.8%,占到了整个集团营收的2.8%。

2019年长城汽车在下一代全新H6的平台上投入了大量的研发实力,这款预期到2020年下半年亮相的重磅车型不仅代表着长城汽车的未来更是其能否真正全球车企的关键,所以长城汽车在新技术的投入上也是不遗余力。

包括在智能化上,长城汽车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车联网和智能网联领域,长城汽车正在构建开放的技术创新平台,共同推?动5G、物联网、自动驾驶、车联网V2X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加速共性技术的产业化步伐。

不仅如此在海外市场,长城汽车也在不断投入研发,2019年投产的图拉工厂,长城汽车也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金,这些都使得2019年长城汽车的研发费用骤增。

82,198元

82,198元,这是长城汽车2019年单车平均售价。

报表显示2019年长城汽车汽车销售收入达到862亿元,与此同时2019年长城汽车销量达到1,060,298辆,按照不精确的计算得到2019年长城汽车单车平均售价为82,198元。

相比2018年86,891元,2019年长城汽车单车售价同比下滑5.4%。理由我们在之前也提到和整车销售收入下滑一样,M6车型销量的提升以及WEY品牌等高端车型占比的下滑以及优惠的增加使得长城汽车整体单车利润有所下滑。

但是还是那句话,对于长城汽车来说2019年的整个市场环境恶化的情况下,能够牺牲一定的利润而达到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其实对于长城汽车来说是一件百利而无一害的举措。能近能退这也是长城汽车能够一直屹立于自主SUV头部老大位置的关键原因。

6.54万辆

6.54万辆,这是2019年长城汽车整车出口销量。

2019年实现整车出口6.54万辆,同比增涨达44.93%,其中,皮卡车型全年出口1.75万辆,累计同比增长34.66%;SUV车型出口4.38万辆,同比大增57.62%。2019年长城汽车全球化战略全面进阶,海外市场的地位在长城汽车内部不断提高。

除去俄罗斯图拉工厂、印度塔里冈工厂以及泰国工厂,长城汽车位于日本、韩国、印度、德国、奥地利、美国的海外研发中心也均投入运营,实现全球化研发,有助于促进本集团产品质量快速提升。

从目前来看,在整个营收来看,中国市场占到整个长城汽车营收的94.1%,但是未来随着长城汽车在全球市场的不断发力,这一数字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12.37天

12.37天,这是2019年长城汽车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表示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应收账款从发生到收回周转一次的平均天数(平均收款期),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越短越好。应收账款的周转次数越多,则周转天数越短;周转次数越少,则周转天数越长。

周转天数越少,说明应收账款变现的速度越快,资金被外单位占用的时间越短,管理工作的效率越高。长城汽车2019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创下了历史记录达到12.37天,这意味着长城汽车内部资金也受到了市场下滑带来的冲击,其资金周转也面临之前从来没有过的压力。

但是不要就此以为长城汽车资金周转困难,要知道同级别的上市公司中,上汽集团这一数字为15.17天、广汽集团为17.09天、江淮汽车高达27.91天,东风汽车甚至高达125.26天。

对于长城汽车来说挑战确实存在,资金周转压力也有目共睹,不过从整个汽车行业来看依旧处于领先的地位。

总结来看,2019年的长城汽车确实面对很多的风险和挑战,内部压力也确实增加很多,但是横向其他企业来看,长城汽车依旧处于一个非常健康的状态。在SUV市场如此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长城汽车依旧保证了45亿元的净利润证明了其巨大的抗风险能力。

未来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进军,长城汽车将开拓一个全新的细分市场,但是随之而来的加大投资也是必不可免,所以我们预期在未来的近几年长城汽车的营收不会有很大的增长,但是无论是在中国和全球的市场地位,长城汽车都将有一个全新的突破。

文/林嘉浩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公众号,或登录《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年终盘点丨智能化时代,那些即将消失的汽车硬件

文/中国汽车报

车市寒冬,再加上“新四化”给汽车业带来百年一遇的巨变,2019年的汽车零部件行业格外风云激荡。下面,让我们看下2019年中外汽车零部件行业发生了哪些大事吧!

