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挑战升级,零部件巨头电动化转型被迫加速

2.松芝汽车行业怎么样

3.芯片供应短缺导致停产?南北大众回应了!

4.新能源汽车股价暴涨,产业迎来全面爆发?

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2020_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11月

“南北大众”曝出停产,使汽车芯片短缺问题“置顶”。

近日,有媒体报道,受到芯片供应不足的影响,南北大众开始停产。其中,一汽-大众自12月初起已经进入停产状态,而上汽大众于12月4日开始停产。

虽然“南北大众”已经回应该问题在可控范围内,并称其影响有限,但芯片供应不足问题无疑已经迫在眉睫,对于行业来说已经到了必须给予足够重视的时间点。

招银国际研究员白毅阳表示,首先需要区分一下半导体分类,车规级一般来说可以分为MCU、功率半导体、传感器等方面。这一次大众出现短缺的还是在MCU方面,跟手机比较类似,我国还没有达到自主可控,需要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持续的资金和人才的投入,未来主要还是处于“补短板”的阶段。在功率半导体领域,特别是IGBT以及SiC?MOET等领域整个竞争格局相对较好,像比亚迪半导体在功率半导体领域已经有较长时间的技术积累,斯达半导、中车时代都利用工业级的技术和经验往车规级进军,这个中国是有机会在短期内实现进口替代的。未来汽车在新四化背景下,会用到更多的车规级半导体,例如自动驾驶SoC芯片、COMS、MEMS、车载存储等等方面,目前行业也有一部分中国的独角兽例如地平线等,在某些细分领域站在了前沿技术上。新四化不仅仅给中国汽车行业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其实也给最后一类芯片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芯片问题实际涉及全行业

上周五大陆集团表示,尽管半导体制造商们已经通过扩充产能来应对巨大的需求,但是目前扩充的产能只能支持未来6到9个月,所以潜在的芯片短缺瓶颈可能会持续到2021年。

大众集团也表示,疫情中断了全球范围内某些电子元件的芯片供应,中国的汽车生产可能会存在潜在的中断风险,随着中国市场的汽车需求全面复苏,这种情况会变得更加严峻。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集团也看到了某些零部件的供应链存在瓶颈,而且没有任何供应商能够独善其身,不过尽管形势紧张,博世集团仍与供应商和客户保持密切联系,以维持供应链的运转。

芯片制造商英飞凌正在增加投资,以扩充在奥地利的新工厂产能;恩智浦则表示,由于原材料成本大幅增长,芯片严重短缺,所以不得不提高产品价格。

汽车行业观察员张志良表示,芯片短缺将影响中国的汽车生产一段时间,国内外汽车品牌都会受到影响,不过各家受影响的水平不同。

乘联会数据显示,截止到11月,中国的汽车销量超过了2200万辆,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疫情稳定后下半年需求的激增也让零部件紧缺问题更加凸显。

作为常年争夺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冠军宝座的一汽-大众与上汽大众,问题在它们身上率先发作也合乎情理。

2019年一汽-大众实现产量203万辆、销量212.99万辆。今年1-10月一汽-大众销量达1642337辆。

2019年上汽大众销量销售172.3万辆。今年1-11月上汽大众销量134.8万辆。

“南北大众”分别表示,首先由于新车库存量比较充足。另外大众中国方面已经在统一协调供应商调配芯片,所以芯片供应问题可控,不影响交付。

造车新势力作为汽车“新四化”联系最紧密的企业。同样将面临芯片问题。

蔚来汽车方面表示,“暂时没有影响,蔚来已提前有所准备。”

另有消息称,蔚来芯片自研已提上日程。原小米芯片和前瞻研究部门总经理白剑近期入职蔚来任智能硬件副总裁。据悉,白剑已开始在车主内部进行调研,询问车主希望蔚来的芯片支持哪些功能。

已在美股上市的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则明确表示各自企业均未受影响,生产经营一切正常。

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今年芯片供应不足是一个全球全行业的问题,因为疫情,芯片供应厂商的排产安排受到一定影响。汽车行业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是个人消费和电子产品的需求量。芯片厂商在排产的时候做了倾斜,因为汽车行业的复苏,起初认为需求上升不会那么快,但是疫情会给个人消费品和电子产品带来很大提升,由此到了年底的时候,芯片厂商的排产出现之前的预见性不足,导致年底的时候会芯片出现短缺,又恰逢西方的圣诞期,疫情反复等问题。