国际

1.零部件巨头大批裁员

2019年初以来,全球多家知名零部件企业,包括博世、大陆、欧司朗、舍弗勒、奥托立夫、巴斯夫、马勒等相继公布了裁员,少则数百人,多则数千人。例如,大陆集团未来十年内进行结构转型,预计将裁员2万余人。

2.埃孚收购威伯科

2019年3月底,埃孚宣布,以每股136.5美元的价格收购威伯科,股价总值约70亿美元,预计交易在2020年初完成。双方合并后的年销售总额将达400亿欧元,有望跻身全球零部件前三。

3.LG化学与SKI对簿公堂

韩国电池厂商LG化学在美国指控SKI通过雇用其前员工的方式来**LG化学的商业机密,并以欺诈手段赢得了与大众集团的合同。SKI否认指控,并反过来控告LG化学侵犯其电动汽车电池专利。

4.日立与本田合并零部件业务

2019年11月初,日立和本田宣布,将日立全资子公司日立汽车系统公司以及本田旗下的昭和、京滨和日信工业公司,整合成一家全新公司,由日立持股66.6%,而本田持股33.4%。

国内

5.潍柴海外并购

2019年12月,潍柴完成对德国ARADEX的战略收购。这是继潍柴与英国锡里斯动力携手及战略投资加拿大巴拉德后,在新能源动力系统领域又一次国际化战略布局。

6.比亚迪联手车企提供电

2019年6月,丰田宣布比亚迪进入其供应链体系,为丰田提供动力电池。奥迪也确认正在与比亚迪就购买电池一事进行商谈。另外,为了更好地与车企合作,比亚迪预计2022年前后将电池业务分拆出去独立上市。

7.宁德时代获电池大单

宁德时代已先后拿下大众集团MEB电动车项目平台的动力电池订单,以及宝马集团40亿欧元的电池订单。2019年11月,宝马集团又将宁德时代的电池订单从40亿欧元提升到73亿欧元。

8.沃特玛进入破产清算

2019年11月,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沃特玛破产清算一案。法院初步查明:沃特玛尚在经营,对外负债约1亿元,累计拖欠559家供应商债权约54亿余元。在法院裁定后,沃特玛宣告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19年汽车后市场前景如何?

[?亿欧导读?]?这是一个“机械为下,智能为上”的时代,一些硬件注定将被淘汰,但它们中的部分似乎“大限未至”......

编者按2019年,汽车行业充满悲观情绪:多家主机厂走向死亡、车市下滑幅度继续扩大、造车新势力资金压力陡增、分时租赁行业全面死亡。

同样在2019年,汽车行业也迸发了不少新的机会:全国充电网络逐渐打通、二手车出口大门打开、L2级自动驾驶技术更加普及、市场继续向优势企业集中。

2019年是21世纪10年代向20年代过渡的关键一年,回顾这一年,有利于看清更远的未来。为此,亿欧汽车特推出“回顾2019,展望2020”系列策划文章,帮助您全面了解2019年汽车市场。本文为系列文章的第8篇。

作者丨王瑞

编辑丨郝秋慧

智能化时代迅速降临,汽车的定义正由“交通工具”蜕变为“智能产品”,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原本在机械时代和电子时代举足轻重的汽车硬件,在智能化时代渐渐失势。

智能汽车的蛋糕越做越大。埃森哲研究报告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有2.1亿辆智能网联汽车,普及率接近60%;麦肯锡曾提出到2025年,全球智能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1.9万亿美元。

与此同时,智能化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据J.D.Power《2018中国消费者智能互联汽车认知调查》显示,91%的中国消费者在购买新车时将优先考虑智能互联汽车,超半数的中国消费者愿意额外承担20%的价格以购买智能互联汽车。

不断扩大的市场与消费者对智能化的日益重视,促使车企们在汽车智能化领域不断加注。

另一方面,中国也正通过政策维度推进汽车智能化进程。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都曾先后提出,要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创新。工信部在《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2020年实现汽车DA(驾驶)、PA(部分自动驾驶)、CA(有条件自动驾驶)新车装配率超过50%,网联式驾驶系统装配率达到10%;2025年DA、PA、CA新车装配率超过80%。

当智能化成为汽车行业潮流后,全球车企只能选择勇往直前。而在这个过程中,哪些零部件将退出汽车舞台?

汽车变“芯”:内外硬件将何去何从?

“汽车智能化的基础是电动化。”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如是说。

汽车智能化的底层技术,如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无一不依赖电能的持续稳定供应。因此,智能汽车首先需要配备电池。

相较电动机,内燃机极难实现电控,并不符合自动驾驶等智能化趋势。既然车辆已经配备电池,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以电驱动取代燃油驱动,进而支撑汽车智能化。

电动化在为汽车带来智能化曙光的同时,也为传统汽车四大组成部分(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布置了一道必答题:是被淘汰,还是被改造?虽然选择前者的硬件众多,但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无疑仍是发动机与变速箱。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其决定了汽车的动力性、经济型、稳定性等;变速箱通过改变传动比,帮助发动机发挥更好的动力性能,以适应不同的行驶速度与条件。在汽车实现电动化转型之后,发动机与变速箱“同生共死”,将一起走向“博物馆”。

(特斯拉中控布局)

将被淘汰的不止是发动机、变速箱等内部硬件,当智能化时代来临后,一些与消费者“亲密接触”的外部硬件也将“一去不回”。

首当其冲的是中控物理按键。正如实体按键手机被触控手机全面取代一般,物理按键中控正被“一块屏幕”取代,第一家吃螃蟹的车企是特斯拉。

2012年以前,汽车中控以实体按键为主:在T型的中控台布局中,控制音乐、空调等多种功能的实体按键密集分布。如何将按键布置得既美观又实用,成为内饰工程师最头疼的事。

当特斯拉Model?S在2012年携一块大屏幕惊艳亮相时,汽车中控进入一个新时代。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以“一块屏幕”为荣,其中新能源车企尤为激进,实体按键已走向末路。

其次是方向盘、油门踏板、刹车踏板等与自动驾驶息息相关的部件。SAE?Inernational(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将自动驾驶分为5级,其中L5级别的全自动驾驶由行车电脑自动控制,不需要人类操作,因此汽车将去除方向盘、油门踏板、刹车踏板等人类用于驾驶汽车的部件。

早在2013年2月份,丰田就曾展示过无方向盘的FV2概念车;2018年3月,大众也曾推出过无方向盘的四门电动轿跑I.D.Vizzion概念车。而对于部分习惯使用强动能回收模式的电动车车主而言,单踏板操作已经成为用户的日常使用习惯之一。

除了以上的“大物件”,一些“小物件”也正在离开我们的生活,并将越来越少见。以车钥匙为例,“无钥匙进入”已经成为当下大部分汽车都搭载的功能。当然,目前大部分“无钥匙进入”实际是指以智能钥匙替代机械钥匙。不过,诸如特斯拉等车企,已实现利用智能手机APP打开车门、启动汽车等,汽车钥匙的价值正被削弱。

“大限未至”的汽车硬件

虽然很多硬件在未来注定将消失,但亿欧汽车认为,一味鼓吹硬件消失并不合理,绝大多数硬件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将得到保留。

首先,电驱动在短时间内并不能完全取代燃油驱动,这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体量仍然偏小,并且其仍不够经济环保。

据英国汽车调研公司Jato?Dynamic数据,2018年全球汽车销量为8600万辆,其中纯电动车销量为126万辆,仅占总销量的1.5%。据德勤分析预测,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2100万辆,仍属于“少数派”,燃油车将占据大部分市场。2019年6月补贴退坡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遭遇重创,自7月至11月销量同比5连跌。

一方面,电动车行业体量偏小,高度依赖补贴,尚未做到自力更生;另一方面,就当下而言,电动车较燃油车并不环保,甚至可能会排放更多污染物。据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发动机燃烧实验室主任Paul?Miles的研究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火电在电力来源中的占比居高不下,这导致纯电动车碳排放量在全生命周期内较燃油车仍偏高。

其次,完全自动驾驶在短时间内仍难以实现。2019年3月,大众商用车负责人托马斯·塞兰德曾表态:大众要想掌握更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仍需5年。他的判断代表了绝大多数汽车行业人士对完全自动驾驶落地日期的看法:人类还需要等上5到10年,甚至更久。