车规级半导体不能只依赖于国外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单一汽车消费市场,但中国汽车工业并没有像汽车销量一样强大,因为不少核心技术、重要零部件生产依然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以汽车芯片为例,截至2019年,我国的自主汽车芯片规模占比不足10%,并不能实现安全自主可控,此外,核心技术只掌握少数几家厂商手中,如恩智浦、德州仪器、英飞凌、瑞萨和意法半导体五家汽车芯片厂商占据全球汽车芯片市场的半壁江山,在如今的特殊时局下,如果出现突然断供,那么就意味着几乎整个产业进入停滞状态。

汽车行业观察员李晓光表示,车企目前要思考要不要掌握自己的命运也就是核心技术,这答案肯定是“要”,但“要”到什么程度则值得商榷,因为让一个车企掌握全产业链上下游的所有核心技术,显然是不合理也不可能的,而且也是逆全球化潮流的,但完全依赖于外国进口显然也是非常致命的。必须有一家或几家国有企业可以解决汽车芯片的研发生产问题,才能做到行业的良性发展。从中兴、华为的遭遇让行业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掌握更多核心技术就能掌握更多话语权的道理。

今年9月份,由国家科技部、工信部共同支持,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创中心)牵头70余家企事业单位成立了“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这也让自主汽车芯片领域有了统一的行动组织,同时也体现出了国家对于汽车芯片的重视。可以预见,芯片自主化将成为整车制造商的头等大事。

今年5月份,北汽集团宣布和Imagination集团、翠微股份共同签署协议,合资成立北京核芯达科技有限公司。

据了解,成立的合资公司将专注于自动驾驶芯片和语言交互芯片的研发,如果研发顺利,未来产品将导入北汽和国内其它车企的汽车中。

此外,在半导体功率器件的研发上,早在2018年,上汽就和英飞凌成立了车用IGBT合资公司——上汽英飞凌汽车功率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专注研发IGBT。

在这方面实力最强成绩最突出的是比亚迪,不仅自己设计国产IGBT,还自主研发出国内首条产线,在产品上虽然与英飞凌这样的巨头尚有差距,但是实力已经不容小觑。比亚迪凭借IGBT和电池跻身国产新能源汽车龙头的位置,也因此股价节节攀升。

白毅阳表示,如果从政策层面加快推进汽车智能化进程,特别是主动扶持一些车规级半导体企业,相信中国半导体在一些细分领域有望同汽车一起,实现弯道超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挑战升级,零部件巨头电动化转型被迫加速

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的趋势 综观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喜忧参半,展望我国汽车工业的未来风险与机遇并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去年1至7月,汽车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723.82亿元,同比增长29.44%:产品销售收入3598.88亿元,同比增长31.05%:利润总额221.90亿元,同比增长51.14%。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都比较大,实现了增产增收。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去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跃升至40个工业行业之首。以汽车制造业为主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已取代电子信息通信业,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头羊。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潜力也非常之大。据有关部门分析,近几年我国汽车消费市场的消费结构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载货汽车的需求量仍将持续增长,特别是次发达地区,如西部地区对中重型货车、多种专用汽车、矿用车和大中型客车的需求将明显增加。农村汽车市场对轻、微型客货车需求也会有较大增长。随着国家有关鼓励私人购车政策的出台,预计个人购车比例将逐年快速增长。特别是轿车、客车,尤其是微型客车的需求量会有较大增长,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高。为此,国家将积极发展售价八万元左右的经济型轿车,以满足中国家庭的需要。此外,国家还将大力推进发展汽车工业的相关环境:至2005年,中国公路里程将增加至16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万公里。各地还将加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停车场地等交通配套设施。所有这些,都无疑会大大促进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汽车工业发展形势喜人,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特别是“入世”以后,国门完全打开,我国的轿车产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汽车企业处于同一个大市场,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激烈的竞争与挑战。我们现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完整的轿车开发能力和自主的品牌,零部件制造体系相对薄弱,汽车产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仍十分落后,企业规模还难以与国外大公司抗衡。所有这些问题必须认真面对。 打通国际大市场,也给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使我们可以有机会在与强手的合作与竞争中学习他们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和服务经验,不断完善自己。同时也逼迫我们把自己做大做强。为了应对国际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国家将致力于汽车工业的战略重组,优化配置,培育出两到三家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同时,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入世”后对幼稚工业的“保护期”进一步加大力度,开放市场,加强对汽车产业的管理,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抓紧清理减少不合理税费,鼓励百姓的汽车消费。预计6年内我国轿车价格可与国际初步接轨,10年内可完全接轨。只要我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前景还是十分乐观的。 有关人士预测,未来,我国汽车工业将呈现六展趋势。 一、国有汽车生产企业将由市场”领导者”转变为市场追随者 二、汽车生产将由大批量方式转变为大众生产方式。 三、汽车企业将由整体性购并转变为局部性购并 四、人力将由国内单一配置转为全球流动配置。 五、汽车产品将由价格竞争转变为综合素质的竞争。 六、汽车消费由集团消费转化为个人消费。

记得纳啊

松芝汽车行业怎么样

毫无疑问,2020年的开局让全球汽车产业犯了难。

突如其来的肺炎,打乱了井然有序的汽车产业链,所有在华投产的零部件企业不得不延迟复工,受此影响,越来越多国内外车企因我国汽车零部件断供,而被迫停产。

与此同时,中国、欧盟两大汽车市场却齐迎最严苛的排放新规,挑战再度升级。为了摆脱困境,零部件巨头们又将如何应对?

转型的速度,还需更快一些

不可否认,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正经历着发展近十年来最为沉重的一次打击。

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自7月份开始了持续6个月的下滑,最终全年销量为120.6万辆,同比下降4%,创造了历史上的首次下跌。

来源:insideevs

受此影响,据外媒汇总统计,2019年全球累计出售约220万辆新能源汽车(插电式、纯电动汽车),同比增长10%,增速明显放缓。

但随着欧盟在今年开始进入环保新规的缓冲期,即完成2021年乘用车排放不高于95g/km这一目标的95%,且在2025年、2030年还将分别在2021年基础上减少15%、37.5%。要知道,欧盟乘用车企实际碳排放从2001年169g/km下降到121g/km花了17年,年均降幅仅1.9%。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新能源汽车成了唯一选择。

而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我国将在今年7月1日,全面执行国六a排放标准,3年后再升级为国六b排放标准。不过,北京、上海等多城市已于去年提前实施国六a标准,甚至是最为严苛的国六b标准;同时,我国双积分政策步步紧逼,进入2020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再提升;此外,工信部还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21-2035)》明确了——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25%的发展目标。这意味着,即便是进入新能源车后补贴时代,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仍将坚定不移,且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多方因素叠加之下,诸如大众、戴姆勒、宝马、通用在内的国际主流车企们都不得不加大新能源产品的布局,进而进一步挤压纯内燃机市场,最后倒逼上游传统零部件企业加速向电动化转型。

断臂、抱团,为更好的活下去

但回首过去一整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中美经济摩擦、排放压力倍增、中国相关政策集中下放等等因素叠加下,全球传统零部件企业的日子都不好过,有太多的汽车工人失去工作。

仅以德国来看,由于欧洲和中国市场需求疲软,德国轴承制造商舍弗勒2018年利润大幅下滑,为减少对内燃机的依赖,该公司于2019年3月宣布了一项名为RAC3的企业重组,其中便包括关闭五家工厂、缩减产品种类并裁员900人;

再如大陆集团在2019年11月20日会议上批准了在德国、美国和意大利的五个生产基地的组织机构调整,其中四家为内燃机技术相关生产基地,约有2840个工作岗位将受影响;

而博世则在过去一年中累计减员1.7%,未来,这一比例或持续增加;

……

以裁员、关闭工厂等方式断臂求生的绝非德国个例。正如博世所预测,2020年全球汽车产量将下降2.6%至8900万辆,与2017年相比,将减少近1000万辆,甚至在2025年前,这一状况都将不会有任何增长。

全球传统零部件企业们深陷营收、利润双下滑的“泥沼”,除了借关厂裁员来实现降成增效外,“抱团取暖”,成为了众企业在全球经济放缓、全球汽车市场向下、产业技术变革加速等背景下,规避风险、共同进退的最佳解决方案。

来源:博世

于是,我们看到了西门子携手Northvolt合作研发、生产优质的锂离子电池;博世合作瑞典Powercell?,大规模研发、生产燃料电池;大陆集团与德国开姆尼茨工业大学展开合作,致力于燃料电池技术的研发工作等等。

全球汽车产业链正历经高速变革,谁也无法保证全面新能源会在何时完整切换,但可以肯定的是,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正在成为行业上下的共识。

因此,在企业未来发展规划中,能否合理安排组织架构、确保资金流的健康决定了企业的“远度”,而能否寻求到更多更好的合作伙伴,协同研发、携手共赢则决定了其各自转型的“时速”和“高度”。