亿欧汽车认为,发动机、变速箱等与燃油车“紧密捆绑”的部件,将同燃油车一起保持“顽强”生命力;方向盘等与自动驾驶相斥的部件,将因为完全自动驾驶的“缺席”得到保留。而中控实体按键、钥匙等部件,在智能化时代伊始就处于被淘汰的边缘,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加深,或将越来越少见。

机械为下,智能为上

“CES曾是家电行业展览会,如今展出的大部分产品均包含AI、5G等技术。”KATRI自动车安全研究院首席运营官李鉉友曾向亿欧汽车表示,汽车行业与家电行业类似,正从单一制造范畴朝智能化方向不断发展。

亿欧汽车认为,在智能化的浪潮中,汽车行业话语权正被重新分配:机械为下,智能为上。

以上汽为例,自2014年7月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二者围绕斑马共同推进汽车智能网联化。随着2019年8月双方重组斑马网络与YunOS,上汽选择“放飞”斑马,阿里成为最大股东,这背后是传统车企的无奈。

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是ADAS与V2X,前者的核心是传感器、芯片与算法,后者不仅要求车辆本体的“进化”,更讲究车、路、人等相互协同,这些都在传统车企的能力范围之外。为实现智能化转型,车企不得不寻找IT与互联网巨头的帮助,但后者的目标往往不局限于一家或几家车企,而是万亿级别的汽车智能网联市场。因此,车企在寻求帮助的同时,也在失去话语权,这与传统汽车生态链中“车企为大”的形态格格不入。

无论如何,中国车企无疑正迎来一个新的转折点。

相对于西方汽车工业,中国汽车工业晚起步近百年。作为后来者,中国一直处于追赶态势中,这一局面至今仍未被扭转,从汽车进出口数据上可以一窥中国汽车行业的现状。

据中国海关数据,2018年中国出口汽车120万台,出口额147亿美元;进口汽车114万台,进口额507亿美元。出口数量多于进口数量,出口额却远低于进口额,这说明中国出口车辆单价偏低,仍以“低端车”居多。

悬在中国汽车人头顶的难题是:如何摆脱低端重复制造的烙印?智能化或将为中国车企争取到弯道超车的机会。

在发动机、变速箱等传统机械领域,中国车企几无实现反超的可能。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为中国汽车行业近二十年发展带来了强劲动力,但随着逆向研发进入深水区,中国车企正向研发能力不足的缺点开始凸显。

要想挑战传统巨头,必须抓住变革窗口。如今,智能化新赛道正替代传统机械老赛道,中国与外国将处于同一起跑线,一场真正的“公平竞技”即将开始。

(城市车流)

但是,汽车智能化发展到今天开始面临瓶颈,L5级别乃至L4级别自动驾驶迟迟未来,车辆互联也并未实现,智能化仅停留在驾驶与人机交互层面。人们不禁要问:智能化的下个风口在哪?

亿欧汽车认为,汽车智能化并非车企单方面的任务,如何打破行业壁垒,实现汽车行业与多行业的创新协同发展,将是汽车智能化的关键。伴随着智能汽车的持续普及,与5G等新变量的不断出现,智能化距离完全落地将越来越近。

编辑:郝秋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中国汽车市场近年来可谓是风生水起,2019年保有量突破2.6亿。这也就意味着,抢占中国汽车市场,就相当于抢占了优质商机。

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汽车后市场发展不饱和:目前,汽车后市场还未出现巨头垄断,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在全国范围内占领较大份额市场,知名一站式品牌也未能塑造出。

当下,创业意识成为市场主流,若你想进军一个市场稳定、规定机制成熟的行业,比如电子商务、快餐、物流等,与阿里巴巴、肯德基、顺丰等这些行业大佬竞争,你觉得还有机会吗?

行业有需求,才有发展机遇。所以,聪明的创业者都把目光锁定在了汽车美容养护上,业内百家争鸣,就有大把捞金机会。

准备好这两点,你也可以创业开店。

1、掌握汽车美容核心技术。若想开店创业,汽车美容行业需要高水平技能作支撑。举个例子来说:你连漆面护理如打蜡、镀晶哪个效果更好都不清楚,怎么指导员工、怎么控制运营成本。

优秀创业学子:宝林汽车养护生活馆袁宝林,说:能够成功创业并盈利,正是因为通过在万通全面学习了汽车美容专业,掌握了扎实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