动力电池,成电动化转型突破口

随新能源技术不断入侵,传统内燃机技术正在慢慢被电动系统所取代,其中核心技术——电池、电机、电控技术成为众多传统零部件巨头转型的重要发力点。

这其中,占据纯电动车成本四成左右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截止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新能源汽车快速普及的当下,如何利用先进的技术突破瓶颈,又能以充足的产能满足市场所需,谁便能在产业变革的后时代登上王座。于是,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零部件巨头动力电池,旨在日益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分一碗羹。

可是,谁也无法保证研发方向的精准,即便是曾经风光无限的传统零部件巨头们,在面对新兴业务和板块抉择时,也不得不如履薄冰地反复试探和摸索着。

正如大陆集团在其2019上半年财报中透露,其将不再考虑涉足固态电池生产领域,原因在于目前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已被中、日、韩三国企业所垄断,作为后来者很难再基于这一技术形成强而有力的商业模式。无独有偶,博世、埃孚等企业也在此前放弃了这类,理由是风险太大。

不过,于博世而言,放弃生产动力电池单体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电池系统的研发和制造。

据盖世汽车了解,除前文所说的与瑞典电堆制造商Powercell结盟外,2019年11月,博世中国氢燃料电池中心在无锡奠基,从而为未来燃料电池的大规模量产奠定坚实基础。且据博世最新财报中透露,2020年,博世还将在包括燃料电池技术在内的电气化交通领域投资5亿欧元(约合38亿元人民币),以推动燃料电池技术的尽快实现。

而相较于还在燃料电池领域深入研发的博世,汽车天窗供应商伟巴斯特与化工行业巨头巴斯夫均已进入动力电池领域产能布局的加速期。

来源:伟巴斯特

去年9月,伟巴斯特宣布,其在位于德国雷根斯堡地区的希灵(Schierling)工厂已开始生产动力电池总成。而中国,去年4月,伟巴斯特投资4亿元人民币在浙江嘉兴新建新能源动力电池系统研发中心与制造中心,该项目具备年产6万套动力电池包的生产能力,并已在今年1月正式开始投入生产。

巴斯夫则在日前表示,其将在德国施瓦茨海德(Schwarzheide)新建一个电池材料生产基地,用于生产正极活性材料(CAM),初始产能每年可为约40万辆全电动汽车提供电池材料,预计将在2022年正式投入生产。据悉,通过在芬兰和德国的投资,巴斯夫将成为第一家在亚洲、美国和欧洲均具有本地生产能力的正极活性材料供应商。

盖世小结:车市寒冬依旧,产业变革却正在快速逼近,每一位玩家都在奋力奔跑,无论是转型途中的传统零部件企业,还是正在寻求技术突破的新能源零部件企业。行业整合加速,留给每一位企业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谁又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成为王者,或许只有到了那天才会知道。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芯片供应短缺导致停产?南北大众回应了!

一、热点股解读——松芝股份(002454)

二、市场前景分析

松芝股份(002454)主营业务为专业从事汽车、轨道交通、冷链物流、储能设施等领域热管理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是公司大中型客户空调音行业的龙头。

该股强势概念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储能冷链物流。

松芝股份(002454)近期炒作的逻辑是什么?

1.汽车零部件行业继续走强。作为一家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汽车提供热管理产品。受板块带动,公司股票有望跟风上涨。

2.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政策方面,国家也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公司还积极布局新能源领域,已推出部分新能源乘用车电池热管理核心部件。

3.储能是国家新能源的“宠儿”,国家也大力支持储能的发展。为响应国家新能源的号召,公司也开始在储能领域布局热管理。

从技术面来看,松芝股份(002454)近期走势非常强劲!11月以来一直呈现震荡上行态势,股价8个交易日上涨。

百万购车补贴

新能源汽车股价暴涨,产业迎来全面爆发?

受零部件供应影响,国内多家车企面临减产或停产现状。日前有媒体消息透露,由于半导体芯片供应不足,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部分车型生产线已出现停产的情况。针对此事,两家车企均作出回应。

媒体消息称,影响南北大众停产的主要原因是芯片供应不足,并且是高端半导体芯片,因此定位中高端以上车型的生产情况将会直接受到影响。

知情人士称,疫情影响下部分海外芯片组装工厂停产,导致全球芯片供应短缺。芯片短缺的问题在全球蔓延,也导致ESP(电子稳定程序系统)和ECU(电子控制单元)两大模块无法生产。上述两大模块国内主要的供应商是大陆集团和博世两家零部件供应商,目前库存量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同时鉴于半导体芯片供应紧张,停工停产情况有蔓延趋势,国内多家车企或将面临短暂断供的风险。

业内人士分析称,芯片其实不是由芯片供应商直接对接大众这样的厂家的,直接对接大众的是大陆集团以及博世,大陆集团和博世再去对接多个不同的芯片供应商。因为受疫情影响,芯片的供应调配可能出现了短暂的问题,但这是可以很快解决的。

就此事,财经网在涉事车企相关负责人处得到回音。

一汽-大众相关负责人表示,电子元件芯片确实供应数量出点问题,但没有某媒体说的那么严重,目前大众中国方面统一在协调供应商的,目前没有影响到正常的交付。

上汽大众方面表示,实际上并不是只有“南北大众”面临这样的问题,这是一个全球全行业的问题,因为疫情,芯片供应厂商的排产安排受到一定影响。目前来看对于上汽大众的生产和交付没有产生很大影响,一切在可控范围内。

大众中国表示,疫情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到了一些特定汽车电子元件的芯片供应。而中国市场的全面复苏也进一步推动了需求增长,使得情况更加严峻,导致一些汽车生产面临中断的风险。大众中国正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也已经和总部、相关供应商展开协调工作,积极取应对措施。目前,相关车辆的客户交付没有受到影响。

零部件供应商博世中国的相关负责人则向媒体表示,“全球半导体芯片供应短缺的问题确实存在,目前还是要看半导体供应商的供应情况,我们暂时没有收到因为半导体芯片供应短缺对生产产生影响的信息。”

据了解,国内多家车企也依赖大陆集团和博世的零部件供应,如今全球芯片断供问题爆发,也意味着供应紧张的情况短期会存在,不排除集体减产或停产的可能。

根据中汽协消息,11月汽车行业销量预估完成273.3万辆,环比增长6.2%,同比增长11.1%。而零部件紧张导致车企减产或停产问题的影响下,12月国内车市可能出现波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1月2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发布。规划提出,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以及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等内容。

造车新势力股价暴涨

而这份“汽车强国”的15年蓝图,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无疑将是利好的。与此同时,三大新能源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理想昨日陆续发布的10月份汽车交付量数据。由于销量增长强劲,三家车企的隔夜美股纷纷大涨。

其中,理想汽车一度大涨15%,收盘涨13.44%。蔚来汽车截至美股收盘,涨8.96%,市值为420亿美元,盘中更是一度超过上汽集团。小鹏汽车上涨6.91%。

众所周知,在遭遇年初销量低谷以及部分车企资金链危机后,新能源汽车行业近期迎来了一轮快速复苏,并一跃成为资本市场的“香饽饽”。相关龙头企业也都有亮眼表现。

其中,作为国内新能源车企之一的比亚迪,三季度净利润17.51亿元,同比增长1362.66%。在昨日规划公布后,比亚迪A股收盘大涨5.11%,市值达到4583亿元。目前,比亚迪的总市值已经超过上汽集团和广汽集团两大巨头之和。

新能源产业表现亮眼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市场的火爆势必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

在供应链企业中,国内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第三季度净利润14.2亿元,实现今年来首次单一季度净利正增长。此外,宁德时代2日的股价也创下历史新高,市值突破6000亿大关。这也是创业板首次出现市值超过6000亿元的公司。

另外,据2020年的相关A股上市企业的Q3财报显示,51家新能源产业链上市公司中,有24家实现盈利;与上半年业绩相比,其中有38家三季度净利润得到改善。在业内看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业绩的改善,与新能源汽车需求的提高和国家政策的扶持密切相关。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销首次进入负增长周期,同时,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冲击,我国新能源汽车在今年上半年销量也陷入负增长。

从进入第三季度,中国电动车市场逐渐回归发展常态,市场的格局调整体现得更为明显。补贴时代的电动车普及主力出租、网约等营运类车辆市场,在今年遭遇着较大的挑战,而私人消费市场却逆势上扬。

在私人消费市场,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高低两端同时发力,且表现都不错。一方面,起售价不足3万元的五菱宏光MINI?EV加快抢占低端市场;另一方面,特斯拉、蔚来、理想等在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亮眼。数据显示,蔚来汽车10月交付5055台,年初曾一度陷入破产边缘的蔚来来说,今年以来股价已大涨728.86%。而理想汽车交付3692辆;小鹏汽车交付3040辆,同比增长229%。

据长期研究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业内人士表示,未来针对新能源车的配套设施也会成为市场增长点,“得益于国家顶层设计和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支持,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稳中有升。预计四季度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迎来全面的增长。”?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汽车产业零部件体系支撑、关键技术等方面仍存在短板,今后随着汽车行业“新四化”趋势深入推进,叠加政策支持等综合因素驱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